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六)(第六单元)
(9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我会选择(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20·遵义中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2.下列做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
A.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迅速开灯检查
C.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用水浇灭
D.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3.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4.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5.(2020·柳州中考)如图所示,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食堂或家庭中安装报警器。下列燃气的性质中,能确定安装报警器位置的是(
)
A.毒性
B.密度
C.气味
D.溶解性
6.
(2021·柳州柳城质检)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其原因是(
)
A.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
B.可燃物的温度变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变低了
D.可燃物的着火点变高了
7.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取之不尽的资源
B.在我国利用沼气可以缓解家用燃料问题
C.埋藏在海底的“可燃冰”中的甲烷是可溶解在水中的
D.缓慢氧化和燃烧一样都发光和放出热量
9.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可选用盐酸和大理石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10.(2020·北部湾中考)燃料、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加油站、油库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使用完燃气及时关闭阀门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11.
(2021·钦州钦北质检)绘画功底极强的小智同学,将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用如图进行了汇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灭火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B.二氧化碳能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C.碳酸饮料生产时,有一步是将二氧化碳压入水中,该操作中二氧化碳仅发生了物理变化
D.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刷在墙壁上会硬,是因为石灰浆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12.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CO2”的反应条件是高温
B.“CO
→CO2”的反应只能体现CO的可燃性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石蕊试剂验证
13.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
)
A.H2、CO、CH4
B.CH4、CO、H2
C.CO、CH4、H2
D.CO、H2、CH4
14.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了
二、我会填空(本题包括3小题,共19分)
15.(6分)(2021·桂林阳朔质检)(1)化学知识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历史问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却因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大败而逃。用燃烧的三个条件回答:曹军的木船是__
_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
__;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提供了__
__,使火烧得更旺。
(2)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_
__,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__
__。
(3)土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态行星,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温度为-150
℃,它没有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__
__、__
__。
16.(4分)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__
__(填序号)。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__
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
__(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
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瓶内溶液变红
17.(9分)“蓝鲸1号”
因助力我国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荣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在由烟台建造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上,通过对海底可燃冰矿藏进行降压使可燃冰分解,再通过沙、水、气分离技术获得连续稳定的天然气。
(1)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2)沙、水分离可采用的方法是__
__。
(3)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4)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
__。
(5)科学家还在尝试一种开采可燃冰的新方法——CO2置换开采法:向海底可燃冰层注入CO2,换出可燃冰中的天然气,这种方法在环保方面的优点是__
__(答一条即可)。
三、我会回答(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8.
(5分)自然界就是一个天然“工厂”。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如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消耗最重要的途径是__
__。
(2)二氧化碳与氧气均是空气组成中的重要物质,但其化学性质不同,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
__。
(3)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
__(填序号)。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实验室逸出CO2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19.(10分)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__
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充分燃烧1
000
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1所示,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
__。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__
__(答两条即可)。
(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2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
__。
(4)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图3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Ⅰ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__
__,进程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四、我会实验(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0.(7分)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
__和__
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
__;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
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
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叫氢氧化钾的物质,该反应是__
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21.(10分)(2019·贵港中考)请结合A、B、C、D、E图回答问题。
(1)写出A装置中仪器的名称a__
__;b__
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3)进行CO2性质实验时,观察到B中无明显现象,C中试液变红色,D中充有某气体的超薄气球由烧杯底部往上升,最后悬于烧杯中。B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
__,D中气球充入的气体可能是__
__(填序号)。
A.H2
B.O2
C.NH3
D.SO2
(4)图E中四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氧气,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更符合环保、节能、安全要求的方法是__
__(填数字序号)。
五、我会计算(共7分)
2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鸡蛋壳碳酸钙的含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
__
__。
(2)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简明的计算过程)。
PAGE单元评价检测(六)(第六单元)
(9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一、我会选择(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20·遵义中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A)
2.下列做法你认为合理的是(D)
A.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迅速开灯检查
C.炒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用水浇灭
D.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
3.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B)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4.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5.(2020·柳州中考)如图所示,为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食堂或家庭中安装报警器。下列燃气的性质中,能确定安装报警器位置的是(B)
A.毒性
B.密度
C.气味
D.溶解性
6.
(2021·柳州柳城质检)如图是我国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燃烧起来,其原因是(A)
A.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
B.可燃物的温度变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变低了
D.可燃物的着火点变高了
7.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D)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石油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取之不尽的资源
B.在我国利用沼气可以缓解家用燃料问题
C.埋藏在海底的“可燃冰”中的甲烷是可溶解在水中的
D.缓慢氧化和燃烧一样都发光和放出热量
9.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可用向下排空气法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可选用盐酸和大理石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10.(2020·北部湾中考)燃料、能源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
B.加油站、油库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C.使用完燃气及时关闭阀门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11.
(2021·钦州钦北质检)绘画功底极强的小智同学,将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用如图进行了汇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灭火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B.二氧化碳能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C.碳酸饮料生产时,有一步是将二氧化碳压入水中,该操作中二氧化碳仅发生了物理变化
D.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刷在墙壁上会硬,是因为石灰浆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12.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B)
A.“C┉CO2”的反应条件是高温
B.“CO
→CO2”的反应只能体现CO的可燃性
C.“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石蕊试剂验证
13.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则X、Y、Z分别是(A)
A.H2、CO、CH4
B.CH4、CO、H2
C.CO、CH4、H2
D.CO、H2、CH4
14.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了
二、我会填空(本题包括3小题,共19分)
15.(6分)(2021·桂林阳朔质检)(1)化学知识常常可以用来解释历史问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大军,却因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大败而逃。用燃烧的三个条件回答:曹军的木船是__可燃物__;“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木船的着火点__;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提供了__充足的氧气__,使火烧得更旺。
(2)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_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__,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可用的灭火方法是__用湿抹布盖灭__。
(3)土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态行星,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温度为-150
℃,它没有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__没有适宜的温度__、__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__。
16.(4分)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__B__(填序号)。
(2)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__H2O+CO2===H2CO3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3)图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__①③__(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
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瓶内溶液变红
17.(9分)“蓝鲸1号”
因助力我国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荣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在由烟台建造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上,通过对海底可燃冰矿藏进行降压使可燃冰分解,再通过沙、水、气分离技术获得连续稳定的天然气。
(1)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CH4+2O2CO2+2H2O__。
(2)沙、水分离可采用的方法是__过滤__。
(3)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H2OCO+H2__。
(4)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__气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易压缩;固态物质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__。
(5)科学家还在尝试一种开采可燃冰的新方法——CO2置换开采法:向海底可燃冰层注入CO2,换出可燃冰中的天然气,这种方法在环保方面的优点是__缓解温室效应的发生__(答一条即可)。
三、我会回答(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8.
(5分)自然界就是一个天然“工厂”。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形成了自然界中物质的平衡。如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
(1)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消耗最重要的途径是__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__。
(2)二氧化碳与氧气均是空气组成中的重要物质,但其化学性质不同,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分子构成不同__。
(3)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ac__(填序号)。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实验室逸出CO2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19.(10分)2017年5月18日,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4和少量N2、CO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__混合物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充分燃烧1
000
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1所示,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CH4+2O2CO2+2H2O__。根据图示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__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减少了空气污染,燃烧充分,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少__(答两条即可)。
(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2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__甲__。
(4)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图3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微观过程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Ⅰ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__1∶1__,进程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COCH3OH(产物的化学式为CH3OH或CH4O等合理即可)__。
四、我会实验(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0.(7分)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与氧气(空气)接触__和__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减少污染(环保)__;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擦干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氧气(空气)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叫氢氧化钾的物质,该反应是__放热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2H2O===2KOH+H2↑__。
21.(10分)(2019·贵港中考)请结合A、B、C、D、E图回答问题。
(1)写出A装置中仪器的名称a__锥形瓶__;b__长颈漏斗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CO3+2HCl===CaCl2+H2O+CO2↑__。
(3)进行CO2性质实验时,观察到B中无明显现象,C中试液变红色,D中充有某气体的超薄气球由烧杯底部往上升,最后悬于烧杯中。B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__,D中气球充入的气体可能是__B__(填序号)。
A.H2
B.O2
C.NH3
D.SO2
(4)图E中四种方法都可以得到氧气,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更符合环保、节能、安全要求的方法是__①__(填数字序号)。
五、我会计算(共7分)
22.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为了测定鸡蛋壳碳酸钙的含量,进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8.8__g__。
(2)计算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简明的计算过程)。
【解析】(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
g+160
g-176.2
g=8.8
g。
(2)解: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8.8
g
=,x=20
g,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答案:(1)8.8
g (2)80%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