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第一~六单元) 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第一~六单元) 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2021-2022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19 11:50:28

文档简介

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第一~六单元)
(9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
一、我会选择(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玻璃破碎
C.木炭燃烧
D.酒精挥发
2.(2020·淮安中考)物质世界丰富多彩。下列关于身边化学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用作灭火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C.生石灰有强烈的吸水性,用作食品干燥剂
D.液态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作火箭推进燃料
3.(2020·玉林中考)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4.(2020·潍坊中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两个氢原子:H2 B.一个钙离子:Ca2+ 
C.硫酸钠的化学式:NaSO4 D.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H22
5.(2020·黔西南州中考)最新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羟氯喹(C18H26ClN3O)对新冠肺炎并无明显疗效。下列关于羟氯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碳、氢、氯、氮、氧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335.5
g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大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7.
(2020·常德中考)分类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如图可表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关系,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中属于Z范围的是(
)
A.O3     B.NaHCO3     C.CaO     D.酒精
8.下列装置或操作肯定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9.(2020·龙东中考)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炒菜时闻到香味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D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10.(2020·宁夏中考)近年来,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直困扰着人类。消毒剂的选择、利用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成为热门话题。过氧乙酸(化学式CH3COOOH)溶液是常用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
B.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11.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的化学式是C2H4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D.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15
D.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2
13.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
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14.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④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②的符号为Al+3
D.①③形成的化合物是MgF2
二、我会填空(本题包括3小题,共17分)
15.(5分)(2020·玉林中考)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氧元素__
__;(2)2个氢分子__
__;(3)3个氮原子__
__;
(4)高锰酸根离子__
__;(5)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
__。
16.(5分)2018年5月9日,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
(1)高氯酸钾(KClO4)
可用作火箭燃料,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
__。
(2)“高分五号”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作卫星天线。图1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
__。x的数值是__
__。
(3)“高分五号”是我国首颗对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烷等多个环境要素进行监测的卫星。
①上述四种气体可以造成酸雨的是
__(写一种即可);
②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主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
__(填序号)。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反应后丁、戊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7.(7分)(2020·达州中考)小明周末从凤凰山带回一瓶浑浊的山泉水,他在化学实验室模仿自来水厂净化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
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
__(填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_
__水。
(3)小明用得到的蒸馏水配制50
g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配制该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①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5
g,水__
__mL(水的密度为1.0
g·cm-3);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用规格为__
__mL(填“10”“50”或“100”)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③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__
__。
三、我会回答(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8.(6分)下图工业制备硝酸的生产过程示意图。
(1)步骤①反应中负极产生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有(写一条)__

(2)步骤②发生的是__
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从微观角度解释NO和N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
__。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4)请找出生产过程中含氮元素的纯净物,并按氮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__
__。
(5)制取硝酸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
__。
19.(10分)含碳物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如图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其中硬度最大的是__
__(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
__。
(2)干冰可作制冷剂,主要是利用了它的__
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体现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理念。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是__
__(填字母序号)。
A.日常起居中,长时间不用电器时,要关闭电源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讲究卫生,在餐厅用餐时,尽量多地使用一次性餐具
(4)利用如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
①甲中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纸花发生的现象是__
__。
②乙中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③丙中下方蜡烛先熄灭上方蜡烛后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具有__
__的性质。
四、我会实验(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0.(11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A中若红磷用量不足,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__
__,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②图B中实验运用了__
__的研究方法,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__
__均不改变,右边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③图C中反应后天平示数减少,有人说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的观点是__
__;
④图D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热水里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__
__;
⑤图E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
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
该实验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__
__。
21.(6分)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
__,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
__。
(2)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
__;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洗气瓶F,气体应从__
__通入(填“长管”或“短管”)。
(3)用收集到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中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的原因是__
__,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__
__色。
五、我会计算(共8分)
22.某市盛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某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研碎和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五次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假设反应匀速进行,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
酸反应,烧杯的质量为25
g)
反应时间/s
20
40
60
80
100
烧杯和药品质量/g
137.8
135.6
m
134.5
134.5
请计算:
(1)表中的m=__
__。
(2)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PAGE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第一~六单元)
(90分钟 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Ca-40
一、我会选择(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
A.干冰升华
B.玻璃破碎
C.木炭燃烧
D.酒精挥发
2.(2020·淮安中考)物质世界丰富多彩。下列关于身边化学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二氧化碳不可燃一般也不助燃,用作灭火
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C.生石灰有强烈的吸水性,用作食品干燥剂
D.液态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作火箭推进燃料
3.(2020·玉林中考)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C)
4.(2020·潍坊中考)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B)
A.两个氢原子:H2 B.一个钙离子:Ca2+ 
C.硫酸钠的化学式:NaSO4 D.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H22
5.(2020·黔西南州中考)最新临床医学研究表明,羟氯喹(C18H26ClN3O)对新冠肺炎并无明显疗效。下列关于羟氯喹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由碳、氢、氯、氮、氧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335.5
g
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最大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D)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7.
(2020·常德中考)分类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如图可表示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关系,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中属于Z范围的是(C)
A.O3     B.NaHCO3     C.CaO     D.酒精
8.下列装置或操作肯定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D)
 
9.(2020·龙东中考)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C)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
炒菜时闻到香味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压缩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
乒乓球内每个分子的体积都增大
D
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10.(2020·宁夏中考)近年来,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直困扰着人类。消毒剂的选择、利用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成为热门话题。过氧乙酸(化学式CH3COOOH)溶液是常用消毒剂中的一种,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过氧乙酸是一种氧化物
B.过氧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D.一个过氧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11.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X
的化学式是C2H4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D.CO2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1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15
D.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2
13.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C)
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水浇灭
D.遇到火灾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
14.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④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②的符号为Al+3
D.①③形成的化合物是MgF2
二、我会填空(本题包括3小题,共17分)
15.(5分)(2020·玉林中考)用化学符号填空。
(1)氧元素__O__;(2)2个氢分子__2H2__;(3)3个氮原子__3N__;
(4)高锰酸根离子__MnO__;(5)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O2__。
16.(5分)2018年5月9日,我国“高分五号”卫星发射成功。
(1)高氯酸钾(KClO4)
可用作火箭燃料,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7__。
(2)“高分五号”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作卫星天线。图1是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58.69__。x的数值是__2__。
(3)“高分五号”是我国首颗对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烷等多个环境要素进行监测的卫星。
①上述四种气体可以造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__(写一种即可);
②催化还原法是消除大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新工艺,主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D__(填序号)。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D.反应后丁、戊的分子个数比为2∶1
17.(7分)(2020·达州中考)小明周末从凤凰山带回一瓶浑浊的山泉水,他在化学实验室模仿自来水厂净化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过滤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AC__(填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_硬__水。
(3)小明用得到的蒸馏水配制50
g质量分数10%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配制该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①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5
g,水__45__mL(水的密度为1.0
g·cm-3);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用规格为__50__mL(填“10”“50”或“100”)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③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__加速(氯化钠的)溶解__。
三、我会回答(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18.(6分)下图工业制备硝酸的生产过程示意图。
(1)步骤①反应中负极产生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有(写一条)__可燃性、还原性。
(2)步骤②发生的是__物理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从微观角度解释NO和N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__分子构成不同__。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3H2+N22NH3__;
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4NH3+5O24NO+6H2O__。
(4)请找出生产过程中含氮元素的纯净物,并按氮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__HNO3、NO2、NO、N2、NH3__。
(5)制取硝酸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NO__。
19.(10分)含碳物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如图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其中硬度最大的是__A__(填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B__。
(2)干冰可作制冷剂,主要是利用了它的__物理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体现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理念。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是__AB__(填字母序号)。
A.日常起居中,长时间不用电器时,要关闭电源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讲究卫生,在餐厅用餐时,尽量多地使用一次性餐具
(4)利用如图装置,验证CO2的性质。
①甲中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纸花发生的现象是__变红色__。
②乙中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CO2===CaCO3↓+H2O__。
③丙中下方蜡烛先熄灭上方蜡烛后熄灭,此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具有__密度比空气大、不助燃__的性质。
四、我会实验(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20.(11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图A中若红磷用量不足,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__小于__,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4P+5O22P2O5__;
②图B中实验运用了__控制变量,对照实验__的研究方法,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__质量与化学性质__均不改变,右边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H2O22H2O+O2↑__;
③图C中反应后天平示数减少,有人说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的观点是__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示数减少是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__;
④图D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热水里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__需要氧气__;
⑤图E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3Fe+2O2Fe3O4__;
该实验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__防止产生的高温熔融物溅落到瓶底,使瓶子炸裂__。
21.(6分)实验室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A__,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氧气不易溶于水__。
(2)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BD__;欲制得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洗气瓶F,气体应从__长管__通入(填“长管”或“短管”)。
(3)用收集到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中集气瓶底部盛少量水的原因是__防止铁的熔化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__,H中喷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纸花显__红__色。
五、我会计算(共8分)
22.某市盛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某同学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研碎和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放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五次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假设反应匀速进行,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
酸反应,烧杯的质量为25
g)
反应时间/s
20
40
60
80
100
烧杯和药品质量/g
137.8
135.6
m
134.5
134.5
请计算:
(1)表中的m=__134.5__。
(2)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解析】(1)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20
s至40
s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137.8-135.6=2.2
g,若60
s时未反应完,则烧杯和药品的总质量应为135.6-2.2
g=133.4
g,对比80
s的数据可知,此时反应已经结束,故m应为134.5。
(2)解:反应前烧杯和药品的总质量应为137.8+2.2
g=140
g,故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40
g-134.5
g=5.5
g,据此可求得碳酸钙的质量,样品的质量应为反应前烧杯和药品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盐酸的质量。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减少的质量正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5.5
g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5.5
g
= x=12.5
g 样品的质量为134.5
g+5.5
g-100
g-25
g=15
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3.3%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答案:(1)134.5 (2)83.3%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