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试教汇报(课件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试教汇报(课件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8-19 09:3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
《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试教汇报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前测:考查学生对本单元相关内容的认知情况。
试教前
教学活动:考量教材设计的科学性及适应性。采用录像、学生实验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方式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
试教中
后测:基于后测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学习效果。
试教后
2018.9开展试教活动
1
结合课标深度理解教材
2
依据前测找准教学起点
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
4
分析后测总结试教体会
目录
CONTENTS
结合课标深度理解教材
1
结合课标深度理解教材
01
结合课标深度理解教材
01



带着问题与观点,层层深入进入学习
结合课标深度理解教材
01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5-6年级)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地貌的原因。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如风、水等自然作用对地形的改变;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瞬间,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球表面的改变。
地球表面是崎岖不平的,有山脉、高原、平原、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
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会对人类产生一定的影响;抗震防灾是有方法可循的。
人类的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有些活动对地球有积极的影响,有些则是消极影响。
结合课标深度理解教材
01
结合课标深度理解教材
01
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帮助学生形成“地球表面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不断变化的,知道一些常见的地形”的认识,并且对常见地形形成的原因进行猜测,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结合课标深度理解教材
01
14.2.1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
14.2.3
举例说明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结合课标深度理解教材
01
引导学生观察风与水的力量作用在地球表面的具体现象,比如:风会磨蚀岩石、搬运岩石碎屑;雨水会带动泥沙,河流会侵蚀河岸……
明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
结合课标深度理解教材
01
确定试教的内容与步骤
研讨每课的教学设计
试教基础
依据前测找准教学起点
2
依据前测找准教学起点
02
对家乡地形的了解
地球结构的认知水平
典型地形地貌及其成因的了解情况
依据前测找准教学起点
02
对于地球的内部结构有一定的了解
知道一些典型地形地貌
依据前测找准教学起点
02
对于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
3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
设计试教活动
班级记录单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
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资料学习帮助学生完善相关认识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班级记录单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班级记录单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
对地球整体面貌形成初步认知,还要聚焦到几种有特点的典型地貌,对它们形成的原因进行猜测。
03
如何将学生的思考与观点带入下面的学习中,对后面的学习产生作用呢?
班级记录单贯穿
本单元学习的始终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班级记录单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班级记录单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班级记录单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
班级记录单是学生学习、梳理、反思、回顾的重要线索与依据。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班级记录单贯穿单元学习的始终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模拟实验
科学概念
观察、实验
获得证据
学生感兴趣,却难于直接观察。
理解模拟实验与自然现象的关系。进行模拟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知道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实验材料与自然因素建立联系
模拟实验
实验现象与自然现象建立联系
所得证据与解释问题建立联系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实验材料与自然因素建立联系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教师要对实验材料和方法进行指导,使实验现象更为明显,更加接近自然现象,便于学生将实验现象与自然现象相联系。
实验现象与自然现象建立联系
从整体感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借助模型对原型进行观察、研究与认识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地球的结构》
每层做多厚更合理呢?
需按照原型的各部分数据成比例缩小来完成。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平均17km
平均17km
2900km
3500km
2900Km
3500Km
《地球的结构》
材料:不同颜色(红、橙、蓝)橡皮泥
工具:卡尺
方法:由里向外逐层制作
思考:地球圈层厚度及其比例
2.根据三个圈层比例,用红、橙、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代表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结构,从里到外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
1.按照地壳、地幔、地核的厚度计算地球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的比例大小。
红球半径(地核:3.5cm;
黄球半径(地核+地幔):6.4cm;
蓝色地壳:薄薄一层。
3.切开模型,观察它的剖面
6.4cm
3.5cm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地球的结构》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资料补充:地震时的情景以及地震后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对地震有初步的认知。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注意实验中“泥”要“半干”,能够看到“岩层”明显“弯曲或断裂”的变化。
关注“地面”断裂、隆起的位置与“板块”对接边界的位置关系。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这些现象说明什么?现在可以解释弯曲的岩层是怎样形成的吗?”
初步理解地壳运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补充资料
丰富认知
分析地震发生给地表带来的改变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喷发现象。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风的作用》
从学生对敦煌雅丹地貌形成原因的猜测看出,本课模拟实验的重要性。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风的作用》
用砂纸水平打磨岩石,模拟沙子磨蚀岩石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真实的实验现象体验到风卷起沙子对岩石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水的作用》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水的作用》
模拟实验
雨水的侵蚀
“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实验呢?实验中,我们要观察什么?”
用石块、泥土模拟山坡,用喷壶中的水模拟降雨。
实验过程中,观察山坡、土壤以及雨水的变化作为证据验证我们的猜测。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水的作用》
+
模拟实验
雨水的侵蚀
河水的侵蚀、堆积
资料学习
模拟实验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资料学习帮助学生完善相关认识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资料学习帮助学生完善相关认识
资料库
采用自学的方式:阅读、分析资料,提取有用的信息。
03
把握教材设计试教活动——资料学习帮助学生完善相关认识
《水的作用》资料库
分析后测总结试教体会
4
前测与后测结果分析
04
分析后测总结试教体会
题号
1
2
3
4
5
6
7
8
前测
78.8
84.8
48.5
54.5
24.2
20.4
69.7
75.8
后测
87.8
100
69.7
90.9
93.9
71.3
97.0
97.0
前测与后测结果分析
04
分析后测总结试教体会
04
分析后测总结试教体会
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教学活动

强烈的兴趣
积极参与
勇敢表达
设计活动
组织交流
提升教学能力
试教团队介绍
李媛老师
郭萌老师
程鹏老师
洪文治老师
范俊弟老师
王晓敏老师
康鹏老师
张梦童老师
程鹏老师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