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熔化和凝固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石蜡的熔化实验一并进行,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然的将两者进行比较,从方便的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固态与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实验和教师指导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随堂实验使学生树立规范实验、仔细实验、勤于动手的良好习惯及学生分工协作的团结精神。
教学重点
确认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感知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教学难点
1、做好演示和分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完成实验。
2、在方格纸上作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以先猜想,再实验,最后总结的实验指导法为主,将课本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辅以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运用实验、计算机等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兴趣、渗透方法有机结合,目的在于全方位培养学生。
学生学习时,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不成熟的特点,采用实验探究法和类比法,通过实验归纳、小组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
教具与媒体
多媒体课件、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温度计、秒表、实验材料(海波、石蜡)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欢迎大家走进科学课堂;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则新闻,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自然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个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播放视频)
师:视频中提到的冰岛这个国家,是位于欧洲西北部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纬度较高。
同学们根据视频内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投影)
1.海平面上升会造成什么后果?
生:冰岛被海水淹没……
2.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水是从哪来的?
生:冰川熔化。
师:一起回答第三个问题。
生:冰川熔化过程中,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师:那液态能变成固态吗?
生:能
师:举几个例子吧
生:……
师:其实,自然界物态变化的例子很多,请看下面两幅图,观察物质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投影)
生: 铁水 固变液 冰挂 液变固
师: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板书)
(二)新课教学
师:实际上熔化和凝固还有许多我们未知的知识,本节课我们先来了解熔化的相关知识。
请把书翻到124页第四章第1节熔化与凝固(投影)
师:前面学过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接下来我们四人小组做固体熔化实验。
师:首先来认识所用到实验仪器。
生:1号铁架台;2号酒精灯;3号石棉网;4号烧杯;5号试管;6号温度计;
师:再找到停表,一盒火柴,细长的玻璃棒呆会搅拌试管内物质用的;
师:选择的固体药品为海波和石蜡。
师:实验分组:这边同学为海波组;这边同学为石蜡组。
师:海波组实验分工:一人负责计时(每分钟报1次);
一人负责读试管内海波温度(每分钟读1次);
一人负责看海波的状态变化和在海波开始熔化时搅拌。
一人记录实验数据,完成表格。
石蜡组实验分工:一人负责计时(每分钟报1次);
一人负责读试管内石蜡温度(每分钟读1次);
一人负责石蜡开始熔化时用玻璃棒搅拌;
一人负责记录实验数据,完成表格。
师:海波组特别注意不停的搅拌,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师:开始实验时点燃酒精灯,读出试管内温度计示数,填在表格中“0”的下面。开始计时。
生:实验开始
(实验结束前)
师:请先熄灭酒精灯,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要进行科学处理,其中图象法是科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投影)具体做法:每一时刻及对应的温度用一个点表示,不同的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
师:我先示范一下。开始对应温度,1分钟对应的温度,2分钟对应的温度,先画点再连线。用铅笔画图。每组一人画,其他成员指导,一起完成任务单(三)在坐标纸上画熔化曲线图。
生:画熔化曲线图。
(观察学生作图情况,取几组画得比较好的学生的曲线图展示,学生观察图像,进行分析)
结合两组熔化曲线图,思考讨论:
海波的熔化曲线分几段分析比较合理?石蜡组的是否分段?
海波熔化曲线各段有什么不同点?(提示:温度,状态)
哪一段说明海波在熔化,你的依据是什么?
海波,石蜡在熔化过程中是否吸收热量,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发生变化?
5. 两组的熔化图像是否类似?它们在熔化时的区别在哪里?
由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海波:
(1)AB段物质处于 态,海波 热,温度 。
(2)BC段物质处于 态,海波 热,温度 。
(3)CD段物质处于 态,海波 热,温度 。
(4) 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
师:所以分析海波的熔化过程我们主要看水平段。
你们实验记录那一段也就是海波熔化时温度多少?
生:回答
师:其实我们实验用的温度计有所偏差,如果精确的进行实验,海波要到48℃才开始熔化。
石蜡:
石蜡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温度升高。
师:两种固体各自的熔化情况分析好了,我们把海波和石蜡的熔化曲线放在一起思考:海波的熔化和石蜡的熔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回答
师:(投影)相同点:熔化都要从外界吸热,都是固态变成液态。
不同点: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
师:科学上把像海波那样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取名叫晶体,像石蜡那样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取名叫非晶体。
师:看书本介绍的晶体还有明矾、石膏、水晶以及各种金属等。非晶体有蜂蜡、玻璃、橡胶、沥青、松香等。
师:科学上把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那么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有无熔点),固体就根据有无熔点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师:接下来要求同学们带着四个问题仔细阅读书本126页晶体熔点表。四人小组讨论。
哪种金属熔点最高?
钨
(2)1000℃的铜什么状态?
固态
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块?为什么?
不能,因为铝的熔点比铁低
不同的晶体熔点相同吗?
不同
师: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师:今天我们给固体加热的过程中,试管内物体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而是通过给水加热,物质再从水中吸热,这样的加热方法有什么好处?
生:是为了让物体受热均匀,减少实验误差。
(三)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巩固练习
如图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分钟,该晶体可能是________。
2.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什么道理?
3. 给冰水混合物加热,则( )
A、冰的温度升高,水的温度不变 B、冰的温度不变,水的温度升高
C、冰水的温度一起升高 D、冰在熔化成水时,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4. 在南极长城站附近,气温常达-40℃以下。在那里测量气温应该选用水银温度
计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固态酒精 -117 ℃; 固态水银 -39 ℃)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等
板书设计
第一节 熔化与凝固
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