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课程
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
课标导引
知识建构
目标
导引
1.结合资料,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综合思维)
2.运用资料,分析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影响。(综合思维)
3.结合区域地理资料,对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合理措施。(地理实践力)
?
必备知识
(一)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1.地域文化: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创造的,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化。
2.地域文化景观: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今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历史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有所不同;
地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
,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的
稳定性
。
(二)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1.乡村景观:主要体现在村落景观、房屋建筑景观和土地利用景观三大方面。
2.依据当地条件的不同,村民从事种植业、畜牧业或渔业等不同的生产活动,乡村可分别形成农村、牧村、渔村等村落类型。
3.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房屋景观、造型独特,各具风格,例如岭南的镬耳屋、皖南的徽派民居、客家的土楼、黄土高原的窑洞、蒙古高原的蒙古包和西南的吊脚楼等。
(三)、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1.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很多城市保留了大量历史建筑,如广场、教堂和街道等。这些城市多建于中世纪。受神学思想的影响,在建造城市时,往往以教堂、城堡等为中心.城墙包围着街市。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近代产业革命后要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
2.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具有多元的地域文化,城市布局和建筑融合了自由、活泼、创新等人文元素。美国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从中心区向外,建筑物高度大幅下降,郊区建筑物高度很低。
3.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城市讲究左右对称、规矩和等级。尤其是都城,一般都有二重或三重城墙,宫城居城市中心位置,城市布局讲究
对称,道路多规划为棋盘格式;民居建筑多面南背北,正门多为南门。
4.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建筑物的对称布局和自然的协调,建筑材料多以木质结构为主。
5.西方建筑强调本身的雕塑美,使用较多的几何形体,建筑材料多以石料为主。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1、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满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三省,尤以辽宁为多,少数散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满族住房,一般东南开门,其结构类似口袋,俗称“口袋房”。房址多选在靠山近河的平缓之地,坐北朝南、背风面阳、冬暖夏凉。古代,满族居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辛亥革命后,旗袍的式样不断改进,成为我国妇女最喜爱的中式服装。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辈行“打千”礼。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现此礼节已被握手礼代替。
(1)满族房屋的建造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2)满族礼节的变化反映了文化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提示(1)北方冬季寒冷干燥,冬季盛行偏北风,故满族房屋坐北朝南,背风向阳,冬暖夏凉。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族群间交流增多,外来文化的传入,更方便的礼仪在族群中传播。
关键能力
1.地域文化的地域性
2.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的地域文化差异
地区
人口分布
生产活动
生活习惯
东部
农耕区
人口众多,密度较大
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企业化养殖
以粮食为主食,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现在楼房增多
西部
牧区
人口分散,密度很小
以牧业为主,现在不少牧区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展了人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建了畜产品加工厂
以奶制品、牛羊肉为主食,喝奶茶,住蒙古包,现在定居点逐渐增多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3.我国南、北方的地域文化差异
项 目
北 方
南 方
耕地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农作物
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等
水稻、油菜、甘蔗等
传统民居
以土坯为原料,注重防寒,民居多平顶房
以砖瓦、木材为原料,注重通风散热,民居多尖顶房
主食
面食
米饭
运动项目
冬季溜冰
游泳
传统交通工具
马车
船
(1)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典例剖析
例题1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解析第(1)题,从景观图中可以看出,此处有小桥、流水,主要交通工具为船,房屋依河而建,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据此判断此处位于长江三角洲。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民居屋顶坡度大,河流多,说明当地降水丰沛。小船行驶说明当地地势低平,河流流速较慢。
答案(1)D (2)B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2、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红河哈尼梯田(如下图)位于云南南部,遍布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元阳、红河、金平、绿春四县,元阳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是哈尼族人1
300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
(1)哈尼梯田景观属于 (填“自然”或“人文”)景观。?
(2)分析哈尼族“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布局的优点。
提示(1)人文
(2)该地位于高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或保持水土);村寨位于山腰,水资源充足(或冬暖夏凉,适宜居住),靠近梯田上方,便于管理梯田;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或净化地表径流、防止滑坡)等作用。
(2)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房屋景观,造型独特,各具风格。
传统房屋景观
特 点
自然环境
文化特色
四合院
一种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通常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组成
严密的构筑,厚实的后墙,适应北方冬寒夏热、春季多风的气候条件
封闭式的住宅,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强调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
皖南徽
派民居
白色山墙宽厚高大,灰色马头墙造型别致。民居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房屋顶坡度大、墙体高,利于排水、防潮。依山傍水,既可以方便饮用、洗涤,又可以灌溉农田、美化环境
徽州古民居建筑中,儒家严格的等级制度,以及尊卑有别、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封建道德观表现得十分明显
关键能力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1)依据当地条件的不同,村民从事不同的生产活动。在自然景观、经济特征和民族文化等因素的作用下,不同村落类型的景观也不同。
传统房屋景观
特 点
自然环境
文化特色
客家
土楼
以土作墙而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形状各异,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土楼还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
客家土楼具有通风、采光、防水、抗震、隔热等功能,并且与当地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其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
窑洞
依山势开凿出来,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
黄土高原土层深厚,黄土直立性强,窑洞中冬暖夏凉,居住十分舒适
体现出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渗透着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传统房屋景观
特 点
自然环境
文化特色
蒙古包
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部分组成
气候干旱,降水少,便于拆迁,适合放牧。圆形大风雪中阻力小,尖顶顶上又不积雨雪,寒气不易侵入
体现出游牧民族对圆形的崇拜,蒙古族崇尚白色,认为白色是最为圣洁的颜色
吊脚楼
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下层关牲口或用来堆放杂物
当地气候湿热,住竹楼可以通风、防潮、防虫蛇
既保持了原生态的地貌和植被环境,又体现了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
(3)村民不同的生产活动往往形成不同的土地利用景观,主要有耕地作物、草原牲畜、水面渔船等。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3、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材料一 方圆的人文观,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传统人文思想领域的真实写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取向。在建筑领域,这一思想也有深刻的体现: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的天坛公园,在古代它是“天子”与“天”对话的地方。方形围墙设东、西、南、北四门,象征地方;园内主体建筑祈年殿,设计成圆形,象征天圆,是天圆地方思想的匠心设计。
材料二 图1为法国巴黎街景,图2为美国芝加哥街景。
结合材料探究:
(1)材料一反映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2)材料二中法国巴黎街景与美国芝加哥街景完全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1)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
(2)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巴黎的城市布局与主体建筑风貌已经形成,在市中心区很少建造现代化高楼大厦;美国发展历史短,是个移民国家,具有多元的地域文化。芝加哥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各种高层建筑物错落其间。
关键能力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非常广泛,尤其对城市建筑的影响最为突出,城市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建筑风格都深深地烙上了地域文化的印记。如下表所示。
城市建筑
表 现
原 因
城市空
间布局
美国
城市
大城市中心多摩天大楼,从中心区向外,建筑高度大幅下降,郊区建筑物高度很低
美国发展历史短,虽然早期移民大量来自欧洲,接受了欧洲居民自由的精神传统,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
发展历史不同
欧洲
城市
以教堂、城堡等为中心,城墙包围着街市,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城市建筑
表 现
原 因
建筑结构
中国
传统
建筑
围墙是主要景观,城有城墙,园有园墙,宅有宅墙,庙有庙墙;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
中西方地域文化差异
西方
建筑
缺少围墙;西方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
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建筑风格
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亭、阁与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明显不同;中国民居四合院
中国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
中西方统治权力的不同
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明显不同
西方国家城市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
典例剖析
例题3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地传统民居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传统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
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
响,图示传统民居中的正房多位
于其庭院式建筑的( )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2)下列不属于图示传统民居所
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盛产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解析第(1)题,图示传统民居是我国北方典型的传统民居——四合院,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首先,由于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多位于庭院式建筑的北面;其次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第(2)题,我国华北地区盛产冬小麦,春小麦生产地区纬度较高,多为我国东北地区。
答案(1)A (2)B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创造的,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文化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是一定地域内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分别为浙江水乡乌镇和重庆过江索道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表述不属于地域文化特性的是( )
A.特定的地域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综合性(物质方面、非物质方面)
D.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2.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有( )
①建筑风格 ②生活水平高低 ③宗教信仰 ④消费习惯 ⑤习俗 ⑥教育水平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浙江水乡乌镇”与“重庆过江索道”反映出两地( )
A.地形地势不同
B.气候条件不同
C.植被状况不同
D.耕作方式不同
解析第1题,地域文化不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故选D项。第2题,地域文化包括城市建筑风格、宗教信仰、交通工具以及道路、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而生活水平高低、教育水平和消费习惯与地域文化无关,故选C项。第3题,浙江乌镇与重庆地区气候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差异不明显;两地植被均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差异不明显;耕作方式均为水田。乌镇地处江南地区,地势较低,排水不畅,河汊纵横,形成特有水乡特点,而重庆地区地势起伏大,多大江大河,成为交通的障碍,所以依赖索道。故选A项。
答案1.D 2.C 3.A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下列四幅图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据此完成4~5题。
4.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
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差异
C.文化特点的差异
D.政治历史的差异
5.下列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山区
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
C.丙桥的主要功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D.丁类桥梁体现了藏族的建筑特色
解析第4题,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第5题,铁索桥建在西南峡谷地区;酒桥建在江南水乡地区,要考虑行船、防洪等因素;卢沟桥建在北方平原地区,已经由交通设施转变为旅游景观;风雨桥体现的是侗族建筑特色。
答案4.A 5.C
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我国苏州古城坐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苏州古城的规划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B.欧洲传统城市的空间布局与我国苏州古城类似
C.苏州古城的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经济因素对城市的影响
D.苏州古城的建筑格局与北京类似
7.下列不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市影响的是( )
A.苏州古城“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B.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
C.华盛顿以国会大厦为中心
D.工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答案6.A 7.D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素养培优
当堂检测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一定的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北京四合院和广州西关大屋分别是我国北方和岭南地区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北京四合院
(1)北京四合院和广州西关大屋共同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与北京四合院不同的是,广州西关大屋还体现了哪些独特的岭南文化?
(3)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怎样的人文思想?它对我国人口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北京四合院和广州西关大屋都是严格按照我国古代宗法制度建造的,反映了中国地域文化内向性、封闭性和长者为尊的特点,而且民居是根据当地气候特点设计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在我国农业文明中发展形成的。第(2)题,广州西关大屋多为名门望族、官僚巨贾所建,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趟栊门,以及独特的布局形式,使其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第(3)题,图中民居体现出我国古代多代同堂,以显家族兴旺,主要是为了促进人口的增长。
答案(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兼容性;商业文化。
(3)多代同堂(多子多福),以显家族之兴旺(人丁兴旺)。
会促进人口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