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24 15:4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课程
标准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目标
导引
1.运用图表资料归纳出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综合思维)
2.运用人口分布的案例,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综合思维)
3.通过总结人口的分布特点及成因,了解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
?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一、人口分布
1、概念:人口分布指一定时点上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
2、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总量。
3、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具有趋向性。
(1)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东亚、东南亚、南亚、北美东部和欧洲。
(2)世界上人口稀疏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恶劣的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
二、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1.人口分布不均衡
(1)从南北半球看,北半球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93%,南半球只占7%左右。
(2)从各大洲看,亚洲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大洋洲人口数量最少、人口密度最小,南极洲无人定居。
(3)一个国家内部人口分布也是不均衡的,如我国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2.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
(1)趋向于气候温暖湿润地区。集中于温带、亚热带及热带的部分地区
(2)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3)趋向于沿河、近海地区。
总之,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基本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
实例:热带的亚马孙平原过于湿热,不适于人类生存,人口极端稀少
2、社会经济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居住。
(2)历史因素:人口分布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并有其历史继承性。
(3)其他因素:文化传统、宗教、民族和政治等。
实例:“唐人街”是海外华人华侨的聚居地,这反映了民族文化。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有哪些?
问题探究
据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共有13个,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其中亚洲国家有7个。下图为世界人口分布图。
结合材料探究:
(1)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哪些?
(2)7个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是什么?
(3)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提示(1)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有东亚、东南亚、南亚、北美东部和欧洲。
(2)7个人口过亿的亚洲国家对应的主要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3)南极洲所处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不适于人类居住。
关键能力
1.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
人口分布的总体格局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垂直分布三方面分析。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世界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如下表所示。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项目
地区差异
主要原因









东亚、南亚、东南亚
古老文化中心;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欧洲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贸活动频繁;重要的工业地带
北美东部
工业、金融、贸易发达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高寒、缺氧;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
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亚、澳大利亚内陆地区
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亚马孙平原、刚果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地区
气候过于湿热
南极洲大陆区
纬度高,气候严寒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中国人口的分布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3.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性
世界人口的分布趋向于气候温暖湿润,地势低平,沿河、近海三类地区。如下表所示。
因素
地  区
气候
人口分布趋向于气候温暖湿润地区。温带、亚热带以及热带的部分地区集中了世界绝大部分的人口,寒带和干燥地区人口极为稀少,一些过于湿热的热带地区人口分布也相对稀疏
地形
地势
人口分布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世界人口主要聚集在地势比较低平的地区,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比重不到30%,分布的人口数量却占世界总人口的50%~60%
灌溉、
交通等
人口分布趋向于沿河、近海地区。五六千年前,人类最古老的文明是沿着尼罗河、印度河和黄河等大河兴起的。产业革命以后,世界进入工业化时代,沿海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日趋增强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问题探究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分布的状况,著名学者邦奇(W.Bunge)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欧洲、北美东部。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的部分示意图。
结合材料探究:
(1)分别指出图中人类大陆A和B的名称。
(2)分析图中B、C两个人类大陆形成的共同原因。
(3)D处被A、B、C三个人类大陆包围,但其只形成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1)A为欧洲,B为南亚。
(2)地处中低纬度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等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人类在此聚居历史悠久。
(3)D处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降水少,沙漠广布,只能在有高山冰雪融水的地方发展绿洲农业,从而形成一个人口较稠密的孤岛。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关键能力:1.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案 例


平原
低地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高山
高原
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案 例


气温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约80%的人口分布在该地区
热带地区的亚马孙平原过于湿热,不适于人类生存。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宜人的巴西高原和东南沿海地带
降水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
水资源
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依水资源多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


平原
低地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高山
高原
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
在相似的自然条件下,人口的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直接相关。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居住。总体上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如下表所示。
社会经济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原 因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
以农业经济为主
人口向城镇聚集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布多
交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政治、文化
人口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战争、宗教、文化传统、政治和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方法技巧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
(1)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充足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开发历史较悠久,对外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等。
(2)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条件恶劣: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热或干旱、寒冷,水资源短缺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较短,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等。
3、俄罗斯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西部和南部,结合课本第8页阅读材料分析导致该分布特征的自然原因?
4、读图1-1-6,总结长三角地区人口密度和工业总产值之间的关系,该图反应哪些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俄罗斯西部地区距离温带海洋性气候较近气候温和湿润,地处东欧平原地势平坦,南部地区纬度较低,热量较为丰富,有河流流经,水源丰富。
参考答案:人口密度和工业总产值呈正相关,经济发达的城市人口密度较大,因为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良好、物质生活环境舒适。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地理实践力)下图是某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某项指标统计图(省级行政区面积大小表示该指标值的大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指标最可能是(  )
A.人口数量
B.石油储量
C.耕地数量
D.年降水量
(2)造成图中东部省级行政区面积
大于西部省级行政区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B.矿产资源储量的差异
C.劳动力素质的差异
D.政治、文化的差异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各省级行政区面积大小与人口数量相符。第(2)题,我国东部省级行政区临海、平原地形、季风气候,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西部省级行政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较稀疏。
答案(1)A (2)A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下图为某年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阴影示意各纬度人口数量多少。读图,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
A.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C.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2.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矿产资源
D.交通
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以看出,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纬15°~45°,即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故A项正确。第2题,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生存。故B项正确。
答案1.A 2.B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海拔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累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①地形区为(  )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东南丘陵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
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
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
解析第3题,图中①地形区地形起伏度上下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小。结合选项并联系各地形区纬度分布和地形特征可知,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冰川广布,雪山连绵,山间高原面起伏和缓,最符合①地形区地形起伏特征。第4题,读取图中信息可知,地形起伏度1°以下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80%以上。
答案3.A 4.D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下2020年3月10日,河南省统计局与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联合发布的2019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全省总人口10
9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万人。河南省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人口大省。读下图1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5~7题。
5.河南省面积并不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但人口却居我国前列,其主要的原因是(  )
A.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
B.工业、商业贸易繁荣
C.地处经济发达地区
D.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充分
6.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7.图中甲省级行政区面积广大,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环境恶劣
B.资源较为贫乏
C.社会经济条件较差
D.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解析第5题,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稠密。
第6题,图中的乙地区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其人口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第7题,甲省级行政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高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环境恶劣,导致人口稀少。
答案5.A 6.C 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