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古诗词诵读
登
岳
阳
楼①
杜 甫
昔闻洞庭水②
,今上岳阳楼③。
吴楚东南坼④
,乾坤⑤
日夜浮⑥。
亲朋无一字⑦,老病有孤舟⑧。
戎马关山北⑨
,凭轩涕泗⑩流。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卷二十二(中华书局2015年版)。此诗为大历三
年(
768)岁暮作。这年春天,诗人乘舟由夔州出三峡,岁暮抵达岳阳。②洞庭水:
指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③岳阳楼:指岳阳城
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④吴楚东南坼(chè):吴楚
两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⑤乾坤:指日月。⑥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
浮在洞庭湖上。⑦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⑧老病:年老多病。
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等多种疾病。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⑨戎马关山北:指战事起于北部边境地区。当时吐蕃正侵扰陇右、关中一带,京
师戒严。戎马,战马,代指战争。关山,在今宁夏南部。关山北即北方边境。
⑩凭轩:倚窗。涕泗(sì):眼泪鼻涕。
【诗歌鉴赏】
白话译文
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上日夜荡漾飘浮。
漂泊江湖亲朋故旧音讯全无,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整体赏析
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在这两
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
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
读者去想象、回味。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坼”字用得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湖水,境界宏阔。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写诗人自己的处境。“亲朋无一字”写出了诗人的孤苦,但主要是音信断绝,自己不了解朝里和地方上的情况,即整个国家的情况。也正是由于诗人胸中翻腾着叫人牵肠挂肚的国事民事,所以就很自然地勾起了自己不能再施展抱负的痛心。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从诗人来说,从洞庭湖向长安望去,隔着一道道关,一座座山,而战火就在北面燃烧。“凭轩涕泗流”是说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隔着道道关山,他看不到长安,也看不到战火,但在他心中却呈现出吐蕃入侵,长安危急,人民遭难的情景,于是他就禁不住伤心得老泪纵横了。这真是身在洞庭,心在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
【阅读检测】
阅读《登岳阳楼》一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诗各联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意境宏丽。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
D.尾联笔锋一转,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析】选C。诗歌意旨在尾联。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中“坼”和“浮”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诗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湖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3.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这可以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诗中看出。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
桂枝香·金陵怀古①
王安石
登临送目②,正故国③晚秋,天气初肃④。千里澄江似练⑤,翠峰如簇⑥。归帆去棹⑦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⑧。彩舟⑨云淡,星河鹭起⑩,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卷三十七(《王安石全集》第5册,复旦大
学出版社2016年版)。桂枝香,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首见于王安石此作。
金陵,今江苏南京。②登临送目:登山临水,放眼远眺。③故国:故都,指金陵。
金陵为六朝故都,故称故国。④肃:肃爽,天高气爽。天气开始寒而高爽。⑤千
里澄江似练:形容长江像一匹长长的白绢。语出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江,清澈的长江。练,白色的绢。⑥簇:箭头,
形容山峰林立。一说是丛聚的意思。⑦棹:划船的一种工具,船桨,代指船。
“归帆”一作“征帆”,归帆去棹指往来的船只。⑧
酒旗:酒家招徕顾客的布
帘子。斜矗,斜插。矗,直立。⑨彩舟:装饰华丽的船。⑩星河:天河。这里指长
江。一说指秦淮河。鹭起:白鹭从水中沙洲上飞起。长江中有白鹭洲(在今南京
水西门外)。白鹭,一种水鸟。一说指白鹭洲(长江与秦淮河相汇之处的小洲)。
?画图难足:图画难以完备(地展现)。?繁华竞逐:即竞逐繁华。竞逐,竞相仿
效追逐。(六朝的达官贵人)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生活。?门外楼头:指南朝陈亡
国惨剧。语出唐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指隋军已经兵
临城下,陈后主却还在和他的妃子们寻欢作乐。隋文帝开皇十年(
590),隋军开
国大将韩擒虎率兵从金陵朱雀门攻入金陵,俘获了陈后主及其宠妃张丽华等
人。门,即朱雀门。楼,指结绮阁,是陈后主特意为张丽华建造的。?悲恨相续:
指各个王朝接连覆亡。?凭高:登临高处。这是说作者登上高处远望。?谩嗟荣辱: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这是作者的感叹。谩,同“漫”,徒然。荣,兴盛。辱,灭亡。?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及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六个朝代。?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语出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遗曲,即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商女,歌女。
【诗歌鉴赏】
白话译文
我登上城楼放眼远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开始变得飒爽清凉。千里澄江宛如一条白练,青翠山峰像箭镞耸立前方。帆船在夕阳下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
丹青妙笔也难描画这壮美风光。
遥想当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时至今日,商女们时时地还把《后庭花》遗曲吟唱。
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词。上片写金陵之景,下片写怀古之情。
一开头,用“登临送目”四字领起,表明以下所写为登高所见。这图画难述其美的江天景色使词人极为赞赏也极为陶醉,同时也引起他深深的思考。
之后写怀古:在金陵建都的六朝帝王穷奢极欲,演出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亡国悲剧。千百年来,人们只是枉自嗟叹六朝的兴亡故事。但空叹兴亡,又有何益?词人在这里表现了政治家深邃的思想和雄伟的气概。不仅批判了六朝亡国之君的荒淫误国,也批判了吊古者的空叹兴亡。六朝的往事都随水逝去,空余寒烟芳草。可悲的是,有些人如商女一般,不顾国家兴亡,还沉溺于享乐,吟唱着《玉树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曲。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反对“谩嗟”六朝兴废,在北宋这积贫积弱的现实面前,要汲取历史教训,从政治上进行改革,免致奢华靡费导致国力衰竭,重蹈六朝覆辙。
本词以壮丽的山河为背景,历述古今盛衰之感,立意高远,笔力峭劲,豪气逼人。多处化用前人诗句,不着痕迹,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功底。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大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移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阅读检测】
阅读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词的内容与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千里澄江似练”的“练”字,勾画出千里江面似匹白练,波光闪亮。“翠峰如簇”的“簇”字又描绘出青翠的山峰犹如一束束的箭镞,峻峭挺拔。
B.上片围绕金陵秋色极尽渲染,以“画图难足”句作结,道出金陵美景用画笔是难以完美地描绘出来的。
C.下片以“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起笔,由写景转入怀古,并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之情。
D.本词立意新颖,直抒胸臆,境界开阔,风格高峻,《古今词话》评价为: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
【解析】选D。非直抒胸臆。
2.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悲叹六朝统治集团奢侈荒淫导致覆亡的历史;②批评人们忘记六朝亡国的教训(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是空发兴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犹唱后庭遗曲);③流露了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念奴娇·过洞庭①
张孝祥②
洞庭青草③,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④。玉鉴琼田⑤三万顷⑥,着⑦我扁舟⑧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⑨。悠然心会⑩,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①选自《张孝祥词校笺》卷一(中华书局2010年版)。念奴娇,又名
“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等。②张孝祥(1132—1170),字
安国,号于湖居士,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南宋词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
孙。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途经洞
庭湖时作此词。张孝祥善诗文,尤工词,风格宏伟豪放。他的词多以抗金为主旨,
气势豪迈,淋漓尽致,在南宋初词坛影响较大。张孝祥与张元干一起号称南渡初
期词坛双壁。他的词上承苏轼,下起辛弃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有《于湖
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③洞庭:湖名。青草:即青草湖,在今湖南岳阳西
南,属南洞庭湖。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载:“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
日月出没其中。”④风色:风。⑤玉鉴琼田:形容月光下洞庭湖皎洁的水面。鉴,
镜子。琼,美玉。⑥三万顷:形容广阔。⑦着:附着。⑧扁舟:小船。⑨素月:洁
白的月亮。明河,银河。明河一作“银河”,又作“天河”。表里,里里外外。
此处指天上月亮和银河的光辉一同映入湖中,上下一片澄明。“素月分辉,明河
共影,表里俱澄澈”意思是,明月光辉四射,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之中,上上
下下全都清亮明洁。⑩悠然心会:指内心优游自在,与眼前景物相合。?岭海:
五岭至南海之间的地域,指今两广一带。作者此前为官广西。孤光,指月光。肝
肺,一作“肝胆”。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应念岭海经年,
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意思是,应思量在岭外一年左右的官场生活中,月光本
就在照耀陪伴,自己的心胸全部像冰雪一样明洁。?萧骚:稀疏。萧骚一作“萧
疏”。襟袖冷:形容衣衫单薄。?沧浪:青苍色的水。沧浪一作“沧溟”。?挹
(yì):舀(水)。
?西江:指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以前,在洞庭湖以西,故称西
江。?细斟北斗:用北斗七星组成的勺子细细斟酒。语出《诗经·小雅·大
东》:“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万象:万物。?扣舷:手敲船边。?啸:
撮口发声。啸一作“笑”。?不知今夕何夕:今夕何夕,意为今夜是何夜?多用
于赞叹时。出处《诗经·唐风·绸缪(chóumóu)》:“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这
里是极度赞叹此夜之美好,使人沉醉,竟忘掉一切(包括时间)。
【诗歌鉴赏】
白话译文
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边,在这中秋将至的时节,更是没有一点风。秋月下烟波浩渺、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明月光辉四射,银河与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之中,上上下下全都清亮明洁。体会着万物的空明,这种美妙的体验却不知如何道出与君分享。
应思量在岭外一年左右的官场生活中,月光本就在照耀陪伴,自己的心胸全部像冰雪一样明洁。而此刻的我,身着单薄衣衫,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渺的苍溟之中。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物统统来做我的宾客。我尽情地敲打着船舷,独自放声高歌啊,怎能记得此时是何年!
整体赏析
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
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澈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湖总的印象。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在广阔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词人的豪迈气概。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污浊,展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含在里面了。
上片最后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洞庭湖是澄澈的,词人的内心也是澄澈的,物境与心境悠然相会,这妙处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妙处,表面看来似乎是指洞庭风光之妙,其实不然。洞庭风光之妙,上边已经说出来了。这难说的妙处应当是心物融合的美妙体验,只有这种美妙的体验才是难以诉诸言语的。
下片着重抒情,写自己内心的澄澈。“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在词人的这番表白里,所包含的愤慨是很容易体会的。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意思是说,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渺的洞庭之上,心神没有一点动摇。不但如此,词人还有更加雄伟的气魄。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这是全词感情的高潮。这几句是设想自己做主人,请万象做宾客,陪伴我纵情豪饮。一个被谗罢官的人,竟有这样的气派,要多么自信才能做到啊!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作全词的结尾,收得很轻松,很有余味。从那么博大的形象收拢来,又回到一开头“近中秋”三字所点出的时间上来。首尾呼应,结束了全词。
这首词在情与景的交融上的确有独到之处,天光与水色,物境与心境,昨日与今夕,全都和谐地融会在一起,光明澄澈,给人以美的感受与教育。全词格调昂奋,一波三折。
【阅读检测】
阅读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描写已经临近中秋,浩瀚的湖面水波不兴,皓月当空、玉宇澄澈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湖总的印象。
B.“玉鉴琼田”形容湖水明净光洁,“三万顷”是指湖面的广阔,点出了在这美玉一般的偌大湖面上,扁舟一叶,真似仙境。
C.“肝肺皆冰雪”一句中,作者以“冰雪"自喻,肝肺如冰雪一般晶莹洁白,表达了自己忠贞高洁的品质和坦荡磊落的胸怀。
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几句中,“尽挹西江”,是说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细斟北斗”,是说对着北斗星慢慢斟酒来喝,“万象为宾客”,是说请万象做宾客。
【解析】选D。“对着北斗星慢慢斟酒来喝”错,“细斟北斗”是说用北斗七星组成的勺子细细斟酒。
2.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
集中最为杰特”。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这首词中词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大江表里澄澈;②胸怀坦荡,忠肝义胆,如同晶莹的冰雪;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
游 园①
汤显祖②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③,赏心乐事谁家④院!朝飞暮卷⑤,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⑥!
【注】①选自《牡丹亭》(《汤显祖戏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牡丹亭》全剧五十五出,描写了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这段曲词出自第十出《惊梦》。②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明代戏曲作家。③奈何天:令人无可奈何的时光。多表示百无聊赖的思绪。④谁家:哪一家。一说作“什么”解。⑤朝飞暮卷:语出唐代王勃《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⑥锦屏人:深闺中人。忒,过于。看的……贱,把……看轻。韶光,美好的时光,多指春光。这句的意思是,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
【诗歌鉴赏】
白话译文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与了这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春光啊!
整体赏析
这段唱词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历久传唱不衰。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
首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炫目的春园物态,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她预见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春色使主人公充满了诧异和惊喜,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却使她充满了惊惧和无奈。这里夹杂着深深的伤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样多姿多彩,然而却无一人走进来。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青春的觉醒使得女主人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这段唱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情景交融,映衬了主人公对景自怜的伤感,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解放意识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
【阅读检测】
阅读汤显祖《游园》一曲,完成下面的问题。
1.对【皂罗袍】这支曲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支曲子借姹紫嫣红的春色无人赏识,良辰美景在无可奈何中虚度,引起人们对美好青春被扼杀的深悲与共鸣。
B.“朝飞暮卷”形容轩阁的高旷,源自王勃的《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是对丽娘乘坐画船游玩时所见的园中春景的描写,表现了丽娘生活的无聊与苦闷。
D.“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是对绚烂春景的惊讶与赞叹,也是对辜负美好春光的遗憾,是对美好青春无人赏识无人陪伴的深沉的哀怨。
【解析】选C。C项,“丽娘生活的无聊与苦闷”错误,表明其内心的开阔旷远。
2.【皂罗袍】这支曲子历来被誉为“惊才艳绝之作”,情景交融。那么,这支曲子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了杜丽娘怎样的复杂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支曲子描绘了花园明媚诱人多姿多彩的春天景象。抒发了杜丽娘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生活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