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8张PPT)
“微小世界”单元教材解读
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1
设计思路
2
每课分析与建议
3
单元教学建议
目录
CONTENTS
设计思路
1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
纵向:为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提供素材
横向:为《工具与技术》打下基础
所对应的课标内容
微小世界
科学概念
双线并行
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和使用,视野的不断开阔和深入。
观察周围微小生物,丰富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经历对微小世界的观察、记录等过程,理解工具的发展的意义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单元设计思路
01
继承
修改情况
继承了单元设计思路,科学概念双线并行、融合发展。
删除
删除“放大镜下的晶体”一课,单元主题更加集中,又符合课标要求。
发展
引入手持式显微镜,更利于小学生观察;用微生物与健康总结收尾,更加关注学生的健康生活。
在继承中发展
01
观点一: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2007年版本
观点二: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观点三: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结论一: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2017年版本
结论二: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结论三:详写内容……点击输入本栏的具体文字,简明扼要的说明分项内容,此为概念图解,请根据您的具体内容酌情修改。
新老教材比较
放大镜
1
怎样放得更大
2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3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4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5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6
单元目录
微生物与健康
7
单元教学目标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生物细胞是多种多样的。
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放大镜和显微镜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
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能够说出工程师利用科学原理发明创造的实例。
工具的发明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不断扩大和深入,发现了更多的自然奥秘。
科学概念目标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生物和非生物。
能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和微小的生物。
运用绘画、文字、讨论等形式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通过资料收集、调查研究,交流分享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取得的成果。
科学探究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态度目标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微小世界的探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结果,善于与他人交流、分享观察信息。
养成积极参与观察讨论、选择吸纳信息的良好习惯。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观察工具的不断进步对促进科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了解当前利用微生物的研究成果,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每课分析及建议
2
1.放大镜
思路:研究凸透镜及其应用
1.回顾放大镜的应用。
2.比较各种镜片的不同,总结凸透镜的特点。
3.利用凸透镜特点,自制放大镜。
教材解读
聚焦:放大镜有什么特点
回忆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功能
结构
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
放大物体图像
教材解读
放大镜镜片
玻璃片
近视眼镜片
观察
比较
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
探索:2个探究活动
0
1
2
3
4
教材分析:研讨和资料
放大镜:是凸透镜的一种应用。
镜片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凸度不同,放大倍数也不同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阅读资料:
拓展:自制放大镜
应用凸透镜的特点,自制一个放大镜
什么材料?
怎么制作?
如何检验?
学生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以致用,体现素养导向。
透明
中央厚,边缘薄
做一做:使玻璃片能放大字
比一比:谁能让字放得更大
想一想:怎样做能让字放得大
2.怎样放得更大
学生利用组合凸透镜的装置,观察微小的物体,发现其中的现象。
通过实践活动,体会组合凸透镜的放大作用,结合组合凸透镜,理解显微镜的发明。
初步认识常见的光学显微镜结构,认识到显微镜的作用,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
思路:从凸透镜组合到显微镜
聚焦:怎样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教材解读
探索:组合两个放大镜,能否放得更大?
1.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组合凸透镜观察周围的微小物体
器材改进
纸筒
PVC管
透明亚克力管
测量记录
2.如何测量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凸透镜1中心
——
凸透镜2中心
凸透镜1上边
——
凸透镜2上边
凸透镜1底边
——
凸透镜2底边
1
2
初步感知要看清楚物体放大的图像,两个凸透镜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渗透“焦距”的概念。
1.测量距离目的是什么?
教材解读:研讨
1.怎样组合凸透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
组合方式
组合距离
2.显微镜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
3.组合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哪个部分?
研讨2: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目镜
物镜
调节旋钮
载物台
反光镜
凸透镜组合
光学显微镜
认识显微镜结构
名称
作用
关联
教材解读:拓展
拓展:资料阅读
显微镜的发展史
大肠杆菌
流感病毒
癌细胞
科技进步史
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思路: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1.以观察昆虫的细部为载体,比较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的放大作用。
2.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其他微小物体,发现新现象,再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3.观察细微结构后所产生的仿生发明。
聚焦: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昆虫身体是怎样的?
教材解读
教学建议: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可以安排在手持式显微镜之后、研讨活动之前进行,提供一个标本,让学生学习观察技能。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探索:初步学习使用显微镜
教材解读:主要活动
探索: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
利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学生可以方便地观察许多物体,灵活性强,操作方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手持式简易显微镜的使用
透明罩
对准物体
②
①
打开灯泡
③
调焦
④
眼睛对准
目镜观察
学生的观察记录
发现新的现象
对比观察,真实记录、客观描述
体会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进步,使人类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和深入,初步感知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使用手持式简易显微镜之后,再教学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手持式简易显微镜(100×)下的蝴蝶翅膀
教材解读:研讨
研讨:
1.我们发现了什么?惊奇的是什么?
2.放大倍数、图像大小和视野的关系?
分享惊奇的发现,发现来自于观察。
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物体的图像就越大,视野却越小。
教材解读:拓展
拓展:
仿生学
人类生产生活
大自然
关联
科普阅读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思路:观察细胞,熟练使用显微镜
细胞给学生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从微观层面认识生命的结构。
让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探索兴趣。
选择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容易观察、容易辨认、容易操作。
教材解读
1.新技能: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2.新发现:观察记录洋葱表皮细胞
探索:制作、观察、记录
教材解读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步骤
取片
滴水
展平
盖片
染色
吸水
使用显微镜注意点:
观察记录时做到两眼自然睁开,左眼观察细胞,右眼睁开看着并画图记录。
纠正不规范使用,如视野太暗、镜筒升降顺序颠倒、调焦幅度过大、图像没有位居视野中心等。
不要把气泡和灰尘当做细胞。
教材解读:研讨
展示我们的记录,描述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是怎样的?
我们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结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我们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跟罗伯特?
胡克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个体观察的展示和描述,结果分享;
2.集体论证,归纳共同特点;
3.与科学家对话,再次进行归纳,渗透科学史。
多个细胞
观察记录
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通过观察不同生物的细胞,体会细胞的多样性。
通过交流研讨,归纳很多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通过资料阅读,了解自然界中的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思路:观察到细胞的多样性,指向生物的多样性
教材解读
探索:
1.选择多样性、代表性的细胞
(人、动物、植物兼有)
(同一生物的不同部位)
(不同生物的相同部位)
2.熟练使用显微镜的技巧
人人动手操作、人人观察记录
观察
记录
教学建议
探索:
观察
记录
3.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很重要
尽量提供更多的显微镜。
标本可以在组间轮换。
观察时遵循一定的顺序。
学生难以做到“边看边画”,常常是“看完凭记忆画”。
教材解读:研讨
1.
交流新发现、梳理新认识
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生物细胞多种多样
同一生物不同部位细胞会不同
不同生物同一部位细胞也会不同
教学建议:增加资料
神经细胞
肌肉细胞
脂肪细胞
皮肤上皮细胞
人体不同部位细胞
小肠绒毛细胞
骨骼肌细胞
教学建议
研讨2:关于细胞还有什么提问?
是什么导致细胞形状不同?
细胞里面有什么?
细胞有什么作用?
细胞是活的还是死的?
细胞会动吗?
相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细胞吗?
所有的生物都由细胞组成吗?
……
注重科普阅读,扩大视野。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水中的微小生物种类多,容易观察。
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微小生物,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微生物指的是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的统称。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对微生物的认识,是通过举例来认知的,不能让学生望文生义。
注意:微小的生物≠微生物
思路:从微小的生物到微生物
教材解读
2.制作水中微小生物的装片
1.培养水中微小的生物
3.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探索:
聚焦: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学建议
1.准备观察素材:水中微小的生物
探索:
可以到池塘、溪沟、鱼缸的水中直接采集
一起培养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学建议
2.制作水中微小生物的装片
探索:
用滴管取少量水,滴在载玻片的中央。为避免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跑来跑去不便于观察,可取少量纤维(如脱脂药棉、干净毛笔上的毛等),交织成网状放在载玻片上;
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从水滴一侧轻轻盖到水滴上;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边缘洗去多余的水分,起到限制微小生物活动的作用。
教学建议
3.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探索:
熟练显微镜使用技巧
真实详细记录
观察
记录
比对
查阅
教学建议
带电子目镜的显微镜
连接:..\..\..\2008-2018\2016\我的文章和讲稿\1.链接资料\9.mp4
教材解读:研讨
1.
水中微小的生物是什么样的?
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运动状态等)
2.
根据什么辨认它们是生物?
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特征,
丰富对生命体的认识。
3.
资料:完善对“微生物”的认识
课标: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7.微生物与健康
单元总结课
以微生物与健康为主线,呈现人类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认识疾病与细菌、病毒的关系
利用微生物为人类服务
单元总结
思路:健康主题和单元总结
教材解读
细菌、病毒都属于微生物
教材通过介绍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因为学生无法直接观察。
指出隐含着人类认识微生物的过程和健康的关系。
利用微生物为人类服务
从三个方面举例说明:提供食物、处理废物、制成疫苗。
教材解读
回顾与总结:
1.观察工具怎样发展?
2.观察范围怎样拓展?
工具
视野
回顾与总结:
从五个方面,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
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
单元教学建议
3
用好课标
技能训练
用教材教
科学词汇
对照课程标准,把握好难度,落实好教学内容。
先研究透教材,再根据当地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显微镜的使用,分布在不同的课里,要把握好进程。
认识结构、初步使用、熟练使用。
科学词汇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教材中的科学词汇,要理解、会使用、会书写。
对本单元的教学建议
03
谢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