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0《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5 16:5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8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历史》
必修1
1.0《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及其关系,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从 郡县制的建立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3、了解汉到元中央与地方行政机构、监察制度的变化;知道汉朝一刺史制度、隋唐三省六部 基本 内容;认识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斗争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特点。
概述:
本专题中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总和:国体和政体
核心问题:政体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分期:
早期阶段:
分封制
夏商周时期(前2070年—前476年)

发展阶段:
中央集权制度
战国至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前475—1840年)
形成:战国、秦朝
演变
中央集权制度
汉至元
明清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概述
1、含义
早期:夏商周 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476年
国家:
国家的基本要素:领土
人口、民族
主权
政权等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1、概述
2、由来


国家
原始社会: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
父系氏族
血缘关系
父权制
大家庭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概述
1、含义
2、由来
3、标志
文字、城、政治领袖
依据:考古
传说、神话
商朝甲骨文
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
河南偃师二里头
夏朝宫殿复原图
浙江杭州瑶山
良渚文化遗址挖掘图
青铜钺
戴冠冕的夏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
——《礼记 · 礼运》
家 天下
国 家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概述
(二)夏商周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找一找,夏商周早期国家三种主要政治制度。
想一想,哪一种政治制度对以后中国历史影响时间最长?
看一看,我们周围是否还有与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社会文化现象?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概述
(二)夏商周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夏朝开始
王位世袭制:
夏 朝
清帝退位 1912年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概述
(二)夏商周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封邦建国
想一想:
西周为什么要分封?(目的)
怎么分?(对象、依据)
大致分了多?分什么?(内容)

西 周
分封制
目的:
对象: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制
目的: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内容:
周王
诸侯
作用
宗法制度: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血缘、亲缘
分封制和宗法制度:
宗法等级制度
分封制和宗法制度:
思考:
说一说:
你所知道的与周朝分封制相关的历史小故事。
谈一谈:
你对商周朝分封制的评价。
积极性:
缺陷: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概述
(二)夏商周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3、西周的礼乐秩序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概述
(二)夏商周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制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3、西周的礼乐秩序
4、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小结:
中国古代早期国家:
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
早期政治制度:
以宗法制为核心,分封制为形式的政治制度体系。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秦汉政治
(一)秦朝的统一
1、秦朝疆域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秦汉政治
(一)秦朝的统一 前221年—前206年
1、秦朝疆域
2、巩固统一措施
《秦律》
秦铜量
统一多民族国家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秦汉政治
(一)秦朝的统一
(二)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1、秦朝的统治思想——法家思想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子·五蠹》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秦汉政治
(一)秦朝的统一
(二)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1、秦朝的统治思想——法家思想
2、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皇帝制
称号、称谓
权力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郡县制
皇帝制
郡守
县令
中央集权制度
想一想: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地方:郡县制
皇帝制
中央官僚机构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九卿
郡守
县令
皇帝掌握人事任免权
中央集权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秦汉政治
(一)秦朝的统一
(二)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1、秦朝的统治思想——法家思想
2、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3、文化措施——挟书律
想一想,秦朝为什么要实行挟书律?
这与秦朝的快速灭亡有关系吗?
秦始皇是“英雄”吗?
秦完成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秦朝是中国历史一个短命的王朝。
请谈谈你对秦朝的评价。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秦汉政治
(一)秦朝的统一
(二)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建立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秦汉政治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问题探究:
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特点)?
试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找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漏洞(不完善性)?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一)西汉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官僚机构
1、西汉: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中央:皇帝制度
汉武帝
西 汉 汉承秦制
汉武帝
丞 相
御史大夫
廷 尉
频繁更换丞相
设置内(中)朝:尚书令
九卿
外朝:
东汉:尚书台
皇帝制度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一)西汉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1、西汉: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2、隋唐:三省六部制
唐 朝: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
中 尚 门
书 书 下
省 省 省
分散相权 强化皇权
合作牵制 提高效率
皇 帝
政事堂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一)西汉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1、西汉: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2、唐朝:三省六部制
3、宋朝:两院三司
宋朝: 两府(院)三司
宋太祖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 司:
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
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
——《宋史·职官志一》
参知 政事(副宰相)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一)西汉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1、西汉: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2、唐朝:三省六部制
3、宋朝:两院三司
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逐步削弱。
中央政府机构逐步完善 :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一)西汉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强化
1、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
明太祖 朱元璋
废丞相
明 永乐皇帝 朱 棣
皇 帝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内 阁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一)西汉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强化
1、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和密折制的推行
清朝:军机处
雍正年间……,选内阁中书之谨秘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庭,便于诏宣。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 ……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清朝 雍正帝
军机处内景
清 密折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一)西汉至元朝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强化
特点:废相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皇帝制
中央官僚机构
(宰相)
中央集权制度
君权与相权
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直至发展为极端君主专制。
相权逐步削弱,直至取消相权。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中央官僚机构
地方制度
秦、汉、唐、宋地方建制
元朝:行省制度
元朝疆域 十大行省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中央官僚机构
地方制度
特点: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以实施有效治理。
地方制度
皇帝制
宰相
中央集权制度
君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趋势
中央与地方关系: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缩小。
中央政权: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取消。
君权不断加强,直至走向极端。
试结合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内外朝制度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
行省制度
废丞相 设内阁
设军机处
封建社会形成
封建社会繁盛、成熟
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晚期)
宋太祖
明太祖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贞观政要》
唐太宗
杯酒释兵权
“廷杖之刑,亦自太祖始矣。” ——《明史·刑法志》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秦汉政治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想一想:
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秦汉政治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四、选官制度
四、选官制度
(一)世官制
世卿世禄制度 血缘关系
四、选官制度
(一)世官制
(二)察举制 汉朝
含义: 官吏察访,推荐人才,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推荐人: 地方官吏 标准:德 才
方式:他人选拔推荐
汉武帝:
四、选官制度
(一)世官制
(二)察举制 汉朝
(三)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含义: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按九等进行评定。
评定人: 中正官
标准:德 才
方式:九等评定 任用
四、选官制度
(一)世官制
(二)察举制 汉朝
(三)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
(四)科举制 隋唐——清末(1905年)
含义:分科考试取士的选官制度
考试的基本内容:儒家经义
科举制度与察举制比较
科举制度 察举制
隋唐至清末
两汉
(魏晋:九品中正制)
中央政府
地方官员
自荐 考试为主
他人推荐为主,考试为辅
才 学
孝廉、声望、门第
评价: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 先要参加童试,
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
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
考试分为三级:(1) (2) (3) 。乡试通
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 次。乡试取中后称为 ,
第一名称为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
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 ,第一名称为 。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
中后统称为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
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
名,第一名俗称 ,第二名俗称 ,第三名俗称 ,
合称为三鼎甲。
关于封建科举制度
乡试
会试
殿试
举人
解元
贡士
会元
进士
状元
榜眼
探花
(四)科举制 隋唐——清末(1905年)
含义:分科考试取士的选官制度
考试的基本内容:儒家经义
对科举制的评价: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赵
“有其才者,糜捐于瓮牖绳枢;无其才者,讵系于王公子孙?”
“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绂望之继世。孤寒失之,其族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范 进 中 举
疯跑集上
1598年 明万历二十六年
状元 赵秉忠试卷
万历皇帝题字
科举考试作弊坎肩
废除科举制度
我谈科举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小结:
国家起源:氏族公社父权制大家庭
国家权力的本源:君权神授
统治国家的基本体制:人治
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君主专制
统治者产生的基本原则:世袭
想一想 辩一辩:
古代文明社会代替原始社会
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退步?
or
想一想 辩一辩:
18、19世纪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主要国家确立并不断扩展。中国封建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停滞?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