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比热容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3比热容同步测试2021-2022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18 21:3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3
比热容
一、单选题
1.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晚时向稻田里多灌些水,这是因为水的(  )
A.密度大
B.比热大
C.传热本领差
D.温度高于地面温度
2.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J/(kg?℃)

4.2×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
煤油
2.1×103

0.88×103

2.1×103

0.39×103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B.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
D.2kg
的水温度升高
50℃,吸收的热量是
4.2×105J
3.夏天长时间放置在室内的甲、乙两个物体,甲的比热容大,乙的质量小,把它们同时放入同一个冰箱内冷却,经过一段时间温度稳定后(  )
A.甲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B.乙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C.甲、乙物体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4.如图所示是“比较食用油和水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多些
B.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食用油升高的温度更高
C.实验中分别取相同体积的食用油和水
D.实验中,食用油吸热升温较快,说明食用油吸热能力较强
5.某实验小组利用酒精对容器中500g冰均匀加热,他们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如图是他们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  )
A.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B.在BC段,容器中物质吸收的热量是1.68×105J
C.冰在熔化前内能增加4.2×104J
D.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小
6.五一当天风和日丽,小明一家到月亮湾游玩。正午时分,他们徜徉海堤享受着暖风带来的惬意。下列表示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箭头指向)示意图与当时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7.质量、初温都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再相互接触(c铜A.内能从铜块传向铝块
B.内能从铝块传向铜块
C.温度从铜块传向铝块
D.无法判断热量的传递
8.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3,当甲物体温度升高10℃,乙物体温度降低15℃时,甲物体吸收的热量与乙物体放出的热量相等,则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  )
A.2:3
B.9:4
C.4:9
D.3:2
9.利用某仪器观测质量相等的X、Y两个物体的放热情况,两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甲所示,用时41min,它们在这段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如图乙所示,则(  )
A.物体X的比热容大于物体Y的比热容
B.相比于物体X,物体Y在0~41min内,放出了更多热量
C.相比于物体X,物体Y在0~41min内,内能减少了更多
D.第16min时,物体X的分子比物体Y的分子运动更剧烈
10.如图所示,用加热器给甲、乙液体加热(m甲>m乙),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它们的比热容用c甲、c乙表示;吸热用
Q甲、Q乙表示;
0~60s
比较两液体正确是
(  )
A.c甲B.c甲=c乙
C.Q甲D.Q甲>Q乙
二、填空题
11.汽车发动机工作时的温度高,最高温度超过2000°C,如果得不到有效冷却,将影响其正常工作。为此,常使用水冷式冷却系统对汽车发动机降温。水冷的原理是通过流动的冷却液(由水、防冻剂、添加剂组成)包裹缸套和缸头,通过__________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使发动机内能减少,温度降低。冷却液的特点是比热容___________、凝固点低。
12.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4.2×103

0.88×103
煤油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0.39×103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_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一桶水的比热容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杯水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铜块温度的变化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相等”)铝块温度的变化;在受太阳光照射的条件相同时,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___________(填“慢”或“快”)。
13.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热得快”同时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加热,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以判断________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___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14.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其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______kg的水温度由20℃升高到25℃,水吸收的热量为1.05×105J。
三、实验题
15.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下表是小明探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时记录的实验数据。
液体名称
液体质量m/g
液体初温t/°C
液体末温t/°C
加热时间t/min

10
30
40
6

10
30
40
3
(1)分析表中信息,小明采用的是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来比较物质的吸放热能力的;实验中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液体的吸热能力强;如果甲、乙两种液体都可作为发机冷却液,应选______液体作发动机冷却液。
下表是另一组同学的实验数据记录表;
物质
质量/g
初始温度/°C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C

60
20
6
45

60
20
6
68
(3)分析表中信息,该组同学采用的是______(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来比较物质的吸放热能力的;
(4)分析表中数据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选填“丙”或“丁”)。
16.在“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情况”实验中,某同学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装入水和食用油,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如图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食用油
20
34
38
42
46

20
18
26
34
42
(1)实验中应取质量______的两种液体,实验数据记录如上表所示,从开始加热到42℃,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关系为Q水______Q食用油(选填“>”、“<”或“=”);
(2)实验中,使两种液体加热的时间相同,可以通过比较______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这种科学研究方法为_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液体的吸热能力强(选填“水”或“食用油”)。
四、计算题
17.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它们加热,每隔一分钟分别记录一次水和某种液体的温度,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项目

某种液体
时间/min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温度/℃
15
16
17
18
19
20
15
17
19
21
23
25
(1)请根据测得的数据求出该液体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2)要使100g该液体温度从15℃升高到35℃,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18.质量为2kg的金属块,被加热到200°C后放入1kg、20°C的冷水中,不计热量损失,到平衡后、水和金属块的温度均为50°C。
[c水=4.2×103J/(kg·°C)]求:
(1)在此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金属块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3)金属块的比热容是多少。
试卷第2页,总2页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B
6.B
7.B
8.B
9.A
10.A
11.热传递

12.有关
等于
大于

13.B
B
14.4.2×103J
5
15.方案二
加热时间


方案一

16.相等
>
温度计的示数
转换法

17.(1);(2)
18.(1)1.26×105J;(2)1.26×105J;(3)0.42×103J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