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0 10:2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冷”等13个生字。
2.能说出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达的愿望。
3.能和同学们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2.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想同学们从小就听过这样一个童话故事,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光头赤脚走在大街上,她又冷又饿,可是一整天了,没有一个人来买她一根火柴。最后她蜷缩在墙角,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了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第二天,当人们发现她时,她已经面带微笑地去了,手里还捏着一把燃过的火柴梗。这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你们知道这个童话叫什么吗?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
安徒生(1805—1875),出生于丹麦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的影响,安徒生从小热爱文学,通过刻苦学习,成了著名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二、字词学习
1.字词结构。
(1)火+然=燃;
(2)火+虫=烛;
……
这些字都和“火”有联系。
2.多音字学习。
(1)挣:zhèng
zhēng
(2)几:jī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3)晃:huǎng
huàng
(4)喷:pēn
pèn
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
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练习:家具城里的茶几(
)太多了,大概有几(
)十个,我都挑花眼了。
一阵风吹来,明晃(
)晃的烛光轻轻地晃(
)动了起来。
看见桌上喷(
)香的奶酪,小熊的口水都快要喷(
)出来了。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老师有感情地配乐范读课文(或播放录音)。
2.提问: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最后她怎么样了?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几句话说出来。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生
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词句,从小女孩看到的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及作者想象的合理。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小女孩看到的第一种幻象。
1.提问: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结果怎样?请同学们带着这几个问题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
2.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3.(出示灯片)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什么?当小女孩看到大火炉时,她什么心情?
4.后来结果呢?
5.指导感情朗读。
6.总结学习方法。
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如何学习第5自然段的?
先带着问题默读思考,然后回答问题谈体会,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第6到第11自然段
1.同学们就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分小组自学第6到第11自然段。
2.出示思考题:小女孩后几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她看到了什么,你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了什么?结果怎样?
3.分小组自学,老师巡视。
三、汇报自学成果
1.讨论第二次擦火柴。
(1)提问:小女孩第二次擦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2)提问:你从小女孩看到的烤鹅中体会到什么?
2.结果怎样?
2.讨论第3次擦燃火柴。
重点讨论小女孩为什么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
4.讨论第四次擦燃火柴。
(1)老师导读完第8自然段后,提问:小女孩为什么第四次擦燃了火柴?
因为她想起了奶奶说的话。
(2)提问:她为什么看到了慈爱的奶奶?
(3)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把小女孩怕奶奶消失,要留住奶奶的急切心情读出来。
5.讨论第五次擦火柴,理解重点句含义。
(1)老师接着学生读的第10自然段导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为的是——学生说出原因(要把奶奶留住)。小女孩第五次擦燃了一大把火柴,结果怎样?
(2)出示重点句,理解其含义。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
四、体会作者的合理想象
提问: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吗?为什么?
五、学习第三段
1自己读第三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学生讨论)
2.根据学生的质疑展开学习。
(1)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描写她“两腮通红”、“带着微笑”?
(2)为什么要特别写明她是在“大年夜”冻死的?
(3)“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对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你是怎样理解的?
3.老师继续追问:从文章的结尾中,你能体会出作者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4.指导朗读:小女孩死了,我们也对她寄寓了无限的同情。请同学们用同情怜惜的感情来朗读这一段。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看到的幻象
原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篇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又冷又饿,在临死前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这种种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读这个童话,我们以后要密切关心、深刻同情穷苦人民的悲惨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