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季部编语文九下第一单元教学质量验收卷(原卷版+答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春季部编语文九下第一单元教学质量验收卷(原卷版+答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9 09:56: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春季部编语文九下第一单元教学质量验收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37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等战争的烽烟散尽,等久候的捷报传来,我们一定会迎来那喷薄而出的绯(fěi)红的朝(zhāo)阳。
B.当你急着挣(zhèng)脱母亲的怀抱时,不要忘了,从你还是一个小胚
(pēi)胎起,母亲就将她那棉长的爱化作培育你的无穷力
量。
C.即便是淤(yū)滩上的驳船,也可能会等到被纤(xiàn)绳拖进大海的那一天,所以,即便蜗行也可能会走到那期待的终点。
D.欣赏过春日的花团锦簇(cù),又享受着秋日的累(lěi)累硕果,笑吧,笑出美丽的笑涡,吟唱吧,唱出内心的喜悦。
2.下列诗歌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B.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C.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D.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______中虚度。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______美丽的浪花。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______你享受了______的过程。
A.索然无味 激起 而且 精致
B.如释重负 激扬 况且 精妙
C.如释重负 激扬 因而 精美
D.索然无味 激起 因为 精彩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B.谈论河池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乐观。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5.在以下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6.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四节诗中,四个“祖国啊”反复吟咏,将感情逐层推进,给全诗造成了回肠荡气的咏叹气氛。
B.“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比喻反动派的血腥屠杀,“自由花”比喻光明自由的社会。
C.“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漂泊一生的萧红终于有了安息之地,不再受惊扰,不再流浪漂泊。作者平淡的文字、平静的描述背后潜藏着长久的辛酸与刻骨的悲痛。
D.“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大海的巨大声势和巨大力量。
7.仿照示例,另选两个对象,设计一组对话。要求:表达一定的意蕴;句式与逻辑关系大体一致,字数可以不等。(3分)
示例:海与河的对话
海:你为什么这么浑浊?河:因为我在人间走了很久。
8.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本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儿女为祖国母亲献身的真情。
B.《断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C.《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去斩“阎罗”的说法,是因为鬼神怪异之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常见,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唤。
9.我市某中学校对本校全体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9分)
内容
比对


每周锻炼平均次数
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长
3次以上
2-3次
0-1次
60分钟以上
20-60分钟
20分钟以下
男生
42%
50%
8%
14%
24%
62%
女生
38%
45%
17%
10%
20%
70%
请你根据调查表的内容,写出两条结论,不得出现具体数字。(4分)
(2)为营造浓郁的阳光体育锻炼氛围,学校文学社社长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发展阳光体育运动。下面给出了四句话,你认为最适合做下联的句子是(
)(2分)
A.努力强健身体素质
B.争做文明守纪少年
C.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D.增进师生身心健康
(3)参加调查研究之后小明写了一篇演讲稿,下面是其中的一段请你帮他修改。(3分)
“生命在于运动。”没有扎实的根基,万丈高楼无从崛起;没有强健的体魄,平生之志只能成为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A】而摆存我们眼前的是并不乐观。大量调查资料表明:【B】因为长期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缺乏的原因,我国存校大学生体质已经明显下降,身体健康状况有恶化趋势。个别同学的身体状况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与学习。
①【A】处划线句有充分残缺的语病,应在“______”一词后添加“______”。(2分)
②【B】处划线句有句式杂糅的问题,应将“__________”删去。(1分)
10.诗歌默写。(10分)
(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_______、你的______、你的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投身革命即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1分)
给乌兰诺娃①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艾 青
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光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
比幻想更动人——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注]
①乌兰诺娃:著名的苏联芭蕾舞女演员。
11.找出诗中描写芭蕾舞舞姿特点的比喻句,并分析其作用。(3分)
12.“人体在太空里游行”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13.“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14.诗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3分)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散文诗,回答文后的问题。(16分)
(甲)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节选自《海燕》)  
 (乙)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
 
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石头……
  忽然,在蛇所待着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
  它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蛇吓了一大跳,敏捷地爬开去,但是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那受伤的鸟跟前,轻声说:
  “你要死了吗?”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而且它想: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施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
  “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么好啊!我要把敌人紧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啊,战斗多么幸福啊!……”
节选自《鹰之歌》
甲、乙两文在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时都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的写作手法。(2分)
16.甲、乙两文中的海燕和鹰这两个艺术形象,代表了__________________,两文热情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7.甲、乙两文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海燕和鹰的战斗生活,具体地说,是(
)(2分)
A.海燕面对战斗,鹰召唤战斗。B.海燕迎接战斗,鹰临死前渴望再次投入战斗。
C.海燕迎接战斗,鹰期待战斗。
D.海燕面对战斗,鹰追求理想、宁死不屈。
18.
两文在塑造两个艺术形象时,主要描写了海燕的_______?和鹰的_________?。两文在描写中运用了引用、反复、对偶、对比和_______
_________?等修辞方法。(4分)
19.
甲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乙文中的景物描写所起的作用有同有异。相同的是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和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是:甲文烘托海燕的?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映衬鹰的思想境界。(2分) 
20两文在塑造海燕和鹰的形象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基调有所不同,甲文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2分)
21.鹰说:“我见过天!”这句话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可用甲文中描写海燕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词语来进行表述。(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节选
/
沈从文
①小船去辰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浅绿相间的邱阜,山势既较和平,河水也温和多了。两岸人家渐渐越来越多,随处可以见到毛竹林。山头已无雪,虽尚不出太阳,气候干冷,天空倒明明朗朗。小船顺风张帆向上流走去时,似乎异常稳定。
②但小船今天至少还得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
③大约九点钟时,小船到了第一个长滩脚下了,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在惊心眩目情形中小船居然上了滩。小船上滩照例并不如何困难,大船可不同了一点。滩头上就有四只大船斜卧在白浪中大石上,毫无出险的希望。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水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
④小船上第二段时,河流已随山势曲折,再不能张帆取风,我担心到这小小船只的安全问题,就向掌舵水手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钱由我出。得到了他的同意,一个老头子,牙齿已脱,白发满头,却如古罗马人那么健壮,光着手脚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讲生意来了。两方面皆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一个要一千,一个却只出九百,相差那一百钱折合银洋约一分一厘。那方面既坚持非一千文不出卖这点气力,这一方面却以为小船根本不必多出这笔钱给一个老头子。我即或答应了不拘多少钱皆由我出,船上三个水手,一面与那老头子对骂,一面把船开到急流里去了。但小船已开出后,老头子方不再坚持那一分钱,却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自动把背后纤板上短绳,缚定了小船的竹缆,躬着腰向前走去了。待到小船业已完全上滩后,那老头就赶到船边来取钱,互相又是一阵辱骂。得了钱,坐在水边大石上一五一十数着。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看他那数钱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
⑤小船上尽长滩后,到了一个小小水村边,有母鸡生蛋的声音,有人隔河喊人的声音,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许多等待修理的小船,皆斜卧在岸上,有人在一只船边敲敲打打,我知道他们正用麻头与桐油石灰嵌进船缝里去。一个木筏上面还搁了一只小船,在平潭中溜着。忽然村中有炮仗声音,有唢呐声音,且有锣声;原来村中人正接媳妇。锣声一起,修船的,放木筏的,划船的,都停止了工作,向锣声起处望去。
⑥下午二时左右,我坐的那只小船,已经把辰河由桃源到沅陵一段路程主要滩水上完,到了一个平静长潭里。天气转晴,日头初出,两岸小山作浅绿色,山水秀雅明丽如西湖。船离辰州只差十里,过不久,船到了白塔下再上个小滩,转过山姐,就可以见到税关上飘扬的长幡了。
(选自《湘行散记》,有删减)
22.简析第②段加点的“但”的作用。(2分)
23.第③段划线部分,作者客观冷静地叙写了一幕惨剧,有人说作者的冷静近于冷漠。作者为什么这样不动声色地叙写?谈谈你的理解。(3分)
24.联系前文内容,赏析第⑤段划线处的环境描写。(4分)
25.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三、写作(40+3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方向
/
邵建航
人生就像小溪
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
我们会在春天遇见
就像树会长大
草要发芽
灯塔
/
王柏龙
海上的光
若隐若现
却依然明亮
就像成长
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
(上面两首诗歌均选自《大山里的小诗人》,人民日报出版社)
请以“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
eq
\o\ac(○,不)……………
eq
\o\ac(○,要)……………
eq
\o\ac(○,在)…………
eq
\o\ac(○,密)…………
eq
\o\ac(○,封)……………
eq
\o\ac(○,线)…………
eq
\o\ac(○,内)………………
eq
\o\ac(○,答)………
eq
\o\ac(○,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春季部编语文九下第一单元教学质量验收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37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D )
A.等战争的烽烟散尽,等久候的捷报传来,我们一定会迎来那喷薄而出的绯(fěi)红的朝(zhāo)阳。
B.当你急着挣(zhèng)脱母亲的怀抱时,不要忘了,从你还是一个小胚(pēi)胎起,母亲就将她那棉长的爱化作培育你的无穷力
量。
C.即便是淤(yū)滩上的驳船,也可能会等到被纤(xiàn)绳拖进大海的那一天,所以,即便蜗行也可能会走到那期待的终点。
D.欣赏过春日的花团锦簇(cù),又享受着秋日的累(lěi)累硕果,笑吧,笑出美丽的笑涡,吟唱吧,唱出内心的喜悦。
[解析]A项“绯”读“fēi”;B项“棉”应为“绵”;C项“纤”读“qiàn”。
2.下列诗歌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
A.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B.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C.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D.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解析]朗读节奏应为“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D )
人生旅途,如果太过平坦顺利,反而会在______中虚度。正如流水,有波折才会______美丽的浪花。至于结局,并非是最重要的,______你享受了______的过程。
A.索然无味 激起 而且 精致
B.如释重负 激扬 况且 精妙
C.如释重负 激扬 因而 精美
D.索然无味 激起 因为 精彩
[解析]这道题在一个语段中综合考查了两字词语、成语和关联词的使用。“如释重负”不会“虚度”,因此第一个空填“索然无味”;第二个空要填一个谓语动词,和“浪花”搭配的只能是“激起”;第三个空是解释原因的,因此填“因为”;“过程”是“精彩”的,因此第四个空填“精彩”。故选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C?)
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B.谈论河池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乐观。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5.在以下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解析]
B ②③是一个板块,①④是一个板块,④领起横线后面的句子,所以选择B。
6.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D )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四节诗中,四个“祖国啊”反复吟咏,将感情逐层推进,给全诗造成了回肠荡气的咏叹气氛。
B.“血雨腥风应有涯”“人间遍种自由花”都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血雨腥风”比喻反动派的血腥屠杀,“自由花”比喻光明自由的社会。
C.“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漂泊一生的萧红终于有了安息之地,不再受惊扰,不再流浪漂泊。作者平淡的文字、平静的描述背后潜藏着长久的辛酸与刻骨的悲痛。
D.“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大海的巨大声势和巨大力量。
[解析]“抓住”“熄灭”等词,赋予大海以人的动作,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仿照示例,另选两个对象,设计一组对话。要求:表达一定的意蕴;句式与逻辑关系大体一致,字数可以不等。(3分)
示例:海与河的对话
海:你为什么这么浑浊?河:因为我在人间走了很久。
示例:太阳与彩虹的对话
太阳:你为什么这样光彩绚丽?彩虹:因为我曾在风雨中穿行。
8.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本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色——既有当代青年那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又有儿女为祖国母亲献身的真情。
B.《断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C.《梅岭三章》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去斩“阎罗”的说法,是因为鬼神怪异之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很常见,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D.《海燕》中“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对革命风暴的期盼、呼唤,又是对广大人民的战斗召唤。
9.我市某中学校对本校全体学生自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9分)
内容
比对


每周锻炼平均次数
每次锻炼的平均时长
3次以上
2-3次
0-1次
60分钟以上
20-60分钟
20分钟以下
男生
42%
50%
8%
14%
24%
62%
女生
38%
45%
17%
10%
20%
70%
请你根据调查表的内容,写出两条结论,不得出现具体数字。(4分)
该校绝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但锻炼的时间普遍较短;相对而言,该校女生自主锻炼的意识比男生差(或该校女生每周锻炼的平均次数比男生少,每次锻炼的时间普遍比男生短。)(共4分,意思对即可)
(2)为营造浓郁的阳光体育锻炼氛围,学校文学社社长拟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发展阳光体育运动。下面给出了四句话,你认为最适合做下联的句子是(
D
)(2分)
A.努力强健身体素质
B.争做文明守纪少年
C.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D.增进师生身心健康
[解析]从词法结构和意义关联上D项最合适
(3)参加调查研究之后小明写了一篇演讲稿,下面是其中的一段请你帮他修改。(3分)
“生命在于运动。”没有扎实的根基,万丈高楼无从崛起;没有强健的体魄,平生之志只能成为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A】而摆存我们眼前的是并不乐观。大量调查资料表明:【B】因为长期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及体育锻炼缺乏的原因,我国存校大学生体质已经明显下降,身体健康状况有恶化趋势。个别同学的身体状况甚至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与学习。
①【A】处划线句有充分残缺的语病,应在“______”一词后添加“______”。(2分)
乐观
的事实
②【B】处划线句有句式杂糅的问题,应将“的原因______”删去。(1分)
10.诗歌默写。(10分)
(1)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_______、你的______、你的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投身革命即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富饶 荣光 自由 (2)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3)繁多是个谎言
(4)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5)像黑色的闪电 在高傲地飞翔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1分)
给乌兰诺娃①
——看芭蕾舞《小夜曲》后作
艾 青
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轻,
比月光更明亮,
比夜更宁静——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
不是天上的仙女,
却是人间的女神,
比梦更美,
比幻想更动人——
是劳动创造的结晶。
[注]
①乌兰诺娃:著名的苏联芭蕾舞女演员。
11.找出诗中描写芭蕾舞舞姿特点的比喻句,并分析其作用。(3分)
句子: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作用:用自然界的云和风来比喻,使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舞姿的柔软、轻盈,给人以美感。
12.“人体在太空里游行”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人体在太空里游行”,具有飞一般的动感,给人一种阔大壮美的感觉,与前面写的云的柔软、风的轻盈、月光的明亮、夜的宁静,组合成一种崇高美丽的艺术境界,从而完成了对《小夜曲》的整体描绘。
13.“不是天上的仙女,/却是人间的女神”,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用“仙女”“女神”作比喻,描绘了舞蹈者圣洁、美丽的形象。
14.诗的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3分)
指出芭蕾舞艺术是劳动的成果,由对芭蕾舞艺术的赞颂,升华到对劳动创造的赞颂,深化了主题,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散文诗,回答文后的问题。(16分)
(甲)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节选自《海燕》)  
 (乙)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
 
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石头……
  忽然,在蛇所待着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
  它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
  蛇吓了一大跳,敏捷地爬开去,但是马上看出,这鸟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
  它爬到那受伤的鸟跟前,轻声说:
  “你要死了吗?”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我美好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而且它想: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
  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
  阴暗的山谷气闷不堪,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鹰施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
  “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可多么好啊!我要把敌人紧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啊,战斗多么幸福啊!……”
节选自《鹰之歌》
15.甲、乙两文在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时都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的写作手法。(2分)象征,对比
16.甲、乙两文中的海燕和鹰这两个艺术形象,代表了__________________,两文热情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坚强无畏的革命精神。
17.甲、乙两文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海燕和鹰的战斗生活,具体地说,是(
B
)(2分)
A.海燕面对战斗,鹰召唤战斗。B.海燕迎接战斗,鹰临死前渴望再次投入战斗。
C.海燕迎接战斗,鹰期待战斗。
D.海燕面对战斗,鹰追求理想、宁死不屈。
18.
两文在塑造两个艺术形象时,主要描写了海燕的_______?和鹰的_________?。两文在描写中运用了引用、反复、对偶、对比和_______
_________?等修辞方法。(4分)
 行动,语言;比喻,拟人 
19.
甲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乙文中的景物描写所起的作用有同有异。相同的是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和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是:甲文烘托海燕的?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映衬鹰的思想境界。(2分)
 象征社会现实;英雄形象 
20两文在塑造海燕和鹰的形象过程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基调有所不同,甲文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2分)
 激越豪壮、悲壮 
21.鹰说:“我见过天!”这句话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可用甲文中描写海燕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词语来进行表述。(2分)
高傲,欢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节选
沈从文
①小船去辰州还约三十里,两岸山头已较小,不再壁立拔峰,渐渐成为一堆堆黛色与浅绿相间的邱阜,山势既较和平,河水也温和多了。两岸人家渐渐越来越多,随处可以见到毛竹林。山头已无雪,虽尚不出太阳,气候干冷,天空倒明明朗朗。小船顺风张帆向上流走去时,似乎异常稳定。
②但小船今天至少还得上三个滩与一个长长的急流。
③大约九点钟时,小船到了第一个长滩脚下了,白浪从船旁跑过快如奔马,在惊心眩目情形中小船居然上了滩。小船上滩照例并不如何困难,大船可不同了一点。滩头上就有四只大船斜卧在白浪中大石上,毫无出险的希望。正当我那只小船上完第一滩时,却见一只大船,正搁浅在滩头激流里,只见一个水手赤裸着全身向水中跳去,想在水中用肩背之力使船只活动,可是人一下水后,就即刻为水带走了。在浪声哮吼里尚听到岸上人沿岸喊着,水中那一个大约也回答着一些遗嘱之类,过一会,人便不见了。这个滩共有九段。这件事从船上人看来,可太平常了。
④小船上第二段时,河流已随山势曲折,再不能张帆取风,我担心到这小小船只的安全问题,就向掌舵水手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钱由我出。得到了他的同意,一个老头子,牙齿已脱,白发满头,却如古罗马人那么健壮,光着手脚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讲生意来了。两方面皆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一个要一千,一个却只出九百,相差那一百钱折合银洋约一分一厘。那方面既坚持非一千文不出卖这点气力,这一方面却以为小船根本不必多出这笔钱给一个老头子。我即或答应了不拘多少钱皆由我出,船上三个水手,一面与那老头子对骂,一面把船开到急流里去了。但小船已开出后,老头子方不再坚持那一分钱,却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自动把背后纤板上短绳,缚定了小船的竹缆,躬着腰向前走去了。待到小船业已完全上滩后,那老头就赶到船边来取钱,互相又是一阵辱骂。得了钱,坐在水边大石上一五一十数着。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看他那数钱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
⑤小船上尽长滩后,到了一个小小水村边,有母鸡生蛋的声音,有人隔河喊人的声音,两山不高而翠色迎人。许多等待修理的小船,皆斜卧在岸上,有人在一只船边敲敲打打,我知道他们正用麻头与桐油石灰嵌进船缝里去。一个木筏上面还搁了一只小船,在平潭中溜着。忽然村中有炮仗声音,有唢呐声音,且有锣声;原来村中人正接媳妇。锣声一起,修船的,放木筏的,划船的,都停止了工作,向锣声起处望去。
⑥下午二时左右,我坐的那只小船,已经把辰河由桃源到沅陵一段路程主要滩水上完,到了一个平静长潭里。天气转晴,日头初出,两岸小山作浅绿色,山水秀雅明丽如西湖。船离辰州只差十里,过不久,船到了白塔下再上个小滩,转过山姐,就可以见到税关上飘扬的长幡了。
(选自《湘行散记》,有删减)
22.简析第②段加点的“但”的作用。(2分)
“但”字表明“我”的小船之旅并非表面看来这般异常稳定,也为下文目睹水手因拯救船只搁浅意外死亡和近八十岁的老水手为生存执着努力的故事作铺垫。
23.第③段划线部分,作者客观冷静地叙写了一幕惨剧,有人说作者的冷静近于冷漠。作者为什么这样不动声色地叙写?谈谈你的理解。(3分)
这幕惨剧指“水手死亡”,这在船上人看来太过平常。作者不动声色的叙写,正是为了真实地说明这里工作的危险和水手丧命之事出现之多,流露出作者对水手们悲苦生活状态的同情。
24.联系前文内容,赏析第⑤段划线处的环境描写。(4分)
划线句与首段作者小船向上流走之前的环境描写遥相呼应,这种喧闹热闹的描写渲染了和平安宁的氛围,也表现出了船上的众人在渡过危险的长滩与急流后的轻松愉快。
25.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①体格健壮,生命力旺盛。表现在:他年近八十“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在干冷的天气里光着脚谈生意;“见小船已开出后”,“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②对于生存努力而执着。表现在:他冒着寒冷同掌舵水手讨价还价,希望多挣钱;在讨价还价无望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要求,自动拉纤;数钱时神气活现。
三、写作(40+3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方向
/
邵建航
人生就像小溪
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
我们会在春天遇见
就像树会长大
草要发芽
灯塔
/
王柏龙
海上的光
若隐若现
却依然明亮
就像成长
总会找到前进的方向
(上面两首诗歌均选自《大山里的小诗人》,人民日报出版社)
请以“我们都有自己的方向”为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阐述观点,也可抒发感想。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