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长征胜利万岁
杨成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长征的背景。?
2.学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写法。?
3.鉴赏本文运用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4.探讨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胜利的激情岁月——《长征胜利万岁》。
杨成武(1914-2004),又名杨能俊,福建长汀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产主义战士。1929年,他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参加过平津、太原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88年,杨成武被授予一级红星勋章。
走近作者
走近作者
主要作品:杨成武晚年写了不少回忆录,如《忆长征》《敌后抗战》《冀中平原的地道斗争》《回忆录》等著作。其主要著作编入《杨成武军事文选》。
背景介绍
1934年10月,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长征历经两年,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1936年10月,最终到达陕北。在长征途中,红军走过了十一个省,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这篇回忆录记述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等事件。
拓展链接
回忆录
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能真实地记录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具有文献价值。根据篇幅划分,可分为长篇回忆录和短篇回忆录;根据题材划分,可分为生活回忆录和革命回忆录;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回忆录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作者本人,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生存的时代,部分回忆录还具有史料价值,如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等都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
题目解说
“长征”又被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是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长征胜利”是指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万岁”蕴含着作者对参与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行动并取得胜利的自豪之情。
层次结构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红四团到达吴起镇。
第二部分:简述红军队伍打垮二马骑兵,在甘泉会师。
第三部分: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胜利的重大意义。
通读全文,思考: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本文的行文线索是时间顺序。
文本研究
第三段的描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文本研究
①这一段用了衬托手法表现红军的兴奋和激动。
②作者对红四团在长征过程中经历的千辛万苦作了简要回顾,以此表明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
③以长征途中的困难和牺牲来衬托,突出了红军的兴奋激动心情。
红军见到苏维埃政府牌子的激动心情体现了什么?
文本研究
①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是党组织所在地的标志,找到了组织,大家特别兴奋。
②苏维埃,是党的领导机构,也是长征途中支撑战士们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的信念。
③作者把苏维埃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亲切”“惦念”等词语都体现了对苏维埃的深厚感情,体现了革命战士对党的忠诚和信赖。
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找出具体语句并简要分析。
文本研究
(第4段)“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我们在蓝盈盈的天空下,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
文本研究
环境描写。天气晴朗,阳光灿烂,天空是蓝盈盈的,优美的自然环境营造了队伍进入小镇的欢乐祥和的氛围。
(第17段)“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我们就这样轻轻松松地消灭了敌人一个骑兵团,打垮了敌人三个骑兵团。”
文本研究
场面描写。作者对战斗场面的描写非常精彩,也很有条理。先写对走在前面的敌人兵团的攻击,这个团被打得“七零八落”,之后又重点写了团里的马,“狂奔乱跳”。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第24-30段)“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然后问:‘你们驻扎在哪里?离这儿多远……我点着头说:‘好,我回头派人给送去。’”
文本研究
语言描写。这段对话写的是邓小平同志从作者所在队伍拨一批布用。邓小平同志全程用商量的语气,毫无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语气,“我”对首长的要求满口答应,积极配合,整段对话气氛融洽、和谐,体现了革命首长平等待人、平易近人的品格。布都是用来给下级同志做衣服,体现了首长对下属的关心爱护。
(第34段)“会议还未开始,会场里熙熙攘攘,许久不见的同志相互寒暄、敬礼、握手。我找了一个靠墙的地方坐下。”
文本研究
环境描写。对会场情况的简单介绍,增强了事件的真实性。“许久不见的同志相互寒暄、敬礼、握手”等内容,反映了同志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44段)“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也许是由于刚才骑马狂奔出了阵汗,衣服湿了,现在骤然一热,我身不由己地打了一个寒噤,但还继续听着毛主席的讲话,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
文本研究
景物、心理描写。适当加入自己的感受,如“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这里还写太阳“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用景物描写烘托会场的热闹气氛。
本文是回忆录,属记叙类文体,找出文中形象较为鲜明的人物,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特点的。
文本研究
邓小平(文中的邓小平是一个爱护战士、平易近人的首长。)?
①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从邓小平同志与“我”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
②“小鬼”这一亲昵的称呼,更拉近了邓小平同志与战士们之间的关系,显得他尤为平易近人。
③“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则是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邓小平同志丝毫没有首长架子。
这篇文章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
文本研究
①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
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集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
③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
④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
从文中找出,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句子。并分析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文本研究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①毛主席对长征作了高度而准确的评价,从四个方面论述阐释长征的功绩和意义。
②照应上文写红军指战员的兴奋激动的感性描写,并上升到理论意义方面,使文章内容深入推进,使读者能更深刻地理解长征胜利的意义。
③毛主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高度评价,是对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的高度赞扬,也使红军指战员更加坚定革命信念,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
中心思想
本文叙述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前后的几件事,重点记叙了吴起镇全军干部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总结了长征胜利的意义,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文章写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勇敢、坚强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艺术特色
1.叙事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2.叙议结合,通过议论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3.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色。
4.善于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艺术特色
1.叙事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课文写的是长征胜利完成前的事情,作者选取了到达吴起镇、痛击二马骑兵、甘泉会师、邓小平借布、全军干部会议等几件事。全军干部会议是对长征的总结大会,是叙述的重点,因而详写,痛击二马骑兵,是长征途中的最后有战,标志着国民党“追则”计划彻底失败,有其特殊意义,所以作者也进行了详写。其余几件事略写。另外,甘泉会师在时间上是在全军干部会议之后但作者把全军干部会议放在文章的最后,作为重点叙述也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艺术特色
2.叙议结合,通过议论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行文中,作者适时地插入议论,有的是对红军战士的总体的评价,有的是对党的干部、党的政策的评价。如:第3段,写红军长征经过千山万水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坚韧顽强;第7段,写红军战士重新见到苏维埃这个名字的激动之情,表现了战士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第10段,阐明了红军对敌斗争的政策和原则;在全军干部会议上,“你们一党的领导人。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你们最辛苦了!”一段议论,高度赞扬了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阳天总书记等领导人为革命事业不辞辛劳、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在叙述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议论,宜扬党的政策,突出了人物的品格,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艺术特色
3.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色。
文章句式灵活,多用短句感叹句,就像作者在和读者面对面交谈,亲切自然。文中的叙述语言,对话,特别是和老首长邓小平的对话,口语色彩鲜明。如“我与大队长黄开湘同志各自拿起望远镜仔细一看,嗬,果真马大胡子的骑兵来了,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这一句,就是典型的口语。“我”和邓小平的对话,更是朴实自然,“是的,上交了不少,还留了一点”“讲妥了,一言为定!如有多,还可以给机关同志添件衬衣”,如话家常。
艺术特色
4.善于运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如:“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我们在蓝盈盈的天空下,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灿烂的阳光,蓝蓝的天空,烘托了欢快的气氛,突出了红军战士进人吴起镇的兴奋、激动心情。写甘泉会师,“虽然那天天降大雪,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以寒冷天气反衬战士们内心的激动。
当堂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膺品
裁员
滞纳金
死皮赖脸
B.重叠
扫描
大杂脍
戴罪立功
C.针灸
陷阱
原生态
鼎力相助
D.作崇
编纂
候车室
出其不意
C
解析:A项,膺——赝;B项,脍——烩;D项,崇——祟。
当堂检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3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十送红军》等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人民军队不仅铸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丰碑,而且谱写了长征这样的伟大英雄史诗。
C.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D.9月11日,“革命理想高于天”雕塑落成暨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祭奠仪式,在广西桂林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举行。
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改为“由中央美院等单位最新创作的《十送红军》等12幅宏幅巨制及部分写生稿”。B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表递进关系,将“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对调。C项,成分残缺,“成为鼓舞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成为”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可在其后加“的精神动力”。
D
当堂检测
3.高三(9)班举行毛泽东诗词朗诵会,上一位同学朗诵完了《沁园春·长沙》,下一个该是王宁宁同学为大家朗诵《七律·长征》,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串台词,80字左右。
示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以天下为已任的胸怀和担当精神令我们感动,而他在革命过程中,面对艰难险阻表现出的那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更令我们赞叹。下面请听王宁宁同学为大家带来的毛泽东诗词朗诵《七律·长征》。
当堂检测
4.阅读下面的文字,归纳抗战胜利日阅兵的特点,不超过25个字。
抗战胜利日阅兵共编50个方(梯)队,即2个抗战老同志乘车方队、11个徒步方队、27个装备方队、10个空中梯队,另抽组联合军乐团和合唱团,参阅总兵力超过1万人。这次阅兵,首次组织抗战老同志、外军方队参阅,首次组建10个英模部队方队参阅,首次安排将军担任领队受阅,体现了纪念活动的历史性、国际性,传递着对抗战老兵、支前模范的敬重和对抗日英烈的敬仰。这种规模结构上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此次阅兵注重特色甚于注重规模。通过合理的编排对外宣示中国武装力量与捍卫世界和平之间的关联,显示中国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世界和平、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坚定立场。
在规模结构上注重特色,突出历史性和国际性。
当堂检测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理清语段结构,找出揭示语段中心的语句,然后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整合。通过分析和梳理,可从本段中提取关键信息“体现了纪念活动的历史性、国际性”“这种规模结构上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此次阅兵注重特色甚于注重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