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短歌行》课件36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7.1《短歌行》课件36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9 06:3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短歌行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你我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




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
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知人论世




他曾讨董卓为汉除奸;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他曾广聚贤才,横槊赋诗。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
导入:如何看待曹操

知人论世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知人论世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短歌行》。
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知人论世
《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此诗格调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知人论世:历史背景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
另一种说法是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和众部将一起狂饮,他四顾空阔,心中大喜,与诸将讲述自己希望收服江南的雄心壮志。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调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比较短促,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体裁。

文学常识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àn)、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文学常识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诵读感悟
朗读指导
1、二二节拍

2、声音洪亮,
慷慨悲凉。

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曹操抒发了什么情感呢?
从诗中找出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那么诗人为何而忧?

探究情感
一忧人生短暂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将人生比作“朝露”,一会儿就干了,极言人生的短促,感叹时光易逝。

探究情感
二忧求贤难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借《诗经·郑风·子衿》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原文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地萦回在我的心里,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回音?这里用来抒发自己对贤士的思念之情,提醒人才主动投靠自己。
二忧求贤难得

探究情感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将贤才比作碧空中的皓月,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表现了诗人求贤不得的心情。

探究情感
二忧求贤难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当时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割据一方的雄主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都在想尽办法招揽人才,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诗人将贤才比作“乌鹊”,写出他们徘徊犹豫不知投靠谁的心态,抒发自己担忧人才投靠他人愁情。
三忧功业未成

探究情感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借用周公热切殷勤接待贤才的故事,表明自己招纳贤才的热诚。
三忧功业未成

探究情感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人借用《诗经·小雅·鹿鸣》中天子宴请宾客的句子,表明自己礼贤下士的求贤态度。

探究情感
三忧功业未成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诗人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表明自己就像谦虚的山一样不满足于高,像博大的海一样不满足于深。

探究情感
小结:
诗歌紧扣一个“忧”字,微吟低徊,娓娓道来:人生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诗人的人生短暂之叹;人才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能臣的渴求贤才之叹;天下之忧,写曹操作为一个雄主的渴望建功伟业之叹。

品语言、鉴手法
修辞:设问、比喻、借代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品语言、鉴手法
用典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引用《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品语言、鉴手法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比喻、用典
比喻:“乌鹊南飞”喻人才南流,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
这四句流露出诗人对人才的渴望,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用典:,诗人自比周公,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诗人渴望多纳贤才,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品语言、鉴手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
比兴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得不到贤才,忧思不可断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士们还没有选好归宿。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还在徘徊,并急于找到可依托的明主。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山高、海深,来比喻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周公来自比,表示自己一定会像周公那样厚遇贤士,让天下英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自己。
回顾诗歌内容与情感

人生苦短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求贤不得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功业未成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英雄的慷慨悲歌
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
你如何看待诗人的“忧”情
?这种“忧”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上看,曹操借酒浇愁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其实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缘于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因为人生短暂,曹操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
读完全诗,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曹操?
曹操——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
1、爱才、礼贤的坦荡胸襟
2、有统一天下的远大志向
3、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回顾手法
借代
比兴
杜康:以发明酒的人名来代指酒
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
想象贤才从四面八方来投奔自己的景象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虚写
致敬英雄——总结课文,背诵诗歌
《短歌行》写的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抒发自己对人生苦短和时光易逝的苦闷与感叹,同时抒发了自己招揽贤才的良苦用心和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诗歌的前面写得沉郁悲凉,后面写得慷慨激昂,作者的情感有低沉,有起伏,更有高亢,集中体现了“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品,也是曹操的传世名篇,对于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来说,曹操那种珍惜时间、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真诚坦荡的胸怀以及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都是值得好好学习的!


有人认为,《短歌行》是曹操的求贤歌,你赞同吗?
赞同。全诗除了开头八句,感慨人生苦短之外,不管是引用诗经句子还是用周公典故,曹操都在表达他对贤才的渴望,盼望贤才的归附,所以这是首诗歌可以理解为一首求贤歌。
不赞同。全诗围绕着“忧”来写,写出自己年过半百,感叹人生短暂的忧,写出自己求贤不得的忧,写出自己功业未就的忧,这些完全是个人的体验和感受,是一首抒发忧愁的诗歌。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拓展阅读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曹操这样一个英雄人物,才华超众,关心民生疾苦,为何遭人诟骂呢?
拓展探究:
主要是受名著《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使曹操作为奸雄的形象深入人心。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在对曹操的评价上,与原著保持一致。剧中曹操就唱了《短歌行》,但电视连续剧里的鲍国安的一段演唱,是与剧情不相适宜的。
拓展探究
有人说三国之争实为人才之争,最后魏蜀吴之所以能三足鼎立,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各自拥有一大批才智过人的能臣与骁勇善战的武将。可以说人才得失,生死攸关。假如你有机会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你将如何对待人才?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才?
《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
拓展探究
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谨以此篇致敬金庸先生
学了这首诗歌,同学们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