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上第六章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微粒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上第六章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微粒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7-29 21:11:11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上第六章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微粒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温州)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2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2 B.122 C.214 D.306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解答】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该原子质子数为92,则核外电子数也为92,A正确;
故选A。
2.(2021八下·浦江期末)下列粒子中,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质子 B.分子 C.中子 D.电子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判断。
【解答】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而质子、中子和电子都是原子下面的更小的结构,不能直接构成物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2021八下·义乌期中)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核外电子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而核外电子是原子的一部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4.(2021八下·西湖期中)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下列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的多的电子
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大致含量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分析判断。
【解答】A.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的多的电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大致含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2021·衢州)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右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结构图确定质子的个数;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根据图片比较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大小关系。
【解答】根据结构图可知,该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故A、D错误;
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可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故B正确;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3,故C错误。
故选B。
6.(2021·杭州)有一种人造氢原子(可表示为4H)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4H2分子。一个4H2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2的是(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一个4H2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及一个氢原子质子数为1分析。
【解答】 一个4H2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一个人造氢原子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3,则4H2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2, 中子数为6;
故选C。
7.(2021·湖州)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由AB2型分子构成的物质,但分子中A原子和B原子的空间位置不同,其模型如右图所示。根据此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
B.两种物质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相同
C.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分子构成分析,结合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解答。
【解答】 A、 由分子构成可知,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B、 两种物质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都是+4价,不符合题意;
C、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相同 ,符合题意;
D、 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1八下·拱墅期末)乙烯是脐橙等水果的环保催熟气体。乙烯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乙烯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乙烯分子
B.乙烯参与化学反应时,乙烯分子保持不变
C.乙烯分子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2个氢分子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
(3)分子由原子构成;
(4)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答】A.保持乙烯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乙烯分子,故A正确;
B.乙烯参与化学反应时,乙烯分子分解为原子,再与其它原子组合成新的分子,故B错误;
C. 乙烯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故C错误;
D. 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9.(2021八下·拱墅期末)截至2020年底,“中国天眼”(FAST)已发现脉冲星超过240颗,脉冲星即旋转的中子星。在中子星,巨大的压力将核外电子压缩到原子核中,电子与质子“中和”为中子,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以下对中子的说法和对中子星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中子不显电性 B.中子由夸克构成
C.中子星上存在丰富的氢离子 D.中子星的密度远大于地球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根据“电子与质子“中和”为中子”可知,中子不显电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中子由夸克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中子星本身不带电,而氢离子带正电,因此中子星上肯定没有氢离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可知,中子星的密度远大于地球,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2021八下·吴兴期末)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电子上
B.核外电子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有很大影响
C.所有元素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几乎没有质量,故A错误;
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氢原子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C错误;
D.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仍然可以再分,故D错误。
故选B。
11.(2021·婺城模拟)为了护航“亚运会”的环境质量,我市重点整治了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下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使用催化剂发生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乙和丁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有关微观模拟图的题目在解答时,要根据反应前后各微粒的构成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判断参加反应和生成的微粒的个数。
【解答】A、该反应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B、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2 ,不符合题意;
C、 乙和丁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不符合题意;
D、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丙一种单质 ,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1·宁海模拟)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回到地球。月壤中蕴含He - 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He - 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 - 4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e - 3、He - 4属于同种元素
B.He - 3原子比 He -4原子少一个电子
C.He -3和 He -4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He - 3、He -4的原子核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He - 3原子与 He -4质子数、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相等分析。
【解答】A、 He - 3、He - 4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符合题意;
B、 He - 3原子比 He -4原子少一个电子中子,电子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C、 He -3和 He -4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D、He - 3原子比 He -4原子少一个电子中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021八下·义乌期中)十九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分子概念 认为:
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 和;
⑥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通过你的学习,你认为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A.①②⑤ B.①③ C.④⑤⑥ D.③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因此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故①错误;
②分子由原子构成,故②正确;、
③原子可以独立存在,例如金属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故③错误;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④正确;
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故⑤正确;
⑥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⑥正确。
那么存在明显不足的是①③。
故选B。
14.(2021八下·西湖期中)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下列对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仅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C.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C60也是由原子构成的
D.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相等
【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只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注意氢原子的结构;
(3)根据C60的组成判断;
(4)同种元素的核电荷数相同。
【解答】A.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它们组成混合物,故A错误;
B.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一个电子,而没有中子,故B错误;
C.C60由分子构成,故C错误;
D.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同种元素,那么它们的核电荷数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5.(2021八下·西湖期中)化学上常用符号“ZA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abXn+和cdY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两种离子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就说明这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此项表示的X、Y离子的中子数相等,而XY离子的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此项等式表示XY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故B错误;
C.此等式表示X、Y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
D.此项等于没有正确的意义,故D错误。
故选C。
16.(2021八下·杭州月考)科学家最近制得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2、O4一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B.O4分子由4个氧元素组成
C.1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
D.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原子和物质构成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A.O2、O4一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正确;
B.O4分子由4个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C.分子只能由原子构成,故C错误;
D.O4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A。
17.(2021八下·杭州月考)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该原子带电
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该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该原子中间只有2个质子,那么核电荷数为2,故B错误;
C.该原子的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对外不显电性,故C错误;
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D。
18.(2021·长兴模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经测定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B.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差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C.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
D.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氯原子和氯离子电子数不同分析;
C、根据钠原子易失电子形成离子分析;
D、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析。
【解答】A、化合物由至少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一定不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 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差别在于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符合题意;
C、 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 ,不符合题意;
D、 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2021八下·滨江期中)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碘由碘原子构成;④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⑤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⑥原子不能再分;⑦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⑧同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A.②⑤⑥⑦ B.①④⑤ C.④⑤ D.③④⑤⑧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①错误;
②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②错误;
③碘由碘分子构成,而碘分子有碘原子构成,故③错误;
④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④正确;
⑤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故⑤正确;
⑥原子可以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故⑥错误;
⑦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之间的空隙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⑦错误;
⑧氧气可以形成单质氧气和臭氧,故⑧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④⑤。
故选C。
20.(2021八下·杭州期中)X、Y、Z是三种不同的元素。已知X+、Y2+、Z2-三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X、Y、Z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大小排序应为(  )
A.X<Y<Z B.Z<X<Y C.Y<Z<X D.Y<X<Z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失去电子带正电荷,据此计算出三种原子的核电荷数即可。
【解答】设三种离子所带的电子数为n;
那么X原子的核电荷为:n+1;
Y原子的核电荷为:n+2;
Z原子的核电荷为:n-2;
则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大小排序为:Z故选B。
二、填空题
21.(2021八下·拱墅期末)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12月2日,“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等着陆地球。
(1)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不含   (选填序号)。
①空气 ②水分 ③矿物颗粒 ④腐殖质
(2)月壤中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可用于可控核聚变的燃料He-3。如图所示为He-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He-3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He-3和He-4互为同位素原子,因为它们原子核内   。
【答案】(1)①②④
(2)2,3;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月球和地球环境条件的不同分析判断;
(2)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成为同位素原子。
【解答】(1)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没有动物和植物,因此肯定没有腐殖质,故选①②④;
(2)根据图片可知,He-3原子核含有2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2。它同时含有1个中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3。
He-3和He-4互为同位素原子,因为它们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
22.(2021八下·嘉兴期末)图甲是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图乙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原子   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答案】11;失去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最后,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则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可知,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
(2)根据乙图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23.(2021·婺城模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下列问题:
(1)最近科学家成功制备了种含有铱元素(Ir)的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四氧化铱正离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该离子的符号为   ;
(2)考古学上常用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
【答案】(1)IrO4+
(2)中子数不同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离子的结构及符号书写分析;
(2)根据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中子数不同。
【解答】(1)由题意可知,四氧化铱离子中含有一个铱原子和四个氧原子,且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符号为 IrO4+ ;
(2)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是碳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中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1) IrO4+ ;(2) 中子数不同 。
24.(2021八下·义乌期中)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微粒中: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    。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    。
(3)在同一原子里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
【答案】(1)分子、原子
(2)分子、原子、中子
(3)质子与电子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因此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可能是分子和原子;
(2)在分子、原子中,它们的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对外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荷;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解答】(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分子、原子、中子。
(3)在同一原子里数目一定相等的是质子与电子。
25.(2021八下·西湖期中)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形成,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
有关问题。
(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粒子
是   。
(2)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如图a、b、c、d四条线中,不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可多选)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
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答案】(1)电子
(2)a
(3)A,B,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且电子带负电荷。
(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3)根据我们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电子。
(2)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靠近原子核的α粒子肯定受到排斥力而向远离原子核的方向偏转,因此不可能是α粒子的运动轨迹是a。
(3)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形象的认识看不到的现象或物体,故B正确;
C.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更进一步,但远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故C错误;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
选ABD。
26.(2021八下·拱墅期中)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______(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填序号)。
【答案】(1)A;B;D
(2)乙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自己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分析判断;
(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1)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故B正确;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加深了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但远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故C错误;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
故选ABD。
(2)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越靠近原子核的粒子受到的排斥力越大,因此它的运动轨迹偏转的角度越大,而远处的粒子几乎不受影响。
甲:α粒子不可能穿过原子核沿直线传播,故甲错误;
乙:符合上面的分析,故乙正确;
丙:上面的最靠近原子核的α粒子的运动方向的偏转应该比远处的角度更大,故丙错误。
故选乙。
27.(2021八下·仙居月考)H+是结构最简单的一种阳离子,H+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电子数为   。美国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其组成可用H3+表示。在一个H3+粒子中含有   个质子,   个电子。
【答案】1;0;3;2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离子和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只是核外电子数不同;阳离子丢失电子,阴离子得到电子,据此计算;
(2)该粒子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质子数,据此推测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然后根据所带电荷数计算该离子核外的电子数。
【解答】(1)H+和H原子一样,都是具有1个质子;由于氢原子外面只有1个电子,所以H+的电子数为:1-1=0;
(2)H3+右下角的数字为3,那么该粒子具有3个质子,它的原子具有3个电子。H3+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即失去一个电子,那么电子数为:3-1=2。
28.(2021八下·仙居月考)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2)当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10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   (填字母)。
【答案】(1)原子核
(2)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α粒子带正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它发生大角度的偏转是因为受到原子核的电磁力的作用。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说明原子核很小,只能对少数粒子发生作用。
(2)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进行分析。
【解答】(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根据图片可知,C在原子核的上方,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它受到的电磁力向上,因此运动轨迹应该向上弯曲,而不是向下,故选C。
29.(2021八下·秀洲月考)已知原子中: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表示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可用ZAX符号表示。据报道钬元素的原子 可有效治疗肝癌,该原子的中子数是     ,核电荷数是   。现有 和 两种原子,则X和Y是否是同种元素?    。
【答案】99;67;是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2)核电荷数=质子数;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 的质量数为166,质子数为67,那么该原子的中子数:1166-67=99.
(2) 的质子数为67,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可知,它的核电荷数为67;
(3)根据 和 可知,X和Y两种元素的质子数都是67,那么它们的核电荷数相等,也是67,因此它们为同种元素。
30.(2020九上·宁波月考)将 3g 碳和 10g 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点火燃烧后,容器中的气体为   (填“纯 净物”或“混合物”);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当恢复到原温度时,容器内的压强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混合物;不变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碳充分燃烧时物质质量比及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 由方程式C+O2=CO2和2C+O2=CO可知,碳和氧气质量比为3:8时生成二氧化碳,3:4时生成一氧化碳,将 3g 碳和 10g 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点火燃烧后,因氧气过量,容器中的气体为 二氧化碳和氧气,属于混合物,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因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分子个数比为1:1,说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容器内压强不变;
故答案为:混合物;不变。
三、解答题
31.(2021八下·余杭期中)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⑴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⑵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⑶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⑷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答案】(1)不会;原子核
(2)B
(3)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α粒子之所以会发生偏转,是因为受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的的排斥力。如果原子内部均匀分布正电荷,那么几乎所有的α粒子都会受到排斥力而偏转,不会出现少数偏转的情况。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它们没有受到排斥力的作用,即原子的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据此分析判断。
(3)根据上面对原子结构的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选B;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原子内部几乎都是空的,中间为体积很小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故选C。
32.(2021八下·吴兴期中)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用一束质量远大于电子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一小部分发生偏转,少数被反弹回来”。回答下列问题。
(1)1个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   电(填“正”或“负”)
(2)1个α粒子与一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   。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你能想象出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   。
【答案】(1)正
(2)He-4原子比α粒子多2个电子
(3)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2)注意分析二者是否都有电子;
(3)α粒子带正电荷,而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因此只要靠近原子核的α粒子都会受到排斥作用而改变运动轨迹。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大多数α粒子都没有变化,这说明原子核的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也就是原子核的体积很小,而原子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
【解答】(1)1个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正电;
(2)1个α粒子与一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He-4原子比α粒子多2个电子;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我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33.小红同学在归纳总结初中化学知识时,将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四个概念总结为如图所示的关系。请你说出该图能反映出上述四个概念之间的哪些关系?
【答案】①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②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③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④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⑤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粒子构成分析。
【解答】由图示可知,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等。
故答案为: ①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②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③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④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⑤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
34.(2020八下·长兴期末) H、 H、 H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其上、下标的意义如图所示。 H、 H、 H可简写成1H、2H、3H。
(1)1H、2H、3H三种原子中,   数目不等(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
(2)相同分子数的2H2和3H2分别与足量O2反应全部转化成H2O,生成的质量前者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后者。
【答案】(1)中子
(2)小于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首先判断三种原子的质子数是否相等,然后再对三种原子的中子数计算比较即可;
(2)首先比较一个水分子质量的大小,然后再比较最终生成水的质量的大小。
【解答】(1)在1H、2H、3H三种原子中,质子数都是1,那么中子数分别为:1-1=0,2-1=1,3-1=2,因此中子数目不等;
(2)因为2H的原子质量小于3H,所以它们构成的水分子H2O的质量也是前者小于后者。相同的分子数的2H2和3H2生成的水分子的个数相同,所以最终生成H2O的质量也是前者小于后者。
35.(2019八下·长兴期末)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   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   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   。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答案】(1)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
(2)推理;模型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因此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2)推理,逻辑学指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等;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
【解答】(1)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原子不可再分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推理。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四、实验探究题
36.(2021八下·余杭期中)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   了电子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   电子形成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
【答案】失去;得到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质的原子中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因此对外不显电性。原子失去电子,此时正电荷数大于负电荷数,对外显正电,变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此时负电荷数大于正电荷数,对外显负电,变成阴离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失去了电子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37.(2021八下·苍南期末)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a粒子发生器——放射性物质放出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探测屏——a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的偏转,甚至有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分析解释]
(1)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其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   。支持卢瑟福推测的实验现象是   。
(2)卢瑟福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_____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答案】(1)原子核;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2)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由中间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很小,因此原子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
a粒子带正电荷,而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当二者靠近时,会产生排斥力。正因为原子核很小,所以排斥力的作用范围很小,则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
(2)根据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分析判断。
【解答】(1)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其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支持卢瑟福推测的实验现象是: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2)卢瑟福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38.(2021八下·吴兴期末)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
【收集证据】①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②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解释与结论】
(1)要发生大角度的散射,说明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且该结构带有与α粒子电性相同的电荷,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   ;(选填序号)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
【答案】(1)原子核
(2)①
(3)A;B;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且带正电荷,因此对靠近它的α粒子产生排斥力,从而改变了它们的运动轨迹;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运动方向没有改变,说明它们没有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即原子核排斥力的作用范围很小,也就是原子核本身很小,而原子内部绝大部分为空心的。
(3)根据卢瑟福实验的现象推测原子的结构和特点即可。
【解答】(1)要发生大角度的散射,说明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且该结构带有与α粒子电性相同的电荷,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①;
(3)根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可知,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
根据“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可知,粒子受到的排斥力很大,即原子核的质量很大,故B正确;
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核带正电荷,故C正确;
卢瑟福实验不能证明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故D错误。
故选ABC。
39.(2021八下·台州月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   (填“正确”或“错误”)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_____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答案】(1)错误
(2)A
(3)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的方向运动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现代科学表面,原子并不是实心的,它的中间是原子核,体积很小,周围是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据此分析判断。
(2)建模就是建立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无歧义的书面描述。
(3)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α粒子会受到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在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都按原来的运动方向继续运动,说明它们并没有受到排斥力,即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而原子核只占了很小的部分空间。
【解答】(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错误的。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的方向运动。
1 / 1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上第六章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微粒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温州)2021年4月,我国科学家首次合成的铀-214,是目前已知质量最小的铀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14,质子数是92。则铀-2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92 B.122 C.214 D.306
2.(2021八下·浦江期末)下列粒子中,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质子 B.分子 C.中子 D.电子
3.(2021八下·义乌期中)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核外电子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4.(2021八下·西湖期中)了解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学会像科学家那样观察和思考,往往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下列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的多的电子
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大致含量
5.(2021·衢州)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上百万吨核污水排入大海,多国对此表示反对。核污水中含有氚,右图为氚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氚原子(  )
A.含有2个质子 B.核电荷数为1
C.相对原子质量为4 D.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6.(2021·杭州)有一种人造氢原子(可表示为4H)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4H2分子。一个4H2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2的是(  )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7.(2021·湖州)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是由AB2型分子构成的物质,但分子中A原子和B原子的空间位置不同,其模型如右图所示。根据此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
B.两种物质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相同
C.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D.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
8.(2021八下·拱墅期末)乙烯是脐橙等水果的环保催熟气体。乙烯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乙烯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乙烯分子
B.乙烯参与化学反应时,乙烯分子保持不变
C.乙烯分子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D.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2个氢分子
9.(2021八下·拱墅期末)截至2020年底,“中国天眼”(FAST)已发现脉冲星超过240颗,脉冲星即旋转的中子星。在中子星,巨大的压力将核外电子压缩到原子核中,电子与质子“中和”为中子,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以下对中子的说法和对中子星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中子不显电性 B.中子由夸克构成
C.中子星上存在丰富的氢离子 D.中子星的密度远大于地球
10.(2021八下·吴兴期末)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电子上
B.核外电子对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有很大影响
C.所有元素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11.(2021·婺城模拟)为了护航“亚运会”的环境质量,我市重点整治了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下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使用催化剂发生的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乙和丁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12.(2021·宁海模拟)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样品回到地球。月壤中蕴含He - 3,它被认为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重要物质之一。He - 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 - 4形式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e - 3、He - 4属于同种元素
B.He - 3原子比 He -4原子少一个电子
C.He -3和 He -4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D.He - 3、He -4的原子核内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13.(2021八下·义乌期中)十九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的分子概念 认为:
①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②分子由原子构成;③原子不能独立存在;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 和;
⑥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通过你的学习,你认为上述观点中存在明显不足的是()
A.①②⑤ B.①③ C.④⑤⑥ D.③
14.(2021八下·西湖期中)微粒是构成化学物质的基础,下列对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仅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属于单质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C.金刚石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C60也是由原子构成的
D.氯原子和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一定相等
15.(2021八下·西湖期中)化学上常用符号“ZA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abXn+和cdY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16.(2021八下·杭州月考)科学家最近制得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2、O4一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B.O4分子由4个氧元素组成
C.1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
D.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17.(2021八下·杭州月考)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该原子带电
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18.(2021·长兴模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经测定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B.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差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C.钠原子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
D.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19.(2021八下·滨江期中)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③碘由碘原子构成;④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⑤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⑥原子不能再分;⑦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⑧同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A.②⑤⑥⑦ B.①④⑤ C.④⑤ D.③④⑤⑧
20.(2021八下·杭州期中)X、Y、Z是三种不同的元素。已知X+、Y2+、Z2-三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则X、Y、Z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大小排序应为(  )
A.X<Y<Z B.Z<X<Y C.Y<Z<X D.Y<X<Z
二、填空题
21.(2021八下·拱墅期末)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发射升空;12月2日,“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钻取采样及封装;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等着陆地球。
(1)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不含   (选填序号)。
①空气 ②水分 ③矿物颗粒 ④腐殖质
(2)月壤中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可用于可控核聚变的燃料He-3。如图所示为He-3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He-3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He-3和He-4互为同位素原子,因为它们原子核内   。
22.(2021八下·嘉兴期末)图甲是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图乙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原子   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3.(2021·婺城模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下列问题:
(1)最近科学家成功制备了种含有铱元素(Ir)的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四氧化铱正离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该离子的符号为   ;
(2)考古学上常用碳-14原子测定文物年代,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    。
24.(2021八下·义乌期中)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微粒中: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    。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    。
(3)在同一原子里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
25.(2021八下·西湖期中)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形成,汤姆生、卢瑟福和玻尔等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请根据所学完成下列
有关问题。
(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粒子
是   。
(2)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α粒子(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如图a、b、c、d四条线中,不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可多选)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
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6.(2021八下·拱墅期中)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__________(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2)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填序号)。
27.(2021八下·仙居月考)H+是结构最简单的一种阳离子,H+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电子数为   。美国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氢元素的一种新粒子,其组成可用H3+表示。在一个H3+粒子中含有   个质子,   个电子。
28.(2021八下·仙居月考)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2)当用α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图10中四条运动轨迹不可能出现的是   (填字母)。
29.(2021八下·秀洲月考)已知原子中: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A),表示X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和质量数可用ZAX符号表示。据报道钬元素的原子 可有效治疗肝癌,该原子的中子数是     ,核电荷数是   。现有 和 两种原子,则X和Y是否是同种元素?    。
30.(2020九上·宁波月考)将 3g 碳和 10g 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点火燃烧后,容器中的气体为   (填“纯 净物”或“混合物”);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当恢复到原温度时,容器内的压强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解答题
31.(2021八下·余杭期中)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着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⑴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⑵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u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⑶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⑷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________;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以下的   。
32.(2021八下·吴兴期中)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如下实验,他们用一束质量远大于电子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一小部分发生偏转,少数被反弹回来”。回答下列问题。
(1)1个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   电(填“正”或“负”)
(2)1个α粒子与一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   。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你能想象出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   。
33.小红同学在归纳总结初中化学知识时,将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四个概念总结为如图所示的关系。请你说出该图能反映出上述四个概念之间的哪些关系?
34.(2020八下·长兴期末) H、 H、 H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其上、下标的意义如图所示。 H、 H、 H可简写成1H、2H、3H。
(1)1H、2H、3H三种原子中,   数目不等(选填“质子”或“中子”或“电子”);
(2)相同分子数的2H2和3H2分别与足量O2反应全部转化成H2O,生成的质量前者   (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后者。
35.(2019八下·长兴期末)伟大的科学家费曼说:“假如只允许把人类的科学史压缩成一句话,它就会是:一切东西都是由原子构成”。人类在探索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智慧。
(1)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Dalton J)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道尔顿原子论”:一切物质都由原子构成,原子很小、呈圆球状、不可再分……但由于受当时实验条件限制,道尔顿无法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
1811年,意大利化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有些物质也是由分子构成,原子的基本工作形式是分子。
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   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   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   。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   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四、实验探究题
36.(2021八下·余杭期中)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   了电子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   电子形成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带有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相互吸引,构成了电中性的氯化钠。
37.(2021八下·苍南期末)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a粒子发生器——放射性物质放出a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多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探测屏——a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的偏转,甚至有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分析解释]
(1)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其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   。支持卢瑟福推测的实验现象是   。
(2)卢瑟福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_____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38.(2021八下·吴兴期末)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
【收集证据】①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②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
【解释与结论】
(1)要发生大角度的散射,说明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且该结构带有与α粒子电性相同的电荷,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   ;(选填序号)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
39.(2021八下·台州月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   (填“正确”或“错误”)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_____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解答】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该原子质子数为92,则核外电子数也为92,A正确;
故选A。
2.【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分析判断。
【解答】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而质子、中子和电子都是原子下面的更小的结构,不能直接构成物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而核外电子是原子的一部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故A符合题意,而B、C、D不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分析判断。
【解答】A.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的多的电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拉瓦锡通过实验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大致含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结构图确定质子的个数;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4)根据图片比较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大小关系。
【解答】根据结构图可知,该原子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故A、D错误;
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可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故B正确;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3,故C错误。
故选B。
6.【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一个4H2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及一个氢原子质子数为1分析。
【解答】 一个4H2分子中含有2个H原子,一个人造氢原子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3,则4H2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2, 中子数为6;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图示中分子构成分析,结合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解答。
【解答】 A、 由分子构成可知,两种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B、 两种物质中碳元素和硫元素化合价都是+4价,不符合题意;
C、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相同 ,符合题意;
D、 分子中原子空间位置不同是因为A原子种类不同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过程;
(3)分子由原子构成;
(4)物质由分子构成,而分子由原子构成。
【解答】A.保持乙烯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乙烯分子,故A正确;
B.乙烯参与化学反应时,乙烯分子分解为原子,再与其它原子组合成新的分子,故B错误;
C. 乙烯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组成,故C错误;
D. 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D错误。
故选A。
9.【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题目的描述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A.根据“电子与质子“中和”为中子”可知,中子不显电性,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中子由夸克构成,故B正确不合题意;
C.中子星本身不带电,而氢离子带正电,因此中子星上肯定没有氢离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整个中子星就是由这样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可知,中子星的密度远大于地球,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0.【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对原子的结构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几乎没有质量,故A错误;
B.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氢原子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C错误;
D.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仍然可以再分,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有关微观模拟图的题目在解答时,要根据反应前后各微粒的构成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结合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判断参加反应和生成的微粒的个数。
【解答】A、该反应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B、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2 ,不符合题意;
C、 乙和丁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不符合题意;
D、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丙一种单质 ,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He - 3原子与 He -4质子数、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不相等分析。
【解答】A、 He - 3、He - 4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符合题意;
B、 He - 3原子比 He -4原子少一个电子中子,电子数相等,不符合题意;
C、 He -3和 He -4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 ,不符合题意;
D、He - 3原子比 He -4原子少一个电子中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答案】B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①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因此物质不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故①错误;
②分子由原子构成,故②正确;、
③原子可以独立存在,例如金属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故③错误;
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故④正确;
⑤分子的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之和,故⑤正确;
⑥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⑥正确。
那么存在明显不足的是①③。
故选B。
14.【答案】D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只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2)注意氢原子的结构;
(3)根据C60的组成判断;
(4)同种元素的核电荷数相同。
【解答】A.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但是它们组成混合物,故A错误;
B.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一个电子,而没有中子,故B错误;
C.C60由分子构成,故C错误;
D.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同种元素,那么它们的核电荷数一定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5.【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两种离子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就说明这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此项表示的X、Y离子的中子数相等,而XY离子的中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此项等式表示XY原子的电子数相等,故B错误;
C.此等式表示X、Y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
D.此项等于没有正确的意义,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原子和物质构成的关系分析判断。
【解答】A.O2、O4一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正确;
B.O4分子由4个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
C.分子只能由原子构成,故C错误;
D.O4是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故D错误。
故选A。
17.【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该原子的核外有2个电子,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该原子中间只有2个质子,那么核电荷数为2,故B错误;
C.该原子的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对外不显电性,故C错误;
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故D正确。
故选D。
18.【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A、根据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分析;
B、根据氯原子和氯离子电子数不同分析;
C、根据钠原子易失电子形成离子分析;
D、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分析。
【解答】A、化合物由至少两种元素组成,所以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一定不是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 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差别在于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符合题意;
C、 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 ,不符合题意;
D、 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①错误;
②氢原子的原子核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故②错误;
③碘由碘分子构成,而碘分子有碘原子构成,故③错误;
④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④正确;
⑤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故⑤正确;
⑥原子可以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故⑥错误;
⑦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之间的空隙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⑦错误;
⑧氧气可以形成单质氧气和臭氧,故⑧错误。
那么正确的是④⑤。
故选C。
20.【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失去电子带正电荷,据此计算出三种原子的核电荷数即可。
【解答】设三种离子所带的电子数为n;
那么X原子的核电荷为:n+1;
Y原子的核电荷为:n+2;
Z原子的核电荷为:n-2;
则三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大小排序为:Z故选B。
21.【答案】(1)①②④
(2)2,3;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月球和地球环境条件的不同分析判断;
(2)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成为同位素原子。
【解答】(1)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没有动物和植物,因此肯定没有腐殖质,故选①②④;
(2)根据图片可知,He-3原子核含有2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可知,它的核外电子数为2。它同时含有1个中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1=3。
He-3和He-4互为同位素原子,因为它们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
22.【答案】11;失去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最后,中间的汉字为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为元素符号,正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形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形成阴离子。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则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可知,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
(2)根据乙图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23.【答案】(1)IrO4+
(2)中子数不同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离子的结构及符号书写分析;
(2)根据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中子数不同。
【解答】(1)由题意可知,四氧化铱离子中含有一个铱原子和四个氧原子,且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符号为 IrO4+ ;
(2)碳-14原子和碳-12原子是碳元素的不同种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是中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1) IrO4+ ;(2) 中子数不同 。
24.【答案】(1)分子、原子
(2)分子、原子、中子
(3)质子与电子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因此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可能是分子和原子;
(2)在分子、原子中,它们的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对外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荷;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解答】(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分子、原子、中子。
(3)在同一原子里数目一定相等的是质子与电子。
25.【答案】(1)电子
(2)a
(3)A,B,D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且电子带负电荷。
(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
(3)根据我们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1)汤姆生发现了原子中存在一种带负电荷的粒子,证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汤姆生发现的粒子是电子。
(2)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根据“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知,靠近原子核的α粒子肯定受到排斥力而向远离原子核的方向偏转,因此不可能是α粒子的运动轨迹是a。
(3)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形象的认识看不到的现象或物体,故B正确;
C.玻尔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更进一步,但远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故C错误;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
选ABD。
26.【答案】(1)A;B;D
(2)乙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根据自己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分析判断;
(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判断。
【解答】(1)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故B正确;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加深了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但远没有达到完美的境界,故C错误;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
故选ABD。
(2)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越靠近原子核的粒子受到的排斥力越大,因此它的运动轨迹偏转的角度越大,而远处的粒子几乎不受影响。
甲:α粒子不可能穿过原子核沿直线传播,故甲错误;
乙:符合上面的分析,故乙正确;
丙:上面的最靠近原子核的α粒子的运动方向的偏转应该比远处的角度更大,故丙错误。
故选乙。
27.【答案】1;0;3;2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1)离子和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只是核外电子数不同;阳离子丢失电子,阴离子得到电子,据此计算;
(2)该粒子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就是质子数,据此推测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然后根据所带电荷数计算该离子核外的电子数。
【解答】(1)H+和H原子一样,都是具有1个质子;由于氢原子外面只有1个电子,所以H+的电子数为:1-1=0;
(2)H3+右下角的数字为3,那么该粒子具有3个质子,它的原子具有3个电子。H3+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即失去一个电子,那么电子数为:3-1=2。
28.【答案】(1)原子核
(2)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α粒子带正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它发生大角度的偏转是因为受到原子核的电磁力的作用。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说明原子核很小,只能对少数粒子发生作用。
(2)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进行分析。
【解答】(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根据图片可知,C在原子核的上方,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它受到的电磁力向上,因此运动轨迹应该向上弯曲,而不是向下,故选C。
29.【答案】99;67;是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
(2)核电荷数=质子数;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 的质量数为166,质子数为67,那么该原子的中子数:1166-67=99.
(2) 的质子数为67,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可知,它的核电荷数为67;
(3)根据 和 可知,X和Y两种元素的质子数都是67,那么它们的核电荷数相等,也是67,因此它们为同种元素。
30.【答案】混合物;不变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碳充分燃烧时物质质量比及氧气和生成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 由方程式C+O2=CO2和2C+O2=CO可知,碳和氧气质量比为3:8时生成二氧化碳,3:4时生成一氧化碳,将 3g 碳和 10g 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点火燃烧后,因氧气过量,容器中的气体为 二氧化碳和氧气,属于混合物, 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因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分子个数比为1:1,说明气体体积没有变化,容器内压强不变;
故答案为:混合物;不变。
31.【答案】(1)不会;原子核
(2)B
(3)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α粒子之所以会发生偏转,是因为受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的的排斥力。如果原子内部均匀分布正电荷,那么几乎所有的α粒子都会受到排斥力而偏转,不会出现少数偏转的情况。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它们没有受到排斥力的作用,即原子的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据此分析判断。
(3)根据上面对原子结构的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α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1u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选B;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原子内部几乎都是空的,中间为体积很小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故选C。
32.【答案】(1)正
(2)He-4原子比α粒子多2个电子
(3)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2)注意分析二者是否都有电子;
(3)α粒子带正电荷,而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因此只要靠近原子核的α粒子都会受到排斥作用而改变运动轨迹。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大多数α粒子都没有变化,这说明原子核的排斥力作用的范围很小,也就是原子核的体积很小,而原子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
【解答】(1)1个α粒子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则α粒子带正电;
(2)1个α粒子与一个He-4原子构成上的差别是:He-4原子比α粒子多2个电子;
(3)根据实验现象中α粒子“大多数”与“极少数”的对比分析,我关于Au原子结构的结论是: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33.【答案】①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②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③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④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⑤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粒子构成分析。
【解答】由图示可知,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等。
故答案为: ①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②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③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④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⑤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
34.【答案】(1)中子
(2)小于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首先判断三种原子的质子数是否相等,然后再对三种原子的中子数计算比较即可;
(2)首先比较一个水分子质量的大小,然后再比较最终生成水的质量的大小。
【解答】(1)在1H、2H、3H三种原子中,质子数都是1,那么中子数分别为:1-1=0,2-1=1,3-1=2,因此中子数目不等;
(2)因为2H的原子质量小于3H,所以它们构成的水分子H2O的质量也是前者小于后者。相同的分子数的2H2和3H2生成的水分子的个数相同,所以最终生成H2O的质量也是前者小于后者。
35.【答案】(1)原子不可再分;原子核
(2)推理;模型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因此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2)推理,逻辑学指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有直接推理、间接推理等;模型法借助于与原型相似的物质模型或抽象反映原型本质的思想模型,间接地研究客体原形的性质和规律。
【解答】(1)1897年,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进一步发展了原子、分子论。汤姆森主要是纠正了“道尔顿原子论”中的原子不可再分观点。
1911年,卢瑟福又通过实验,推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并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现代原子结构理论。
(2)道尔顿的原子论,不是事实的归纳,而是思维的产物,体现了直觉和想象在科学创造中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像汤姆森和卢瑟福这样,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过程叫做推理。
原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微粒,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原子的结构,这三位科学家都运用了模型来表达他们的理论成果。
36.【答案】失去;得到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物质的原子中正电荷数和负电荷数相等,因此对外不显电性。原子失去电子,此时正电荷数大于负电荷数,对外显正电,变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此时负电荷数大于正电荷数,对外显负电,变成阴离子,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失去了电子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钠离子(阳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了带负电荷的氯离子(阴离子)。
37.【答案】(1)原子核;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2)A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由中间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很小,因此原子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
a粒子带正电荷,而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当二者靠近时,会产生排斥力。正因为原子核很小,所以排斥力的作用范围很小,则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
(2)根据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分析判断。
【解答】(1)卢瑟福推测“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其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支持卢瑟福推测的实验现象是:极少数a粒子几乎达到180°的偏转,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2)卢瑟福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38.【答案】(1)原子核
(2)①
(3)A;B;C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原子核的质量很大体积很小,且带正电荷,因此对靠近它的α粒子产生排斥力,从而改变了它们的运动轨迹;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运动方向没有改变,说明它们没有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即原子核排斥力的作用范围很小,也就是原子核本身很小,而原子内部绝大部分为空心的。
(3)根据卢瑟福实验的现象推测原子的结构和特点即可。
【解答】(1)要发生大角度的散射,说明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且该结构带有与α粒子电性相同的电荷,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①;
(3)根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可知,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故A正确;
根据“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可知,粒子受到的排斥力很大,即原子核的质量很大,故B正确;
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核带正电荷,故C正确;
卢瑟福实验不能证明核外电子带负电荷,故D错误。
故选ABC。
39.【答案】(1)错误
(2)A
(3)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的方向运动
【知识点】原子的构成与探索过程
【解析】【分析】(1)现代科学表面,原子并不是实心的,它的中间是原子核,体积很小,周围是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据此分析判断。
(2)建模就是建立模型,就是为了理解事物而对事物做出的一种抽象,是对事物的一种无歧义的书面描述。
(3)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α粒子会受到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在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都按原来的运动方向继续运动,说明它们并没有受到排斥力,即原子内绝大部分空间都是空的,而原子核只占了很小的部分空间。
【解答】(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错误的。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的方向运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