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东营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8 18:31:47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东营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21·东营)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 山顶洞人怖用的骨针
C.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D. 三星堆青铜面具
2.(2021·东营)“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富于进取精神的帝王,在我国历史上他第一次确立了儒家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他”是(  )
A.汉武帝 B.汉高祖 C.隋文帝 D.明太祖
3.(2021·东营)下列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够体现因果关系的是(  )
①“尊王攘夷”,改革内政一齐桓公称霸 ②休养生息政策一文景之治
③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贞观之治 ④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元盛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1·东营)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东汉时,宦官蔡伦的贡献是(  )
A.改进造纸术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发明“麻沸散” D.撰写《齐民要术》
5.(2021·东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下列文学作品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杜甫《垂老别》 ②关汉卿《窦娥冤》
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吴承恩《西游记》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6.(2021·东营)文成公主人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  )
A.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外文化交流
7.(2021·东营)“河南封丘县陈桥驿: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与这一文化旅游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是(  )
A.纸上谈兵 B.草木皆兵 C.黄袍加身 D.破釜沉舟
8.(2021·东营)下图是一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时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  )
⒈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⒉佛山镇棉织业手工工场达2500家 ⒊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9.(2021·东营)“扬帆9万里,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中华文明远播四海”。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马可·波罗来华 D.郑和下西洋
10.(2021·东营)“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1.(2021·东营)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和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愿望
B 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商局此近代民用企业 说明中国实现了“求富”的目标
C 光绪帝发布一系列变法诏令.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举措 表明清政府实施了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
D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
A.A B.B C.C D.D
12.(2021·东营)某同学梳理了近代一场战争的过程:平壤战役一黄海海战一辽东半岛战役一威海卫战役,由此判断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2021·东营)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新华书店 B.开明书店 C.中华书局 D.商务印书馆
14.(2021·东营)口号能反映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民主”、“科学”口号的提出是在(  )
A.戊戌变法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15.(2021·东营)观察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解放区的自卫反击战
16.(2021·东营)“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
17.(2021·东营)“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建国初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共赢共享的理念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对外开放政策
18.(2021·东营)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属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C.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D.精准扶贫的成就
19.(2021·东营)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多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著,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它”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20.(2021·东营)希腊古代文化丰富多彩。要了解早期希腊社会,应查阅(  )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神曲》 D.《哈姆雷特》
21.(2021·东营)“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重大转折的时刻,因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从而也就打开了新旧大陆之间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世纪的闭塞。”材料评述的是(  )
A.哥伦布的“发现” B.迪亚士的“发现"
C.达·伽马的“发现" D.麦哲伦的“发现"
22.(2021·东营)“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一观点评论的是蒸汽机(  )
A.出现的原因 B.改进的过程 C.使用的范围 D.产生的影响
23.(2021·东营)这部著作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部著作”是(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开罗宣言》
24.(2021·东营)罗斯福就职演说时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于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的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他完成“这项任务”的措施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5.(2021·东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能够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①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②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③加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2021·东营)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战国、秦朝、元朝)的形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据图1、图2、图3的形势图信息,判断图1、图2、图3分别对应的历史时期并说明理由。
27.(2021·东营)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材料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五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同心《思想之光照亮脱贫征途》2021-02--2819:30:25求是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日”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步”和“第二步”实现的时间和标志。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感悟。
28.(2021·东营)主题学习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宅地法》规定,凡支持、拥护共和国的成年公民,从1863年6月1日起,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从国有土地中领取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后,成为私有财产。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战争是在克里米亚(克里木)半岛上进行的,不过,俄国被打败了,不得不接受耻辱的《巴黎条约》……实际上,克里来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便是通过向西方学习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明治维新是东方向西方学习的成功典范。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材料一中的文献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颁布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是东方向西方学习的成功典范”。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提炼一个学习主题。
29.(2021·东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过程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风险和挑战。人们希望有新的智慧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材料一
图一 加速融化的南极冰山 图二 加强网络信息保护
材料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前世界正道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各大经济板块首次同时遭受重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受阻,贸易和投资活动持续低迷,发挥国际组织在经济协调中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
——高飞《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2021年03月01日12:37:23中国人大网
材料三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第2344号决议。这一理念集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图一和图二反映出人类面临什么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能“在经济协调中”发挥作用的两个国际组织。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方案”。对这一方案你有何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期间进入了原始农耕生活,因此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故C正确;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期还没有进入原始农耕生活,故排除AB项;
三星堆青铜面具代表的是商周时期,这个时候已经脱离了原始农耕生活,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社会情况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2.【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富于进取精神的帝王,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答案选A;
汉高祖以黄老之学治理国家,不符合“第一次确立了儒家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排除B;
隋文帝、明太祖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不符合“第一次”,排除C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 第一次确立了儒家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 ”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3.【答案】B
【知识点】“开元盛世”;春秋争霸;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并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齐国强大起来,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①正确;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②正确;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之后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促进唐朝继续发展,③因果关系关联错误;
唐玄宗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
③因果关系关联错误,故排除ACD。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管仲改革、文景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等相关史实。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理解和识记相关知识才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A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造纸术发展。故A符合题意;
B是张仲景;
C是华佗;
D是贾思勰。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影响。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造纸术发展。
5.【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①杜甫《垂老别》是唐朝时期;②关汉卿《窦娥冤》是元朝时期;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朝时期;④吴承恩《西游记》是明代。①③②④排序正确,故D正确;A、B、C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文学形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有关知识。解答此类排列组合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6.【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派文成公主人藏与松赞干布和亲,体现出民族交往与交融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
材料体现出的民族交融,不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C;
唐与吐蕃关系属于民族关系,不是中外关系,排除D。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关知识。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7.【答案】C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取代了后周,建立了北宋,故答案选C;
纸上谈兵反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在作战中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排除A;
草木皆兵出自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地点是安徽寿春,排除B;
破釜沉舟反映的是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地点在内黄,排除D。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陈桥驿兵变。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陈桥驿”“大宋王朝”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8.【答案】D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等地区普遍推广了玉米、番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所以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清朝前期丝织业棉职业印染业等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厂并颇具规模;清朝人口增长较快,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综上可以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清朝,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利用关键词去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
9.【答案】D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405年-1433年先后七次远航,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中华文明远播四海,故答案选D;
玄奘西游从陆路到达印度,不符合“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排除A;
鉴真东渡到达日本,不符合“印度洋”,排除B;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元朝来华,不符合“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排除C。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时间、概况、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10.【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把香港岛给英国。故A符合题意;
《北京条约》割让的是九龙司地区,《天津条约》没有涉及割地,排除BC;
《辛丑条约》也没有涉及割地,排除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香港一岛”是重要的答题提示。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11.【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直接体现了农民追求社会平等、财富平均分配的愿望,故A正确;
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故B错误;
颁布诏令和具体实施是两回事,不能直接推出清政府实施了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且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是救亡图存,并非进行彻底地资产阶级改革,故C错误;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能推断出外国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影响。理解和识记《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影响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12.【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包括平壤战役一黄海海战一辽东半岛战役一威海卫战役,故答案选C;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平壤战役无关,排除A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京津地区,与平壤战役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役、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13.【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故答案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14.【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故B正确;
戊戌变法主张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故A错误;
辛亥革命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等,C错误;
国民革命运动的主张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故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理解和识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代表人物、重要阵地、口号、内容、评价等相关知识。
15.【答案】C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抗战的中心,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故C正确;
ABD与图片信息不符,故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抗战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难度较大。
16.【答案】B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的解放军主力,在山东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起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B正确;
1946年,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故A错误;
1947年4月,国民党军开始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集中主力,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包围在孟良崮并消灭,打乱了敌军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故C错误;
渡江战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挺进大别山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挺进大别山的时间、领导者、部队、概况、意义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7.【答案】C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所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C正确;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奉行对外开放的政策,2012年,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外交理念。故ABD都不是建国初奉行的外交政策,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18.【答案】C
【知识点】西部大开发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故C正确;
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而我国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故A错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交通方面的成就是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故B错误;
2013年11月习总书记于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与青藏铁路修建时间不符,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西部大开发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共同繁荣发展的背景、原则、举措、影响等相关史实。
19.【答案】B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9世纪时拜占庭教士创造的西里尔字母是后来俄罗斯、塞尔维亚等民族的字母的起源。故B项正确;
ACD项都与材料信息无关,故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兴亡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欧洲社会和迈锡尼文明的重要史料,故答案选A;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不符合题意,排除B;
《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意大利诗人但丁创作的长诗,不能反映早期希腊社会,排除C;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侧重考查《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欧洲社会和迈锡尼文明的重要史料。
21.【答案】A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新旧大陆”“打开了新旧大陆之间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世纪的闭塞”并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使美洲与其他地区建立了联系,故A正确;
迪亚士最远到达非洲好望角,故B错误;
达·伽马最远到达印度西海岸,故C错误;
麦哲伦环球航行在哥伦布之后,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四位航海家航海的时间、资助国、路线、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22.【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是以蒸汽机为基础”可知,材料观点反映的是蒸汽机推动了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评论的是蒸汽机产生的影响,故答案选D;
材料无法体现蒸汽机出现的原因、改进的过程以及使用的范围,排除ABC。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23.【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故C正确;
《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故A错误;
《独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独立的文件,故B错误;
《开罗宣言》宣示了中美英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取得了一致意见,表明了中美英三国坚持长期作战以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内容、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缓解失业压力实行“以工代赈”的措施,主要是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创造就业机会。故B符合题意;
整顿金融体系不符合材料“直接募工”的信息,排除A;
C是农业方面的措施,排除;
D是社会保障措施,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的难度,紧扣题干内容,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25.【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冷战的压力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遭受到重创,而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欲望十分强烈。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使西欧在经济上依靠美国。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使西欧在军事上依靠美国,故②③符合题意;
欧洲经济共同体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故①不符合题意;
二战时期,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决心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冷战政策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表现是答题的关键。
26.【答案】(1)图1:秦朝。理由:都城在咸阳:地方实行郡县制,设置桂林郡、南海郡等;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匈奴;开凿灵渠。(疆域四至也可作为一项内容)
(2)图2:战国。理由: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韩赵魏三家分晋;有著名战役一长平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
(3)图3:元朝。理由:都城在大都;实行行省制度;西藏由宣政院统辖。(疆域四至也可作为一项内容)
【知识点】秦灭六国;战国七雄;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1)依据图1可以得到“咸阳”“桂林郡、南海郡”“长城”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朝都城在咸阳;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故图1有桂林郡、南海郡等;为防御匈奴,秦始皇修建了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故图1是秦朝形势图。
(2)依据图2可以看到“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故图2是战国形势图。
(3)依据图3可以看到“行省”“大都”“宣政院辖地”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的都城在大都;元朝在地方设立行省;在西藏设宣政院,直接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故图3是元朝形势图。
【点评】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战国七雄、秦统一中国、元朝的统治等相关史实。培养良好的时空观念,理解和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7.【答案】(1)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个百折不挠、勇于创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从党的自身建设、发展,对人民、国家做出的贡献,拥护党的领导等角度答题均可。)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中共七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2)依据材料二信息“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我党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依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步”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标志着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第一步”是指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依据材料是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思想革命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依据中国国情,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科学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其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现在美好的生活是由无数先辈们奋斗而来的,我们要勿忘来时之路,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自己绵薄之力。
【点评】这是一道有关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专题。内容涉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取得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成就等相关史实。问题的设置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也考查留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28.【答案】(1)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2)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沙皇统治的腐败和农奴制下俄国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农奴制严重制约着俄国的经济发展。
(3)理由:日本向西方学习,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4)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俄国、美国、日本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美国独立战争中,1862 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据材料“《宅地法》”可知是美国的南北战争。
(2)俄国农奴制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依据材料“克里来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可得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沙皇统治的腐败和农奴制下俄国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以及农奴制严重制约着俄国的经济发展。
(3)依据材料三“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便是通过向西方学习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和所学可知,日本向西方学习,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4)依据材料中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可得出材料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点评】这是一道有关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专题。内容涉及了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相关知识。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29.【答案】(1)生态环境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的发展(科技的飞速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欧盟、东盟、非盟、二十国集团(G20)、联合国下属经济机构等(答出两个即可)
(3)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认识:这一理念集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从对中国的发展、对人类和世界的发展等角度答题均可)
【知识点】中共十八大;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现代社会的生态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1)问题一:依据图一“加速融化的南极冰山”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故图一人类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依据图二“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科技的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但是存在着网络高科技犯罪问题。故图二类面临着网络安全问题。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有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的发展。
(2)依据所学可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主要职能是制定监督和规范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和赠款,用于支持对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基础设施、金融和私营部门发展、农业以及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等诸多领域的投资。它们都是“在经济协调中”发挥作用的国际组织。
(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问题二:依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所知。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我国及世界各国的人民基本利益,能够推动人类进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
【点评】本题以“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过程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风险和挑战。人们希望有新的智慧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为主线,考查了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经济全球化与世贸组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相关知识。问题的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1 / 1山东省东营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21·东营)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A.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 山顶洞人怖用的骨针
C.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D. 三星堆青铜面具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期间进入了原始农耕生活,因此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原始农耕生活,故C正确;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期还没有进入原始农耕生活,故排除AB项;
三星堆青铜面具代表的是商周时期,这个时候已经脱离了原始农耕生活,故排除D项。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社会情况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2.(2021·东营)“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富于进取精神的帝王,在我国历史上他第一次确立了儒家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他”是(  )
A.汉武帝 B.汉高祖 C.隋文帝 D.明太祖
【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富于进取精神的帝王,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答案选A;
汉高祖以黄老之学治理国家,不符合“第一次确立了儒家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排除B;
隋文帝、明太祖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不符合“第一次”,排除C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 第一次确立了儒家在国家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 ”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3.(2021·东营)下列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够体现因果关系的是(  )
①“尊王攘夷”,改革内政一齐桓公称霸 ②休养生息政策一文景之治
③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贞观之治 ④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元盛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开元盛世”;春秋争霸;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女皇武则天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齐国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并任用管仲改革内政,使齐国强大起来,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①正确;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②正确;
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之后武则天重视发展生产,促进唐朝继续发展,③因果关系关联错误;
唐玄宗励精图治,出现开元盛世,④正确;①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
③因果关系关联错误,故排除ACD。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管仲改革、文景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等相关史实。解答此类题,没什么捷径可走,准确理解和识记相关知识才是解题的关键。
4.(2021·东营)两汉时期科技和文化成就突出。东汉时,宦官蔡伦的贡献是(  )
A.改进造纸术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发明“麻沸散” D.撰写《齐民要术》
【答案】A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造纸术发展。故A符合题意;
B是张仲景;
C是华佗;
D是贾思勰。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影响。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造纸术发展。
5.(2021·东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下列文学作品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杜甫《垂老别》 ②关汉卿《窦娥冤》
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吴承恩《西游记》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宋元时期的文化——宋词、元曲、资治通鉴;明朝的建筑与文学——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清朝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京剧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①杜甫《垂老别》是唐朝时期;②关汉卿《窦娥冤》是元朝时期;③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朝时期;④吴承恩《西游记》是明代。①③②④排序正确,故D正确;A、B、C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文学形式——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有关知识。解答此类排列组合题,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
6.(2021·东营)文成公主人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  )
A.唐朝商品经济繁荣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中外文化交流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期派文成公主人藏与松赞干布和亲,体现出民族交往与交融的特点,故B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
材料体现出的民族交融,不是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C;
唐与吐蕃关系属于民族关系,不是中外关系,排除D。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关知识。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7.(2021·东营)“河南封丘县陈桥驿: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与这一文化旅游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是(  )
A.纸上谈兵 B.草木皆兵 C.黄袍加身 D.破釜沉舟
【答案】C
【知识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被黄袍加身,发动兵变,取代了后周,建立了北宋,故答案选C;
纸上谈兵反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少时学兵法,善于谈兵,在作战中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排除A;
草木皆兵出自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地点是安徽寿春,排除B;
破釜沉舟反映的是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地点在内黄,排除D。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陈桥驿兵变。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陈桥驿”“大宋王朝”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
8.(2021·东营)下图是一同学自学某朝代经济发展时的笔记,由此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  )
⒈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⒉佛山镇棉织业手工工场达2500家 ⒊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D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清朝的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等地区普遍推广了玉米、番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所以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清朝前期丝织业棉职业印染业等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厂并颇具规模;清朝人口增长较快,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综上可以判断他学习的朝代是清朝,故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有关知识。利用关键词去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之一。
9.(2021·东营)“扬帆9万里,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中华文明远播四海”。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马可·波罗来华 D.郑和下西洋
【答案】D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405年-1433年先后七次远航,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中华文明远播四海,故答案选D;
玄奘西游从陆路到达印度,不符合“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排除A;
鉴真东渡到达日本,不符合“印度洋”,排除B;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元朝来华,不符合“足迹遍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排除C。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郑和下西洋的背景、时间、概况、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10.(2021·东营)“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把香港岛给英国。故A符合题意;
《北京条约》割让的是九龙司地区,《天津条约》没有涉及割地,排除BC;
《辛丑条约》也没有涉及割地,排除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香港一岛”是重要的答题提示。结合所学,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11.(2021·东营)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和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愿望
B 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商局此近代民用企业 说明中国实现了“求富”的目标
C 光绪帝发布一系列变法诏令.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举措 表明清政府实施了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
D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直接体现了农民追求社会平等、财富平均分配的愿望,故A正确;
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故B错误;
颁布诏令和具体实施是两回事,不能直接推出清政府实施了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且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是救亡图存,并非进行彻底地资产阶级改革,故C错误;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能推断出外国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影响。理解和识记《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影响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12.(2021·东营)某同学梳理了近代一场战争的过程:平壤战役一黄海海战一辽东半岛战役一威海卫战役,由此判断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包括平壤战役一黄海海战一辽东半岛战役一威海卫战役,故答案选C;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平壤战役无关,排除A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京津地区,与平壤战役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时间、主要战役、结果、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13.(2021·东营)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新华书店 B.开明书店 C.中华书局 D.商务印书馆
【答案】D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故答案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
14.(2021·东营)口号能反映个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民主”、“科学”口号的提出是在(  )
A.戊戌变法时期 B.新文化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口号,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故B正确;
戊戌变法主张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故A错误;
辛亥革命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等,C错误;
国民革命运动的主张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故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理解和识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开始标志、代表人物、重要阵地、口号、内容、评价等相关知识。
15.(2021·东营)观察图,图中形势形成的原因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解放区的自卫反击战
【答案】C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建立起来。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抗战的中心,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故C正确;
ABD与图片信息不符,故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敌后抗战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难度较大。
16.(2021·东营)“四十昼夜风云,三千里路程;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材料描写的事件(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发起了渡江战役,占领了南京
【答案】B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雄师南下,越黄泛,铁骑饮马长江滨;壮举谁为者,刘邓常胜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的解放军主力,在山东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起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B正确;
1946年,蒋介石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故A错误;
1947年4月,国民党军开始对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集中主力,将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74师包围在孟良崮并消灭,打乱了敌军重点进攻山东的计划,故C错误;
渡江战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挺进大别山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挺进大别山的时间、领导者、部队、概况、意义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17.(2021·东营)“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建国初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共赢共享的理念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对外开放政策
【答案】C
【知识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所以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C正确;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成为解决国家之间的基本准则。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奉行对外开放的政策,2012年,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外交理念。故ABD都不是建国初奉行的外交政策,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18.(2021·东营)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它的修建属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
C.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D.精准扶贫的成就
【答案】C
【知识点】西部大开发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故C正确;
青藏铁路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于1958年开工建设,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而我国一五计划时间是1953-1957年,故A错误;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交通方面的成就是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故B错误;
2013年11月习总书记于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与青藏铁路修建时间不符,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西部大开发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共同繁荣发展的背景、原则、举措、影响等相关史实。
19.(2021·东营)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多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著,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它”是(  )
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答案】B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9世纪时拜占庭教士创造的西里尔字母是后来俄罗斯、塞尔维亚等民族的字母的起源。故B项正确;
ACD项都与材料信息无关,故错误。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拜占庭帝国兴亡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2021·东营)希腊古代文化丰富多彩。要了解早期希腊社会,应查阅(  )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神曲》 D.《哈姆雷特》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解析】【分析】《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欧洲社会和迈锡尼文明的重要史料,故答案选A;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不符合题意,排除B;
《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意大利诗人但丁创作的长诗,不能反映早期希腊社会,排除C;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侧重考查《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相传是由古希腊诗人荷马创作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欧洲社会和迈锡尼文明的重要史料。
21.(2021·东营)“对于人类来说,这是一个关系到世界历史重大转折的时刻,因为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从而也就打开了新旧大陆之间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世纪的闭塞。”材料评述的是(  )
A.哥伦布的“发现” B.迪亚士的“发现"
C.达·伽马的“发现" D.麦哲伦的“发现"
【答案】A
【知识点】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新旧大陆”“打开了新旧大陆之间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世纪的闭塞”并结合所学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使美洲与其他地区建立了联系,故A正确;
迪亚士最远到达非洲好望角,故B错误;
达·伽马最远到达印度西海岸,故C错误;
麦哲伦环球航行在哥伦布之后,故D错误。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四位航海家航海的时间、资助国、路线、意义等基础知识是解答相关问题的关键。
22.(2021·东营)“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一观点评论的是蒸汽机(  )
A.出现的原因 B.改进的过程 C.使用的范围 D.产生的影响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是以蒸汽机为基础”可知,材料观点反映的是蒸汽机推动了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评论的是蒸汽机产生的影响,故答案选D;
材料无法体现蒸汽机出现的原因、改进的过程以及使用的范围,排除ABC。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
23.(2021·东营)这部著作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部著作”是(  )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开罗宣言》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分析阶级和阶级斗争,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过程,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故C正确;
《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故A错误;
《独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独立的文件,故B错误;
《开罗宣言》宣示了中美英三国联合对日作战取得了一致意见,表明了中美英三国坚持长期作战以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内容、影响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4.(2021·东营)罗斯福就职演说时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于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的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他完成“这项任务”的措施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B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罗斯福新政时期为了缓解失业压力实行“以工代赈”的措施,主要是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创造就业机会。故B符合题意;
整顿金融体系不符合材料“直接募工”的信息,排除A;
C是农业方面的措施,排除;
D是社会保障措施,排除。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所给选项内容,降低了做题的难度,紧扣题干内容,运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确答案。
25.(2021·东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的压力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能够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①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②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③加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④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知识点】美国的冷战政策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冷战的压力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欧遭受到重创,而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欲望十分强烈。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使西欧在经济上依靠美国。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使西欧在军事上依靠美国,故②③符合题意;
欧洲经济共同体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故①不符合题意;
二战时期,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决心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冷战政策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表现是答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2021·东营)图1、图2、图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战国、秦朝、元朝)的形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据图1、图2、图3的形势图信息,判断图1、图2、图3分别对应的历史时期并说明理由。
【答案】(1)图1:秦朝。理由:都城在咸阳:地方实行郡县制,设置桂林郡、南海郡等;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匈奴;开凿灵渠。(疆域四至也可作为一项内容)
(2)图2:战国。理由: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韩赵魏三家分晋;有著名战役一长平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
(3)图3:元朝。理由:都城在大都;实行行省制度;西藏由宣政院统辖。(疆域四至也可作为一项内容)
【知识点】秦灭六国;战国七雄;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分析】(1)依据图1可以得到“咸阳”“桂林郡、南海郡”“长城”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朝都城在咸阳;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故图1有桂林郡、南海郡等;为防御匈奴,秦始皇修建了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故图1是秦朝形势图。
(2)依据图2可以看到“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故图2是战国形势图。
(3)依据图3可以看到“行省”“大都”“宣政院辖地”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的都城在大都;元朝在地方设立行省;在西藏设宣政院,直接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故图3是元朝形势图。
【点评】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战国七雄、秦统一中国、元朝的统治等相关史实。培养良好的时空观念,理解和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7.(2021·东营)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材料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五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摘编自同心《思想之光照亮脱贫征途》2021-02--2819:30:25求是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日”确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指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步”和“第二步”实现的时间和标志。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人“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感悟。
【答案】(1)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
(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4)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个百折不挠、勇于创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从党的自身建设、发展,对人民、国家做出的贡献,拥护党的领导等角度答题均可。)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中共七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的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2)依据材料二信息“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了这样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正确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我党走向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依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步”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标志着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第一步”是指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依据材料是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思想革命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依据中国国情,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了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科学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其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现在美好的生活是由无数先辈们奋斗而来的,我们要勿忘来时之路,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自己绵薄之力。
【点评】这是一道有关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专题。内容涉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取得的成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成就等相关史实。问题的设置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也考查留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28.(2021·东营)主题学习是常用的历史学习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宅地法》规定,凡支持、拥护共和国的成年公民,从1863年6月1日起,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从国有土地中领取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后,成为私有财产。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二 战争是在克里米亚(克里木)半岛上进行的,不过,俄国被打败了,不得不接受耻辱的《巴黎条约》……实际上,克里来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便是通过向西方学习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明治维新是东方向西方学习的成功典范。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材料一中的文献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颁布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是东方向西方学习的成功典范”。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提炼一个学习主题。
【答案】(1)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2)原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沙皇统治的腐败和农奴制下俄国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农奴制严重制约着俄国的经济发展。
(3)理由:日本向西方学习,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4)主题: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俄国、美国、日本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1)美国独立战争中,1862 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了战场被动局面。据材料“《宅地法》”可知是美国的南北战争。
(2)俄国农奴制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依据材料“克里来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可得出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沙皇统治的腐败和农奴制下俄国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以及农奴制严重制约着俄国的经济发展。
(3)依据材料三“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便是通过向西方学习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和所学可知,日本向西方学习,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4)依据材料中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可得出材料的主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点评】这是一道有关资本主义制度扩展的专题。内容涉及了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相关知识。这样的专题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
29.(2021·东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过程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风险和挑战。人们希望有新的智慧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材料一
图一 加速融化的南极冰山 图二 加强网络信息保护
材料二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当前世界正道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各大经济板块首次同时遭受重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受阻,贸易和投资活动持续低迷,发挥国际组织在经济协调中的作用显得格外重要。
——高飞《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2021年03月01日12:37:23中国人大网
材料三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第2344号决议。这一理念集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图一和图二反映出人类面临什么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能“在经济协调中”发挥作用的两个国际组织。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方案”。对这一方案你有何认识?
【答案】(1)生态环境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的发展(科技的飞速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欧盟、东盟、非盟、二十国集团(G20)、联合国下属经济机构等(答出两个即可)
(3)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认识:这一理念集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从对中国的发展、对人类和世界的发展等角度答题均可)
【知识点】中共十八大;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现代社会的生态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1)问题一:依据图一“加速融化的南极冰山”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故图一人类面临着生态环境问题。依据图二“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科技的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互联网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但是存在着网络高科技犯罪问题。故图二类面临着网络安全问题。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有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的发展。
(2)依据所学可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主要职能是制定监督和规范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世界银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和赠款,用于支持对教育、卫生、公共管理、基础设施、金融和私营部门发展、农业以及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等诸多领域的投资。它们都是“在经济协调中”发挥作用的国际组织。
(3)问题一:依据材料三信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问题二:依据材料三信息并结合所学所知。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我国及世界各国的人民基本利益,能够推动人类进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
【点评】本题以“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化过程中,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风险和挑战。人们希望有新的智慧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为主线,考查了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经济全球化与世贸组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相关知识。问题的设置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和开放性,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