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评价检测(一)(第一单元)
(90分钟 100分)
一、我会选择(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20·咸宁中考)下列做法或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C)
A.用流动的水洗手
B.戴一次性防护口罩
C.酒精厂用玉米生产出75%的医用酒精
D.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
2.(2021·钦州期末)下列仪器中一般不用作反应容器的是(B)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锥形瓶
3.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李同学建议,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C)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4.下列改变我们生活的有关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叙述不能体现化学贡献的是(D)
A.使用电力牵引的高铁,优化能源结构
B.应用采用石墨烯技术的手机扫码支付
C.利用共享单车出行,减少大气污染
D.通过网络购物,享受便利生活
5.(2020·益阳中考)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A.钻木取火
B.破釜沉舟
C.聚沙成塔
D.买椟还珠
6.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
A.量筒: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B.烧杯:可以直接用来加热液体
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7.(2020·百色期末)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酸,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C)
A.拿出实验室
B.留在实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
C.倒入废液缸中
D.放回原试剂瓶
8.(2020·桂林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9.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D)
10.加热胆矾固体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正确的是(B)
11.下列各项化学实验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D)
A.给烧杯中液体加热时,在烧杯下面垫上石棉网
B.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如有水,加热前应擦干
C.熄灭酒精灯只能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手扇等方法熄灭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小砝码再依次加较大的砝码
12.(2021·柳州柳南质检)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
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化学、物质、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合理的是(C)
A.化学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没有化学,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有毒的化学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应禁止使用
C.解决环境问题,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
D.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化工生产一定会导致环境污染
14.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C)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
二、我会填空(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
15.(3分)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前后颠倒、较乱,现编号如下:
(1)需解决的内容主要是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2)将燃烧的木条插入该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
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_(2)(4)__(填数字序号,下同);属于获得结论的是__(3)__;属于反思评价的是__(5)__。
16.(6分)认真观察如图,判断下列过程中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1)图①中B处发生的变化是__化学变化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__有新物质生成__。
(2)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__化学变化__,由此说明化学变化__一定__(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__物理变化__,可见发光、放热的变化
__不一定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7.(3分)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酒精燃烧__。
(2)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__引起火灾__。
(3)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__用湿抹布盖灭__。
三、我会回答(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8.(7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按要求填空。
(1)选择上述仪器的字母填空:能作为热源的是__E__,不能加热的有__CFG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BD__。
(2)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块状石灰石;③试剂瓶中的稀盐酸溶液。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__①__(填数字序号,下同),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_②_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_③__。
(3)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一般为__1~2__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19.(8分)两个多月的化学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化学的重要性和化学的美,形成了一些化学观念。
(1)物质是多样的,目前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几千万种。我们根据物质的来源,可以分成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如塑料水杯、汽车轮胎属于__合成材料__,棉花、大理石板属于__天然材料__。
(2)物质是变化的,如汽油挥发是物理变化,__蜡烛燃烧(合理即可)__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是否生成新物质__。
(3)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酒精可作燃料,其燃烧是将__化学__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4)建立家庭实验室,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式。请填写下列物品可以替代的实验仪器的名称:
筷子:__玻璃棒(或镊子)__,汤匙:__药匙__,塑料吸管:__胶头滴管__。
四、我会实验(本题包括3小题,共31分)
20.(6分)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__热__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__水__,蜡烛燃烧为__化学__变化。
(2)观察白炽灯变化(灯管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__发热__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物理__变化。
【结论】猜想__二__(填“一”或“二”)正确。
21.(10分)同学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后,对酒精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围绕“酒精燃烧生成了什么?”开展探究。请你一起完成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酒精燃烧有水生成;
猜想二: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调查与研究】同学们了解到学校实验室有95%的酒精和无水酒精以及必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
现 象
结 论
第一步:点燃无水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
__烧杯内壁有水雾__
__酒精燃烧有水生成__
第二步:__点燃无水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__
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
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了猜想一、二都正确。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实验中选择无水酒精而不选择含水的酒精的原因是__防止对生成水的检验产生干扰__。
22.(15分)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1)实验Ⅰ得到的结论是__蜡烛火焰外焰的温度高于内焰及焰心处的温度__。
(2)补全实验Ⅱ的实验现象:__白烟燃烧__。
(3)实验Ⅲ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检验蜡烛燃烧是否有水生成_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
【反思评价】
(4)实验Ⅲ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图2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如图2所示实验相比,实验Ⅲ的优点是__能够同时检验是否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__。
PAGE单元评价检测(一)(第一单元)
(90分钟 100分)
一、我会选择(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2020·咸宁中考)下列做法或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流动的水洗手
B.戴一次性防护口罩
C.酒精厂用玉米生产出75%的医用酒精
D.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
2.(2021·钦州期末)下列仪器中一般不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锥形瓶
3.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小李同学建议,可以用澄清石灰水鉴定一下气体的成分是不是二氧化碳,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交流评价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4.下列改变我们生活的有关中国“新四大发明”的叙述不能体现化学贡献的是(
)
A.使用电力牵引的高铁,优化能源结构
B.应用采用石墨烯技术的手机扫码支付
C.利用共享单车出行,减少大气污染
D.通过网络购物,享受便利生活
5.(2020·益阳中考)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钻木取火
B.破釜沉舟
C.聚沙成塔
D.买椟还珠
6.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量筒:可以用作反应容器
B.烧杯:可以直接用来加热液体
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7.(2020·百色期末)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酸,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拿出实验室
B.留在实验台上,准备下次实验用
C.倒入废液缸中
D.放回原试剂瓶
8.(2020·桂林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9.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10.加热胆矾固体的实验过程中,操作正确的是(
)
11.下列各项化学实验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给烧杯中液体加热时,在烧杯下面垫上石棉网
B.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如有水,加热前应擦干
C.熄灭酒精灯只能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手扇等方法熄灭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小砝码再依次加较大的砝码
12.(2021·柳州柳南质检)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1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化学、物质、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合理的是(
)
A.化学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没有化学,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有毒的化学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应禁止使用
C.解决环境问题,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
D.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化工生产一定会导致环境污染
14.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的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⑤⑥
D.③④⑤
二、我会填空(本题包括3小题,共12分)
15.(3分)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前后颠倒、较乱,现编号如下:
(1)需解决的内容主要是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2)将燃烧的木条插入该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
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_
__(填数字序号,下同);属于获得结论的是__
__;属于反思评价的是__
__。
16.(6分)认真观察如图,判断下列过程中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
(1)图①中B处发生的变化是__
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__
__。
(2)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__
__,由此说明化学变化__
__(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__
__,可见发光、放热的变化
__
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7.(3分)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
__。
(2)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__
__。
(3)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__
__。
三、我会回答(本题包括2小题,共15分)
18.(7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请按要求填空。
(1)选择上述仪器的字母填空:能作为热源的是__
__,不能加热的有__
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
__。
(2)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块状石灰石;③试剂瓶中的稀盐酸溶液。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__
__(填数字序号,下同),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_
_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_
__。
(3)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一般为__
__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19.(8分)两个多月的化学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化学的重要性和化学的美,形成了一些化学观念。
(1)物质是多样的,目前人们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有几千万种。我们根据物质的来源,可以分成天然材料和合成材料,如塑料水杯、汽车轮胎属于__
__,棉花、大理石板属于__
__。
(2)物质是变化的,如汽油挥发是物理变化,__
__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
__。
(3)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酒精可作燃料,其燃烧是将__
__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4)建立家庭实验室,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式。请填写下列物品可以替代的实验仪器的名称:
筷子:__
__,汤匙:__
__,塑料吸管:__
__。
四、我会实验(本题包括3小题,共31分)
20.(6分)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发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
小丽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验证过程】(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__
__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__
__,蜡烛燃烧为__
__变化。
(2)观察白炽灯变化(灯管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__
__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
__变化。
【结论】猜想__
__(填“一”或“二”)正确。
21.(10分)同学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后,对酒精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围绕“酒精燃烧生成了什么?”开展探究。请你一起完成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酒精燃烧有水生成;
猜想二: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调查与研究】同学们了解到学校实验室有95%的酒精和无水酒精以及必备的实验仪器和药品。
【设计实验】
实验方法
现 象
结 论
第一步:点燃无水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烧杯,观察
__
__
__
__
第二步:__
__
__
__
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同学们通过实验,验证了猜想一、二都正确。
【反思与评价】同学们实验中选择无水酒精而不选择含水的酒精的原因是__
__。
22.(15分)化学小组受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的启发,对蜡烛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一次探究。
【查阅资料】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具有吸水性,吸水后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
(1)实验Ⅰ得到的结论是__
__。
(2)补全实验Ⅱ的实验现象:__
__。
(3)实验Ⅲ中,硫酸铜粉末的作用是__
__,得到“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二氧化碳”这一结论所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
__。
【反思评价】
(4)实验Ⅲ是该小组同学对如图2所示实验的改进,与如图2所示实验相比,实验Ⅲ的优点是__
__。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