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诗歌《我爱这土地》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内涵丰富、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衬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全诗的感情强烈,意象明确,基调深沉而忧郁。
【现代教育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下的诗歌阅读教学目标明确指出,学生要能明白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意象同时正确解读。而联想和想象,特别是想象,是诗歌创作重要的表达手段,也是意象的生发点。
设计上重在引领学生搞清什么是联想、想象,知道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生发意象,通过意象来寄托作者的抽象的思想情感;重在和学生共同探讨诗歌的阅读方法上;重在一起寻找诗歌阅读的突破口上,并通过对本诗的学习,使学生能通过联想想象生发意象,从而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明确了解什么是联想、想象,并知道其在诗歌中所具有的作用。学会赏析诗歌,并能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培养联想和想像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对意象的解读,感受作者的赤子之心和爱国之情。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过程方法】
1、温故(引导学生温习并总结归纳现代诗歌阅读的方法,明确阅读的突破口)
2、知新(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寻找文中的意象,并通过讨论,体会这些意象中蕴涵的作者思想情感)
3、实践(通过对现代诗歌的相关知识及阅读方法的温习和对本课的学习,进而引领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初步学习用物象来寄托抽象的思想情感)
4、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诗作,并在班级交流,分享创作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诗歌的朗诵、研读,使学生理解诗歌意象中所蕴涵的深意
2.能准确把握意象,并准确解读意象。
【教学难点
】
运用想象和联想,生发意象,通过具体物象寄托抽象的思想情感。
【学情分析】
1.通过两个半学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适应了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教师经常性的诗歌阅读朗诵熏陶下,开始表现出对朗诵诗歌的兴趣和热情,有助于本诗教学和顺利进行。
2.学生已习惯了小组讨论、自我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本诗的作者所选取的意象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
【案例描述】
1、因时导入,“温故”热身。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鬼么?(因为我是新老师,又是竞赛课,教室多了很多听课老师很多学生不敢说,)
生:
(仅有几个同学小声的说)没见过!
师:
呵呵!真见鬼了!同学们连鬼都没见过啊?!老师我可见过了,想不想知道老师见的鬼啊?
生:
(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想看,想看!
师:
好!让你们看看吧!(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简笔画了一个鬼)
生:
(哑然失笑)我也见过!
师:
好!见过鬼的来画一下吧!
生:(有几个同学主动上黑板上来画心中的鬼,于是黑板上多了很多有趣的“鬼”)
师:(同学们画得不亦乐乎之时,顺手逮住一个问)你这鬼从哪里来的啊?
生:我想象出来的。
师:哦!“想象”出来的!好!(教师板书:想象)
师:
刚才同学们画的鬼并不是真的见过,而是通过想象得来的。所谓的想象,就是由感性的形象创造出的一个新形象!比如我们说的“鬼”,在感性认识中,让人恐惧,让人生厌的事物就是“鬼”!黑板上的都是同学们心中的鬼,有些还是可爱的鬼!运用想象,同学们就可以想象出火星上火星人的生活情景了。
师:
下面我们接着游戏!我这里有个图,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由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啊?
生:
波纹、把把糖、日晕、蛋卷儿、银河、便便……
师:这些同学们是通过什么得来的?
生:由上面的图联想来的。
师:哦!“联想”来的!那谁能告诉我,你是如何理解联想的?(随机板书:联想)
生:
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就是联想。
师:
说得好!所谓联想,就是由甲想到乙,由已知的事物进而想到另外的事物,这就是联想的过程。
师:
同学们明白了什么是想象,什么是联想了,有一种文学形式,无论是阅读还是创作都不可能离开想象和联想,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
诗歌!它们是阅读诗歌的钥匙!
师:可见同学们对诗歌的阅读知识了解得可真不少!诗歌是文学样式的一种,这种文学样式正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来反映生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他们真的是诗歌欣赏、阅读,包括创作的重要手段啊!
师:由想象和联想生发的具体的物象就是诗歌中的意象了!
师:所谓意象,就是诗歌中,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感,假托在一些具体事物上,这个被假托的“物”就是意象。同学们,如果我要把“对妈妈的思念,妈妈对我思念”这个情感表达出来,可以选取什么意象来表达!
生:
风筝、月亮……
师:非常好!牛津词典里收录了一首小诗《生活》,全诗仅一个字:“网”。我特别喜欢这首诗,一个“网”字,把生活的错综复杂,喜怒哀乐都“网”在其中了!这个“网”字就是意象了!可见,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去把握文章中作者选取的意象,通过解读意象,就可以把握住作者的思想情感。
师:我们再来把手中的“钥匙”清晰一下,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
熟读成诵――寻找意象――解读意象――揣思内涵
2、诵中觅“象”,“知新”解读。
师:温习完有关诗歌阅读的知识,下面我们拿着这把“钥匙”,来读一首诗吧!请同学们拿出第六册的教材,翻开第一页。(板书:诗两首 《我爱这土地》)
师:
请同学们用心去读一遍第一首诗,勾划出节奏,重音,初步感知诗中所选取的物象。
生:(生自由诵读全诗,并作圈点勾画)
师:(
指生诵读,师生共同评议诵读效果,作简单的诵读指导。)请同学们快速的在诗中勾画出作者所选取的物象。最先完成的主动上讲台板书出来!
生:
(有两生主动上台板书:鸟 土地 风 黎明)
师:
很好,这两个同学很准确完成我们诗歌阅读中的“觅意象”环节!请同学们一起把黑板上作者选取的意象读一遍吧!
师:
作者选取这些意象要表达什么呢?在接下来的
“解读意象、揣思内涵”环节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听我简单介绍一下本诗的写作背景。(师简洁的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下面我请同学们试着解读一下意象!这是诗歌阅读中较艰难的一个环节,我请同学们分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
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主动发言,在全班交流,通过解读意象,进而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生甲:土地(暴风雨打击),是苦难的祖国的象征
生乙:河流,人民悲愤和激怒的写照
生丙:黎明,作者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生丁:鸟是作者把自己假想成的一个对象,借鸟之口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师:解读得真好!同学们,解读出这些物象后,我们把这些物象集中起来分析一下,谁能说出作者借这些物象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生:作者想借这些物象来表达自己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
师:归纳得很准确。下面请同学运用刚才赏读诗歌的方法,快速赏读余光中的《乡愁》。
生:(生自学余光中的《乡愁》,通过深情诵读,小组交流讨论,同学们有效运用觅意象,解读意象,很快把握住了该诗作者的思想情感,并在班级进行交流分享,很快完成了这首诗的学习。)
师:呵呵,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这么抽象的思乡、爱国情感,作者竟然用这么少许凝炼的意象,就让我们触摸到了!大家喜欢诗歌么?
生:喜欢!
师:我也喜欢!让我们再把这两首诗读几遍吧!(生自由诵读,然后全班一齐试着背诵)
师:当然,好的诗歌除了找准能寄托自己情感、思想的物象,还离不开藻饰,如在物象的运用上,通过准确的运用修辞等艺术手法,它们会更美丽迷人!初中阶段,我们已阅读欣赏了不少诗歌,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及分析我们见得多了,在这里我们就不深究了!
3、学以至用,“实践”创作。
师:同学们,知识能改变命运不?
生:
当然能啦!
师:
呵呵,不一定吧?!那在上海读研的宜昌女孩杨元元,在生活重压下自杀时怎么说“都说知识能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的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
生:
(一片惊讶!)
师:
同学们,原因很简单,她没能改变自己命运,真正原因是她没有真正运用过知识啊!可见,会用知识,我们的命运才会改变的!既然是这样面我们就尝试一下吧!其实,好多同学早就诗兴大发了!我们就运用我们学过的诗歌相关知识,试着创作诗歌!
生:可不知道写什么啊?!
师:呵呵!不知道写什么,那就写《无题》啊!今天主要是让同学们用脑子,会联想,会想象,会正确地用“意象”。那我就来给大家现场设计一个“处女诗机器”吧!(师下发学案!)请同学们看你手中的学案!这《无题》诗共四句!
无题
在思维的__________里
我____着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也许_______________
师:(让学生明确)第二句中的第一空中用一个人生理感觉的词,如:听、看、触、闻等。第二句的第二空中应用一个能引起人感觉的词:如色彩、味道等,但最好打乱对应关系,用得越离奇就越能激人想象。第三句无固定的格式,来句大白话更好,土掉渣最好!也可以是句时髦的网络语!第四句也没固定格式,最好与将来有点瓜葛!我来示个例吧!
无题
在思维的教室里
我品尝着花儿们的心跳
今天天上有一个月亮
也许明天天上有两个
师:糗出大了!老师写得不好!不啰嗦了,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心中的情感,用合适的意象,利用这个“机器”表达出来吧!写吧,别怕,你只有自行车的能力和速度没关系啊,但一定要有F1的野心啊!
生:(进入激情创作阶段)
师:(
巡回指导,激励,并发现巴写好一节的同学的作品,准备在班级试交流品赏!)
4、交流欣赏,“分享”快乐。
师:同学们,分享知识,也就是分享快乐!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自己上台来诵读一下你的“处女诗作”好吗?
生甲:
无题
在思维的手机里
我嗅着妈咪的味道
明儿不吃“快催命”(快餐面)了
也许不久可以去爸妈“家”玩儿
生乙:
无题
在思维的鼠标里
我隐约闻到鲍鱼的味道
现在苹果一斤多少钱呀?
也许明儿早猪会告诉我
生丙:
无题
在思维的冷风里
我嗅到树芽生长的声音
春天还会来吗?
也许萌发的心事是杯具
师:(全然出乎意料,十分惊讶,用掌声来表达我的敬佩)
生:(激情澎湃,踊跃登台诵读自己的作品,教室掌声一浪高过一浪,彼此交流欣赏自己的作品)
师:(即将结束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下面我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所在的茶店民族中学一个“专业诗人”的大作,好不好!?说他是专业诗人,是因为每次考试他只靠写诗就能突破“0”分记录!下面请听我激情诵读他的诗作:
《忙》
飞流直下五层楼,
跑向厨房拿馒头。
拿得馒头三两个,
尊师已在身后头。
师:同学们,这首诗写得好么?
生:(交流,分享!)给力!
师:呵呵!是啊,孩子们的生活,怎一个“忙”字了得啊!同学们,忙中别忘记享受生活,享受诗歌带给你的愉悦!即将结束本课之即,我还想说一句,你们真的很可爱!你们才是最棒的!谢谢大家!再见!
【课后反思】
借新课程改革大潮,我总想让我的语文教学彻底摆脱工具化,物化理念的控制,把那条由虚假的道德、空洞的理想、无趣的审美构成的废品生产线彻底打破。世上有两大难事,一种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另一种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说实话,我不想在我的语文课上把太多成人的思想、理念灌装给我的学生,让他们过早的衰老,我觉得这才是语言教育的真正伤痛!
有网友在豆瓣网上发贴,“读十年语文,不如聊一天QQ”,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汗颜!因此在课堂上我从不忽略学生的每个动态生成,培养他们关注生活的热情,激发他们思维创造的火花,传授给他们一些如何识穿QQ那端所谓“美女”到底是美媚还是姥姥的方法!
基于这种思想,设计上我引导孩子们觅到“钥匙”,然后拿着“钥匙”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孩子们快乐的分享知识,并鼓励孩子们勇敢的去尝试,去与生活“对对碰”!让他们享受合作的愉悦,享受创作的乐趣,享受分享的快乐。
课堂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学生所处的时代有较大的差异,使得真正能解读诗歌意象内涵的学生为数不多。学生的积累不多,知识面不广,在课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训练中,学生的表现有一部分显肤浅,以后应多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