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上)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上)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同步测试题(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19 17:32: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同步测试
制造火药的原料硝石、硫磺和木炭在西汉时已被发现,唐朝的炼丹家们在用这三种原料炼丹时,发生了起火爆炸现象,以后就用它来制成“飞火”,杀伤敌人。北宋初年制成“火箭”“火球”;宋仁宗时有了制作火药的配方。据此可知,古代中国(  )
A.
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B.
现实需要推动科技不断向前发展
C.
科技发展与前代积累有密切关系
D.
民族间科技交流有利于科技发展
《朱子语类》记载:“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朱熹对待曹操态度的依据是(  )
A.
“曹操窃国,名分不正”
B.
“存天理,灭人欲”
C.
曹操确有历史功绩
D.
违背了“性善论”
宋代的国子监负责“掌印经史群书”,除供朝廷颁赐外,同时也向民间出售。至景德二年,国子监的书版增至十万。为保护私家精刻本的版权,官府颁布了禁止翻刻的命令。这表明(  )
A.
政府推动印刷业的发展
B.
私人刻印书籍遭官府禁止
C.
活字印刷技术日益精湛
D.
雕版印刷仅用于民间刻书
当中国的造纸术在公元8世纪时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后,便逐渐取代了埃及传统的、原料单一的纸莎草造纸术。这表明埃及纸莎草造纸术失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  )
A.
竣及纸莎草短缺且依赖进口
B.
中国和埃及商贸联系进一步加强
C.
中国造纸术造纸成本降低
D.
埃及纸莎草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
英国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
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
B.
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地位
C.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D.
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和思辩化
B.
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C.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D.
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和主流化
宋代书画家大量订制各种精致的纸张和专门的笺札,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的也很多,这种现象(  )
A.
加速艺术品的商业化
B.
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
C.
促进市民阶层的壮大
D.
推动重商观念的兴起
英国科学家培根指出:“三大发明即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古人并不知晓;我们应注意到,没有哪个方面的发明就其力量、功效和结果而言,比三大发明更惹人注目。因为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其中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是指(  )
A.
早期殖民扩张的产生
B.
多条海上航线被开辟
C.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
三角贸易的形成
一直以来,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造纸术的推广
D.
印刷技术的发展
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所作序中写道:“牛童走马之口无不道其诗,至于缮写模勒,炫卖于市井。”由此可以推知,唐朝中后期(  )
A.
科技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播
B.
儒家“重义轻利”观念受到了冲击
C.
文学界的浮夸之风悄然兴起
D.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
A.
欣赏自然、移情易性
B.
存天理、灭人欲
C.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D.
自我完善、君子气节
历史学家陈寅恪对两宋文化评价道:“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能够为此提供佐证的有
①书院林立遍布州县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懦家信仰的重建④世俗文学的兴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宋代雕版印刷的书籍不仅有历史、儒家经典和话本,还包括农业、占卜和药学等手册。老百姓可读到以前只有专家掌握的知识,他们可自行举行葬礼、占卜,或为家人开方抓药。这说明(  )
A.
雕版印刷影响社会结构的变动
B.
宋朝社会治理的能力得到增强
C.
印刷技术进步推动文化的传播
D.
宋代出版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宋太宗时,“诸经正义、字书、史书、医方和较大卷帙的类书、小说、文章总集以及御制文、法帖等,都开始第一次镂版摹印”。宋代这一做法(  )
A.
废除了思想文化禁锢政策
B.
推动了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C.
有利于促进文学的世俗化
D.
是对以往文化的集中总结
宋明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逻辑层次的哲奉范畴和理论结构。无论是理学哲学各种各样的本体论,还是“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其出发点和核心是(  )
A.
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
探究宇宙万物本原
C.
吸收佛道思想精髄
D.
实现儒学的哲学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具体表现。
材料二
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综合创新便会食多不化,推陈出新就会迷失方向;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返本开新便会泥古不化,推陈出新就会乏力苍白;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返本开新就会徒说空话,综合创新也会主体不明。因此,“三新”之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则儒学的继承与创新庶几可以顺利进行。
——牟钟鉴《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宋代理学家为重振儒学是如何“推陈出新”的?
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唐、宋
宋代文化是唐代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唐代所建立的三省六部、科举、均田等制度,已经标志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宋代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文官制度,中枢大臣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得以相互制衡。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两个方面,说明宋代在该方面的新发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火药从发明到应用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说明科技发展与前代积累有密切关系,故C项正确;
材料未与其世界进行比较,无法得出A项中的结论,排除;
材料不能体现现实需要推动科技发展和民族间科技交流有利于科技发展,故BD两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从火药发明到应用的过程可以看出科技发展与前代积累有密切关系。
本题以火药的发明与应用过程的特点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2.【答案】A
【解析】材料“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可见作者强调的是正统观念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故A项正确;
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材料“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说明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人性问题,故D项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材料“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正统观念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宋明理学,理学被曲解之后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政府明确由国子监负责印刷经史等书籍,颁布法令保护版权,国家掌握的书版数量巨大等,表明政府推动了印刷业的发展,A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政府禁止私人刻印书籍,B项错误;
活字印刷技术日益精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
雕版印刷仅用于民间刻书与“国子监负责‘掌印经史群书’”等不符,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考生可根据材料“除供朝廷颁赐外,同时也向民间出售。至景德二年,国子监的书版增至十万。为保护私家精刻本的版权,官府颁布了禁止翻刻的命令”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人类造纸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人们可以就地取材,扩充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为造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故C项正确。“纸莎草是尼罗河特产,是埃及的主要出口物资,排除A项。
中国造纸术传至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世界并非通过中埃双方的商业贸易,排除B项。
造纸工序未见详细记载”是埃及纸莎草造纸术失传的原因之一,但在题干材料中不能反映,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中国的造纸术……逐渐取代了埃及传统的、原料单一的纸莎草造纸术”。
本题是基础题,主要通过造纸术外传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三大发明的外传,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因从A选项正确;
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其对中国的影响,B选项错误;
C选项与这些发明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D选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要求学生结合四大发明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古代四大发明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6.【答案】B
【解析】材料中指出朱熹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可以得出:这就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
A项的哲学化、C项的宗教化以及D项的政治化与材料的论述没有关系;
故选:B。
本题以葛兆光关于朱熹观点的论述为考查背景,考查了对宋明理学知识点的掌握。
本题考查了对宋明理学观点的掌握,解答此题,应当掌握“在生活中体现”这个重要信息点。
7.【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现象多”可知,这种现象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AD两项与材料无关,应排除。
依据材料中“各种精致的纸张和专门的笺札”可知,大部分属于画家专业用品,不完全属于艺术品,故C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影响。需要掌握印刷术的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社会上私人出资刻书现象多”。
本题考查对印刷术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8.【答案】C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科学家培根对中国三大发明传入欧洲后产生的巨大影响的评价,无法体现早期殖民扩张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故A选项错误;
B.结合所学可知,指南针传入欧洲后带来的“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而多条航线被开辟出来,不足以说明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故B选项错误;
C.依据材料“三大发明更惹人注目。因为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结合所学知识,指南针传入欧洲后,应用于新航路的开辟,新航开辟是整个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故C选项正确;
D.依据所学知识,三角贸易是随着“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的改变而产生的,因此,该项所述不符题意,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识记理解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是解题关键。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的影响,旨在看出学生对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的理解分析和对选项的辨识分别能力。
9.【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图书业逐渐兴盛起来;
故选D.
本题以图书业的发展为考查背景,考查对活字印刷术知识点的掌握.
解答本题掌握:11世纪中叶,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缮写模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技术为雕版印刷术,再根据“牛童走马之口无不道其诗”“炫卖于市井”,可知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故A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关于儒家观念受到冲击、文学界的浮夸之风悄然兴起的信息,故排除B项和C项;
材料中白居易的诗不属于世俗文化,故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术和唐诗,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时考生要紧扣材料关键词,并结合所学中关于雕版印刷术和唐诗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本题。
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术和唐诗,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雕版印刷术和唐诗属于考试重点内容,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等,本题实际上理学相关内容--对理学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AC两项的表述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和误读,不准确。
B项表述不相关,而且是南宋朱熹的观点。进一步可知,
D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旨在考查宋明理学,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实际上是变相地考查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为了全面备考,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分析宋明理学的影响。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
12.【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两宋文化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
①②③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文人和文化受到重视,书院林立遍布州县,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理学产生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儒家信仰得以重建,宋元话本、宋词等世俗文学兴盛,因此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老百姓可读到以前只有专家掌握的知识,他们可自行举行葬礼、占卜,或为家人开方抓药”可知,随着印刷技术进步,使得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即印刷技术进步推动文化的传播,故C正确;
社会结构变动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A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国家的治理能力,故B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市场需求,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老百姓可读到以前只有专家掌握的知识,他们可自行举行葬礼、占卜,或为家人开方抓药”的主旨,结合宋代印刷术的发展的影响从对文化传播角度分析。
本题考查宋代印刷术发展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都开始第一次镂版摹印”可知,反映的是以雕版印刷术翻印相关书籍,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做法大大降低书籍的成本,有利于文学的传播,从而有利于文学的世俗化,故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术的影响,与思想禁锢无关,故A项错误;
这一做法是推动了文学的传播和世俗化,而非推动科技发展,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术的影响,与文化总结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都开始第一次镂版摹印”,结合雕版印刷术的发展的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宋代雕版印刷术发展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宋明理学是政府的官方哲学,结合“存理去欲”“存心去欲”“格物”“格心”可知,其出发点和核心是强化儒家伦理道德,故A正确;
BCD表述均正确,但不能体现材料的主旨,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理学被曲解之后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是儒、释、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也是春秋战国和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思想体系的完善过程。它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6.【答案】(1)表现: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危机:儒家学说日益僵化;佛教和道教的冲击。“推陈出新”:形成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认为理(天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
【解析】(1)本题考查宋代科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时期著名的科技成就即可,例如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沈括的《梦溪笔谈》等。
(2)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不返本开新,不接续源头活水”“不综合创新,不引进众家异说和外来文明”“不推陈出新,不致力于内部创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儒学面临的危机主要是儒家学说日益僵化、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如何“推陈出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重振儒学,宋代理学家推陈出新,他们构建了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理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提出格物致知。
17.【答案】(1)经济上,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一些地区出现经济作物的固定种植。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都发展迅速。商业繁荣,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出现纸币,海外贸易、民族政权间互市贸易活跃。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2)思想上,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形成,并逐渐受到官方尊崇。
???????(3)文学艺术上,词进入鼎盛时期,早期白话小说出现,书法追求个性,绘画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4)科技上,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北宋沈括编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历史发展的相关史实,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题目“从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中”任选两个方面来分析宋朝的新发展。可以根据所学找出自己熟悉的方面进行,主要是新发展,即以前朝代没有的。如思想方面可以从儒学复兴,程朱理学形成,并逐渐受到官方尊崇进行回答;科技可以从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进行分析。
第4页,共11页
第3页,共1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