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单元素养评价(三)(第三章)
(7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1·泰州高二检测)2020年12月28日至31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受强寒流影响。下图为12月29日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地盛行下沉气流
B.②地为冷高压
C.③地气压介于1012.5~1
015百帕
D.④地即将受冷锋影响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⑤地水平气压梯度小,风力较小
B.③地受冷高压影响大,北风强劲
C.③地受地形影响明显,气压较高
D.⑥地风力较大
【解析】1选D,2选D。第1题,①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②地位于副热带地区,不会是冷高压;③地为低压中心,气压介于1010~1012.5百帕;图中为北半球,④地位于低压中心左侧,
为冷锋。第2题,⑤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较大;
③地受低压中心控制,气压较低;⑥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
(2021·无锡高二检测)读图,完成3、4题。
3.上图表示的是
( )
A.地球上的三圈环流
B.海陆间季风环流
C.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D.城乡之间热力环流
4.图中甲处最有可能是
( )
A.赤道低压
B.副热带高压
C.城市绿地
D.市中心广场
【解析】3选D,4选C。第3题,根据图示的气温分布状况,温度高的区域气流上升,温度低的区域气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表示的是城乡之间热力环流。图示不能显示纬度、海陆差异,不能表示地球上的三圈环流、海陆间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第4题,结合前面分析,图示为城乡间的热力环流。图中甲处位于城区,但气温较低,气流下沉,最有可能是城市绿地;不可能是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市中心广场多是水泥地面,气温较高,是上升气流
。
(2020·西安高二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地地面气压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在图中所示的天气系统中
( )
①a地的气压比b地低
②c地附近有暖锋活动
③d地的风力比e地大
④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a、c、d、e四地中,可能出现降水天气的是
( )
A.a和c
B.c和d
C.d和e
D.a和e
【解析】5选D,6选A。第5题,首先根据图中的数据画出等压线图,找出低压槽,确定锋面性质。a地的气压比b地高;c地位于气旋东侧,附近应为有暖锋;d地的等压线比e地稀疏,风力比e地小;风向总是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在北半球向右偏,所以e地的风向为偏北风。第6题,锋面降水的一般规律是“冷锋后,暖锋前”,据上题分析,a在冷锋后,有降水;c在暖锋前,有降水。
(2020·银川高二检测)下图为某半球气压带(阴影部分)、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甲风带的风向为
(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8.此季节,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
( )
A.高温多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低温干燥
【解析】7选B,8选C。第7题,读图分析,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位于30°和赤道之间的为信风带,该信风向右偏,因此该半球为北半球;甲风带位于30°和60°之间,即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风带应该为盛行西风带,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形成西南风。第8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明显偏北,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应该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炎热干燥。
【补偿训练】
下图是某一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
(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解析】(1)选B,(2)选A。第(1)题,从风向可以看出,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左偏,故图示表示的为南半球,a点位于中纬西风带上,南半球的中纬西风为西北风。第(2)题,据b点的地理坐标(23°26′S,135°E),可知b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迎岸风。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图,回答9、10题。
9.①②④⑤中,形成原因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是
( )
A.①
B.②
C.④
D.⑤
10.下列关于风对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②关系密切
B.乙附近地区受③影响,降水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丰富
C.丙地在④盛行的季节,草木茂盛
D.丁地全年受⑤的控制,光热充足
【解析】9选A,10选A。第9题,②、④、⑤都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低气压带,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的。①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属于季风环流,与其他三个成因明显不同。第10题,甲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形成的原因是东南信风从暖洋面上经过,且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所以与②关系密切。因乙附近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少;丙地在④盛行的季节,是干季,草木枯黄;丁地全年受⑤的控制,常年温和湿润,光照不足。
【知识拓展】四处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四地,虽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其原因如下:
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②位于东南(或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
③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2020·大庆高一检测)珀斯是西澳大利亚州首府,也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使其旅游业兴盛,经济发达。下图为珀斯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珀斯的气候类型是
(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2.珀斯风向变化较大的季节为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11选D,12选B。第11题,珀斯位于30°
S以南大陆的西岸,为地中海气候。第12题,珀斯位于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夏天的白天受来自内陆的东南信风影响,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夜晚受来自西南海洋的海风影响,所以夏季风向变化较大。
(2020·阜阳高一检测)读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中②气候类型为
(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14.关于三种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气候类型夏季为高温少雨
B.①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北半球
C.②气候类型为冬雨型
D.③气候类型在亚洲分布面积最广
【解析】13选D,14选B。第13题,通过图中信息,可以得知,②1月均温为20~
30
℃,7月均温为0~10
℃,根据“以温定带”,应该为亚热带;1月降水量为150~200
mm,7月降水量为50~100
mm,根据“以水定型”,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所以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第14题,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得知①温带季风气候,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①气候类型夏季为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②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为夏雨型;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分布面积最广。
(2020·长沙高二检测)读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乙地气候特征为
( )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B.全年高温多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16.下列关于甲、丙两地自然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
B.丙地天然植被春夏长叶秋冬落叶
C.甲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阔叶
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解析】15选C,16选B。第15题,图示显示,乙地全年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其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第16题,甲地受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流量较大,植被稀少,多是荒漠;丙地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其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表现为春夏长叶,秋冬落叶;丙地全年温和多雨,冬季平均气温大于0
℃,不可能有较厚的积雪。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下图为2020年9月14日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解析】第(1)题,图中等压差是5百帕,A为锋面气旋,为低压系统,所以A的气压值为1
010~1
015百帕。第(2)题,根据B地周围的风向标可知,该地气流呈逆时针方向从四周向中心辐合,那么此天气系统是气旋(或:低压)。B位于西北太平洋,时间为秋季,所以该天气系统加强最可能引发的气象灾害是台风。第(3)题,比较C、D两地的等压线疏密情况,C地的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所以风力小。第(4)题,E是位于低压槽内的锋面系统,根据锋面两侧的风向判断,北侧的冷气团主动向南侧的暖气团移动,所以此天气系统是冷锋,那么受冷锋的影响,甲地的天气现象是雨雪、大风、降温。
答案:(1)1
010~1
015百帕
(2)气旋(或:低压)。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向(气流)从四周吹向中心(向中心辐合)
台风。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固堤坝。
(3)C地的风力小于D地。C地等压线(较)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风力(较)小。
(4)冷锋。雨雪、大风、降温。
18.读“中纬度大气环流理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出a、b、c三种气流的流动方向,以完成中纬度大气环流。
(2)a气流在地面形成的气压带叫 ,此气压带是由于 (热力或动力)作用而形成的,它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团的性质是 。?
(3)与b气流有关的气候类型是 、 。?
(4)通常情况下,a气流在近地面形成的气压场不呈带状分布,而是一个个闭合系统,原因是 。每年7月在北太平洋上出现的主要气压中心是 。?
(5)常年受b气流影响的地区,其气候类型分布在 ,气候特点是 。请在图中大致绘出该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
【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可以看出,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b为西风带,为西南风,c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第(2)题,a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动力作用形成,气候炎热干燥。第(3)题,b为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有关。第(4)题,30°N海陆相间分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气压带被切断,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在太平洋上形成北太平洋高压。第(5)题,b为西风带,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形成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至60°的大陆西岸。其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
答案:(1)图略。(a为下沉气流,b为西南风,c为上升气流)
(2)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 炎热干燥
(3)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4)北纬30°附近海陆相间分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北太平洋高压
(5)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小 图略。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山东半岛是我国苹果最适宜的生长区,但4月气温的波动和秋季苹果停止生长(当气温低于14
℃时,苹果停止生长)时间的早晚,常常会影响苹果的产量和品质。
山东省潍坊市每年4月20日前后都会举办国际风筝盛会,吸引国内外众多团队及游客前来参加风筝比赛和观光旅游。
茶,常绿灌木,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南茶北引”是我国农业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设想,经过50多年的不断摸索,目前在青岛、日照、临沂等地已经形成规模。下面图甲为山东半岛示意图,图乙为山东济南和烟台苹果开花至苹果成熟对应的气温图。
(1)与济南相比,烟台的春夏季气温偏 (高或低),秋冬季气温偏 (高或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
(2)烟台生产的苹果比济南生产的苹果品质更优,从气温影响苹果生长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分析与烟台、威海相比,“南茶北引”落地青岛、日照、临沂等地的自然原因。
(4)说明潍坊选择在4月举办风筝节的自然原因。
【解析】第(1)题,据图说明与济南相比,烟台气温的不同点;从海陆位置差异说明其影响因素。第(2)题,结合材料,从气温影响苹果花期和生长期两方面来分析烟台苹果比济南苹果品质更优的原因。第(3)题,结合茶的生长习性,从地形对气温、降水的影响来分析“南茶北引”落地青岛、日照、临沂等地的原因。第(4)题,4月偏北风已经逐渐减弱,风力适宜;此时是春季,天气晴朗,降水少,天气温和,适宜户外运动。
答案:(1)低 高 海陆位置的差异
(2)烟台苹果5月开花,避免寒冷气流(倒春寒)的侵袭;济南苹果4月开花,易受寒冷气流影响,花蕾凋落,生长缓慢。秋季烟台苹果停止生长的时间晚于济南,生长时间更长。
(3)山东半岛中部为低山、丘陵地形。青岛、日照、临沂等地冬季位于冬季风背风坡,气温比烟台、威海偏高,利于茶树越冬;夏季位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偏多,且丘陵地形利于排水。
(4)此时,偏北风已经逐渐减弱,风力适宜;天气晴朗,降水少,天气温和,适宜户外运动。(共52张PPT)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_____运动。
(2)意义: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纬度和
低纬度之间、___________之间的热量和_____得到交换。
大气
海洋和陆地
水汽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思考】若不考虑地转偏向力,三圈环流能形成吗?
提示:不能。不考虑地转偏向力,赤道和极地之间只能形成单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填一填]
①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的气压带名称:
A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
②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的风带名称:
B_______,
D___________,F___________。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成因:___________的南北移动。
②移动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___,
冬季偏___。
太阳直射点
北
南
[连一连]将风带与其风向连线。
【思考】为什么纬度60°附近容易形成降水?其降水成因与赤道地区的降水成因是否相同?
提示:纬度60°附近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被冷气流抬升的过程中,气温下降,形成降水,属于锋面雨;赤道地区,空气膨胀上升的过程中气温下降,形成降水,属于对流雨。
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成因:海陆相间分布,_________差异大。
2.海陆热力差异的表现:
海陆热力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季节
大陆
海洋
冬季
_________
阿留申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
___________
4.亚洲季风环流: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风向
冬季
_____风
东北风
夏季
东南风
_____风
成因
海陆热力的差异
海陆热力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亚洲高压
夏威夷高压
西北
西南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5.南半球气压带分布特征:基本呈带状分布。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冬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
)
②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风的势力弱,冬季风的势力强。(
)
③南亚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
)
④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
)
×
√
√
×
【思考】亚洲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是由冬季风还是夏季风带来的?为什么?
提示:夏季风。夏季风来自海洋,水汽含量多,容易形成降水。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能力1 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分布、特征及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
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也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不同视角图,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典例示范】
下图为部分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M气压带所在半球与名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2)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题目(1)
题目(2)
问
M气压带的半球、名称
气压带、风带的排序
思
M处位置、相邻风向
各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答
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③①②
【解析】(1)选C,(2)选C。第(1)题,M所处纬度在30°,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由北面的风带风向为东南风,可推知该气压带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第(2)题,由气压带、风带的组合情况可知①在30°S,②在60°S,③在30°N,④在60°N。
【补偿训练】下图为“不同季节部分纬度范围内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图所反映的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中,可能与我国台风多发季节相对应的是( )
A.甲图与丙图
B.乙图与丙图
C.丙图与丁图
D.甲图与丁图
(2)甲图到乙图的变化过程,时间跨度约为( )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一年
【解析】(1)选D,(2)选B。第(1)题,我国台风多发季节为夏秋季,从四幅图中可以看出,甲图为气压带、风带北移且达最北的时候,是夏至日;乙、丙两图为气压带、风带南移且达最南的时候,是冬至日;丁图是春秋分日。第(2)题,气压带、风带由甲图到乙图的变化反映了气压带、风带从最北移至最南,大约需用半年时间。
能力2 亚洲季风的成因、分布、特点
1.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成因
海陆的热力差异
海陆的热力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
季
风
源地
西伯利亚、蒙古
西伯利亚、蒙古
风向
西北风
东北风
性质
寒冷干燥
低温干燥
夏
季
风
源地
副热带太平洋
赤道附近印度洋
风向
东南风
西南风
性质
温暖湿润
温暖湿润
强弱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地区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日本群岛及朝鲜半岛北部,俄罗斯太平洋沿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群岛及朝鲜半岛南部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等地
2.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与我国锋面雨带移动的关系:
(1)正常年份: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动和雨带的位置变化。
①4、5月: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大约在北纬15°至20°,雨带通常位于华南。
②6月中旬至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脊西伸北进到北纬20°至25°,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1个月的梅雨季节。
③7月下旬至8月:副热带高压脊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至30°,将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脊影响,出现伏旱天气。
④9月上旬:脊线回撤到25°N附近,我国自北向南先后转为秋高气爽的天气。
⑤10月上旬:副高脊线回撤到20°N以南地区,结束了以一年为周期的季节性南北移动,我国雨季结束。
(2)异常年份。
①若夏季副热带高压脊西伸至我国大陆且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则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易造成江淮地区洪涝灾害,而北方地区则会发生干旱。
②当副热带高压脊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则易干旱。
【典例示范】
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2)①为高压中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盛行西北风
B.印度半岛盛行西南风
C.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D.北京炎热多雨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可从以下过程入手:
【解析】(1)选B,(2)选A。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上,②、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若①为高气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2)题,当①为高压中心时,正值我国冬季,我国广大地区吹西北风;印度半岛吹东北风;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此时寒冷干燥。
【易错点睛】季风环流和海陆热力环流并非同一概念
季风环流和海陆热力环流都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出现,但两者并不相同:季风环流以一年为时间单位,因冬、夏两季的温度差异引起的海陆间风向变化;而海陆热力环流则以一天为时间单位,因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海陆间风向变化。
【补偿训练】
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a、b两地季风风向、成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西北风 海陆热力差异
B.a为东南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b为东北风 海陆热力差异
D.b为西南风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季风影响下当地温和湿润
B.b季风影响下当地高温干燥
C.此时节我国东部高温多雨
D.此时节我国多受寒潮影响
【解析】(1)选D,(2)选C。第(1)题,据图可知,a为东南风;东南季风是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而形成;b为西南风;西南季风是由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形成的。第(2)题,a季风、b季风均为夏季风,在其影响下的天气高温多雨。
核心素养·情境探究
夏威夷高压
夏威夷高压是活跃在太平洋的高压中心,中心位于夏威夷群岛附近。在不同季节,中心所在纬度位置会发生变化。夏季高压中心气压值高,控制范围大,中心附近约位于37°N。同时其高压脊控制范围还向西扩大,我国东部沿海受其影响,气旋活动频繁。冬季气压中心气压值低,控制范围小,中心附近约位于30°N。
探究问题:
(1)(综合思维)夏威夷高压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夏威夷高压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的低压中心切断而保留在海洋上的部分。
(2)(区域认知)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的伏旱天气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强时就会西伸至大陆上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受其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干燥少雨,形成长江下游的伏旱天气。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下图为全球性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东北信风带
B.b为副热带高压带
C.c为东南信风带
D.d为极地东风带
2.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副极地低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
B.极地高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
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
【解析】1选B,2选B。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东南信风带,b为副热带高压带,c为西风带,d为副极地低压带。第2题,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暖而轻的盛行西风上升,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压带;极地地区空气冷却下沉形成极地高压带;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2020·杭州高一检测)读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图,回答3、4题。
3.气压带和风带偏移到图中C位置时,为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4.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规律是( )
A.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
B.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C.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
D.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解析】3选D,4选A。第3题,从图C可知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应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第4题,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作相应南北移动,即北半球夏至日,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北半球冬至日,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地面季风的地理分布区,完成5、6题。
5.1月,图中A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6.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解析】5选D,6选D。第5题,图中A、B、C三个季风区分别是东亚、南亚。两地的季风成因和性质不同,东亚1月吹西北风。第6题,南亚夏季风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造成的,性质湿热,其强弱进退影响降水的多少;冬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形成,性质凉爽干燥;受北部高大地形阻挡,冬季风较弱,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共42张PPT)
八 气压带和风带
【基础达标】(3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下图为三圈环流模式中某一环流圈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a、b、c、d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流a、c由密度大的地方流向密度小的地方
B.气流b、d由高压流向低压
C.a、b、c、d四气流都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d为东南信风带
2.有关甲、乙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形成低气压,乙处形成高气压
B.甲处形成高气压,乙处形成低气压
C.甲处形成极锋,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
D.乙处空气遇冷收缩下沉
【解析】1选B,2选A。第1题,图示为北半球低纬环流圈,a为上升气流,原因是赤道地区气温高;b为高空的风,应从高压流向低压;c为下沉气流,动力原因形成(从赤道上空过来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风,不能继续向北流动,在30°N上空被迫下沉);d为近地面的东北信风带,从高压流向低压。第2题,甲处由于地表气温高(热力原因),气流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乙处由于动力原因,盛行下沉气流,在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2020·无锡高二检测)读图“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4.图中四组箭头能正确表示D处风带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选B,4选A。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字母E所表示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第4题,据图可知,D位于40°~60°之间,为盛行西风带,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为西南风。
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P处的气压带(或风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东北信风带
D.盛行西风带
6.据图可判断此时时间为( )
A.北半球的夏季
B.南半球的冬季
C.1月
D.7月
【解析】5选B,6选C。第5题,读图可知,P地盛行下沉气流,且分布在30°附近,故图中P处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第6题,读图可知,赤道附近盛行上升气流的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说明此季节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故选C。
读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7、8题。
7.此季节,南亚盛行(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8.关于图中甲气压中心的成因是( )
A.海陆热力的差异
B.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
C.动力原因
D.热力原因
【解析】7选A,8选C。第7题,结合图中南亚地区的等压线分布状况,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指向判断,此季节南亚盛行西南风。第8题,甲处是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高压),是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隔断,高压只保留在海洋上的结果,副热带高压带的成因为动力原因。
【补偿训练】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解析】(1)选A,(2)选C。第(1)题,M处为北半球低压中心,则甲处气压梯度力指向偏西,再加上右偏的地转偏向力,此时风向是东南风。第(2)题,图示时期,亚欧大陆为低压,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为高压,即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读1月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9、10题。
9.A、B两地的气压性质( )
A.A是高气压,B是低气压
B.A是低气压,B是高气压
C.A、B都是高气压
D.A、B都是低气压
10.如果图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
000、1
008、1
016、1
024、
1
032
hPa,那么等压线③④的气压值分别是( )
A.1
024、1
032
B.1
000、1
032
C.1
016、1
008
D.1
016、1
024
【解析】9选A,10选D。第9题,1月,陆地上强烈冷却,气温低于海洋,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第10题,高压中心气压最高,低压中心气压最低,所以图中气压数值⑤>④>③>②>①。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图1表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2表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1表示______(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状况。?
(2)在图2中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2中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4)图1中⑥气流来自______压带,说出⑥气流与⑦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的原因。?
【解析】第(1)题,图1中极地附近为高气压带,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辐散,应为北半球。第(2)题,B所在风带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第(3)题,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与二分日相比,位置大致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第(4)题,图1中⑥气流来自低纬的副热带高压带,暖而轻;⑦气流来自高纬度,冷而重,相遇后⑥气流向上爬升。
答案:(1)北
(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甲图气压带位置比乙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导致气压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
(4)副热带高 ⑥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⑦气流,被迫抬升。
12.下图是沿60°N的1月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在a、b、c三个区域中,属于大陆的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什么??
(2)此时e地区的气压中心属于_______气压带,d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
(3)此时我国盛行风的风向是________,其性质是________。?
(4)此时印度盛行______季风,进入一年中的______季。?
【解析】第(1)题,1月份60°N地区在气温分布上应是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结合经度可判断a、c为大陆,b为海洋,此时在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第(2)题,根据d、e所处的位置及气压状况,可以判断d处为蒙古高压,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3)题,此时为冬季,我国盛行西北风,因为来源于陆地,所以寒冷干燥。第(4)题,冬季南亚盛行东北风,降水较少,为旱季。
答案:(1)a、c
1月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同纬度大陆气温低于海洋(也可根据经纬度位置确定)。
(2)副极地低
亚洲高压
(3)偏北风(西北风)
寒冷干燥
(4)东北
旱
【能力提升】(10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020·合肥高一检测)地球近地面有多个气压带、风带。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14题。
13.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的是( )
14.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极地东风的是( )
【解析】13选D,14选D。第13题,三圈环流的判断要抓住几个关键点:赤道附近近地面因气流上升而形成赤道低气压带;30°附近近地面因上空气流堆积下沉而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60°附近近地面因冷暖气流相遇而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第14题,极地东风形成于地球两极的高纬度地区,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北风,南半球极地东风为东南风。
【补偿训练】
下图为大气运动示意图,M线代表地球表面。读图,完成第(1)、(2)题。
(1)若该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
A.③气流位于盛行西风带
B.④气流控制下天气干燥
C.甲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有关
(2)若该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
A.甲处是海洋,乙处是陆地
B.乙处天气以阴雨为主
C.③气流为东南季风
D.④气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解析】(1)选D,(2)选C。第(1)题,若该图表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③气流位于信风带;④气流是上升气流,应是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下多雨;甲位于低纬度的赤道低气压带;乙处高压的形成与②气流下沉有关。第(2)题,若该图表示亚洲东部夏季季风环流,夏季近地面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且③气流为东南季风;乙处是下沉气流,天气以晴朗为主;由图可知,④气流是上升气流。
(2020·济南高二检测)存在于高原周围地区、冬夏季方向相反的大气环流,称为高原季风。下图中箭头表示青藏高原形成的高原季风方向。读图,完成15、16题。
15.高原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
B.高原面与海洋表面的热力差异
C.高原表面植被的季节变化
D.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
16.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 )
A.a、b
B.b、c
C.c、d
D.a、d
【解析】15选D,16选B。第15题,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高原面与周围自由大气之间的热力差异明显,而形成季节不同的风向,故D正确。注意高原表面植被少,则其季节变化对风向影响小。第16题,夏季高原面比周围大气升温快,在高原面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则风由周围吹向高原。故图中表示夏季风的是b、c,图中a、d表示冬季风。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7.读全球某月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表示的季节是______,理由是_____ ? 。?
(2)此时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是______,冰岛的风向是______。?
(3)某月份干燥的东北风与潮湿的西南风相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4)简述亚欧大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对东亚气候的影响。
【解析】第(1)题,从图中数据可以判断,此时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北半球为冬季。第(2)题,在北半球冬季,冰岛受低压控制,为偏南风。第(3)题,甲地为非洲赤道以北地区,北半球夏季时,受太阳直射点北移的影响,两支气流在此相遇。第(4)题,由于海陆热力差异显著,亚欧大陆在冬、夏季节气压中心变化明显,使得东亚地区形成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答案:(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中心,南半球陆地出现低压中心(或者赤道低压带南移)
(2)(冰岛)低压 偏南风
(3)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相遇。
(4)夏季,亚欧大陆被低压控制,冬季则被高压控制。由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明显,东亚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共51张PPT)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1)低气压控制地区:盛行_____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_____。
(2)高压带控制地区:盛行_____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
①暖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_________。
②冷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_________。
上升
湿润
下沉
炎热干燥
寒冷干燥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流运动
水汽特点
降水状况
从低纬向高纬
气温变___,水汽容易凝结
降水_____
从高纬向低纬
气温升___,水汽不易凝结
降水_____
从海洋向陆地
水汽充沛
降水_____
从陆地向海洋
水汽稀少
降水_____
低
较多
高
较少
较多
较少
[连一连]将气候类型与其影响的气压带、风带连线。
【思考】为什么撒哈拉沙漠地区降水稀少?
提示:撒哈拉沙漠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1.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_____差异。
2.影响气候的主要自然因素:太阳辐射、_________、海陆位置、_____、
洋流等多个因素。
季节
大气环流
地形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打“√”)误(打“×”)。
①北半球冬季,地中海气候区受西风带控制。(
)
②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
③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
④海陆位置只能影响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点。(
)
⑤由于地形的原因,青藏高原地区形成高寒气候区。(
)
×
√
×
×
√
【思考】为什么纬度位置相近的拉萨与成都的气候类型不同?
提示:拉萨与成都同处于我国的西南,但它的海拔却比成都要高几千米。拉萨在青藏高原上,属于高原气候,成都在四川盆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1.气候在自然景观形成中的地位:影响自然景观的自然因素中_____起着重要
作用。
2.气候影响自然景观成因的主要因素:_____组合状况。
气候
水热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能力1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在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其终年气温和降水较稳定,季节变化小,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
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
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降水往往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
气候
南北纬10°~20°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北半球):
3.影响气候的主要自然因素:
影响因素
对气候(气温或降水)的影响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
纬度不同,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节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的气候。控制各地的气压带、风带不同,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海陆位置
沿海地区一般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
地形
山地较同纬度平原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高大的地形区形成高寒气候
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
洋流
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教材二次开发·图表解读】
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教材P55图3.17)
(1)(区域认知)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亚马孙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2)(综合思维))为什么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面积广阔?
提示: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③平原面积广阔。
(3)(区域认知))列举几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地区。
提示:东南亚地区、非洲的刚果盆地、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
【典例示范】
也门首都萨那素有“阿拉伯明珠”之称。如图为也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萨那的气候特点是( )
A.全年炎热干燥
B.终年高温多雨
C.全年降水不多,四季如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导致萨那夏季降水相对较多的盛行风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从以下思路进行。
【解析】(1)选C,(2)选C。第(1)题,读图可知,萨那位于热带,但其所在地区海拔在2
000
m以上,气温不高。萨那冬半年主要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稀少;夏半年主要受来自大陆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也不多。第(2)题,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一部分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能够影响该地。影响该地的西南季风来自非洲大陆东部,虽然掠过红海,但是水汽含量不多,带来的降水有限,但却是该地全年主要的降水。
【易错点睛】气候类型并非完全呈地带性分布
受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并非完全呈地带性分布,部分地区会出现非地带性分布现象。如非洲赤道附近,西侧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东侧的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补偿训练】
纳马夸兰分布在非洲西南部沿海的狭长区域,南北长1
000千米,总面积44万平方千米。该地区气候干旱,受冬雨与冷雾影响大,年均降水150毫米,个别地区低至50毫米。下图是纳马夸兰地区位置图。据此完成(1)、(2)题。
(1)纳马夸兰地区多雾的原因可能是( )
A.热带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水汽凝结成雾
B.热带沙漠地区,晚上空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明显,水汽凝结成雾
C.沿海有寒流经过,暖湿气候接触寒流,水汽凝结成雾
D.沿海有暖流经过,带来大量暖湿气流,形成雾气
(2)与纳马夸兰地区冬季多雨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解析】(1)选C,(2)选B。第(1)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纳马夸兰附近海域有本格拉寒流经过,降温作用较强,因此夏季纳马夸兰地区多雾。第(2)题,纳马夸兰南部地区位于30°S~40°S,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雨季主要受盛行西风控制。
能力2 气候类型的判断
1.根据温度确定南、北半球:
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平均气温曲线的形态来确定南、北半球。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曲线形状
北半球
7-8月
1-2月
南半球
1-2月
7-8月
2.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最冷月
气温
温度带
全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
>15℃
热带
年雨型,各月降水量均在100
mm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
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
000mm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1-5月降水很少,6、7月猛增,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全年几乎为零
热带沙漠气候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0℃~
15℃
亚热
带或
温带
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
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各月降水均匀,在50
mm左右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
亚热带季风和
季风性湿润气候
<0℃
温带
夏雨型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夏季少于100
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典例示范】
下图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和降水量状况。据此,完成(1)、(2)题。
(1)四种气候在亚洲出现可能性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个地点气候类型的形成由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题目(1)
题目(2)
问
亚洲出现可能性最小的气候
单一的气压带或风带控制的气候
思
各选项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各选项的气候类型的成因
答
②
①②
【解析】(1)选B,(2)选A。第(1)题,根据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①②③④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亚洲出现的可能性最小。第(2)题,温带海洋性气候由盛行西风控制,热带沙漠气候由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
【补偿训练】
读图,完成(1)、(2)题。
(1)根据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判断,图中M地的气候成因及特征是( )
A.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B.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C.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
D.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寒冷干燥
(2)下列气候类型与M点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
【解析】(1)选B,(2)选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地位于意大利,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和多雨。第(2)题,A最冷月均温在0~15℃,夏季降水较少,冬季降水较多,为地中海气候;B最冷月均温在0~15℃,降水分配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C全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核心素养·情境探究
东非动物大迁徙
每年6-9月,东非的塞伦盖蒂草原保护区的青草被逐渐消耗,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为了食物,草原上的动物会长途跋涉3
000多千米北上,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当到达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只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地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
探究问题:
(1)(综合思维)东非高原上的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
提示: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草原上植被存在枯荣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大量食草性动物为寻求充足食物而发生季节性迁徙。
(2)(区域认知)当大量食草动物离开塞伦盖蒂大草原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判断此地受何控制。
提示:该地正处于干季,降水稀少,应受信风带控制。
(3)(地理实践力)推测塞伦盖蒂草原的气候成因。
提示: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阴影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高山气候
2.与图示气候形成密切相关的大气环流是( )
A.西南季风
B.盛行西风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副热带高压带
【解析】1选C,2选B。第1题,图示气候分布在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2题,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大陆西岸,常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3选A,4选D。第3题,图中的风带位于北纬30°~60°,该纬度带内为西南风。第4题,大陆西岸常年受西南风影响,形成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读四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完成5、6题。
5.按图中顺序,下列气候类型的排序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6.上图四种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5选B,6选C。第5题,从图中气温降水数值上可知①~④分别为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第6题,③④均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北美与欧洲西部气候分布示意图和伦敦、洛杉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1)与伦敦比较,概括洛杉矶的气候特点。
(2)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洛杉矶降水量的影响。
(3)比较欧洲西部与北美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异同点。
【解析】第(1)题,直接由两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就可以得出答案,从气温、降水、温差、降水变化角度入手总结。第(2)题,由洛杉矶的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可判读出其为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受盛行西风影响。第(3)题,相同点: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一般分布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不同点:欧洲西部北大西洋暖流深入北冰洋界,而北美西部阿拉斯加暖流受地形限制,没有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广泛,增温增湿作用相对较弱,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北界比北美高;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风可以直入,北美西部为高大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的深入,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东西宽度比北美宽。
答案:(1)与伦敦相比,洛杉矶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时间晚,在8月份,夏季炎热,冬季温暖(和),气温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季节变化较大,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
(2)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洛杉矶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冬季,气压带和风带南移,洛杉矶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3)相同点:大体分布于北纬40°~60°大陆西岸。 不同点:其分布北界的纬度,在欧洲西部比在北美高;其分布区的东西宽度,在欧洲西部比北美宽许多。(共34张PPT)
九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达标】(3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读某假想区域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季节的盛行风向),回答1、2题。
1.该季节( )
A.e、f两地所在位置为赤道低气压带
B.为北半球的冬季
C.a地和c地全年都能受到西风带影响
D.b、d两地的风向及其成因都不同
2.c处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解析】1选B,2选B。第1题,图中大陆东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内陆地区气温低、气压高,是北半球的冬季。第2题,c处位于大陆西侧的30°N~40°N,应是地中海气候。
【方法技巧】根据气候的分布判断气候类型
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是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大洋洲的分布在大陆东岸外)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见图,以北半球为例)
下面两幅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因素中,与①地区沿岸气候类型分布特征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地形
B.信风
C.副热带高气压
D.气压带的季节移动
4.②③两地最大的不同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气候特点
D.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解析】3选D,4选B。第3题,①地区沿岸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位于副高控制区和信风的背风坡,且沿岸有寒流流经,与气压带的季节移动关系不大。第4题,②③两地气候类型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均位于40°S~60°S,终年温和湿润,但②地位于大陆西岸,③地位于大陆东岸。
埃及全国整体气候偏热,尤其到了夏季,炎热难耐,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酷暑面前,一些埃及人选择到亚历山大或马特鲁避暑。下图示意埃及位置。据此完成5、6题。
5.埃及夏季炎热难耐是由于埃及( )
①西南季风影响弱
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河流湖泊稀少
④沙漠面积广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亚历山大和马特鲁成为埃及避暑目的地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
①纬度位置相对较高
②海洋影响显著
③阴雨天气频繁
④地势相对较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5选D,6选A。第5题,根据图示空间定位可知,埃及大部分领土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了炎热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及沙漠景观;埃及几乎不受季风环流影响;埃及境内有尼罗河流经,并建有人工水库,但依然无法改变夏季炎热难耐的气候特点。第6题,由图可知,亚历山大和马特鲁位于埃及北部地中海沿岸,纬度较高,海洋性相对较强,因此夏季气温较低,成为避暑目的地;亚历山大和马特鲁属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两城市均位于地中海沿岸,因此地势低平。
读a、b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回答7、8题。
7.a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8.b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C.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解析】7选C,8选A。第7题,a地全年气温大于15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超过200
mm的月份有4个,全年降水量约1
800
mm,应为热带季风气候。第8题,b地最冷月气温小于0
℃,降水集中在夏季,应为温带季风气候,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致。
【补偿训练】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地形
【解析】(1)选D,(2)选B。第(1)题,甲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
℃,全年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
℃,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由于所处海陆位置的差异,大气环流形式不同,造成气候特点的差异。
读图,回答9、10题。
9.上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中,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图中表示的四种气候中,在我国有分布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9选A,10选C。第9题,读图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可以判断①为温带季风气候,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带海洋性气候成因是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①为温带季风气候,②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为地中海气候。在我国有分布的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读某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20分)
(1)图中阴影区域表示的是______气候分布区。?
(2)影响C所在地形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图中D区域的气候类型是______气候,其成因是__ ? 。?
(4)从大气环流、地形和地理位置三个方面简要说明图中A阴影区域比B阴影区域范围大的原因。
(5)图中a、b、c、d、e、f、g、h、i都是所在区域的港口城市,其中与d城市降水大致同期的是______ 。?
【解析】第(1)题,根据阴影区大致分布在中、低纬的大陆东岸可判定其表示季风气候区。第(2)题,C所在地形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形成主要受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西南季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北季风的形成)和纬度位置(决定温度带为“热带”)的影响。第(3)题,D处于印度半岛西部,其干旱气候的形成与当地的大气环流有密切关系。第(4)题,可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三个方面比较A地和B地的差异。第(5)题,北半球的季风气候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降水同期。
答案:(1)季风
(2)
大气环流、纬度位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热带沙漠
①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夏季西南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②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4)①A所在的北美洲陆地面积比澳大利亚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②B所在区域有山地(大分水岭),限制了海洋气流的影响范围;③墨西哥湾深入北美洲南部。
(5)a、c、f、i
【能力提升】(10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2020·北京高一检测)下图为甲、乙、丙、丁四城市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分别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C.极地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13.给甲、丁两地带来降水的盛行风分别是( )
A.西南季风、东北信风
B.东南季风、极地东风
C.西南季风、东南信风
D.东南季风、盛行西风
【解析】12选A,13选D。第12题,甲地最冷月均温约为-5℃,最热月均温约为25℃,年温差大;年降水量为600
mm,最湿月降水量为年降水量的1/3,降水集中,应该是温带季风气候。乙地最冷月均温约高于20℃,最热月均温高于30℃,终年高温;年降水量大于2
000
mm,最湿月降水量约为年降水量的1/3,降水较集中,应该是热带季风气候。丙地最冷月均温约为10℃,最热月均温约为20℃,为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量约为500
mm,最湿月降水量为年降水量的1/5,降水量较少且降水集中,应该为地中海气候。丁地最冷月均温约为0℃,最热月均温约为20℃,;年降水量为800
mm,最湿月降水量为年降水量的1/8,降水均匀,
应该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第13题,由上题可知甲地是温带季风气候,东亚高纬度沿海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影响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丰富,风向为东南风。丁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影响,终年温和多雨。
二、非选择题(共16分)
14.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卑尔根和巴黎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指出巴黎和卑尔根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性。
(2)说出上述两地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原因。
(3)以北海为界,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南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信息回答,由图中可以看出,巴黎年均温较高,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第(2)题,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与洋流等。第(3)题,分布特征可从面积大小及形状角度分析,地形是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
答案:(1)巴黎年均温较高,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
(2)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年均温较高(或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且有暖流流经,年降水量多。
(3)特征:北部面积狭小且成带状,南部面积广大。
原因: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内陆;北部有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暖湿气流。(共58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锋与天气
1.气团:
[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气团就是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也很
相似的大范围空气。(
)
②按温度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
③冷气团的温度一定比暖气团低。(
)
④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现象,大致一样。(
)
√
×
×
√
2.锋面及其特点:
(1)锋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交界面,叫做锋面。
[填一填]填写锋面结构示意图。
(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等天气现象。
云
大风
降水
【思考】锋面过境一定会产生降水吗?
提示:锋面过境时不一定都带来降水,如果暖气团中水汽含量小,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未达到饱和状态,则不会有水汽的凝结,就不能形成降水。
3.锋的分类:
(1)冷锋。
①形成:_______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_____抬升。
冷气团
被迫
②天气变化。
时段
图示
图中城市天气
过境前
单一________控制,温暖晴朗
过境时
常出现大风、_____、雨雪天气
过境后
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_____,气温
_____,天气转晴
暖气团
降温
上升
下降
(2)暖锋。
①形成:暖气团_____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_____爬升。
②天气变化。
时段
图示
图中城市天气
过境前
单一_______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可能形成连续性_____或雾
过境后
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_____,气压降低,
天气转___
主动
徐徐
冷气团
降水
升高
晴
(3)准静止锋。
①定义: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_____阻挡,移动缓慢或_____移动的锋。
②天气:带来_________的天气。
③代表性的准静止锋。
名称
成因
分布地区
出现的时间
江淮准
静止锋
冷、暖气团
势均力敌
___________地区
_____(6月)
昆明准
静止锋
遇_____阻挡
昆明与贵阳之间
_______
地形
很少
阴雨连绵
长江中下游
夏初
地形
冬半年
[辨一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受暖气团控制时多阴雨天气,受冷气团控制时多晴朗天气。(
)
②冷锋雨区主要在锋后,暖锋雨区主要在锋前,但都主要在冷气团一侧。(
)
③冷锋对我国的影响最大,且一年四季都有。(
)
④华北地区春季的降雨是由准静止锋形成的。(
)
×
√
√
×
二、低气压(气旋)
与高气压(反气旋)
1.含义:
(1)低气压、高气压——指_____分布状况而言。
(2)气旋、反气旋——指_____运动状况而言。
气压
气流
[连一连] 将图中字母与对应的气压场名称连线。
2.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的比较(以北半球为例):
[选一选]
气旋、反气旋的水平气流运动、垂直气流运动及其影响下天气状况不同。
下面属于气旋特征的有_______,属于反气旋特征的有_______。
①低空辐合、高空辐散
②垂直上升
③低空辐散、高空辐合
④多阴雨天气
⑤晴朗天气
⑥垂直下沉
①②④
③⑤⑥
【思考】
正常年份每年的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都会出现伏旱天气,这是怎样形成的呢?
提示:7、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副高控制,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能力1 判断冷锋、暖锋
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
2.依据锋面结构的特点判断:
(1)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
(2)看锋面坡度。
(3)看降水区的位置。
3.依据气温、气压的变化来判断:
(1)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温逐渐降低,气压逐渐升高。
(2)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温逐渐升高,气压逐渐降低。
4.根据我国典型的天气现象判断:
天气现象
天气系统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春季的沙尘暴天气;冬季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冷锋
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一场春雨一场暖”
暖锋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准静止锋
【典例示范】
2020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思路点拨】解答该题思维流程如下。
【解析】(1)选C,(2)选B。第(1)题,由图中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可知,本次强沙尘暴是因冷锋过境形成的,18时-19时这个时间段,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最大,说明正是强沙尘暴伴随冷锋过境的时间段。第(2)题,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该地气温下降幅度和气压上升幅度都很大,导致气温水平差异和水平气压梯度都增大;沙尘暴经过时,沙尘弥漫,大气能见度降低,削弱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随之减少,但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能力2 分析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与天气:
比较内容
气旋
反气旋
气压状况
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
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
水
平
气
流
与
风
向
北
半
球
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顺时针向四周辐散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比较内容
气旋
反气旋
水
平
气
流
与
风
向
南
半
球
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比较内容
气旋
反气旋
垂直
剖面图
过境前后
气压变化
曲线
2.锋面气旋与天气: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下所示:
判读其结构图,应抓住以下几点:
(1)判断锋面的位置。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①锋面类型。
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②锋面移动。
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
(4)判断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暖锋N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冷锋M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教材二次开发·图表解读】
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模式(教材P44图3.5)
(1)(区域认知)高压脊控制地区的天气特征是怎样的?
提示:高压脊控制地区,常伴有空气辐散和下沉运动,天气晴好。
(2)(区域认知)低压槽控制地区的天气特征是怎样的?
提示:低压槽控制地区,常伴有空气的辐合上升运动,易产生云和降水。
(3)(地理实践力)试举例说明受高压脊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现象。
提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就是受高压脊控制形成的。
【典例示范】
(2020·浙江联考)读2019年8月6日20时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的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P点近地面的风向为
(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2)图示时刻
( )
A.甲地天气晴朗
B.乙地正遭受寒潮影响
C.丙地阴雨绵绵
D.丁地锋面正向西移动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题目(1)
题目(2)
问
P点近地面的风向
图示时刻正确的现象
思
近地面的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
四地所处的天气系统类型
答
偏西风
甲地天气晴朗
【解析】(1)选D,(2)选A。第(1)题,根据等压线分布特点画出P点风向即可判断。第(2)题,甲在高压(反气旋)控制下;乙在低压(气旋)控制下;丙在高压脊控制下;丁属于冷锋,应向东移动。
【易错点睛】低压槽中有锋面,高压脊中没有锋面
低压槽中心气压较四周低,大气都在向低压槽运动,冷暖气流就会在低压槽中汇聚,形成锋面;而高压脊中心气压较四周高,气流由高压脊向四周流动,脊线上没有气流汇聚,不可能产生锋面。
【补偿训练】下图中实线为等压线,虚线M、N可能为脊线或槽线。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M、N两侧气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 )
A.虚线M为槽线,虚线N为脊线
B.虚线M、N均为槽线
C.虚线M为脊线,虚线N为槽线
D.虚线M、N均为脊线
(2)图中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
A.①②两处
B.③④两处
C.②③两处
D.①④两处
【解析】(1)选B,(2)选D。第(1)题,从图中风向标可知,风大体吹向虚线,因此虚线M、N都应该为槽线,若是脊线,风向应背离虚线。第(2)题,由上题解析可知,虚线M、N均为槽线,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从风向可推知图示所在地区位于北半球且形成逆时针气旋,则M为冷锋,N为暖锋,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即①④两处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核心素养·情境探究
火烧葫芦峪
情境一 历史上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引燃了谷内的干柴,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
情境二 地面快速受热形成的气旋示意图。
探究问题:
(1)(综合思维)这场雨是“天意”,还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
提示:诸葛亮自己制造的。
(2)(综合思维)请用材料二中“气旋形成示意图”的原理,解释材料一中大雨形成的原因。
提示:大火燃烧,使葫芦峪地面气温迅速升高,地面中心气压降低,周围气流向中心旋转辐合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受冷,形成降水。
课堂检测·素养达标
表中所列内容是我国某地区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资料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
日期
天气
气温
26日
白天
晴
高温
4
℃
夜间
小雪
低温
-3
℃
27日
白天
小雪
高温
5
℃
夜间
晴
低温
-4
℃
28日
白天
晴
高温
2
℃
夜间
晴
低温
-8
℃
1.下列锋面天气图中画法符合此次天气变化的是( )
2.28日,该地区的昼夜温差变大,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天气为主
B.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
C.暖锋过境后,天气转晴
D.大气运动以上升气流为主
【解析】1选D,2选B。第1题,由表可知,此次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故为冷锋。第2题,冷锋过境后,受单一的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昼夜温差变大。
读我国冬季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3、4题。
3.当其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时,我国的天气为( )
A.伏旱天气
B.梅雨天气
C.台风登陆
D.寒冷天气
4.当该天气系统中心位于蒙古时,北京吹(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解析】3选D,4选B。第3题,当高压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时,我国应处于冬季,寒冷天气。第4题,当该高压系统位于蒙古时,北京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方向,盛行西北风。
锋线指锋面与地面的交线,下图反映某地区某年4月11-13日的锋线移动情况。读图,回答5、6题。
5.该锋面属于( )
A.北半球冷锋
B.南半球暖锋
C.北半球暖锋
D.南半球冷锋
6.11-13日,甲地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11日的深夜
B.12日的深夜
C.11日的日出前后
D.13日的日出前后
【解析】5选A,6选D。第5题,读图可知,该锋面由西北至东南通过甲地,云雨区在锋后,应为冷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空气在西北侧,暖空气在东南侧,该冷锋位于北半球。第6题,冷锋过境时,将有大风、雨雪、降温过程;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温度降低,气压升高。由此可知甲地气温最低值应出现在冷锋过境后,即13日。由于日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所以13日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7.北极冷空气南下与之结合及天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飓风“桑迪”再一次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肆虐了美国经济最为发达、人口最为稠密的东海岸,形成了一次影响重大的自然灾害。读美国东部地区某年10月29日天气形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引起飓风“桑迪”破坏力的主要因素。
(2)分析图示降雪区域暴雪天气的形成原因。
(3)简述美国东北部暖锋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下的天气。
【解析】第(1)题,飓风其实是热带气旋,是气流强烈上升而成,会产生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破坏力强。第(2)题,暴雪天气形成的条件,一是大气中水汽多,二是气温低,三是气流的强烈上升运动。第(3)题,暖锋是冷暖气团相遇,暖空气势力强,主动爬升到冷气团的上面。在它的影响下会形成持续性的降水。
答案:(1)强风、暴雨、风暴潮。
(2)阴影区域此时吹寒冷强劲的西北风,水汽含量多,加之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迎风坡,湿润气流抬升,水汽大量凝结形成暴风雪。
(3)暖气流“桑迪”与冷空气相遇,暖空气势力强,主动爬升到冷空气上面,形成暖锋。形成持续的降雨天气。(共45张PPT)
七 常见天气系统
【基础达标】(40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同学通过网络获得的某城市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阅读天气符号图,完成1、2题。
1.周一时,与该城市在某天气系统中的位置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面描写天气的语句与影响该城市这三天的天气系统一致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C.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D.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解析】1选A,2选A。第1题,根据天气符号和三天来气温的变化可知,该地经历一次冷锋降雨,周一时为阴雨天气,说明其正处于冷锋的锋后,与甲地的位置相符。第2题,四句诗句依次描写的是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我国南方地区春季受华南准静止锋影响而出现降雨;C、D两项均为春雨的到来,是暖锋过境形成的。
【补偿训练】
下图是我省某气象站测得的某月18-21日气温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间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
B.反气旋
C.暖锋
D.气旋
(2)当图示天气系统多发时,我国大部分地区( )
A.低温少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炎热多雨
【解析】(1)选A,(2)选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急剧下降,气压升高,可以判断是冷锋天气。第(2)题,由图知,该冷锋天气下,气温较低,应是我国的冬季,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低、降水少。
(2020·杭州高二检测)下图为7月7日16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2020年7月上旬甲区域多阴雨天气。完成3、4题。
3.此时,环渤海地区多为(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偏西风
D.偏北风
4.造成甲区域7月上旬多阴雨天气的原因是( )
A.冷暖气团相遇
B.盛行西风影响显著
C.风力微弱,对流旺盛
D.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解析】3选D,4选A。第3题,根据等压线的数值可以判断,渤海北部陆地上有一个高压中心,渤海位于该高压中心的南部,根据风压定律,故环渤海地区多为偏北风。第4题,甲区域位于长江沿岸,六月中旬暖气团前后抵达长江两岸,这时控制江淮流域的冷空气势力还较强,不易迅速向北撤退,因此冷暖气团在长江下游地区相遇,相持不下,形成江淮准静止锋,造成了连绵阴雨天气。造成甲区域7月上旬多阴雨天气的原因是冷暖气团相遇;该地受西风影响小;纬度较高,对流形成的降水较少;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
下图是某兴趣小组绘制的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与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正确表示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是( )
A.③①
B.②④
C.③②
D.①②
6.能强烈发展形成台风的天气系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5选C,6选C。第5题,北半球的气旋水平气流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对应着③图。北半球的反气旋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呈顺时针方向辐散,中心气流下沉,对应着②图。第6题,台风是一种热带气旋,因此能强烈发展形成台风的天气系统是③。
【方法技巧】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
①北半球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②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读常见天气系统(甲、乙)示意图,完成7、8题。
7.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是暖锋示意图
B.甲天气系统产生的降水发生在锋前
C.乙图是南半球反气旋
D.乙天气系统的中心气流在垂直方向下沉
8.下列天气现象与其成因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甲
B.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台风——甲
C.重庆夏季的伏旱——乙
D.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午后的暴雨——乙
【解析】7选D,8选C。第7题,甲图中冷空气势力强,为冷锋,其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乙图的气流辐散,且向右偏,因此表示北半球的反气旋,其中心气流垂直下沉。第8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受准静止锋控制;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的台风受热带气旋控制;重庆的伏旱受反气旋控制,我国北方夏季午后的暴雨受冷锋控制。
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9、10题。
9.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青岛
D.重庆
10.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降水的地区是( )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解析】9选A,10选B。第9题,判断近地面风向,应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指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然后根据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关系(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约45°;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约45°)即可判断风向。由此可知,哈尔滨盛行西南风,北京盛行偏北风,青岛盛行偏东风,重庆盛行偏东风。第10题,云贵高原受低压中心(低压中心西南侧低压槽附近可能形成冷锋)的影响,最有可能出现降水。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2020·苏州高一检测)北京时间某年10月30日上午6时45分,一飓风在美国新泽西州登陆,截至11月4日上午,飓风已导致113人死亡,联合国总部受损。下图为受北美飓风影响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9分)
(1)描述图中1
012百帕等压线在陆地上空的延伸方向。
(2)图中有锋面A和B,受它们的影响,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的是______,简述判断的理由。?
(3)飓风所属天气系统是________,此时图中C地的风向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
012百帕等压线东段在陆地上空的延伸方向东段为东北—西南,西段为东南—西北。第(2)题,根据分析可以判断A为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B为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第(3)题,飓风和台风一样,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气旋,从气压状况看属于低压。C地位于低压的东侧,吹东南风。
答案:(1)东段:东北—西南。西段:东南—西北。
(2)丁地 B为暖锋,多形成连续性降水,且雨区主要在锋前(或雨区位于锋面附近冷气团一侧)。
(3)低压(气旋) 东南风
12.下图示意2019年4月某日我国部分区域的地面天气(单位:hPa)形势,图中AB天气系统48小时后进入山东境内。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说明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的天气变化过程。
(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3)说出图中C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一般的移动方向以及所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
(4)在下图中分别画出C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
【解析】第(1)题,AB天气系统位于气旋西部低压槽,为冷锋。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会经历一个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第(2)题,风力大小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第(3)题,C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会形成台风,多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动,由于激烈旋转上升,会给沿途带来狂风、暴雨天气。第(4)题,北半球台风为气流逆时针辐合上升的强气旋天气系统。
答案:(1)冷锋到来之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有大风、降温、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甲地风力大于乙地。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动。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4)如下图:
【能力提升】(20分钟·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2020·石家庄高二检测)下图为“2020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 )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寒潮预警
D.滑坡、泥石流预警
14.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解析】13选D,14选C。第13题,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地政府可能发布滑坡、泥石流预警。甲地距海洋较远,不可能发布台风预警;甲地降水概率大,不会出现森林大火;寒潮是冷锋的典型天气,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不会出现冷锋过境的天气。第14题,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未来两天可能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冷锋过境会出现强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较目前下降;冷锋过境,气压升高,且降水强度大;冷锋会形成降水,降雨会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沉降到地面,降雨过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会减少;冷锋过境后,该地区受偏北风控制,读等压线图,该地区附近等压线比较均匀,风速变化不大。
下图是我国某天气系统在某地过境时的气压与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该天气现象是( )
A.冬天大风、寒潮天气
B.东南沿海台风天气
C.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
D.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16.该天气系统是( )
A.快行冷锋
B.反气旋
C.强热带气旋
D.准静止锋
【解析】15选B,16选C。第15题,从图中可看出,此天气系统过境时气压很低,而风速很大,中心风速小,说明为台风。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第16题,台风为强热带气旋。
根据等压线形势图,能判断天气系统。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参观气象站时截取的某地4月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若图中M地盛行西北风,N地盛行西南风,则( )
A.甲为北半球的气旋,乙为北半球的反气旋
B.a、b两虚线处,可能形成锋面的是a虚线处
C.图中P、Q两地,位于阴雨区的是P地
D.图中M、N两地,风力较大的是N地
18.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则M地易出现的灾害是( )
①沙尘暴 ②台风 ③春旱
④暴雨 ⑤寒潮 ⑥伏旱
A.①③⑤
B.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⑥
【解析】17选C,18选A。第17题,根据海平面等压线图判断风向需要首先根据气压分布状况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作出风向(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约45°;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约45°)。根据已知风向可判断出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甲地为高压(反气旋),乙地为低压(气旋);a虚线处为高压脊,b虚线处为低压槽,低压槽部位有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可能形成锋面;b虚线处为低压槽,可能形成锋面且为冷锋,P地位于冷锋锋后,位于阴雨区;M处等压线较N处密集,风力较N地大。第18题,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极少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伏旱主要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在7月前后。
二、非选择题(共18分)
19.下图为2019年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近地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8分)
(1)图中丙地气压值的范围可能是________ 。?
(2)说出甲、乙两地此时的风向,比较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3)在图中A、B、C、D四条虚线处,可能形成锋面的是______和______,分明说明这两个锋面的性质和雨区的位置。?
(4)假如虚线C处代表的天气系统以50千米/时的速度向郑州方向移动,试描述郑州未来24小时的天气变化。
【解析】第(1)题,丙外侧等值线的取值可能为1
005或1
010hPa,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综合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即可得出风向,风力的大小由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图上表现为等压线的疏密。第(3)题,锋面形成于低压槽,符合全球“左冷右暖”规律。第(4)题,C为冷锋,描述天气变化时从气温、气压、大气运动和天气状况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1
000~1
005
hPa或1
010~1
015
hPa
(2)甲地为东北风,乙地为西南风。因乙地的等压线比甲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乙地风力大于甲地。
(3)C D C是冷锋,雨区在锋后(或在西北一侧);D是暖锋,雨区在锋前(或北侧)。
(4)阴天、雨雪,风力加大,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之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共18张PPT)
阶段提升课
第三章
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主题归纳·能力提升
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1.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用横坐标表示一年12个月,纵坐标表示气温和降水量,根据某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绘制而成的。主要根据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月分配特点进行判读。如图①所示为地中海气候。
2.气温和降水点状图:在坐标图中,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代表气温和降水量,在图中用点表示月份。判读时先从图中读出每一个点对应的气温和降水量,然后判断气候类型。如图②所示也为地中海气候。
3.气温和降水折线图:与气温降水点状图相似,只是用折线将表示不同月份的点连接起来。不同的是,折线图一般只选取一年中代表四季的1、4、7、10四个月。可以将其当作点状图进行判读。如图③所示还是地中海气候。
4.气温和降水坐标图:在纵坐标、横坐标分别表示气温和降水量的坐标图中,用不同形态的点分别表示各地不同月份(1月和7月)气温和降水情况。图④中,a代表热带雨林气候,b代表热带沙漠气候,c代表地中海气候,d代表温带季风气候。
5.气温曲线和降水折线图:用横坐标表示一年12个月,纵坐标表示气温和降水量,将某地一年的气温用曲线、降水量用折线表示的气候类型统计图。如图⑤所示为地中海气候。
6.气温和降水单元格图:此类图是用四个坐标分别表示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然后按一定间隔将坐标图分隔成方格状,用阴影方格表示某地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如图⑥中a为温带季风气候,b为热带雨林气候。
7.气温和降水等值线图:此类图是在1月和7月等温线和等降水量线图中标注出某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判读时要根据等值线的判读方法,读出某地的气温、降水量,从而判断气候类型。如图⑦中甲地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8.气温和降水变率范围图:将气温和降水点状图中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即可得到此类图,也可理解为该地各月的气温、降水资料都位于图中的封闭曲线之内。判断方法与点状图基本相似,先选取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范围判断其所属温度带,再依据降水的季节分配判断所属气候类型。如图⑧中甲、乙、丙、丁所示气候类型依次是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9.气温和降水玫瑰图:玫瑰图与坐标图不同的是,它用圆的半径长短来表示气温的高低和降水量的多少。如图⑨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中的12个月,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各月的降水量和气温,据图可读出每个月的数值。该图反映的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10.三维斜角坐标图:该坐标图是平面直角坐标图的变式图,读图时要注意纵、横坐标及其对应的地理要素。如图⑩表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针对训练】
下图是四地区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与图中四地区气候类型相符的城市可能是( )
A.①—开普敦
B.②—伦敦
C.③—北京
D.④—悉尼
(2)四地区中气候全年温和湿润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1)选C,(2)选D。第(1)题,掌握基本的气候资料图的判读方法是解题的关键。通过对四地区气候资料图的判读,再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可以判断出:①地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②地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③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但位于南半球;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悉尼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第(2)题,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盛行西风,气候特点为全年温和湿润。
核心素养专题——区域认知
1.区域认知:
含义
指人们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
形式
对比、探究、分析、说明等
素养要求
(1)运用相关资料,举例说明影响气候要素的因素
(2)运用相关资料,分析气候对环境的影响
2.具体案例:
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思考探究】
(1)(区域认知)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A国冬季降水西北多东南少,夏季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原因:冬季日本海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太平洋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太平洋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日本海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2)(区域认知)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提示: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水汽充足;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