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1.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1.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2-24 15:4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三节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课程
标准
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目标
导引
1.结合资料,分析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综合思维)
2.结合区域资料,分析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区域认知)
3.通过调查本地区情况,估算本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并探讨区域最佳人口规模。(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
必备知识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概念: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活动
2、分类: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
土地资源、水资源、大气环境、土壤环境
读图思考:1、短板
2、承载力最小的资源
3、16亿
3、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1)区域自然资源和环境
思考:新加坡经济水平高,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化水平高、地域开放程度高能够使用其他国家的资源,故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2)经济水平、社会文化、
资源利用率,改善环境、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
二、人口合理容量
1、定义: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适宜
2、内涵:人口数量与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
3、影响因素
(1)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
包括:自然环境的优劣、数量和质量和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变化
合作探究一、答案: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在两岸山地限制下,城市用地受限极大;沿河水资源较为丰富,城市用水较为充足;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所以人口合理容量小。郑州地势低平开阔,沿河水源丰富,水热组合状况良好、气候适宜,人口合理容量较大。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更高的生活质量,消费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
(3)科学技术水平
开发领域,新资源,资源利用率量。
(4)地域的开放程度
--互补性
思考:
答案:这些国家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资源的的利用率高,地域开放程度较高,濒临海洋,便于原料的进入,利用域外的资源能力强。
4、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相对性
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下,同一地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1、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当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能容纳
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木板究竟有多长。如
果各块木板的长度并不相等,那么,木桶容纳水量的多
少取决于短的木板,这就是“木桶效应”。
材料二 清朝以前,中国人口一直保持在1亿之内,一般在7
000万以下,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亿,出现了清朝时期的人口高峰。开发边陲,推广种植高产作物番薯、玉米,中国人多食粮食少食肉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极大限度地养活人口。
结合材料探究:
(1)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2)乾隆年间的中国能否养活今天的14余亿人口?为什么?
(3)说出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提示(1)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资源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直接决定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2)不能。乾隆年间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科学技术水平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对外开放程度低,国外资源流入少等。
(3)区域资源、环境因素、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地域开放程度等。
关键能力: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表所示。
因 素
相关性
关  系
区域资源
正相关
区域资源越丰富,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区域资源越贫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科学技术
正相关
科学技术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科学技术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经济水平
正相关
经济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经济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社会文化
正相关
社会文化程度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社会文化程度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地域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域开放程度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地域开放程度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消费水平越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典例剖析
例题1读图,完成下题。
指出图中绿洲的分布特点,说明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解析据图可知,绿洲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因此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低。
答案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低,其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问题探究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40
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14亿是一个令人忧虑的数字。14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上学、要就业、要住房……1个人的消费需求乘以14亿,就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中国的耕地、水资源、森林以及矿产资源本来就稀缺,再除以14亿,就少得可怜。
(1)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的最主要人口问题是什么?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2)结合我国国情,我国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提示(1)问题: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影响: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产生的压力过大,不利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地域的开放程度等。
关键能力
1.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
因 素
影  响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
一个国家或地区自然环境的优劣和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人口合理容量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口的合理容量大幅提高。但是,当消费需求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供给能力时,人口合理容量就会降低
科学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扩大资源的开发领域,不断发现新的资源,并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地域的开放程度
在一个开放地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而在一个封闭地域中,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这一地区人口合理容量降低
消费水平
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反之越大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项 目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在资源环境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所能承受的某一人口规模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


参考角度
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
体现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量


估算
标准
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
根据现有消费水平,参照可以预见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与生活水平、自然资源储量和消费量变动情况
共同点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制约因素不确定,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某一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典例剖析
例题2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表中反映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
A.15亿~16亿
B.15.1亿或16.6亿
C.8亿~9亿
D.14亿~15亿
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
14亿~15亿
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15亿~16亿
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亿或16.6亿
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8亿~9亿
(2)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  )
①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 ②地域的开放程度 ③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④国家人口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第(1)题,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结合表中内容,可知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为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第(2)题,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地域的开放程度,故①②③正确。
答案(1)C (2)A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当堂检测
3、结合下图
兰州和郑州分别为黄河上游和下游的两座城市,根据所学知识从地形、水资源、气候等角度分析自然环境和资源对其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
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在两岸山地限制下,城市用地受限极大;沿河水资源较为丰富,城市用水较为充足;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所以人口合理容量小。
郑州地势低平开阔,沿河水源丰富,水热组合状况良好、气候适宜,人口合理容量较大。
4、阅读课本
25-26页“中国究竟养活多少人合适?思考:
1、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3、根据我国资源、环境和人口现状我国应如何谋求我国人口合理容量?
1.资源能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对外开放程度等。
2.我国人口数量增加很快,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低成本劳动力,也为社会生产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
3、①继续实行计划生育
,鼓励按计划生育,充分发挥全面二孩政策

②努力提高技术水平、资源利用率以及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③加强环境保护。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人口潜力指数是某地区相对合理人口密度与该地区实际人口密度之比。人口潜力指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可以容纳更多人口;人口潜力指数小于1,说明该地区的现有人口数量已经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下图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人口潜力
指数最小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影响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
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生活消费水平
C.资源丰富程度
D.地区开放程度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四地人口潜力指数分别是①地450~500,②地400~450,③地100~150,④地150~200,四地中人口潜力指数最小的是③地。故C项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指数较大,其他地区较小。造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东北部自然资源丰富,因而资源丰富程度是影响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的主要因素,C项正确。
答案1.C 2.C
土地承载指数是指人均粮食消费标准量(400千克)与人均粮食产量之比。下图示意我国1949—2009年人口数量和土地承载指数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
3~4题。
3.1949—2009年,影响我国土地承载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数量
B.科学技术
C.市场需求
D.交通运输
4.目前我国土地承载指数区域差异巨大,下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
A.增加荒地开垦
B.鼓励人口流动
C.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D.提高机械化水平
解析第3题,结合土地承载指数含义和图示信息分析可知,1949—2009年,在我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人均粮食产量不断增长,说明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不断上升,这是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第4题,我国土地承载指数区域差异巨大,是我国自然和社会环境差异造成的,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可以提高我国人均粮食产量。
答案3.B 4.C
读图,完成5~6题。
5.与人口合理容量呈正相关的有(  )
①环境质量 ②资源数量 ③科技发展水平 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6.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科技发展水平
B.人口的文化水平
C.资源状况
D.人口生活消费水平
答案5.D 6.C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下列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长江三角洲
C.内蒙古高原
D.塔里木盆地
(2)青藏地区地广人稀,而我国东部地区地狭人稠,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否可以向青藏地区大规模移民?为什么?
解析第(1)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工农业发达,因此,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第(2)题,综合分析影响青藏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可知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因此不适合向青藏地区大规模移民。
答案(1)B
(2)不可以。因为青藏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交通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小。因此,不适合向青藏地区大规模移民。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解析第(1)题,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工农业发达,因此,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第(2)题,综合分析影响青藏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可知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小,因此不适合向青藏地区大规模移民。
答案(1)B
(2)不可以。因为青藏地区虽然地广人稀,但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交通落后、科学技术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低,其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小。因此,不适合向青藏地区大规模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