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找质数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找质数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通过找出一些数的因数进而找到质数与合数,围绕这个“找”字,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汇报验证”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探究中交流,在合作中归纳,从而解决问题。2.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中,给足学生思考时间,让学生们在联想猜测、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得出结论,为思维的发展提供前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若干个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
1.找出下列数的所有因数。15的因数有( )9的因数有( )13的因数有( )2.提问:上面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不同?3.揭示课题。
1.明确要求,按照学过的方法找出所给数的因数,然后汇报结果。2.观察,明确这些数的因数有多有少。3.准备学习新课。
1.12=1×12=( )×( )=( )×( )12的全部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2.20的全部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明确质数与合数的意义。(18分钟)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用2,3,…,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共同完成教材中的表格。2.观察表格,发现规律。出示问题:(1)观察表格中各数的因数,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2)结合刚才的发现,试着把2~12各数分成两类,并说一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3.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1)根据因数个数的多少把这些数分成的两类都叫什么?(2)讨论:1是质数还是合数?4.课件出示36,24,18,29这几个数。让学生判断它们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1.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有的拼摆,有的记录,填写表格。2.(1)观察、讨论,找出规律,发表个人见解。(2)学生分类并汇报。①有两个因数的:2,3,5,7,11。②有两个以上因数的:4,6,8,9,10,12。3.(1)独立阅读教材39页“认一认,填一填”的内容,明确质数与合数的概念,并完成填空。(2)结合1的因数的个数,明确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4.结合质数和合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3.选一选,填一填。104 133 66 2 98 425
89
1
214.按要求写数。(1)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写出4个)(2)一个四位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十位上的数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百位上的数是最小的合数,千位上的数既是奇数,又是合数,这个四位数是多少?
三、合作探究,拓展延伸。(12分钟)
1.通过讲故事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出示教材42页10题文字材料)2.判断下面这些数是质数还是合数。1 2 3 25 31 33 36 37 4749 51 63 70思考: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1.明确“哥德巴赫猜想”是与质数有关的猜想,并利用这个猜想,完成教材42页10题下面的填空。2.讨论并汇报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5.你能在括号里填上不同的质数吗?46=( )+( )20=( )+( )=( )+( )42=( )+( )=( )+( )=( )+( )30=( )+( )=( )+( )=( )+( )
四、课堂总结。(4分钟)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谈自己本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找质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