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5全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5全套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5 16:5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第一节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
【综合分析】
1、专题分析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突出的是两个概念,一是资本主义市场;二是走向世界的。本专题的内在逻辑结构是:资本主义市场——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课本具体的展开顺序是这样的:①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分散的文明——文明的链接(新航路的开辟)——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征服(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②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市场的萌生——开辟海外市场(新航路的开辟)——扩大海外市场(殖民扩张和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应市场之需而进行的产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市场
2、地位和作用分析
首先,在本册书中,其所处的位置可谓承上启下。从这一单元起,结束中国经济发展史的学习,开始讲述世界经济发展史,而本书的最后落脚点是经济全球一体化。其在本册书中的具体位置如下: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社会主义经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其次,与政治、文化的联系:
①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都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关。②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正是根源于经济格局的多极化。③也正是市场使西方有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三次科技革命紧密相关。
第三,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现今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趋势下,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与其人均国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全球化在为世界提供“共赢”机遇的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掉入“国际分工陷阱”的挑战。 全球化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够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
其实,资本主义市场走向世界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其落后地区的掠夺和扩张的过程。新航路开辟后对贵重金属和原料的掠夺,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对商品市场和原料的掠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对资本市场的占有等,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依靠其科技与经济实力的新掠夺。掠夺的手段逐渐隐蔽,获益更大。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在,就必须了解资本主义市场走向世界的历史过程,学会从经济史的角度分析现今世界。
据上我们可以看到与政治课的要求相比,历史课是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思考世界市场的形成问题,而不是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的。
【课标要求】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2、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3、感受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
  (1)可以沿着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与影响这样的思路来展开教学。要使学生构建一个基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横切面。
  (2)指导学生运用绘制表格和阅读地图的方式来学习和掌握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3)组织讨论“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还是殖民掠夺之路?”让每人写出讨论的提纲。讨论最终要能达成“意义”层面上的共识。
(4)尽量举行“为哥伦布领航”的学习探究活动。将气候、帆船航行、欧洲当时的社会生活等知识融合起来,同时体验哥伦布的航行,评价哥伦布。
(5)本节中《分散的文明》、《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略讲。
(6)列表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史实,教材不够详细。
(7)讲清楚“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两个基本概念。
(8)辩证分析或主客观分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9)适当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补充)新航路开辟对各洲的影响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各文明的代表性成就和遗迹。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及最初的生产组织方式。了解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探索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到“地理大发现”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学会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世界地图,了解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探索新航路的过程,结合世界地图能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学习从历史资料中搜集有效材料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全方位地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认识新航路开辟导致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古代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中各地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培养自己对美的鉴赏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努力汲取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精神财富,培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奋斗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二、难点:新航路开辟使人类从分散的历史开始向相互联系的历史过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的标志。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19C中晚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在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
(回答)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阅读导言,整体感知: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先从整体上使学生明白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然后通过幻灯片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世界市场进程 形成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形式 主要途径
开始形成(初具雏形) 新航路开辟后16C-18C中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资本 暴力手段,殖民扩张和掠夺
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以炮舰开路进行不平等贸易,商品输出
最终形成 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讲授新课〗
一、分散的文明
(一)阅读第一目,思考:
1、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明开始出现于何时?有什么特点?
2、分析文明区域形成的原因。
3、简述古代五大文明摇篮和五大区域文明
4、分析文明区域的特点
(二)讲解
1、开始时间:一万年前左右。出现的区域:几个农耕发达的地区。 特点:点状分布。
2、⑴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自然环境。
⑵形成: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独立文明群落,逐渐形成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
3、文明摇篮: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非地区。
区域文明:东亚、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美洲大陆。
4、特点:⑴区域间相对封闭,接触和交流有限;⑵地域性和独立性特征相当明显;
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二、资本主义经济的萌生: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背景
(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
2、分析产生的原因
3、萌芽的标志、途径分别是什么?
(二)讲解
1、时间:14、15世纪
2、原因(条件):⑴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原因)⑵社会分工的扩大;
⑶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⑷市场交换活动的频繁展开。
3、标志: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的出现或者是雇佣关系出现在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萌芽的本质特征——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
途径:⑴商业资本控制产业(包买主资本家);⑵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出现。
4、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
三、文明的链接――新航路的开辟
(一)阅读第三目,思考:
1、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材料二:贵金属黄金成为人人都渴求的东西。哥伦布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
材料三: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材料四:在欧洲西南端的西班牙于1492年收复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从长期的穆斯林统治下获得了解放,但在斗争中也产生了强烈的宗教情绪: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引导学生归纳出原因,具体如下:(经济、社会、商业、科技、宗教等因素)
2、结合地图,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史实,
3、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地理大发现的后果及影响
5、有人说,欧洲人具有冒险精神和扩张性,中国人讲究“中”、“和”和安土重迁。你如何评价这种说法 『答案提示:这两种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都是各自不同地理环境、文化心理特征的产物;在不同时期其作用也不尽相同,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认识;近代欧洲人的冒险精神和扩张性导致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活动,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到来,而中国人的固步自封导致闭关锁国,最后落后于世界。』
6、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而中国明朝时的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要早半个多世纪,为什么没有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材料一:东西方二大航海对比表
次数 航海的船只 吨位和人数 里程
郑和
(1405-1433) 7次 每次260多只,其中大型宝船60只 1500吨,2.7万~2.8万人 中国-----非洲东岸15000英里
哥伦布(1492-1504) 4次 每次3—17只 100~200吨级,90~1500人 欧洲-----加勒比海4500英里
材料二:东西方航海对比表
船队性质 经费来源 航海目的 船队成员 扮演角色
中国 皇朝特遣船队 国库支付 宣扬国威 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外交使团
西方 私人航海探险队 私人集资和王室赞助 探险、寻找新土地、黄金、香料 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 殖民者、商人、海盗
材料三:梁启超:“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60年,当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70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俱逝?”-----《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
⑴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出郑和与西方航海家航海活动的不同特点。
⑵依据材料二,解释两种航海不同的原因。
⑶结合材料一、二,解释材料中梁启超的困惑。
参考答案:1、特点:时间早、人数多、规模大、航程远。2、原因:中国是封建君主专制下的产物,远洋活动带有政治目的,在于宣扬国威;西欧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远洋活动具有明显的经济商业目的。3、西欧的远洋航行了丰厚的利润,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随着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帝国财政日益困难,大规模的航海难以继续。梁启超没有看到这些不同,因而产生困惑。
(二)讲解
1、原因⑴根本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⑵主要原因:获得价廉物美的东方食品,对黄金的狂热追求。⑶直接原因:土耳其扩张阻隔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⑷精神动力:传播天主教;⑸其他原因和条件: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大批航海冒险家的涌现;天文、地理学的进步;传播基督教的狂热;皇室的支持等。
2、新航路开辟了主要道路(经过)
利用地图及表格结合的方法,着重掌握开辟的几条新航线。并指出,在开辟新航路时走在前列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新航路是指:⑴一条是直通印度的新航路,由达。伽马开辟;⑵另一条是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由哥伦布开辟;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⑴世界市场开始形成;⑵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新商品、新市场、新商路和贸易中心。加速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价格革命:西欧市场金银流入,金银价格下跌、商品价格直线上升,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⑶各地区、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改变了人们的经济生活;各地连成一体,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发展;⑷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直接冲击了神学理论;⑸导致殖民扩张时代的开始。
4、⑴经济上:首先引起了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商路及贸易中心的转移和商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其次引起了西欧的价格革命,即大量金银等贵金属从美洲流向欧洲,引起物价上涨,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⑵政治上:环球航行的开辟,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给亚洲、非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殖民奴役。
⑶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角度看,它是的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从而标志着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世界的最早起步。从文明交汇的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欧、美三大文明的汇合和交往。
『重要概念解释』
1、世界市场:①狭义:指市场交换场所,是世界各国通过互相合作和贸易往来建立起来的商品交换领域。②广义:表示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产阶级经济社会的整体。
2、资本原始积累: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把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使之转化为资本的过程。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①靠对国内人民的剥削。如:“价格革命”后,资产阶级一方面剥削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另一方面,囤积居奇,牟取暴利。②靠对国外劳动人民的剥削。如:欧洲殖民者从贩卖黑奴获得巨额利润,掠夺黄金、白银、运回国内转化成资本,用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
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本质: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资产阶级通过暴力手段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分离和生产资料与货币在少数人手中积累的过程。
〖小结〗
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新航路开辟的成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开始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趋势;欧洲国家开始对亚、非、美洲进行政治控制、经济剥削和文化侵略,改变了东西方关系;各大洲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作业】
1、《填充图册》及练习册《导与练》。
2、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什么意义?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1)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2)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3)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贸易的发展。
【课后反思】
课题:专题五 第二节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课标要求】
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
  2、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树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义利观。
  (1)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图表,将众多的地名连缀到荷兰、英国等殖民国家的扩张行径之下,同时大体勾勒出荷、英两国殖民势力消长情况。
  (2)无论是世界市场的开拓还是荷、英等国殖民扩张所及的国家、地区与世界究竟密切相关,读图与填图都是必要的学习活动。
(3)联系新航路的开辟,重点讨论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意义;联系郑成功收复台湾,知道殖民无道和反殖民的正义性。
(4)补充讲解地理大发现以后的大贸易时代对中国的影响。
(5)用图示法讲清楚三角贸易。
(6)分析殖民扩张和殖民贸易的双重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荷兰资本主义发展及特点,认识荷兰作为“海上马车夫”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理解海外活动对英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意义;认识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和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西欧国家对世界的争夺,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概括早期殖民活动的方式和特点;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对人类历史的进步作用和负面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绘制早期殖民争夺的地图,运用多媒体制作世界市场争夺的演示作品;注意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文明联系加强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历史问题;学习中加强同学间的交流,针对殖民问题进行讨论,学会搜集历史证据来说明自己所持的观点;比较、概括和阐释荷兰和英国发展的特点和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资本主义对外殖民,用资本主义的标准来指引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忽视了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观,注意汲取各国文化的优秀成分;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争夺世界市场斗争,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认识殖民霸权地位变化是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不紧跟时代发展方向就要为历史所淘汰,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的崛起;西欧国家进行的殖民霸权的争夺。
二、难点:殖民霸权变化的原因与资本主义发展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欧洲经历了空前的变化。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以赤裸裸的暴力在国际舞台上逞强达百年之久。继起的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活动虽然带有商业资本的印记,但依然凭借的是野蛮残酷的暴行。这些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荷兰
(一)阅读第一目,思考:
1、P73学习思考,尼德兰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2、分析荷兰兴起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荷兰是怎样进行殖民扩张的?
4、为什么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二)讲解
1、是资本主义性质的革命。
2、⑴政治条件:最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⑵优越的地理条件:具有经营与殖民地的转运贸易的有利位置。
⑶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①南部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安特卫普;北部最发达的省份荷兰。②造船业发达。③北方农场大多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
⑷对外贸易发达:阿姆斯特丹是重要港口、经济中心、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
⑸海外殖民扩张;⑹有利条件: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溃败。
3、⑴开拓殖民地:在南北美洲、非洲、印度、东南亚一带夺取了广阔的殖民地,在哈得逊河畔建立新阿姆斯特丹。
⑵建立海上霸权:17世纪的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过渡:经历了葡萄牙、西班牙的扩张时代以及荷兰的黄金时代后,英国如何成为日不落帝国?
二、英国的崛起
(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分析英国崛起的条件。
2、简述英国殖民扩张情况。
3、英国是怎样成为“日不落帝国”的?
4、P75学习思考:英荷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二)讲解
1、条件:⑴地理条件: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⑵政府政策:采用重商主义政策。成立“东印度公司”。⑶军事手段: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⑷经济飞速发展:通过圈地运动,农产品商品化推动城市的发展。⑸殖民扩张:①开始时间:16世纪末。②扩张地区:北美和印度。③主要方向:地中海和东印度的商业贸易开发;纽芬兰湾的渔业开发和北美殖民地的农业拓殖;北爱尔兰拓殖。⑹政治制度的建立。较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政局稳定。
总之,英国的优势有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多方面。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国力日益强大,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殖民扩张:开始、1588、1600、1607、1613、三个方向
3、争霸战争:⑴与西班牙:1588年,打败其“无敌舰队”;⑵与荷兰:A、原因:①根本原因:争夺殖民地的贸易权益。②直接原因: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要求垄断别国殖民地与英国及英国殖民地之间的贸易。B、三次战争。 C、说明:商业资本的不敌工业资本
⑶与法国:1763年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
说明:先进制度战争落后的制度。
4、性质:①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②争夺原料和市场的商业战争。
三、殖民扩张与罪恶
(一)阅读第三目,思考:
1、根据地图简述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活动。
2、根据地图简述荷兰殖民扩张活动情况。
3、根据地图简述法国殖民扩张活动情况
4、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对此你怎样理解的,说说理由。殖民者犯下哪些殖民罪恶。
5、约翰·霍金斯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贩子,16世纪时从非洲大陆上捕掠了成千上万名黑人,将他们贩卖到了欧洲和美洲等地。2006年霍金斯的后代为祖先的贩奴行为深感羞耻,来到冈比亚,模仿非洲奴隶被捕捉后囚禁的方式在身上绑上铁链,跪在25000名非洲人面前,为祖先谢罪,请求宽恕。 你的观点是什么?
6、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基础”。
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对亚非拉国家带来了双重影响?
(二)讲解:1、
国家 主要殖民地域 特点 结果
葡萄牙 非洲东海岸和非洲西海岸;亚洲的马六甲、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沿海、中国澳门 ;美洲的巴西 建立殖民据点、控制商路;暴力掠夺和敲诈勒索获取所需商品;垄断亚欧贸易。 16世纪成为殖民帝国,垄断亚欧贸易达一个世纪。
西班牙 除巴西以外的中、南美洲的大部分、亚洲的菲律宾 将占领土地划入其版图;掠夺金银,开采矿山;建立农业大庄园。 16世纪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荷兰 北美洲以新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新荷兰”;亚洲的马六甲、锡 兰、中国的台湾、印度尼西亚的爪哇 组织大型商业公司,以亚洲、北美为重点,夺取葡萄牙殖民地 17世纪成为海上霸主,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英国 沿大西洋沿岸建立13块殖民地;在亚洲的印度西、东海岸建立殖民地 海盗式掠夺(早期);组织商业公司,从事黑奴贸易,以印度和北美作为扩张重点 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3、英、荷、法等国的殖民争夺
4、殖民罪恶:⑴野蛮的掠夺:东印度公司从印度获得巨额财富;克莱武靠殖民活动发迹。
⑵屠杀、奴役印第安人。⑶罪恶的奴隶贸易。三角贸易。
⑷垄断商路,进行欺诈性贸易。
5、评价:对殖民国家而言: ⑴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⑵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对殖民地而言:⑴ 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⑵ 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小结〗
16世纪后期荷兰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在17世纪建立了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17世纪开始,英国也积极向海外殖民扩张,并与荷兰、法国进行了激烈的争夺,到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殖民扩张,人类的商业活动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人类的经济活动由于世界市场的出现而第一次被广泛地联系在一起,而西欧国家对殖民地财富、资源、劳动力的暴力掠夺,是欧洲发展和兴旺的重要条件,也是亚、非、拉美灾难的根源。正是在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屠杀基础之上,迎来了工业革命,东西方国家的历史进程从而被明显地区分开来。
【作业】
1、《填充图册》及练习册《导与练》。
2、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请结合有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思路:殖民侵略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早期的资本积累是不可逾越的关键环节。西欧殖民者在殖民地的种种野蛮的强盗式掠夺行径,获取了巨额利润,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课后反思】
课题:专题五 第三节 “蒸汽”的力量
【课标要求】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2、探讨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3、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
  (1)教师用“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等关键词去启发学生,使其通过知识迁移,了解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原因。  (2)指导学生制作“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的表格,一方面进行知识整理,另一方面面对成就表,谈谈工业革命中的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体会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3)继续用图表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工业革命的线性程:棉纺织部门→动力部门→交通运输部门。
(4)可以重点从“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以及“世界连接为一体”两个方面分析讨论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①在本专题中,第三节比较重要,第二节相对次要。②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连成一体;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全球一体化,形成地球村。这一过程中,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市场形成、殖民体系等形成均很关键。③抓住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等具有阶段特征的概念进行对比讲解。④删除(人民版)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难以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⑤略讲瓜分世界的狂潮一目。⑥比较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瓦特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及对世界的影响;了解工业革命中机械化的历程,调查工业革命成就在我们今天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认识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动力;养成识读经济图表的能力,注意搜集生活中有关科技促进经济发展的材料。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改进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由学生总结自己身边交通工具和方式的演变;从整体上认识英国历史发展,整理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认识英国打造世界工厂的措施的全面性;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促进了社会进步,又给人类带来一些问题,结合学习请学生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并找出史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注意历史发展中经济史材料、数据和图表的阅读,养成务实的经济分析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总结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发展观和自然观,确立以人为本、关注生活质量的意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导致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关注科技发展的方向,培养崇尚科学、不断创新的精神;科技没有国界,科技成果是人类对自然认识改造经验积累的结果,而现实世界中科技的竞争十分激烈,树立重视科技发展的观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英国工业革命成就;英国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工厂的措施;世界市场形成和成熟。
二、难点:世界市场成熟过程中,如何认识列强在进行殖民扩张的争夺的同时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的一些基本准则。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如果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就得导致革命。而革命解放了生产力,从而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那么,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又是怎样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呢?或者说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又是怎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巩固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阅读第一目,思考:
1、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
2、结合教材表格,简述工业革命进程。
3、探究:在英国各个工业部门中,机器的最早采用的是新兴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为什么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
4、阅读材料,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1: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惊人的发展。以英国为例,从1770年到1840年,每个工人的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英国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到1840年的45590万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40吨。
材料2: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反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材料3:1760年,英国5-10人万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达到13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业城市的发展,如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材料4: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它们不想灭亡的话—彩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材料5:P79材料
5、P80学习思考: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气候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队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世界上很多工业化国家都经历了“建设――破坏――治理”的老路。请你调查一下,本社区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6、学完本目,结合P79资料卡片,说说你对工业革命概念的理解。
(二)讲解
1、原因:前提;资本、劳力、技术、市场、资源
⑴政治前提: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⑵条件:①必要性:A、劳动力和国内市场:由于呢绒出口的猛增,圈地养羊盛行,18世纪,英国圈地运动的开展剥夺农民直的生产资料,形成庞大的无产者队伍,提供了为手工生产提供了大量必需的大量劳动力。B、资金“英国殖民者积极发展海上贸易,对殖民地人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还通过海上劫掠、贩卖奴隶、殖民战争等,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这就为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C、技术“另外,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知识。这些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D、资源条件: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②可能性:市场的扩大。
引用材料“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说明工业革命开展的直接推动力是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到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了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由于英国国内外市场扩大了,商品销售量随之增加了。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这就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
在当时的世界各国中,只有英国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所以工业革命于18世纪中期首先在英国发生。
2、工业革命发展主要进程:P78表格
棉纺织部门——冶金、采煤业——动力——工厂制兴起——交通运输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4、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手工工场逐渐被挤垮。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与此同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也猛烈冲击着落后国家的旧思想和旧制度。
⑵引起社会变革。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工业资本家大量增加并逐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涤荡了封建势力,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包括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已不再是主要矛盾,资产阶级反动剥削本性的暴露,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展开斗争,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无产阶级一出现就开始了,对社会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⑶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城市化] 城市化又称都市化或城镇化。由于城市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长而引起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集中化过程。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过程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出现、资本主义产生而开始的,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从1800年到1950年,地球人口增加1.6倍,而城市人口增加了23倍。
⑷密切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更重要的是,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的、新奇的、优质的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当时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条件,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⑸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分离,转入工业生产,然后,又被机器排挤,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⑹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
⑺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消极影响:⑴补充指出,带来了环境的污染,引导学生看P80页“学习思考”加以理解。
⑵无产阶级遭到日益深重的剥削和压迫;⑶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进程,受到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5、根据调查回答。答案提示:本题要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实际来讨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或开展拓展性学习,写作小论文。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掩埋;焚烧等等。农村:城市化破坏生态和自然地形地貌;水污染;噪声和大气污染;人文环境改变等。
二、打造“世界工厂”
(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分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2、简述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表现。
3、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答案提示:要注意运用政治学科知识来分析。法制性是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市场经济需要健全的法制作为规范、依据和准则;各种经济规则和法令保障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4、P80学习思考:英国贸易有什么特点?答案提示:工业制成品出口和原料进口占比例大。
5、P81学习思考:读一读左图,想一想英国从1750年到1865年国际经济地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已成为19世纪国际经济地位中最重要的国家。 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提高;英国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措施;英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二)讲解
1、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⑴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⑵政府采取了一些经济措施:A、政治方面:民主化改革(三次议会制度改革、职业警察制度)B、经济方面:自由主义思潮;C、法制方面:法制化建设;D、外交方面:“炮舰政策”;E、文教方面:兴办教育。
2、具体表现:看教材柱状图,增加对教材的理解。指出此时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三、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一)阅读第三目,思考:
1、分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原因。
2、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标志。
3、世界市场成熟的标志。
4、概念:P82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5、P81学习思考: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二)讲解
1、世界市场的形成
⑴途径:列强的对外扩张
⑵①根本动力:工业革命;②必要性: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③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④联结纽带:交通运输业发展;⑤重要保障: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形成标志: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
3、世界市场逐渐成熟: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原则的确立,使世界经济交流更理智,信用增强,标志其逐渐成熟。
〖小结〗
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在工业革命推动下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要求进行全球性的扩张,从而把全世界落后的自然经济地区纳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作业】
《填充图册》及练习册《导与练》。
【课后反思】
课题:专题五 第四节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标要求】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搜集科学家为科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故事,在班级进行交流;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结合人类对世界的分割从暴力手段逐渐向和平方式过渡,树立和平与发展并重的意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二、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呈现空前活跃的局面,并取得许多重大突破。自然科学同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条件。这些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⑴⑵⑶⑷⑸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阅读第一目,思考:
1、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
2、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3、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4、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5、P84史学争鸣:对这个问题你持什么态度?说说你的根据。
6、比较两次工业革命。
(二)讲解
1、⑴前提: 9世纪50、6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下来。统治地位得以稳固的资产阶级,反过来又充分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各项政策,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政治前提)
⑵条件
A、自然科学理论重大突破如电磁理论、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如金属冶炼工艺的创新,为新的工业革命的形成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B、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为新的工业革命准备了市场条件;
C、大量积累的资本为工业集中和资本集中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新工业部门的创建和崛起提供了资本。这一切都为新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中心:美国和德国。
⑴电力的广泛使用:进入“电气时代”。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等。
⑵钢铁工业的发展,重工业进入“钢铁时代”。
⑶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汽车、飞机。
⑷新兴产业的兴起:①汽车工业②石油工业③近代化工技术和化学工业。
⑸电信事业的飞速发展:电话、电报等。
⑹传统产业的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⑴科学同生产开始紧密结合起来。科学推动生产力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体现得尤其明显。
⑵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明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首发在英国,逐步向其他国家扩展开来。
⑶有的国家是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⑷以发电机,电动机的出现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⑸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
4、⑴生产力方面: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⑵生产关系方面:A、生产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更多干预国家政权。
B、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工业总值迅速提高,重工业发展迅速,并占主导,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C、经济思想:自由主义逐渐被凯恩斯主义取代。
⑶国际关系:
A、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变化,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⑷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6、相同: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名称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前提 政治制度
条件 ①资本;②劳力;③技术;④市场。
特点 ①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厂生产,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纺织时代”②发生于英国,后到法美等国;③技术发明多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④主要发生在轻纺工业。 ①带来生产力的告诉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钢铁时代”;②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③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起了重要作用。④主要发生在重化工业。
影响
二、瓜分狂潮
(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分析19世纪末掀起瓜分狂潮的原因。
2、分析此阶段瓜分狂潮的特点。
3、简述此阶段瓜分情况。
4、美国是怎样争夺世界的?
5、新旧殖民主义比较。
6、P87学习思考:美国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新殖民主义的?美国当今对外政策又有什么特点?
(二)讲解
1、原因: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实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东西方差距拉大。②目的: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列强为重新分配世界而激烈斗争。
2、特点:全球扩张,掀起瓜分狂潮;老牌殖民主义强国占优势,后起帝国主义国家更加疯狂。
3、到19世纪末,德、美、日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成为英、法、俄所建立的殖民主义体系的强大竞争对手,它们重新瓜分世界的呼声最高,夺取殖民地的欲望最为贪婪,侵略扩张活动最为疯狂,世界绝大部分土地被瓜分。
争夺的焦点:伊朗、阿富汗、埃及、尼罗河、刚果、中国东北、朝鲜等地区成为争夺的焦点。
4、美国的扩张
⑴称霸西半球:①早期重点是建立美洲体系:1823年门罗主义;1889年打者“泛美主义”旗号,成立“泛美同盟”,建立拉丁美洲“后院”;②19世纪90年代,马汉提出“海权论”;1898年发动“美西战争”;③20世纪初确立了西半球的霸权。
⑵谋求太平洋的利益——倡导设计新殖民主义。
①19世纪中期开始提出“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商业公平”、“不割让主义”、“保全”中国。②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海约翰提出“自由贸易”原则,重申“公平贸易”原则。
5、新旧殖民主义比较
在旧殖民主义阶段,西方列强通过武力征服和政治控制排斥竞争者,划分势力范围,然后利用生产力的绝对优势(先进的机械工业对落后的手工业),攫取殖民地的资源与财富。对殖民地原有的行政体系进行资本主义改造。
到新殖民主义阶段,发达国家则利用在国际分工中所积累的优势,通过市场的垄断竞争(发达国家的垄断性价格对发展中国家的竞争性价格)来实现资源配置。保存原有的行政体系,进行间接统治,更好的为殖民主义服务。
6、答案提示:美国完成在北美大陆的扩张;美国工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19世纪末欧洲列强对世界的瓜分,实行排他性的殖民主义政策,对美国利益有损害。
企图独霸世界,在国际上大发淫威。
三、世界一体化
(一)阅读第三目,思考:
1、分析世界一体化的原因。
2、世界一体化的内容。
3、分析世界一体化的影响
4、评价世界一体化。
5、中国目前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是很高,为什么我们还要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接轨?
(二)讲解
1、⑴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⑵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②交通工具的变革和电信工具的创新。
⑶手段: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⑷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2、内容:①物资和物种的交流;②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③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④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
3、影响:⑴促进世界农业经济的发展。⑵使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提高,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⑶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⑷扩大了不同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评价:⑴客观上是历史的进步。⑵扩大了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了各国间的矛盾。
5、答案提示:这是整体世界发展对我们发展经济提出的新要求;只有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我们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要求我们向其他发达国家学习。
〖小结〗
1、整体把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对外经济侵略主要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掠夺原料、输出商品;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
2、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逐渐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为什么在以后的400年间会产生这样的奇迹?
简而言之,是由于资本主义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3、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认识
⑴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拓展利润更为丰厚的投资场所提供了便利,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⑵这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资本主义列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大肆掠夺,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沉的灾难,犯下了滔天罪行。
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互相联系。
【作业】
1、《填充图册》及练习册《导与练》。
2、合作探究:(1)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人说它是世界市场联系之路,有人说它是人类文明交流之路,也有人认为它是殖民掠夺之路,以及人类思想震撼之路.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2)你是怎样看待殖民扩张的?
(3)你是怎样认识世界整体化的?
3、⑴在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过程中,是西方文明征服了东方文明,还是东方文明征服了西方文明。
⑵工业革命对中国是机遇还是灾难。
⑶台湾的龙应台在百家讲坛中发问,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全球化了,我(们)在哪里?”请根据自己对全球化的理解,写一篇小论文(可以多角度立意)谈谈认识和自己的应对思考。
【课后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