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外区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Ca-40
Cu-64
―、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哈尔滨地铁为市民的出行和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确保安全是地铁稳定运行的首要前提,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下列物品在地铁站内进行安检时,可以顺利通过的是(
)
2.下列实验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4.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5.下列化学资源有关的数据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利用的淡水占全球水储量的2.53%
B.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
C.地壳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接近50%
D.液氢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3倍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燃烧,发出耀眼的白色火焰,放热
B.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片烘烤过的木炭:无明显变化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无色气体燃烧,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放热
D.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银白色固体表面产生紫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7.下列叙述所对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的标注均正确的是(
)
8.
我市的家用燃料大多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
B.甲烷属于氧化物
C.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个甲烷分子和一个水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档案室着火,需要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加油站、面粉加工厂要标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C.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D.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10.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氧化碳分子是保持一氧化碳毒性的最小粒子
B
煤气泄漏会闻到难闻的气味
分子不断运动
C
水银温度计示数随温度变化
汞原子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升降而增减
D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中原子的种类不同
11.实验室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生石灰和白糖
加入水中测温度
取少量尝味道
B
呼出气体和空气
伸入燃着的木条
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
C
木炭粉和二氧化锰
在空气中点燃
观察颜色
D
硬水和软水
滴加适量肥皂水
观察外观是否浑浊
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由下列依据所得出的推理正确的是(
)
选项
依据
推理
A
碳单质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含碳元素的物质均具有还原性
B
X的化学式为N2
C
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产物是CO2和H2O
该物质一定是只含碳、氢元素的化合物
D
稀有气体的原子(除氦外)最外层电子数都为8
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13.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请利用所学知识,并结合图像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煤和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
②等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煤更容易导致酸雨
③使用天然气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加剧的环境问题
④有煤存在的地方,都有天然气存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氧化钙
石灰石
高温煅烧至不再产生气体
B
氯化钾
二氧化锰
溶于水,蒸干
C
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氧化铜粉末
15.小冰取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0.65g,加入到500g水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消失,再向该液体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至沉淀恰好不再增加,过滤得滤液500.09g,则原混合物中氧化钙的质量为(
)
A.0.56g
B.0.42g
C.0.28g
D.0.14g
二、非选择题(28~35题,共40分,请依据题意填写空白)
28.
(4分)化学知识比赛上,老师给出下列图片,请你参与比赛并回答相应问题!
(1)图中符号的含义为
。
(2)图中实验观察到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
色。
(3)图中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①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
29.(6分)期末考试之后又迎来了让人期待的假期!请回答:
(1)一家人驱车来到郊外,以汽油为燃料的汽车行驶时的能量转化全过程为
(用“→”表示转化)。
(2)没有什么是一顿烤肉不能解决的!爸爸用扇子不断扇着燃烧着的木炭,有时还喷少量的水,都使得木炭越烧越旺。“用扇子扇”主要是通过①
的方法使燃料燃烧的更充分。“喷少量的水”
可以使红热的木炭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可燃的氧化物和一种最理想的燃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③
。小冰学着爸爸的样子给炭火浇水,却把炭火浇灭了,这是因为水将温度降低到了炭的④
以下。
(3)妈妈说,木炭和汽油不充分燃烧都会产生一种大气污染物①
(填化学式,太阳能灶也是野炊的好工具。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除太阳能外,还有②
(任意写两种)等等。
30.(4分)图甲是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微观模拟图;图乙是常见的三种碳单质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下图回答:
(1)在图甲变化前后,不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
(2)图乙中,表示C60的结构示意图是①
;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②
。
(3)分析图乙可以得出:金刚石和石墨硬度差异较大的微观原因是
。
3l.(7分)同学们准备了必要的仪器、药品和用品。在实验室中进行常见气体的制取实验。
(1)写出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性质,决定用②
法收集氧气。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为看到预期现象,需要等火柴③
时再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④
(填仪器名称)中。
(2)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已知铜和稀盐酸不反应),当石灰石和稀盐酸相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欲验证生成的气体是否集满,需进行的操作和对应的现象是②
。与教材中的装置相比,右图装置的一个优点是③
。
32.(4分)分类、类比、推理都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化学实验可按其主要目的分为:探究反应发生的条件、利用性质验证物质、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A与①
(填“B”或“C”或“D”)归为一类,依据是②
。
(2)很多碳氢化合物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黑烟,但是产生黑烟的浓度不同,已知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黑烟的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乙炔(C2H2)>乙烯(C2H4)>乙烷(C2H6)
①试分析上述物质名称中“乙”代表的是每个该物质的分子中
。
②结合上述信息推理决定物质燃烧产生黑烟浓度高低的原因,分析下列三种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燃烧产生黑烟浓度最大的物质是
(填字母)。
A.乙烷(C2H6)
B.丙烯(C3H6)
C.苯(C6H6)
33.(4分)2019年是祖国母亲的70华诞!这是一道以“青春‘心’向党,献礼七十年”为主题的推断题。图中数字“7”中相连的物质可以发生反应;数字“0”中相连的物质可以发生转化,箭头指向生成物。M物质既可以和B物质反应,也可以和F物质反应。
已知下列信息:
①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最常见的液体E;
②B、M均为黑色固体,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
③C、F的组成元素完全相同;
④D是可由高粱、玉米等发酵、蒸馏而得到的液体。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
(2)B和M反应的现象为
。
(3)D同时转化为E和F的化学方程式为
。
34.(5分)同学们在实验室中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上述流程及相关数据计算并回答: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此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
(3)根据生成气体的质量,列出求解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质量(x)的比例式为
。
(4)过氧化氢溶液(由过氧化氢和水组成)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
。
(5)实验最终所得到的滤液的质量为
。
35.(6分)200多年前,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200多年后,勇往直前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这一主题展开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
【收集证据】(1)小冰将维形瓶和玻璃管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使天平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引燃红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除看到锥形瓶内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外,整个实验小冰的实验小城的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为②
,这种变化是由于③
(填两点)的变化使装置内产生压强差导致的。冷却后再重新放到在天平上,天平指针④
(填字母)。
A.偏左
B.偏右
C.指向分度盘中央
(2)小城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后,然后倾斜烧杯使盐酸与碳酸钠粉末接触,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①
的现象,他的实验②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
【拓展延伸】(3)结合本实验,完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实验设计流程图:
(4)将化学实验图像化也是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原理的好方法。若用右侧图像来记录小冰的实验,则纵坐标可以表示
(填字母)。
A.装置内物质总质量
B.装置内的分子总数
C.装置内氧气的质量
D.装置内的原子总数
同学们利用一年来学习的化学知识和方法成功完成了实验,得出了正确结论。共同期待在即将到来的九年级能有更多的收获!
道外区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八年级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1.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中条件答错或没答扣一半分,化学式错误不得分。化学名词错误不得分。
2.字母书写不准确及非化学名词的错别字、漏字等错误3处扣1分,但不重复扣分。
3.简答问题其它答法合理的酌情给分。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5
ACBBA
6~10
DCDAD
11~15
BBACC
二、非选择题(28~35题,共40分,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
28.(4分)(1)两个氢分子
(2)红
(3)①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
②CO2
+
H2O===H2CO3
29.(6分)(1)化学能
→
内能
→
机械能(写不全不得分)
(2)①供给燃料充足的空气(或氧气)
②C+H2OH2+CO
③0(价)、+2(价)
④着火点
(3)①CO(0.5分)
②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氢能中的任意两个(0.5分)
30.(4分)(1)碳原子、氧原子
(2)①B
②
(3)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1.(7分)(1)①2KClO32KCl+3O2↑
②排水
③快燃尽
④集气瓶
①CaCO3+2HCl==CaCl2+H2O+CO2↑
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气体集满
③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
32.(4分)(1)①C
②A实验和C实验都是利用性质验证物质的实验
(2)①碳原子的个数
②C
33.(4分)(1)A:H2
B:CuO
C:CO
D:C2H5OH(每个0.5分,共2分)
(2)黑色固体中逐渐有紫红色固体生成
(3)C2H5OH
+
3O2
2CO2
+
3H2O
34.(5分)(1)2H2O22H2O+O2↑
(2)3.2g
(3)
(4)6.8g
(5)196.8g
35.(6分)(1)①4P+5O22P2O5
②先变大,后变小(,最后比原来小)
③温度、气体量(0.5分)
④C(0.5分)
(2)①气泡(0.5分)
②不能(0.5分)
(3)①化学(0.5分)
②密闭(0.5分)
(4)A(0.5分)、D(0.5分)(错选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