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一、单项选择题(共9小题;共36分)
1.
在下雨打雷时,每一次雷电后,雷声总是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
?
A.
声音的反射
B.
多次打雷的原因
C.
双耳效应
D.
雷声分裂所致
2.
在教室中听课的学生,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是因为
?
A.
老师讲课的声音太小。
B.
教室的空间太小,不能产生回声。
C.
回声太小,人耳听不到。
D.
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不能区分。
3.
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
A.
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B.
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
月球上是真空,不能传声
D.
月球上航天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4.
疫情期间,村书记杨百顺每天都通过大喇叭向村民通报疫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村民能听到杨百顺的声音,是因为空气能传声
B.
杨百顺说话时,他发出的声音是大喇叭振动产生的
C.
村民听到杨百顺的声音后,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D.
村民根据音调,判断出讲话的人是杨百顺
5.
下列奇异的声现象中没有听到回声的是
?
A.
“四声谷”
B.
“三音石”
C.
“回音壁”
D.
莺莺塔
6.
北京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
声音的音调不同
B.
声音被多次反射
C.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7.
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
8.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辆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所示。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且保持不变)
?
A.
B.
C.
D.
9.
下列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
,比在水中传播快
B.
正常人耳能听到振动频率范围约为
C.
声波是靠介质传播的,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但保持原有的频率不变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28分)
10.
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计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计时,记录同运动员的成绩,则
?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若甲记录的成绩为
秒,则乙记录的成绩
?
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
利用
?人们制成了超声定位器它可以用来测定沉船、鱼群和潜艇的位置以及海底地形。
12.
只有在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耳才能分辨出原声和回声。
13.
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
?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
?声波的能力强不同形状的反射表面对声波的
?效果不同,北京天坛回音壁的光滑圆形墙壁使声波发生多次
?,这样就能听到另一端人的讲话声。
14.
如图是一段金属栏杆,小李同学敲击一下栏杆的一端,小王同学在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栏杆上能听到两次敲击声,两次声音传播的介质分别是
?、
?,这是因为
?。
15.
如图所示是一组实验情景图,情景图中的现象表明:
?。
16.
将耳朵贴在桌面上,用铅笔在桌面的另一处轻敲,能听到声音,说明
?,且听到的声音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清晰,这说明
?。
三、计算题(共3小题;共36分)
17.
炸弹在距离观察者
米处爆炸(声速为
米/秒),观察者需多少时间才能听到爆炸声?
18.
百米赛跑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枪声之后再按秒表计时,若记录的运动员成绩是
秒,空气中声速是
米/秒,则记录的运动员成绩与实际成绩相比是好了还是差了?实际成绩是多少?
19.
已知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一列火车在距车站
千米处,车轮与铁轨撞击的声音分别由铁轨和空气传到车站,求在车站听到的两次撞击声的时间差是多少(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米/秒)?
答案
1.
A
2.
D
【解析】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
,,因此区分开原声和回声最短距离是
。在教室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我们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所以我们的耳朵听不出说话声与回声,因此人耳区分不开原声与回声。故A、B、C说法不正确。
3.
C
【解析】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4.
A
【解析】村民能听到杨百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村民耳中的,故A正确;
杨百顺说话时,他发出的声音是他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村民听到杨百顺的声音后,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C错误;
因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村民根据音色,判断出讲话的人是杨百顺,故D错误。
5.
C
【解析】江西省弋阳圭峰的“四声谷”,是利用了声音在山谷中传播形成回声,即能产生四次声音,所以此现象中能听到回声,故A不符合题意;
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三音石,都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即能听到三次回声,故B不符合题意;
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都是利用声音的反射,但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故不能听到回声,故C符合题意;
山西莺莺塔的“普救蟾声”是一种回声现象,故能听到回声,D不符合题意。
6.
B
【解析】对于同一个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是不变的,所以回音壁并不能改变人的音调,故A错误;
回声壁是能让人听到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B符合题意;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但是回声是声音的反射产生的,与上述现象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声音确实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但它不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D不符合题意;
7.
D
【解析】声音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且温度保持不变时,其传播速度不变,即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故A项错;D项对;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故B、C两项均错。
8.
D
【解析】从题图乙可以看出,在
时,测速仪与车之间的距离为
。在
时,测速仪与车之间的距离为
。所以汽车的速度
。
9.
A
10.
甲;小于
11.
回声
12.
13.
反射;吸收;反射;反射
14.
金属栏杆;空气;声音沿金属栏杆传播快,先听到,在空气中传播慢,后听到。
15.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16.
固体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效果好。
【解析】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够听到铅笔敲击桌面的声音,这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进行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效果好,所以听到的声音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清晰。
17.
秒
【解析】
秒,所以观察者需隔
秒时间才能听到爆炸声。
18.
好了;
【解析】运动员成绩与实际成绩相比更好了,实际成绩是
秒。,所以
。
19.
秒
【解析】,所以在车站听到的两次撞击声的时间差是
秒。
第1页(共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