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1.3《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PPT课件3(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5 16:5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历史》
必修1
1.3《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
演变历史,说明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的特点。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公九卿)

(中、外朝制)
北宋
(“二府三司”)

(一省二院)
皇帝削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
魏晋南北朝
(三省体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

(郡·县)
汉初
(郡·国)
汉中后期
(州·郡·县)

(州·县)

(道·州·县)
(藩镇)
北宋
(路·州·县)

(省·路·府·州·县)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地方分权
集中
中央集权
集中
皇帝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
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许有独立行政体系。
(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皇帝
(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础上,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汉及历代王朝沿袭皇帝制度
2、西汉的中、外朝制度
3、东汉“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皇帝总揽大权
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重要。
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且布衣为相。
(中、外朝制)
(二)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确立并完善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沿袭
皇帝
中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
尚书省
(执行命令)
门下省
(审核政令)
吏、户、礼、兵、刑、工
2、评价: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
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
度的重大创造。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 “二府”
行政: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军政: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
2、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
3、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削弱相权
皇帝总揽大权
(二府三司)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四)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
领六部,行宰相职权
2、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
3、统领宗教及西藏事务: 宣政院
元朝
加强皇权
的新举措
(一省二院)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两汉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西汉初郡国并行
2、汉武帝后期,全国分13州,州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与地方高官
3、东汉州“刺史”改为“州牧”,地方行政区划转变为州郡县三级,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隋唐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隋文帝废郡,形成州县两级制
2、唐初(太宗)全国设10道,监察地方州县
4、唐中后期出现藩镇割据局面,直到唐亡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3、唐肃宗:道为行政实体,道州县三级制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北宋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削减藩镇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
2、改“道”为“路”,监察州县
形成路·州·县三级
(四)元朝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实行行省制(平章政事由蒙古人担任)
  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
3、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2、晋、冀、鲁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意义:元朝行省制度
(1)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
A.召开政事堂会议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设怄密院,与宰相抗衡
2、下列地方行政制度,具有很强割据性的是:( )
①西汉的王国 ②唐朝的地方军镇
③北宋的“路” ④元朝的行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