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过关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基础过关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9 10:5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爵士(jiáo)
爱慕(mù)
炫耀(xuàn)
B.女娲(wō)
御聘(pìng)
勋章(xūn)
C.附和(hè)
头衔(xián)
缥缈(piāo)
D.陛下(bì)
凯歌(kǎi)
钦差(qīng)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丑小鸭》《夜莺》《海的女儿》《快乐王子》
都是安徒生写的童话。
B.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的主要特点是
凝练、抒情和音乐性突出。
C.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的心理活动过程。
D.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
象的思维过程。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实现梦想而言,今天最重要。今天是你搬来的砖石,虽然不足道,__________;今天是你栽下的树苗,虽然不伟岸,__________;今天是你写下的片段,虽然不完整,__________。请你珍惜今天,用今天的积淀成就明天的梦想!
A.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B.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C.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D.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4.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伊索为古希腊作家。
B.《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
C.《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汤问》。据后人考证,《列子》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D.古希腊寓言家伊索、17世纪法国寓言家拉·封丹、18世纪德国寓言家莱辛、19世纪俄国寓言家克雷洛夫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5.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词性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在(A)秋天里,我喜欢芦花。它生在细细的(B)苇秆的上端,在日渐寒冽的风里不停地(C)摇曳。然而,从来没有一束芦花是被(D)寒风吹落的。
A.A
B.B
C.C
D.D
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庄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④。”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②社稷:指国家。③身治:自身修养好。④末:末节,次要的事情。
(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①詹何对曰
对:________
②故本在身
本:________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3).楚庄王在与詹何的对话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7.
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天子衮龙①,百官绂绣②,孰非我为?汝乃枵腹③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选自《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①衮龙:龙袍。②绂绣:一种官员的礼服。③枵腹:空腹。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我固自杀
固:_________
②遂为文章
遂:_________
③孰非我为
孰: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然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②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我!
(3).文中的蛛与蚕分别指的是哪一类人?
8.
毛虫之死
梁晓声
一条毛虫躲在一片树叶下虔诚忏悔,它决心从此不再做害虫。它向往着变成一只蝴蝶。它知道,由一条令人厌恶的毛虫变成一只非常美丽的蝴蝶,并不是幻想。许多毛虫不是已变成了蝴蝶吗?这是生物界的一个法则呀!想到这一点,它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于是,这条毛虫又想到了一旦变为蝴蝶之后的种种幸福——受人赞美、自由飞舞、获得爱情……
“我不再吃树叶了。”它想。
“我不再拽着一根丝打秋千,使行人害怕。”它想。
它还想到了自己以前做过的种种坏事。
它内心感到一种忏悔的既惭愧又愉悦的激情。
能有机会进行忏悔,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让我快快变为一只蝴蝶吧!”它不禁大声说道。
一只蝉也趴在这棵树的一片叶上沉痛思过。它不晓得自己到底被人们视为益虫还是害虫。它不像毛虫那么难看;它还会唱歌,虽然唱的永远是同一支歌;而且它蜕的壳还可以入药。从这个角度想,它认为自己似乎应该算益虫。但是它也吃树叶,并且绝不比一条毛虫吃得少。
我肯定不应被视为害虫,要说我是只不完美的益虫还算公正。啊,谁又不愿使自己完美呢?它一边嚼着树叶一边想,觉得自己在忏悔的时候能产生这样的思考是很睿智的。
它发现了那条不吃也不动的毛虫,奇怪地问:“老弟,你在想什么?”
毛虫回答:“我在忏悔。”
蝉又问:“你也想‘重新做人’吗?”
毛虫回答:“是的,我不再吃树叶了,我要变成一只蝴蝶。”
蝉听了毛虫的话,暗想________________
它瞻念前程,不寒而栗。
蝉忽然想到了什么主意,飞走了。
蝉去找啄木鸟。它首先向啄木鸟表示一番忏悔,说自己要如何如何开始做彻底的、完美的益虫。接着向啄木鸟告发有一条毛虫正在残害树木。
啄木鸟对蝉的忏悔大加赞扬,问:“你肯带我去消灭那条毛虫吗?”
蝉说:“当然。我要从此与一切害虫划清界限。”
于是,蝉引导着啄木鸟飞回到那棵树上,将毛虫隐藏的树叶指给啄木鸟看。
啄木鸟扑过去,一口就将毛虫连同它的愿望吃掉了。
啄木鸟还向所有的鸟类宣传——蝉是完美得彻底的益虫。啄木鸟的话是很有权威很有影响力的,鸟儿们都接受了它的宣传。
鸟儿们已然如此,虫类便也开了一个庄严的会,郑重宣布全体承认蝉为益虫,还因它举报过一条毛虫,向它颁发了一枚奖章……
(有删改)
(1).森林法庭要为死去的毛虫申冤,你认为都应该对谁进行审判?罪名是什么?
(2).结合语境,在文章横线处补写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填序号)
【甲】毛虫的想法未免有些天真!不吃树叶,你该如何存活?会去吃虫子吗?难道忏悔就能轻而易举地去掉“害虫”的标签吗?你永远是树木的敌人!
【乙】连毛虫也开始进行忏悔了,可见将来害虫不多了。害虫少了,人就会注意到像我这样好坏难下定论的虫类,也许会将我列为害虫加以消灭……
【丙】毛虫这样做简直是徒劳无功!即使你变成蝴蝶,除了外表美丽,又有何种益处呢?哪像我,既能发出美妙的乐音,又能将壳入药、治病救人。
(3).读完文中画框线的句子,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简述。
9.古诗文填空。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河流大野犹嫌束,_____________。[谭嗣同《潼关》]
10.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与作者对话”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以“一位忠实的读者”的名义,给作者写一段话,交流你的探究成果。字数200左右。
【专题探究】
专题一:孙悟空的不折不挠精神(《西游记》)
专题二:点滴往事中的温情(《朝花夕拾》)
专题三:从动物故事中学习做人处世(《伊索寓言》)
11.题目:我不再_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感,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散文。③写记叙文要求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散文要求叙事或抒情线索明朗,感情真挚。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中的“爵”应读“jué”;B项中的“娲”应读“wā”,“聘”应读“pìn”;D项中的“钦”应读“qīn”。
2.答案:A
解析:《快乐王子》的作者是王尔德。
3.答案:C
解析:注意联系语境,砖石“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树苗“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写下的片段“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4.答案:C
解析:《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
5.答案:C
解析:“秋天、苇秆、寒风”都是名词,“摇曳”是动词,故选C。
6.答案:(1).回答;根本、基础;
(2).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
(3).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解析:(1).“对”“本”都属于常用实词,要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治身”指修养自身;“治国”指治理国家。
(3).从“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得出“本在身”,强调了修养自身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
【参考译文】
楚庄王问詹何说:“治理国家应该怎样?”詹何回答说:“我明白修养自身(的道理)却不明白治理国家(的道理)。”楚庄王说:“我能成为祀奉宗庙社稷的人,希望学到守护社稷的办法。”詹何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自身修养好了而国家混乱的事,也没有听说过身心烦乱而能把国家治理好的事。所以根本在于自身,不敢用末节(次要的事情)来答复,楚王说:“说得好。”
7.答案:(1).①固然
②就
③哪一个,哪样
(2).①既然如此,那么你巧妙的技艺,正好用来自杀,(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②替别人打算,还是替自己打算,(我)宁肯为自己!
(3).蛛指利己不利世的人。蚕指利世不利己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能力。①结合上文“蛛语蚕曰”的内容分析,“固”是“固然”的意思。②根据对话情景和所积累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分析,“遂”是“就”的意思。③该句为反问句,故“孰”的意思是“哪一个,哪样”。
(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①句重点词语:然,既然如此;以,用来。②句重点词语:为,替;谋,打算。
参考译文《蛛与蚕》
蜘蛛跟蚕说:“你饱食终日,一直到老。丝吐成经纬(织成茧),颜色黄白灿烂,使它牢固地裹缚自己。养蚕的妇人将你放进沸腾的水中,抽取(蚕茧)成为长丝,(你们)就丧失了性命。既然如此,那么你巧妙的技艺,正好用来自杀,(这)不是太愚蠢了吗!”蚕回答蜘蛛说:“我固然是自寻死路,(但)我所吐的丝就成了带花纹的织品,帝王的龙袍,百官穿的礼服,哪样不是我做成的呢?你是空着肚子(造网),谋求口腹之欲,口吐经纬(的丝)织成罗网,在那上面等待着,看见蚊虻蜂蝶经过,没有不杀(了)它们而(让)自己(吃)饱(的)。巧是巧啊,多么残忍啊!”蜘蛛说:“替别人打算,还是替自己打算,(我)宁肯为自己!”啊,世界上像蚕一样而不像蜘蛛一样的人太少了!
(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中事物的能力。由蛛与蚕的对话可知,蛛不顾他人感受,只为自己享乐;而蚕到死都在为别人忙碌,从不为自己考虑。由此作答即可。
8.答案:(1).蝉,传播流言诬陷他人;啄木鸟,不去调查,偏听偏信。(意思对即可)
(2).乙
(3).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人被推到了众人仰望崇拜的高处,他的言行同时也具有了极大的力量,这时候,他更需要对得起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慎言慎行。(可选择不同角度作答)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毛虫之死,跟蝉和啄木鸟有关。蝉听了毛虫的话,“它瞻念前程,不寒而栗”,想到自己可能会受到威胁,于是去向啄木鸟告密。而啄木鸟不分青红皂白,不去了解情况,就将毛虫给吃了。将这两个方面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前文写蝉看到毛虫在忏悔,中间句子应是“它”回想自己的所作所为,认为自己也是害虫,会被消灭的。所以“它瞻念前程,不寒而栗”。乙句最恰当。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题的能力。毛虫代表想改邪归正、真心忏悔的人。蝉代表为了自己的前途利益不择手段、诬蔑他人的人。啄木鸟代表说话有权威、有影响力却偏听偏信的领导们。寓言告诉我们,当命运把你推到众人仰望崇拜的高处时,你的言行也具有了极大的力量,那时更要慎言慎行。任何时候,都要对得起自己的责任。
9.答案:(1)便引诗情到碧霄
(2)何当共剪西窗烛
(3)铁马冰河入梦来
(4)山入潼关不解平
解析:
10.答案:示例:伊索先生:您好,我很喜欢《伊索寓言》,这本富有智慧的书让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每个故事,都教育了我:《龟兔赛跑》让我懂得了不能骄傲的道理;《狼来了》告诉我做人要诚实,不能说谎;《农夫与蛇》让我知道了对待恶人,决不能怜悯;《蚊子和狮子》告诉我骄兵必败,我们要胜不骄,败不馁……《伊索寓言》这本书中,一个个动人的小故事,宛如一盏盏明灯,为我今后的成长指明了方向。谢谢您,伊索先生,是您教会了我一些做人的道理,也使我学会了分辨善恶。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此题,既要有对名著的清楚理解,还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1.答案:例文:
我不再冷漠
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坐在屋内,面对着枯燥的文字,我不再冷漠。在这下着小雨,还带着一点枯燥的青春岁月中,我的心依然想着与温暖相约……
记得那一次,同样的夏季,同样的雨天。我刚出来时,正是一个大晴天,太阳高照着,天空湛蓝湛蓝。
我上了公交车,刚坐下,就听到一个声音。“快投币,堵在门口算怎么回事?”司机师傅像是有很大气似的,对着门口使劲地吼。一个小女孩涨红了脸:“叔叔,我的确带钱了,这会儿不知掉哪儿了,我先上去,找到再投币,好不好?”
“不行!”司机师傅仍然没有一丝的心软,口气更加严厉。
“快点上呀,快点!”后面有人使劲地推操着,仿佛不挤,公交车就要开走了似的。
小女孩的脸更红了,手忙脚乱地在书包、口袋里翻找着,嘴里还不停地嘟哝着:“早上,我还放在书包里的,现在放哪儿了呢?”
我着急赶路,不想再等了,就急忙掏出两元钱,走到门口,替小女孩投了币,冷冷地对她说:“快上来吧,我替你投了币,时间都耽误不起!”小女孩脸一红,静静地站在一个角落里。
车静静地开着,车厢内闷热得厉害,耳边全是乘客交谈的声音,一片乱哄哄的,我烦躁地闭上了眼。
不知过了多久,车厢里的喇叭提醒我下车的站到了。我睁开眼,背起包下车。啊?不知什么时候,天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的。我没带伞,这可怎么回家呀!我站在候车亭里发愁。
“姐姐,给你!”一个甜甜的声音从我的背后传来,是那个小女孩,她满脸笑容地望着我,一把粉红色的雨伞正举在我的头顶上。
“可是……你怎么办呀?”我疑惑地问。
“看,妈妈来接我了。”我扭头一看,一位中年妇女也是一脸笑意地向我点头。
我感激地接过伞:“这伞怎么还你呀?”
“不用还,留着做个纪念吧!谢谢你,姐姐!”雨雾中传来小女孩清脆的声音。
窗外的雨,还在下着,我的目光又落在那把伞上。如今尽管面对枯燥,我也没有那么冷漠了,我心中想着与温暖相遇。我愿在青春岁月能永远与温暖相随,不再冷漠。
解析:【写作思路】先要补充好题目,把题目引向最适合自己写作的方向,然后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写自己的青春岁月,写自己青春成长路上的情感故事。文章应突出青春的靓丽,表现青春的昂扬及能量,可以采用借事寓理、以小见大等多种手法,使主题更加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