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训练)——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训练)——2022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9 14:0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基础练】
1.1936年,英国认为希特勒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扩军备战和出兵莱茵区是在追求“平等权利”,只要部分满足德国的抱怨,猜疑就会束之高阁,信任就可以恢复。英国意在(
)
A.纵容德国入侵法国
B.扶植德国为同盟国
C.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宣扬反战和平思想
2.《全国工业复兴法》被学者称为“罗斯福新政规划实验的核心”,它试图避免“恶性竞争让产业经济的灾难恶化”。《全国工业复兴法》(  )
①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
②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③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④规定要缩减政府开支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3.1938年5月,德国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引发国际担忧。罗斯福总统分别给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写信,呼吁希特勒“和平地、公正地和建设性地解决争论问题”,请墨索里尼“帮助继续努力,以求用谈判或其他和平手段就争论问题达成协议”。在各国的斡旋下,随后召开由德、意、英、法主导的国际会议。该会议的直接结果是(  )
A.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B.签署《日内瓦议定书》
C.签署《慕尼黑协定》
D.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4.章乃器曾回忆:“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祖国从此可以转弱为强,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为期不远,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用言语形容的。”这体现了(
)
A.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的思想状况
B.九一八事变后人们的悲愤心情
C.华北事变在中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D.七七事变以来民族意识的觉醒
5.第二次世界大战把六十多个国家、世界五分之四的人卷入了战争的漩涡。这场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  )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三省
B.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C.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本宣战
D.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6.正确的逻辑推理在历史学习中很重要。表格内容为大国领导人对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该事件是(
)
丘吉尔
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斯大林
真是好极了,日本人干得真不赖
罗斯福
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
A.签订《慕尼黑协定》
B.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7.1942年10月12日,毛泽东提到:“……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这一形势,将直接影响到远东。”这场战役是指(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中途岛战役
D.诺曼底登陆战役
8.两次世界大战后分别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两者都(

A.带有强权政治色彩
B.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C.强化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受到美苏两国操纵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的南进战略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罗斯福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变化。1941年7月26日,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财产。8月1日,美国停止对日本全部石油输出。同时,美国没有放弃同日本达成妥协的努力,但由于日美矛盾逐渐加深,谈判陷入僵局。11月中下旬,美国拒绝了日本的最后谈判方案之后,要求日本无条件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军,放弃在华权利,德、意、日同盟条约不再有效。日本认为这是逼迫自己投降的最后通牒,决定以谈判为掩护,伺机发动战争。1941年12月7日,日军对美国在太平洋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以微小的损失为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随后,日本向美英正式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影响。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的欧洲,大多数强国都被卷入了关税战和对外国市场的竞争中,由于他们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产品有海外市场。这些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加上欧洲被统治的少数民族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愿望,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战争的到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具体内容大体有四个方面:
(1)西方欧洲雅尔塔体系。它通过分区占领管制德国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则协定、关于波兰疆界和临时政府组成的协定、《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等,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这是雅尔塔体系的关键环节。
(2)东亚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亚洲的安排主要是通过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和《雅尔塔秘密协定》、《波茨坦公告》、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以及美苏在朝鲜受降的“三八线”协议等实现的。
(3)“中间地带”雅尔塔体系。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这方面的内容规定比较笼统,是雅尔塔体系的薄弱环节。
(4)联合国。战后成立新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摘编自杨鹏飞等《二十世纪以来的战争和平与世界发展
——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兰州会议论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的主要特点。
【提升练】
11.20世纪三十年代,德国总理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宣称,日本要求打破现状,并且“从我们自己的前提出发建立新的国际和平秩序”。这表明(

A.两者具有极端民族主义思想
B.德日民族复仇情绪十分强烈
C.苏联是他们共同反对的对象
D.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已形成
12.1929年9月26日,英格兰银行为制止黄金外流,保护英镑在国际汇兑中的地位,提高利率6.5%;30日,又从纽约撤回数亿美元到伦敦,致使美国股票市场大幅下跌,不久后,大危机全面爆发。这说明美国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
)
A.为美元全球霸权地位动摇所直接导致
B.根源于疯狂的股票投机和超前消费
C.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D.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有关
13.1934年,一些人认为美国产业复兴是欺骗群众,促进了工人运动,而限制生产量和价格是“社会主义”;1934年美国罢工人数增到146万多人。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
A.意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C.未取得预期效果而失败
D.因触及多方利益而曲折
14.在二战全面爆发前的一次演讲中,丘吉尔曾指出,“不要认为这件事会从此结束,这不过是算账的第一步?这不过是以后每年还要递给我们的苦杯的第一口,第一次尝尝味道罢了”?丘吉尔演讲针对的“事件”(
)
A.使德国法西斯得到了“向西进军”的鼓励
B.承认了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现实
C.使欧洲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
D.使德军暂时摆脱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
15.卢沟桥事变后的8个月内,日军四次追加临时军费共74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参加“一战”和侵占中国东北四次战费总和的1.6倍。1938年直接军费为59.6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的76.8%。据此,可从一个侧面推知(
)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已蓄谋已久
B.侵华战争促使日本国民经济畸形发展
C.甲午战争后日本是侵华的主要敌人
D.日本全面侵华遭到中国人民顽强抵抗
16.下图是发表于二战期间的一幅漫画,题为《镰刀和锤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许多国家展开了英勇顽
强的抵抗。该漫画就从一个侧面描绘了某一历史情形,其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
A.不列颠之战使德国侵略计划首次未能得逞
B.莫斯科战役的胜利宣告苏联开始对德国进行反攻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德国走上崩溃之路
D.意大利投降使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的背景。英国在二战前惯有的外交策略是大陆均势政策,即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从而维护自己世界霸主的地位,其对德国实力的些许恢复是乐见其成的,故选C项;纵容德国入侵法国并不是英国的战略意图,因为这会破坏欧洲的政治生态平衡,排除A项;二战前英国并未打算将德国扶植为同盟国,而是希望让德国恢复一部分实力,以恢复之前的那种均衡状态,排除B项;反战和平并不是英国战略决策层面主要考量的内容,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在工业方面,政府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工业各行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工作条件,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①②③符合《全国工业复兴法》内容;
④不属于《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排除。故选:B。
3.答案:C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据材料“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可知是在北伐战争后,结合所学可知,北伐战争是在1926—1927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且危害严重,材料表达了九一八事变后人们的悲愤心情,故选B项;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1895年,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不符合“大好形势突然逆转”,排除A、C、D项。
5.答案:B
6.答案:C
解析: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迫使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减轻了英国、苏联的军事压力,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C项正确。
7.答案:B
8.答案:A
解析:“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都是大国强权政治的结果,故选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只是维持了短暂的和平,在“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排除B;“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削弱了欧洲的优势地位,排除C;D不符合“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排除。
9.答案:(1)原因:美日利益冲突日益严重;美国对日本进行了经济制裁;美日外交谈判陷入了僵局;德意日同盟的建立助长了日本军事冒险主义。
(2)影响:促成了美国直接参战;扩大了二战范围;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减轻了中国抗战的压力。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1)根据材料“日本的南进战略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可归纳出美日利益冲突日益严重;根据材料“1941年7月26日,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财产。8月1日,美国停止对日本全部石油输出”,可归纳出美国对日本进行了经济制裁;根据材料“但由于日美矛盾逐渐加深,谈判陷入僵局”,可归纳出美日外交谈判陷入了僵局;结合所学可归纳出德意日同盟的建立助长了日本军事冒险主义。(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影响主要是促成了美国直接参战;扩大了二战范围;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减轻了中国抗战的压力等。
10.答案:(1)背景: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海外殖民地的争夺;利益联盟内及联盟间的冲突;不可调和的民族主义愿望。
(2)特点:倡导和平、民主原则;全球性国际政治体系;大国主导;两分天下;具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
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由于他们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产品有海外市场”可归纳出对海外殖民地的争夺;根据材料“这些殖民地的竞争转而又促成了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的形成”可归纳出利益联盟内及联盟间的冲突;根据材料“加上欧洲被统治的少数民族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愿望”可归纳出不可调和的民族主义愿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2)特点:根据材料“划分了美英和苏联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对于殖民地的安排,除英法荷在远东的殖民地被保留下来,其他地区的殖民地转交给联合国托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1.答案:A
12.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在国际市场上提高利率和从纽约的撤资行为推动了经济大危机大爆发,这说明美国1929年大危机的爆发与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市场的动荡有关,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二战后美国确立了其世界霸权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疯狂的股票投机和超前消费;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信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据题意可知,罗斯福新政在实行过程中遭到众多的指责,罢工人数也有所增加,说明新政实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因其触及多方利益而曲折发展,故选D项;题干着重强调美国人民对于罗斯福新政实施的态度,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无关,排除A项;题干中罢工人数增加,与注重保护弱势群体利益相矛盾,排除B项;罗斯福新政未失败,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慕尼黑协定》。据材料可知丘吉尔评论的是《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英国对德国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这刺激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野心,促使其向西进军,故选A项;慕尼黑会议上,德国吞并的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而非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排除B项;1939年4月英法苏三国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意味着使欧洲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破产,排除C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军暂时摆脱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排除D项。
15.答案:D
解析:日本全面侵华后的8个月内和1938年期间,军费猛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日本大举侵华遭到了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迫使日本政府不断增加军费开支,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全面侵华后的情况,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日本经济的畸形发展,故B项错误;C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与题意不符。
1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影响。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镰刀和锤子是苏联的象征,因此漫画体现的是苏联对德国进行反击,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德国走上崩溃之路,故选C项:不列颠空战针对的是英国,故排除A项;莫斯科战役胜利后,苏联尚未进行反攻,德军仍掌握战场主动权,故排除B项;材料与意大利投降无关,故排除D项。
17.答案:(1)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禁用童工。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2)国家立法;
(3)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改革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前提下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