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语十二章》+ 学习类文言文 课件(共31张PPT)+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论语十二章》+ 学习类文言文 课件(共31张PPT)+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9 09:15:15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论语十二章》+学习类文言文
统编版
七年级上
我来点评:
细节描写有哪些?
细节描写好在哪?
让一组漫画,来帮你揭晓它的意思吧!




知识点1:《论语十二章》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基础知识】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说(
)乎
不亦乐(
)乎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罔(
)
殆(
)
箪(
)
曲肱(
)
博学而笃(
)志
【疏通文意】
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重点字词:时:按时;
说:愉快、高兴;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句意: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点评: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重点字词: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帮;
谋考虑事情;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
句意: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点评: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第三章: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重点字词:(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句意: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点评: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重点字词:故:学过的知识;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句意: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点评:这一章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重点字词: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句意: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点评:这一章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重点字词: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句意: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点评: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重点字词:知:懂得、了解;
好:喜欢;
乐:以……为乐。
句意: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点评: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重点字词:饭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句意: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点评: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重点字词:三人:几个人;
善者:优点;
从:跟随;
不善者:缺点。
句意: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点评: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第十章: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重点字词:斯:这;
舍:舍弃。
句意: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点评: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重点字词: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句意: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点评: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
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重点字词:博:广也。
笃:厚也。
志有两种解释:一,志同识,记忆在心;二,志向。在此,基于取其后者。
句意: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点评: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修德进学的门径:学欲广博,志欲坚定,外问于人,内思于心。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
【重点归纳】
【文言文知识归纳】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2)古今异义:
①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②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
③三人行:古:表示多;今:表示确数:三。
④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
⑤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⑥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3)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③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体会。
④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⑤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4)一词多义:
而:①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②温故而知新(表顺接,就)
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又)
④学而(表承接)时习之
其:①仁在其中矣(它的)
②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为:①可以为师矣(当做)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知: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②温故而知新(懂得)
(5)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②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识点2:学习类文言文
学习类文言文主要是以人物为中心,以人物的学习事例为依托,进行人物品质赞美的文章。
文言文文本阅读角度和方法
例题精讲1:
王冕求学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释:①王冕:人名。②挞:打。③已而:不久。④会稽:地名。⑤韩性:人名。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⑦卒:死。
例题精讲2:
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
【注】①识: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一、你能理解《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么?
二、你了解学习类文言文该如何阅读了么?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课文《论语十二章》+
学习类文言文
学习目标
了解孔子及《论语》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积累文言词语及名言警句;朗诵并背诵课文,理解文章内容;3.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内容
一、上次课后巩固作业复习:前次课重点知识:(1)《春》情感把握;(2)修辞的赏析;二、预习作业:
一、《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人物孔子生卒年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籍贯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物简介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圣人”,与孟子并称为“孔孟”,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说(
)乎
不亦乐(
)乎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罔(
)
殆(
)
箪(
)
曲肱(
)
博学而笃(
)志愠yùn
说yuè
乐lè
省xǐng
传chuán
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肱gōng
笃dú第一章重点字词:时:按时;
说:愉快、高兴;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句意: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点评: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第二章重点字词: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帮;
谋考虑事情;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句意: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点评:讨论思想品德修养。第三章重点字词:(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句意: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点评: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第四章重点字词:故:学过的知识;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句意: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点评:这一章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第五章重点字词: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句意: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点评:这一章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第六章重点字词:(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句意: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贤德啊,颜回!”点评: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第七章重点字词:知:懂得、了解;
好:喜欢;
乐:以……为乐。句意: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点评: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第八章重点字词:(1)饭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句意: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点评: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第九章重点字词:三人:几个人;
善者:优点;
从:跟随;
不善者:缺点。句意: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点评: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取长补短,弥补不足。第十章重点字词:斯:这;
舍:舍弃。句意: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点评:孔子在河流的源头,抚今追昔、满怀感慨,自告且忠告所有决心开始“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立志“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就要像这江水一样,从“闻其道”的源头开始,后浪推前浪,生生不息、前赴后继,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条件恶劣还是优越,甚至出生入死,都要不断地“固守”,“承担”“圣人之道”之行直到最终成就“不愠的世界”而不退转。”这里必须明确,这话既是孔子自己的感慨,也是对所有有志于圣人之道的人的忠告和勉励。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第十一章重点字词: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句意: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点评:一国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却是不能强迫改变的。对于一个人来讲,他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任何人都无权侵犯。作为个人,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向”。第十二章重点字词:博:广也。
笃:厚也。
志有两种解释:一,志同识,记忆在心;二,志向。在此,基于取其后者。句意: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点评:这里又提到孔子的教育方法问题。修德进学的门径:学欲广博,志欲坚定,外问于人,内思于心。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
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博学笃志、饭蔬饮水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通假字:①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古今异义:①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②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③三人行:古:表示多;今:表示确数:三。④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⑤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⑥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③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体会。④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⑤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一词多义:而①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②温故而知新(表顺接,就)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又)④学而(表承接)时习之其①仁在其中矣(它的)②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为①可以为师矣(当做)②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知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②温故而知新(懂得)特殊句式:①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②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例题精讲】例.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有朋自远方来
(    )(2)吾日三省吾身 
(    )(3)学而不思则罔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5)四十而不惑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    )(7)人不堪其忧 
(    )(8)传不习乎 
(    )(9)博学而笃志 
(    )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C.学而时习之
D.曲肱而枕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4.用原文填空。(1)亚奥理事会2011年10月13日宣布,南京市获得2013年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届时喜迎各国嘉宾,可以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这种喜悦:    
    ,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1.答案:(1)志同道合的人 (2)自我检查,反省 (3)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4)真诚,诚实,诚信 (5)迷惑,疑惑 (6)跟从,学习 (7)忍受 (8)老师传授的知识 (9)忠实,坚守2.【解析】选A。B、C、D三项中的“而”都表承接,A项的“而”表转折。3.答案:(1)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2)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3)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4.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2)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3)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巩固练习】
课内阅读: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论语》十二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
7.“吾日三省吾身”从


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4分)
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5.(1)通“悦”愉快
(2)生气,发怒;
(3)自我检查,反省
(4)越过,超过
6.(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7.忠


品德
8.略学习类文言文【知识梳理】学习类文言文主要是以人物为中心,以人物的学习事例为依托,进行人物品质赞美的文章。“阅读”文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对于课外文言文更是离不了“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由现象到本质地把握文本,领悟主旨,并从中获得启示。阅读思路:
【例题精讲】例1.王冕求学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称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注释:①王冕:人名。②挞:打。③已而:不久。④会稽:地名。⑤韩性:人名。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⑦卒:死。1.解释文中加点字。  (1)亡:______(2)遂:_______2.解释“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  (1)暮乃反:_____ (2)乃不知有汉:_______ (3)乃入见:________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说说喜欢的理由。
【参考译文】王冕,字元章,年少时,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就放牛。他(常常)偷偷地到学堂听各个学生读书,到了傍晚才回家。丢失了牛,父亲发怒打他,不久还是这样。母亲说:“儿了(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王冕因此去了依僧寺,夜晚坐在佛的腿上映着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听说了并对他很惊异,收他为弟子,就称他博通经典的儒士,韩性死了,门人对待王冕象对待韩性一样。【参考答案】1.丢、于是,就 2.才、竟、于是,就 3.儿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4.答喜欢谁都可,育之成理即可。
例2.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1.解释句中划横线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
【参考译文和答案】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答案: 1.离开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巩固练习】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温公尝言

)④众兄弟既成诵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5.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担心②等到③曾经④已经
2.D
3.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3.C
4.韦编三绝
阅读理解:论语(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泰伯》)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罕》)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张》)【注】①识:记住。②厌:满足。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④及:赶上,追上。⑤亡:指不知道的东西。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2.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答:?
?
4.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答:?
?
5.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答:?
?
6.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答:?
?
7.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答:?
?
1.答案:儒2.【解析】选D。前一个读音是zhì,“智慧”的意思;后一个读音是zhī,“学到”的意思。3.【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吾日三省吾身”的内容指这句话后面的几件事情。答案: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4.【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回答。答案: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5.【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围绕“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6.【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感悟能力。选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点,谈出受到的思想教育。答案: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7.【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感悟能力。选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则,谈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答案(提示):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回答即可。附第四、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则【译文】孔子说:“子路,(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又怕失掉。”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就对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时期人,是我国著名的



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愠(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不逾矩(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一箪食(

曲肱而枕(

好之者(

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19.
曲肱而枕之
20.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四、通假字(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不亦说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五、古今异义词语(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择其善者而从之
5.可以为师矣
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
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悦。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意思是间常常加“有”字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成为,做)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八、成语归类(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九、按要求默写(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回也不改其乐。)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
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今天,我们首先来看一则《论语》,看看你是否理解它的意思呢?
让一组漫画,来帮你揭晓它的意思吧!
作者档案
作品介绍
生难字清单
疏通文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①可夺帅也,匹夫②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文章内容已经梳理过了,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吧!
文言知识汇总
阅读
文本
疏通
文本
圈划
文本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2、精读语句,正确停顿
3、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1、关注注释,圈划适当
2、关注人物,圈划言行
3、关注议论,圈划中心
1、掌握关键字词的含义
2、双音节词解释单音节词
3、注意文中词性的转换
Table
1、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2、精读语句,正确停顿
3、品读细节,把握人物
同学们要注意品读这些细节,如:揣摩人物语言的语气,关注神态的变化,注意动作的指向等,从而明白人物的真正意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