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中考真题测试(教师版)
一、选择题
1.(2021年湖南娄底中考真题)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铲
D.铁农具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D正确;打制石器是旧石器时代的劳动工具,排除A;骨耜出现在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排除B;青铜铲集中在夏商和西周时期,是青铜时代的产物,排除C。故选D。
2.(2021年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助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B.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C.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D.统一已成必然趋势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每个分裂时期的后期,割据政权数目减少,或某些力量的衰弱和某些力量的增长,都为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方便且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故D正确;ABC题干中未体现,故错误。综上故选D。
3.(2021年广西玉林中考真题)下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
A.铁制器物开始出现
B.铁制武器种类丰富
C.铁制农具已经使用
D.铁器已经取代铜器
【答案】A
【详解】
根据图示内容可知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铁制器物,故选A;图示仅展示了铁制器物,但无法说明种类丰富和铁制农具已经使用,排除BC;铁器取代铜器的信息更是无从体现,排除D。
4.(2020年重庆A)古代重庆是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在已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巴人墓中出土了精美的剑、矛、钺、戈等巴式铜兵器。由此可推断当时的巴族
A.
有较发达的稻作农业
B.
“武舞”与“跳歌”并存
C.
掌握了金属冶铸技术
D.
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
【答案】C
【解析】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巴人墓中出土了……巴式铜兵器”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巴族掌握了金属冶铸技术,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铜兵器”与农业、祭司无关,AB错误;氏族是以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自然形成的人类共同体,材料与之不相关,因此D错误。综上故选C。
5.(2020年青岛)“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周王室势力大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BCD的内容,排除。故选A。
6.(2020年浙江绍兴)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虽然昙花一现,但它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融汇。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处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两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B
【解析】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这次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是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当时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选项B符合题意;西周时期是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56年,排除A;秦汉时期从公元前306年至公元220年,排除C;两晋南北朝时期指的是220年—589年,排除D。故选B。
7.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张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入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B.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
C.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
D.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政治上,周王室衰落,大国争霸,士大夫开始掌握政权;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思想上出现
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A。
8.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句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评价”的句子找出来
A.齐桓公以管仲为相改革,召集诸侯会盟
B.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北上争霸
C.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
D.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是指讲述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评价”是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意见,由此可知,ABC三项都是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D项是人们对春秋时期的战争的作用的看法,也就是“评价”,所以答案选D。
9.《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
【答案】C
【分析】依据西周分封制是依靠土地和义务关系建立起周王与各诸侯王之间的隶属关系,这种隶属关系是建立在周王室实力基础之上的。随着诸侯王势力的增长,世袭的诸侯王与周王之间的隶属关系越来越疏远,不再听命与周王。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诸侯互相兼并,数目减少,打破了周王室分封的政治格局,分封制走向崩溃。题干内容反映了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向鲁国“求贌(丧葬费)”、“告饥”、“求车”、“求金”,周襄王曾低声下气地向郑国“请盟”,后来又接受晋侯的召唤,参加诸侯召开的会议。这表明
A.诸侯竞相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B.天子大权旁落,王室衰微
C.天子与诸侯和谐共处
D.经济发展,诸侯富可敌国
【答案】B
【详解】据题意可知,周桓王、周顷王和周襄王都曾向诸侯进行求助或接受诸侯的召唤,这说明周天子的地位衰微,即天子大权旁落,故选B;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周天子权力的衰微,而非诸侯争霸,排除A;“和谐相处”的说法与题意主旨明显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说明诸侯的经济实力,排除D。
11.对于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文物的考古发现,综合起来最为适合的研究主题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战略
B.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经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
D.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兵器、铁锄”可知,图片反映的是铁器的使用,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C符合题意;“铁锄”没有体现军事战略,A排除;“兵器”没有体现农业经济,B排除;图片没有涉及文化繁荣方面的信息,D排除。故选择C。
1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些“变化”表现在
①王室衰微
②诸侯争霸
③民族融合
④变革创新
⑤思想勃兴
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项王室衰微、②项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政治方面的特点;③项民族融合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带来的积极影响;④项变革创新是战国时期确立新制度的方式;⑤项思想勃兴是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的活跃的表现;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表现在①②③④⑤,故选D。
13.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距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居民使用骨耜;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春秋后期出现铁制农具。由此可见,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③④①②,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14.“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第一个霸主。齐国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故选B。
15.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据推定墓主人是春秋时期晋国执政之卿赵简子。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共出土随葬品3421件,其中颇多精品,如鸟尊和虎形铜灶都是国宝级的珍品。以下能够与该考古发现相佐证的事件是
A.说明春秋时期公室衰微,大权旁落
B.符合三家分晋的史实
C.体现分封制度的等级森严
D.证明郡县制度实行的必要性
【答案】A
【解析】晋国的赵卿实力雄厚,能够反映出春秋时期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瓦解,公室衰微,大权旁落,排除C,A符合题意;B项三家分晋属于战国开始的标志,排除;本题和郡县制度无关,排除D。故选A。
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锄类工具)、斤,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与西周哪一制度有关?据材料一,分析秦朝是如何破解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这一困局的?
(2)材料二的这段史料说明春秋后期农业生产中出现什么新现象?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改革?材料三对这次改革的哪些措施予以肯定?(举一例即可)
(4)结合上述材料,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分封制。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2)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
(3)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制定恰当的制度或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改革或变法等。
【详解】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第二小问据材料一“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因此秦朝破解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这一困局采取的措施是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2)据材料二“恶金(铁)以铸锄、夷(锄类工具)、斤……”结合所学可知春秋后期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现象是铁农具在农业生产上的运用。
(3)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第二小问据材料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对商鞅变法措施予以肯定的有以下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些措施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本题属运用层面的要求,结合材料及问题加以概括即可,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制定恰当的制度或政策、生产工具的改进、改革或变法等。
17.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也会因历史的发展而失去原有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以下两幅图片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两幅图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是哪朝开创的?阅读材料一中第二幅图,写出位于今山东的两个诸侯国的名称?
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
——《史记·周本纪》
(2)“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根据材料说明这一时期政治局势有何特点?“诸侯强并弱”有何利弊?
【答案】(1)①分封制②西周③齐鲁
(2)①东周(春秋)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③利:促进局部统一和民族交融。(一层意思即可)
弊: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两幅图反映的是分封制,是西周开创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受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保卫王室。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而位于今山东的两个诸侯国是齐国和鲁国。
(2)依据材料二“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所以“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标志着东周的开始;依据材料分析可知,这一时期政治局势的特点是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而“诸侯强并弱”的利:促进局部统一和民族交融。弊: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3张PPT)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备课无忧
西周形势图
东周早期形势图
如图,东周早期形势图与西周形势图相比,除了诸侯国的分布更加详细之外,图示还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呢?
东周,历时近六百年,各种结盟、各种打架、各种诡计。各种吞并,各种错综复杂....
西周极简史——
到了东周——
视频导入:动荡的春秋时期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板书课题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课标: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1.
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及王室衰微的表现;
2.
识记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并探究春秋争霸的影响。
3.
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
学习目标
东周
春秋
战国
(前770--前476)
(前475--前221)
夏
商
西周
奴隶社会瓦解
封建社会形成
奴隶
社会
周平王
东迁
因鲁史《春秋》而得名
因诸侯争霸连年不断的阶段特征而得名
新知讲解
史料一
春秋时期,冶铁技术逐渐提高,比青铜硬度更高、更易于普及的铁制农具逐渐代替青铜工具而广泛使用,形成了有翻土垦荒的犁(代替了用耒耜翻土的工具),铲土、耘苗、松碎表土的铲,除草、间苗的锄,平地、起肥用的耙,开沟、做垄的锸,收割谷物的镰等多种不同功能的农具,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史料二
铁器时代,继青铜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时代。它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标志。我国迄今为止,已发现最早的铁制品为河北藁城和北京平谷刘家河等地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铁刃铜钺,距今约3000余年,表明这一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并开始利用铁。
史料三
铁犁牛耕,这是指耕种的方式,而二牛抬杠是铁犁牛耕中大多数的形式,犁衡左右各一轭,各挽一牛,此即所谓“二牛抬杠”。
思考: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铁制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铁制农具的出现产生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阅读教材及春秋时期农具改进、经济发展的相关史料,回答问题。
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管子》记载:春秋时
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出现
1、农业上:劳动工具改进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后期,牛耕出现
变
使用耒耜骨耜耕地
(人力)
牛耕
(畜力)
1、农业上:耕作方法改进
新知讲解
视频播放:牛耕的出现
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活动与
探究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呢?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农业上: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新知讲解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
◎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踏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史记·苏秦列传》
◎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的“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
2、工商业
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青铜业
春秋珍品莲鹤方壶
青铜冶铸方面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冶铁业
冶铸业成就有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1)、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纺织业和漆器
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
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1)、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商
业
2)、商业发展: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新知讲解
表现
作用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29结合刚才所讲,完善上面的表格。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互相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斯塔夫里阿诺《全球通史》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等)
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使用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增加
商业活动活跃,城市发展
生产工具是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史实
阶段小结
目标导学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除了发展经济以外,各诸侯国还通过什么方式说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目标导学二、王室衰微
新知讲解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目标导学二、王室衰微
新知讲解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各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对当时的周王室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诸侯国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目标导学二、王室衰微
新知讲解
被迫迁都到洛邑后的周王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仔细观察表格,能否从中得出周王室的困境是什么?
目标导学二、王室衰微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二、王室衰微
1.直接管理的面积大为缩小。
2.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
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
3.经济贫弱。
周王室的困境:
周王室势力大减
新知讲解
史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周天子势力衰落),诸侯强并弱(诸侯变强,兼并弱国),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政权掌握在诸侯手里)。
史料二
王曾派人向鲁国“求傅”(丧葬费)“告饥”“求车”“求金”。
史料三
公元前707年,周王率军讨伐郑国,王师惨败,周王被射中了肩膀,天子威信扫地,从此一蹶不振。
思考:以上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周王室衰落,诸侯国各自为政,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况。
论从史出
目标导学二、王室衰微
材料研读
红色横线标出的内容,又反映了当时周王室面临的一种什么变化?
分封制瓦解,制度变化
目标导学二、王室衰微
新知讲解
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被迫迁都到洛邑后的周王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1、周王室势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
3、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2、分封制瓦解,制度变化
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目标导学二、王室衰微
新知讲解
西周——分封制
东周——井田渐废
礼乐征伐自周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周天子:饿的饿的,全是饿的。你们能不能别打了?
诸侯:再废话连你一起打!
好,饿不说了,你们自由发挥
分封制解体
命去英雄不自由
阶段小结
目标导学二、王室衰微
阅读下列资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政令征战自诸侯出”
2.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诸侯争霸的局面
周王室衰微,
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诸侯国争夺土地、人口、财产和政治上对别的诸侯国的支配权。
目标导学三、诸侯争霸
材料研读
3.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取得政治上的优势,以什么为口号,进行争霸?
“尊王攘夷”
4.从这个口号,你可以解读出哪些历史信息?
目标导学三、诸侯争霸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三、诸侯争霸
楚庄王
齐桓公
晋文公
齐桓公
越王勾践
5.你知道春秋时期有哪些霸主吗?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
他们当中,谁成了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呢?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三、诸侯争霸
齐
齐桓公能够首霸的原因是什么?
2.管仲改革
1.自然条件优越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认。
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管仲
管仲改革内容:
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齐
桓
公
首
霸
3.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影响:
新知讲解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以霸主身份在葵丘会盟台(遗址在河南省民权县城东的黄河故道北岸),与鲁、宋、卫、郑、许、曹等国相会结盟,周王派人送去物品表示慰问。
葵丘会盟台
陈侯方壶是春秋时期陈国诸侯为其母制造的礼器。陈国灭亡后,此器后为齐国贵族所得,1963年在齐国贵族墓中出土。
陈侯方壶
目标导学三、诸侯争霸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三、诸侯争霸
齐
晋
楚
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
晋
文
公
称
霸
退避三舍
城濮之战
争霸战争
晋文公又是怎样称霸的呢?也是像齐桓公那样通过会盟成就霸业的么?
新知讲解
1.
重耳流亡
2.
楚成王的礼待
3.晋军“退避三舍”
4.
晋文公终成霸主
城濮之战
措施: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晋文公争霸
目标导学三、诸侯争霸
新知讲解
视频播放:城濮之战
王子午鼎,春秋时期楚国制。王子午是楚庄王之子,又名子庚,颇有战功。铜鼎腹内及盖内有铭文85字,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此鼎反映春秋时楚、晋两国争霸历史。
王子午鼎(附匕)
问鼎中原
目标导学三、诸侯争霸
新知讲解
目标导学三、诸侯争霸
越
吴
齐
晋
楚
春秋末年,江南的吴国和越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从越王勾践身上能得到什么启发?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
吴
越
争
霸
你知道越王勾践的故事吗?
启发:
只要发奋图强,弱国也可以变成强国,打败曾经的强国。
一个人遇到失败,不可怕,只要能有理想,能艰苦奋斗,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精神:
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发奋图强、坚定意志、永不言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卧薪尝胆
新知讲解
视频播放:解读春秋动乱时代
目标导学三、诸侯争霸
春秋初期形势图
春秋后期形势图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照两张地图,思考:春秋时期的争霸有何利弊?
看图学史
目标导学三、诸侯争霸
材料二: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一: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
探究: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结合教材,思考一下,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论从史出
材料研读
目标导学三、诸侯争霸
评价春秋争霸的影响?
春秋争霸的消极影响:
春秋争霸的积极影响
: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1、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
2、加速了旧制度的瓦解,有利于新制度的确立;
4、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3、促进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融合,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的高潮;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春秋争霸的实质:
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新知讲解
课堂活动
1.对春秋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战争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②从长远来看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③使诸侯国数量显著减少
④是历史的倒退,是一段黑暗的历史
A.①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下列关于春秋时期争霸和兼并战争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了,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③在争霸过程中,许多国家都以改革加强了自身力量
④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A
3.推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纷纷实行变法
B.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C.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广
D.封建制度的确立
4.(2021·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七年级期末)山戎(春秋时期少数民族)特有的“戎菽”(大豆),因为齐桓公征伐山戎而“布于天下”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诸侯争霸战争促使了山戎的灭亡
B.诸侯争霸战争促进了各族经济的交流
C.诸侯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D.诸侯争霸战争完成了国家的大一统
C
B
生产力发展
周王室衰微
诸侯崛起
,进而争霸
经济
政治
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吴王、越王)
动荡的春秋时期
请你解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情感升华
作业布置
1.(2020·山东南区·初三一模)《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
C
作业布置
2.(2020·山西初三其他)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据推定墓主人是春秋时期晋国执政之卿赵简子。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共出土随葬品3421件,其中颇多精品,如鸟尊和虎形铜灶都是国宝级的珍品。以下能够与该考古发现相佐证的事件是
A.说明春秋时期公室衰微,大权旁落
B.符合三家分晋的史实
C.体现分封制度的等级森严
D.证明郡县制度实行的必要性
A
作业布置
C
3.(2020·陕西渭滨·初三一模)春秋时期,齐桓公并国三十;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楚庄王并国二十六;秦穆公并国十二;到战国初期,西周初年的将近一百个国家仅余十几个。由此可知,诸侯争霸
A.阻碍了社会经济进步
B.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C.促进了国家局部统一
D.推动了边疆地区开发
作业布置
C
4.(2020·湖北枣阳·初一期末)《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该材料说明
①周王室地位下降
②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③齐、楚、秦、晋时期向周天子纳贡
④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中考真题测试(学生版)
一、选择题
1.(2021年湖南娄底中考真题)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A.打制石器
B.骨耜
C.青铜铲
D.铁农具
2.(2021年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助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B.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C.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D.统一已成必然趋势
3.(2021年广西玉林中考真题)下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
A.铁制器物开始出现
B.铁制武器种类丰富
C.铁制农具已经使用
D.铁器已经取代铜器
4.(2020年重庆A)古代重庆是巴族的主要活动地。在已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巴人墓中出土了精美的剑、矛、钺、戈等巴式铜兵器。由此可推断当时的巴族
A.
有较发达的稻作农业
B.
“武舞”与“跳歌”并存
C.
掌握了金属冶铸技术
D.
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
5.(2020年青岛)“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6.(2020年浙江绍兴)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虽然昙花一现,但它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融汇。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正处于
A.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两晋南北朝时期
7.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小李同学绘制了一张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入
A.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
B.少数民族政权纷纷入主中原
C.八王之乱造成人口大量死亡
D.各地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8.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句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评价”的句子找出来
A.齐桓公以管仲为相改革,召集诸侯会盟
B.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北上争霸
C.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
D.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9.《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
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
10.周桓王、周顷王曾先后派人向鲁国“求贌(丧葬费)”、“告饥”、“求车”、“求金”,周襄王曾低声下气地向郑国“请盟”,后来又接受晋侯的召唤,参加诸侯召开的会议。这表明
A.诸侯竞相争霸,社会动荡不安
B.天子大权旁落,王室衰微
C.天子与诸侯和谐共处
D.经济发展,诸侯富可敌国
11.对于下列属于春秋战国时期文物的考古发现,综合起来最为适合的研究主题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战略
B.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经济
C.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
D.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繁荣
1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些“变化”表现在
①王室衰微
②诸侯争霸
③民族融合
④变革创新
⑤思想勃兴
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13.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14.“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这里的“他”是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15.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据推定墓主人是春秋时期晋国执政之卿赵简子。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共出土随葬品3421件,其中颇多精品,如鸟尊和虎形铜灶都是国宝级的珍品。以下能够与该考古发现相佐证的事件是
A.说明春秋时期公室衰微,大权旁落
B.符合三家分晋的史实
C.体现分封制度的等级森严
D.证明郡县制度实行的必要性
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锄类工具)、斤,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与西周哪一制度有关?据材料一,分析秦朝是如何破解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这一困局的?
(2)材料二的这段史料说明春秋后期农业生产中出现什么新现象?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改革?材料三对这次改革的哪些措施予以肯定?(举一例即可)
(4)结合上述材料,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7.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也会因历史的发展而失去原有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以下两幅图片
图一
图二
(1)材料一两幅图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是哪朝开创的?阅读材料一中第二幅图,写出位于今山东的两个诸侯国的名称?
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
——《史记·周本纪》
(2)“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根据材料说明这一时期政治局势有何特点?“诸侯强并弱”有何利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必背考点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名称
时间
历史特征
社会特点
春秋
前770——前476年
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战乱与纷争;春秋以争霸为主;战国以兼并为主
战国
前475——前221年
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知识点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知识点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周王无力控制诸侯;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2、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知识点三、诸侯争霸
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3.影响:(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2)积极影响:①加快统一的步伐。②促进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4.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旗号,通过葵丘会盟成为首霸。
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利弊:给社会带来了重重灾难(春秋无义战)。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在不断的战争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少数民族交流不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