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课件(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8 16:4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导入新课
解释“
天方夜谭

天方:原指伊斯兰教发源地麦加,后泛指阿拉伯
夜谭:夜谈,夜间说话、讲故事
意为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即《一千零一夜》
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丰富的想像力和近乎荒诞的夸张描写是《一千零一夜》最明显的艺术特色
成语借以比喻虚诞夸饰的议论
荒诞不经的说法
因为唐武宗名李炎,避讳谈同谭
文学来自生活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一个时期社会状况
学习历史有必要从文学作品中获得历史信息
历史为文学创作提供更多的源泉和灵感
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有特定的环境
了解创作的历史背景
有助于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真正情感
学好历史
有益于语文的理解
《一千零一夜》所描写的社会背景主要是阿拉伯伊斯兰历史
发展的鼎盛时期
教学目标:
1.了解阿拉伯帝国的形成过程及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贡献
2.认识奥斯曼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认识印度文化多元性的历史成因
4.认识东亚国家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及成因
教学重点:
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国家社会的发展变化
教学难点: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知识的辨识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历史理解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
南亚东亚国
历史概况
历史贡献
阿拉伯帝国
历史概况
伊斯兰教创立
半岛基本统一
向外扩张无敌
又成三洲大帝
中介贸易获益
商人行走各地
工商繁荣经济
首都当世大的
政教合一政体
首脑最初选举
后期世袭分离
丧生蒙古铁蹄
(632-1258年)
内部有利
一神教促统一
《一千零一夜》是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
外部有机
两强伤无劲敌
拜占廷和波斯两大强国经过二十年战争,精疲力尽,两败俱伤,阿拉伯对外扩张,形势有利。
淡化宰相
强调部门
突出财税
东到东亚
范围更大
“翻译运动”
历史贡献
文化融合东西
成就各个领域
翻译又被翻译
文艺复兴奠基
伊斯兰教创立
顺从和平原意
知识阿文传递
结果披上外衣
文化传承发展
代表天方夜谭
建筑弓拱方圆
字母几何图案
医学成就斐然
阿维森纳医典
印度数字西传
书写运算简便
学习积极主动
位置东西要冲
物质条件优厚
二传手
蒙古灭亡阿拉伯
为何不攻拜占庭
中间隔着突厥
8世纪后半期—9世纪
阿拉伯帝国分裂
穆罕默德(632)死后
四大哈里发
白衣大食
黑衣大食
相继换代
倭马亚王朝661-750年白衣大食
阿拉伯帝国幅员辽阔,民族复杂,人口众多。阿拉伯人作为统治者是少数。倭马亚王朝积极鼓励非阿拉伯各族人民改宗伊斯兰教,并许与阿拉伯穆斯林享受同等待遇。为了提高阿拉伯语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重要性,规定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这样帝国内部一些民族逐渐阿拉伯化或伊斯兰化,扩大了阿拉伯人统治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黑衣大食
阿拔斯王朝在建立时,控制了阿拉伯半岛和美索不达米亚,曼苏尔统治时大规模扩张领土,吞并了埃及、高加索、中亚等地。在鼎盛时,阿拔斯王朝的疆域西起摩洛哥、东接印度、北抵高加索、南至撒哈拉沙漠,面积超过一千万平方公里,是当时世界上国土最辽阔的国家。
法蒂玛王朝909-1171年绿衣大食
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建立后,残酷迫害什叶派穆斯林。一部分人走投无路,被迫集体迁往北非。在这些西迁北非的人中,有一个名叫赛义德的人自称是先知默罕默德女儿法蒂玛的后代。909年,赛义德被拥立为哈里发,建立法蒂玛王朝。这个建立在北非的阿拉伯帝国被称为绿衣大食。因为他们崇尚绿色,国旗、服饰均为绿色。后来攻下埃及,迁都开罗。
蒙古西征
1219~1260年
三次大规模的西征
蒙古帝国通过三次西征,先后征服了今咸海以西里海以北的钦察、花剌子模和东起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西辽、畏兀儿,建立察合台汗国;鄂毕河上游以西至巴尔喀什湖的乃蛮旧地,建立窝阔台汗国;伏尔加河流域的梁赞、弗拉基米尔、莫斯科、基辅等公国,建立钦察汗国;两河流域的伊朗、阿富汗、叙利亚,建立伊利汗国;形成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
蒙古西征,沟通了东西方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把中国的发明,如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罗盘等传到西亚及欧洲;同时也将西方的天文、医学、历算等传入中国。
可见,蒙古西征确实对世界历史有极深远的影响。
奥斯曼帝国
概况与贡献
(1299-1923年)
中亚西移土耳其
拜占庭亡他手里
最后一个三洲帝
世界历史大意义
火药火炮始普及
冲击欧洲旧秩序
控制商道阻贸易
促使航路新开辟
也有许多不如意
成分复杂不安逸
俄国波斯常为敌
英国法国已崛起
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辨别
阿拉伯人建在前-1258年灭亡
突厥人的在后面-1299年建立
疆域没巴尔干,占有伊比利亚法国南
领土有巴尔干,直布罗陀海峡没过线
伊斯兰教创立
伊斯兰教继承
统治者哈里发-政教合一
统治者苏
丹-军政教集
东西交流桥梁
东西交流阻隔
伊斯坦布尔是
东西方文化艺术
交汇点
东正教圣地圣索菲亚大教堂
伊斯兰教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
奥斯曼建筑托普卡帕宫
克什米尔是喜马拉雅山脉最西端的一处高原峡谷,自古就是一条重要的战略通道,是南亚次大陆与外界联系的重要枢纽。且处高端,东向南下无险可阻。外来入侵者源源不断的经此涌入印度。
克什米尔
多重要
南亚
印度
笈多王朝
(约320年~约540年)
封建黄金期
北部曾统一
印度教兴起
藩王邦国离
王国林立几世纪
德里苏丹国
(1206~1526年)
突厥清真国教立
苏丹大权集一体
五个王朝都德里
民族感情受刺激
东亚
日本和朝鲜
分崩离析才是封建的本质特征
土地私有经济
庄园遍布
安全护卫重要
武士崛起
东亚日和朝
都把中国效
朝鲜重文教
日本尚武道
要论关系好
看看边角料
日本大化改新
公元645年大化元年,由日本归国的遣唐使主导的政治变革运动。以大唐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为典范,将日本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
19世纪,越南阮朝时期,派遣使者来到宗主国中国,请求改国号为“南越”,清朝嘉庆皇帝把
“南越”变了下顺序,赐国号“越南”
一衣带水
山水相连
此处有改动
来龙去脉
朝鲜简史
汉朝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郡县
半岛南部与汉朝郡县来往很少
汉后中原王朝对边疆控制弱化
半岛三国并立新罗百济高句丽
新罗统一
模仿中国
辽金为界
蒙元干涉
明朝册封
成为属国
日本欺负
中国护着
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自立为王,创建朝鲜王朝。为争取明朝的支持,李成桂参考了高丽古名“朝鲜”,遣使请明太祖朱元璋裁定国号。朱元璋认为“朝鲜”是古名,而且“朝日鲜明”出处文雅,因此裁定朝鲜为新国名。
天皇(中央政府-朝廷-名义)
将军(军事机构-幕府-实权)
授权
大名(封建领主-藩国-藩臣)
武士(领主家臣-藩士)
农工商(平民阶层)
武士阶级掌握政权
实行军事封建统治
镰仓幕府(1192—1333年)
室町幕府(1338—1573年)
德川幕府(1603—1867年)
日本幕府时期
统领
统领
统领
豢养
豢养
豢养
豢养
豢养
统治
统治
整个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
人类文明形成发展的历史
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
就是多样化文化
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古代文明发展多元化的形式奠定了现代世界文明
多元结构的概貌
历史理解
文明扩展
文明多元
人类文明扩展历程
古代时期
中古时期
近代时期
地区互溶
跨域相通
世界并拢
草原民族
海洋民族
海洋民族
农耕民族
草原民族
农耕民族
农耕民族
草原民族
海洋民族
农耕时代
工业时代
中古时期亚洲游牧民族的
大规模冲击
极大地影响了
世界文明的发展演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