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1.下面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消耗(hào)
怅然(zhàng)
芙蓉(róng)
安祥
B.妄语(wàng)
怂恿(sōng)
叮嘱(zhǔ)
嗔怪
C.哺乳(pǔ)
收敛(liǎn)
羞怯(què)
原委
D.温驯(xùn)
柠檬(níng)
禁锢(gù)
滑翔
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为自己鼓掌。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________的存在。懂得为自己鼓掌,才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________。为自己鼓掌,并不是唯我独尊地________,也不是傲视一切地孤芳自赏,________一种醒悟,一种境界,一种推动自己向挫折与失败挑战的勇气与动力。
A.独特
音符
妄自菲薄
但是
B.独自
诗篇
狂放不羁
而是
C.独特
音符
狂放不羁
而是
D.独自
诗篇
妄自菲薄
但是
3.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临近毕业,同学们都依依不舍,大家约定在新的学校里萍水相逢。
B.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在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一笔。
C.全市中小学生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纷纷大相径庭参加“清明网上祭英烈”活动。
D.傍晚时分,漫步江边,清凉的江风令人心旷神怡。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毫无疑问,能否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
B.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C.中国国家馆以科技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带给参观者新颖刺激的多维体验。
D.作为一项绿色、低碳的户外活动,坚持骑自行车强化了塑身效果是有效的。
5.依次填入下列文段画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倚立窗前,_______,观美景;夜眠围屋,_______,做美梦;端坐书房,_______,悟人生。
①吟诗填词写文章
②看山看树看天蓝
③听风听雨听叶落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6.
家有斑鸠
陈忠实
住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刚睁开眼,便听到“咕咕——咕咕”的鸟叫声。我断定是斑鸠,不由得惊喜。披上衣服,竟有点迫不及待,悄声静气地靠近窗户,透过玻璃望出去,后屋的前檐上,果然有两只班鸠。一只站在瓦楞上,另一只围着它转着,一边转着,一边点头,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
六年前的大约这个时节,我和王仲生教授住在波士顿城郊他的胞弟家里。尽管三层小洋楼宽敞舒适,我和王教授还是喜欢站着或坐在后院里。后院是一片绿茸茸的草坪,有几种疏于管理的花木。树木的枝杈上,栖息着,毋宁说侍立着一群鸟儿。一种通体黑色的梭子形状的鸟儿,在人刚打开后门走到草坪边的时候,它们便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草坪上,期待着人撒出面包屑或什么吃食,你撒了吃剩的面包屑或米粒,它们就在你面前的草地上争食,甚至大胆地跳到人的脚前来。偶尔,还会有一只两只松鼠不知从哪棵树上蹿下来,和梭子鸟儿在草地上抢夺食物。
我在那个令人忘情的人与鸟兽共处的草坪上,曾经想过在我家的小院里,如若能有这样一群敢于光顾的鸟儿就好了。然而,实际想来,实现这样人鸟人兽共存共荣的和谐景象,恐怕也不是短时间的事。【甲】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已无法计算。我能记得和看到的,一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对麻雀发动的全民战争,麻雀虽未绝种,倒是把所有飞翔在天空的各色鸟儿吓得肝胆欲裂,它们肯定会把对人的恐惧和防范以生存戒律传递给子子孙孙。再是种种药剂和化肥,杀了害虫长了庄稼,却把许多食虫食草的鸟儿整得种族灭绝——更不要说那些利欲熏心丧尽良知捕杀濒临灭绝的珍禽异兽者。我曾瞎猜过,能够存活到今天的鸟类、兽类,肯定具备一组特别优秀的专司提防、警惕人类伤害的基因。不然,早该在明枪暗弓以及五花八门的机关和陷阱里灭绝了。
还是说我家的斑鸠。
我有记事能力的时候就认识并记住了斑鸠。在我家乡的鸟类中,斑鸠是最朴拙最不显眼近乎丑陋的一种鸟儿。灰褐色的羽毛比不得任何一种鸟儿,连麻雀的羽翅上的暗纹也比不得。没有长喙和高足,比不得啄木鸟和鹭鸶。没有动人的叫声,从早到晚都是粗浑单调的“咕咕咕——咕咕咕”的声音。它的巢仅由几十根柴枝,横竖搭置成一个浅浅的潦草的窝。小时候我站在树下,可以从窝底部的缝隙透见窝里有几枚蛋。记得有篇小学课文,说斑鸠是最懒惰的,懒得连窝也不认真搭建,冬天便冻死在这种既不遮风亦不挡雨的窝里。
然而,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我住在祖居的老屋读书写字,没有看见过一只斑鸠。我以为再也看不到斑鸠了。
斑鸠却在我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清晨出现了,就在我的房檐上。
我便轻手开门,怕惊吓了它们。它们还是飞走了。
初始,无论我怎样轻手蹑足开门走路,它们一发现我从屋内走到院中,扑棱一声就从屋脊或围墙上起飞了,飞到高高的村树上去了。我仍然往小院里抛撒米谷。直到某一日,我开门出来。【乙】两只斑鸠突然从院中飞起,落到房檐上,还在探头探脑瞅着院中尚未吃完的谷米。我心里一动,它们终于有胆子到院内落脚啄食了,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
我和斑鸠的关系获得令人振奋的突破之后,随之便是持久的停滞不前。斑鸠在房檐在房脊在院墙上栖息追逐,似乎已经放心无虞。然而有我在场的时候,它们绝不飞落到院里来啄食,无论我抛撒的米谷多么富于诱惑。有几次我从室内的窗玻璃前窥视到斑鸠在院中啄食米谷的情景,每当我出门,它们便惊慌地飞上房顶。这一刻,我清醒地意识到,它们还不完全是我家的斑鸠。
要让斑鸠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心里踏实地啄食,在我的眼下,在我的脚前,尚需一些时日。
我将等待。
(选自《我走在这活泼泼的人间》,有删改)
(1).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我”与斑鸠的关系,填写下面的表格。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对文中甲、乙两处有疑问,请你解答。
①甲处“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语句很长,没用标点停顿,强调了什么?
②乙处的“探头探脑”好像有丑化斑鸠的感觉,去掉是不是更好些?
(3).本文题为“家有斑鸠”,2、3两段却没有写“斑鸠”,这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4).文章以“我将等待”结尾,“我”能等来“我家的斑鸠”吗?请联系全文和生活体验简要分析。
7.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被贬,这首诗系作者贬官后所作。
(1).诗中最能表现林中画眉自由生存状态的是哪两个词?
(2).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昔皖南①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②,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③骛④也。妇就⑤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⑥也。妇奉⑦之归,治之旬日⑧,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⑨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⑩创骛之报也。
【注】①皖南:安徽长江以南地区。②薪:柴火。③乃:是。④骛(wù):野鸭子。⑤就:靠近。⑥创:伤。⑦奉;通“捧”,捧着。⑧旬日:十天左右。古代一旬为十天。⑨雏:幼禽。⑩盖:大概。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微闻禽声(听见)
B.妇不忍市之(卖)
C.似哀鸣,熟视之(熟悉)
D.且日产蛋甚多(每天)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临去,频频颔之,似谢。
②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3).从这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9.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常用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久别重逢,机会难得的心情。
10.七年级(1)班正在开展“关爱动物”的语文专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题目。
(1).实践活动一:调查了解。
为了调查了解本地区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同学们决定进行一次调查活动。如果你负责这次调查表的设计,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A.调查目的:__________
B.调查形式:走访
C.调查问题:__________
(2).实践活动二:拟写广告。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发现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不够,认为应该拟写一则公益广告,号召大家都加入到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行列中来。如果让你来拟写这则公益广告,你打算怎样写呢?(字数不超过25)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句真诚的鼓励唤起你的信心和勇气,一轮皎洁的明月唤起一代代诗人的故园情,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唤起人们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唤起全民族的爱国热情……生活中,总有一种美好能唤起你的回忆、憧憬、感动。
请结合自身体验,以《有一种美好唤起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怅”应读“chàng”;“祥”应为“详”;B项“怂”应读“sǒng”;C项“哺”应读“bǔ”,“怯”应读“qiè”。
2.答案:C
解析:“独特”,独一无二的,单独具有的,与众不同。“独自”,只有自己一个人。根据“自己”的语境,应选用“独特”。“音符”,乐谱中以其形状表示相对的持续时值(音长),并以其在谱表上的位置表示一定音高的记号。“诗篇”,诗的总称。根据“乐章”语境,应选用“音符”。“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狂放不羁”,任性豪放,不受约束。根据“不是唯我独尊”的语境,应选用“狂放不羁”。“但是”属于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往往与“虽然”连用。“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往往与“不是”连用,语境应该是表示并列关系,应选用“而是”。
3.答案:D
解析:A项“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不符合语境;B项“刻骨铭心”形容感念很深,永远不忘,不符合语境;C项“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不符合语境。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将“能否”删去,或是在“实现”前添加“能否”。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将“青少年”调至“由于”的前面。D项,结构混乱,可将“坚持”“是有效的”删去。
5.答案:B
解析:
6.答案:(1).①“我”认识并记住斑鸠
②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
③“我”看到斑鸠很惊喜,斑鸠见人就飞走
(2).①强调了人类为了自己的私欲而伤害鸟兽的手段数不胜数,突出了作者的愤慨之情。
②不能去掉。“探头探脑”并没有丑化斑鸠,而是生动地表现了斑鸠的小心、机警,对人类怀有戒备之心。
(3).不多余。第2段讲述了“我”在波士顿城郊见到人、鸟、兽共存共荣的景象,第3段写了人类对鸟兽的伤害,造成了鸟兽对人类的警惕。这两段文字与前后文关系密切,既回应了“我”重见斑鸠时的惊喜,又对后文斑鸠难以跟“我”建立信任关系的原因做了交代;使文章内容丰富而厚重,行文具有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
(4).【示例一】能等来。从文中看,“我”与斑鸠的关系已有了突破性进展,“我”觉得假以时日,斑鸠会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现实生活中人们尊重自然,保护鸟兽的意识已越来越强,经常见到人、鸟、兽和谐相处的情景。相倌通过人们的努力,斑鸠定能慢慢建立起对人类的信任。
【示例二】不能等来。文中写过去人们对鸟类的伤害,让“斑鸠”一直对人类保持戒心;生活中还有不少人缺乏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伤害鸟兽的行为也时有发生。斑鸠要建立起对人类的信任还很困难。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第一空根据“我有记事能力的时侯就认识并记住了斑鸠”可填写出答案;第二空根据“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我住在祖居的老屋读书写字,没有看见过一只斑鸠”可填写出时间为“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第三空根据“我断定是斑鸠,不由得惊喜”“初始,无论我怎样轻手蹑足开门走路,它们一发现我从屋内走到院中,扑棱一声就从屋脊或围墙上起飞了”可概括出答案。
(2).①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这个句子很长,其中没有标点停顿,很明显是为了强调“年月”前的多重定语,“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都是人类对鸟兽摧残的手段,连用更能突出这些手段的数量之多,伤害力之大,引起读者的深思。同时从句子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愤慨。
②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根据前后文的内容,可知这里的“探头探脑”并不是丑化斑鸠形象,表现的是斑鸠生怕受到人类的伤害而做出的动作,可见它们的小心谨慎。如果删去这个词,则无法突出斑鸠的这种畏惧心理。
(3).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阅读文章可知,第2段属于插叙,是作者对六年前在波士顿人与斑鸠和谐共处画面的回忆。第3段写的是人类对鸟兽伤害的各种行为。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对比,所以才有了“我”今日见到斑鸠的惊喜,也让读者明白“我”再次见到斑鸠而它却极不信任“我”的原因。可以说这两段文字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让“我”今日重见斑鸠的欣喜之情和与它重建友好关系的过程变得顺理成章。
(4).本题考查表达观点的能力。如果认为能等来,可抓住文章倒数第3、4段“我”和斑鸠关系令人振奋的突破这一情节来表述理由;如果认为不能等来,则可抓住文中人类伤害鸟兽的各种行为去分析、阐述理由。
7.答案:(1).随意、自在。
(2).表现了诗人渴望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古诗词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应扣住题干中的“自由生存状态”来思考回答。
(2).本题考查把握古代诗词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作者对“林间自在啼”十分欣赏,以“锁向金笼”与之对比,更见诗人渴望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心理。诗人本在朝为官,后因党争牵连被贬,诗中大概有所寄托。注意结合注释和诗歌第三、四句来分析。
8.答案:(1).C
(2).①(野鸭)即将离开的时候,频频点头,好像是在道谢。
②到了第二年,农妇家稍微富裕了一些,这大概是那受伤的野鸭的报答。
(3).多做善事,会得到回报。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的能力。C项,“熟”指仔细。
(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①去:离开。颔:点头。谢:感谢。②创:受伤的。报:回报,报答。
参考译文
从前皖南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拾柴,隐约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哀鸣,仔细一看,是一只野鸭。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个翅膀上血迹斑斑,怀疑它是受伤了。农妇捧着野鸭回家,治疗了十天左右,(野鸭的)伤口慢慢愈合。(野鸭)即将离开的时候,频频点头,好像是在道谢。过了一个多月,有几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并且每天产很多的蛋。农妇不忍心拿去卖,就孵化了它们,孵出的小鸭成群。到了第二年,农妇家稍微富裕了一些,这大概是那受伤的野鸭的报答。
(3).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并阐述启示的能力。短文中的农妇怀善心做善事,得到了野鸭的报答,由此阐述得到的启示即可。
9.答案:(1).遥怜故园菊;
(2).一夜征人尽望乡;
(3).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4).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解析:
10.答案:(1).了解本地区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
①本地区主要有哪些野生动物?②地区政府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2).示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关心你身边的朋友吧!
解析:
11.答案:例文:
有一种美好唤起我
这世界上,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如春风般温润,如冬阳般温暖,与他们相处,我能够充分体会到那种润物无声的美好,也正是那种美好,唤起了我心中的美好。
那天下午,放学时天就阴沉沉的,我与她急忙跑向公交站,急急地上了车。我稍微松了一口气,真担心赶不上车,又快下雨了,不然就倒霉了。
公交车行驶到第三站时,车子迟迟没有开动,只听见司机在大声嚷道:“你没投币,不能上车。”我抬头一看,上来一个比我小几岁的小女孩,正委屈地看着司机:“求你了,司机叔叔,我的钱不知丢哪儿了,让我上车吧!一会儿妈妈找不到我,就该着急了。下次上车时给你补上。”
“不行,这是规定。下车吧,小姑娘,我得开车了。”司机不依不饶地说。小女孩背着书包,手里提着一把伞,犹豫着,准备下车。
这时,她站起身来,悄悄地走到小女孩身边,塞给她两元钱,眼睛一眨,又悄悄地回到座位上了。小女孩接过钱,开心地投了币,就过来依偎在我俩身边,笑眯眯地道谢。
我扭头看着她:“上车的时候,你还说要买雪糕吃呢,这下你吃不成了。”
她调皮地笑了笑:“雪糕可以不吃,如果小妹妹回不了家,那事情可就大了。”
我一愣,心想:“多么朴实的话语呀!”对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下车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小女孩把手中的雨伞塞到我手里,就消失在雨中,雨中传来她甜甜的声音:“两位姐姐,谢谢你们,再见——”
多好的小女孩呀,一个懂得感恩的小女孩。我很庆幸遇到了这两个有着美好品质的人。她们的美好,也唤起了我善良的心。
我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在风雨中焦急地走来走去。我走过去,把雨伞塞到她的手里,便与我的同伴跑进了雨中……
解析:【写作思路】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考查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并用文字再现生活,以我手写我心的能力。审题有两个关键点。1.“美好”可以是自然界中的美好景物,也可以是人的美好品质。2.这种“美好”唤起了“我”的什么?“我”对往事的回忆,“我”内心的某种情感,“我”对未来的希望等都可以写入文中。这个题目适合写人记事或写景抒情,要从生活中选取写作对象,写出“我”从这种“美好”中获得的感悟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