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回忆我的母亲》
统编版
八年级上
知识点:《回忆我的母亲》
一、作者介绍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他曾参加了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参加了南昌起义。抗日战争后,任八路军总司令,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同志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二、写作背景
朱德同志的母亲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本文最早发表在1944年5月4日延安《解放日报》上。
(1)基础过关
佃农diàn
韶关sháo
仪陇县lǒng
溺死nì
妯娌zhóu
lǐ
周济jì
豪绅shēn
蛮横mán
hèng
差役chāi
yì
不辍chuò
迁徙xǐ
祖籍jí
勉强miǎn
qiǎng
和蔼ǎi
(2)词语解释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任,担当、承受。
宽厚仁慈:待人宽大厚道,仁爱慈善。
为富不仁:靠剥削发财致富的人没有好心肠。
节衣缩食:尽量节省。
东挪西借:文中指到处向人家借钱。
不辍劳作:不停地劳动(耕作)。
支撑门户:勉强维持家庭。
聊叙:姑且谈谈。聊,姑且、略;叙,谈。
(3)复习思考
1、母亲一生值得作者回忆的事情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诸如煮饭、喂猪、挑水、周济穷人等小事来写呢?这些事又是如何串联起来的呢?
2、作者感谢母亲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4)文章梳理
本文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她的美德,感谢她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第一部分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交代写文章的缘由。
(2)“我爱我母亲”——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明确了全文叙事线索。
第二部分
第2段:我家是佃农。
第3段: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第4段:母亲是个好劳动。
第5段:母亲这样整日忙碌着。
第6段: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第7段: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8段: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研讨第9段
注意写作方法:前后呼应
提问:(1)这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送子读书。
提问:(2)为何节衣缩食也要送子读书?
明确:支撑门户、被逼。
☆研讨第10—13段,思考归纳各段大意。
第10段: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
第11段:热恋故土,热爱劳动。
第12段:独立支持家庭生活,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第13段:到老不曾脱离劳动,热爱生产。
☆研讨第14、15段
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
1、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
2、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作者也深深懂得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
①痛悼母亲的离去;
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
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
小结:叙述贫苦的家境和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爱憎分明的情感。
分析写作手法:
在写法上运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
例如第8段,在叙述乙未年退佃搬家的悲惨遭遇这件事之后,就写了下面的议论:“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这议论起到了赞扬母亲的坚韧顽强性格和爱憎分明情感的作用。
同时也暗示了母亲后来支持儿子投身革命的思想基础。
?
时间
母亲所做(或经历)的事情
母亲的个性品质
作者小时候
(记忆时起)
1885~1900
年前后
1905年
1908年
1919年
大革命时期
(1924-1927年)
抗战以后
1944年
(五)母亲的事迹
“整日劳碌着”,煮饭、种田、种菜、喂猪……
聪明能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
被逼退佃、搬家,遭遇天灾
坚强不屈;爱憎分明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支持、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离开土地就不舒服,回家继续劳动
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
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不辍劳作
识大体、明事理
深明大义
勤劳朴实
勤俭持家
理解、支持革命
热爱劳动
(6)主题分析
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7)艺术手法
本文文风纯朴、语言平实的优点和选材精当,叙事、议论、抒情三者紧密结合,以时间为顺序(纬线)、以“勤劳一生”为线索(经线)进行布局谋篇的巧妙的组材方法。
对于《回忆我的母亲》,你把握的如何了?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主
题
《回忆我的母亲》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渎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把握文章主旨。2.学习文章按时间顺序有重点地选择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
《回忆我的母亲》【知识梳理】(一)基础知识1、朱德简介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写作背景朱德同志的母亲于1944年去世。朱德同志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这篇叙事散文《回忆我的母亲》。本文最早发表在1944年5月4日延安《解放日报》上。
3、扫清文字障碍佃农diàn
韶关sháo
仪陇县lǒng
溺死nì
妯娌zhóu
lǐ
周济jì
豪绅shēn
蛮横mán
hèng
(?https:?/??/?www.?/?javascript:void(0)?)
差役chāi
yì
(?https:?/??/?www.?/?javascript:void(0)?)
不辍chuò
迁徙xǐ
祖籍jí
勉强miǎn
qiǎng
和蔼ǎi(二)整体把握主旨文章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质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叙述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与影响,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高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文章结构本文可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沉痛悼念母亲逝世,引出回忆的内容。
??第二部分(第2-15段)回忆母亲一生主要事迹,歌颂她的美德,感谢她的养育之恩。
??第三部分(第16-17段)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三)内容分析第一部分归纳明确:
(1)“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我爱我母亲”
(3)“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第二部分找出各段落的中心句,并用铅笔标注出来。第2段:我家是佃农。: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第4段:母亲是个好劳动。第5段:母亲这样整日忙碌着。第6段: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第7段: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第8段: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研讨第9段注意写作方法:前后呼应提问:(1)这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送子读书。
提问:(2)为何节衣缩食也要送子读书?
明确:支撑门户、被逼。
☆研讨第10—13段,思考归纳各段大意。,理解并支持儿子革命。,热恋故土,热爱劳动。第12段,独立支持家庭生活,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第13段,到老不曾脱离劳动,热爱生产。
☆研讨第14、15作者感谢母亲是从两个方面来写的:1、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2、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这是母亲留给儿子最宝贵的财富,作者也深深懂得这“财富”的价值及其对自己的深远影响,从而对母亲发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第三部分朗读最后两段,归纳文章的结尾表达了哪几层意思?①痛悼母亲的离去②对母亲的高度评价③决心尽忠革命事业(四)写作手法
学习本文文风纯朴、语言平实的优点和选材精当,叙事、议论、抒情三者紧密结合,以时间为顺序(纬线)、以“勤劳一生”为线索(经线)进行布局谋篇的巧妙的组材方法。
【例题精讲】例1.给加点字注音。不辍(
)
慰勉(
)
劳碌(
)
勉强(
)
周济(
)溺死(
)
祖籍(
)
竭力(
)
佃农(
)
妯娌(
)例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fù)(yù)
,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2)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wéi)(fù)(bù)(rén)
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3)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hèng)(mán)
,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jié)(yī)(suō)(shí)
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4)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āi)(tòng)
是无法补救的。例3.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括号中。(1)母亲这样整日地(
)着。(A.劳累
B.劳碌)(2)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力(
)一家人生活。(A.支持
B.坚持)(3)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A.管束
B.拘束)(4)母亲(
)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
)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A.沉重
时代
B.沉痛
时期)例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B.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C.这篇回忆自己母亲的文章,句句都是肺腑之言,情真意切。D.
母亲不仅吃苦耐劳,又是一个安居乐业的妇女,她鼓励孩子去开创新的生活。例5.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不同含义:⑴母亲是个好劳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她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chuò
wèi
lù
qiǎng
jì
nì
jí
jié
diàn
zhóu2.(1)富裕
(2)为富不仁(3)横蛮
节衣缩食(4)哀痛3.(1)B
(2)A
(3)A
(4)B4.D5.(1)与“好”连用,意思为“劳动能手”;(2)干农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巩固练习】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问题。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1.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语句是:??????
?????????????2.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A.
具体生动的记叙???
B.
富有感情的描写C.
深沉的抒情?????
D.
充满感彩的议论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爱????,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4.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画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她勤劳一生。2.C?3.民族
人民4.
“无法补救的”指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能做到的”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5.不能。“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两者有时间先后的顺序问题,调换了就不符合这一时间发展顺序了。?
1.比较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甲)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乙)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文段(甲)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文段(甲)中(A)(B)前面的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A.他们:
B.他们: ?3.文段(甲)中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在文段(乙)中用波浪线画出(甲)段中“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的具体心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两则材料看,(乙)文中的“那一回”指什么?为什么“那一回”之后,作者的认识有了改变,请用自己的语言简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是借荒谬推理表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歧视,表达作者内心的愤激。2.A:受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 B:麻木的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3.日本仙台讲堂里看影片时 鲁迅决定弃医从文4.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5.“那一回”指在医学课上看幻灯片的经历。在那次的事件里,中国人表现出的麻木与漠然深深地刺痛了作者,使作者认识到对于愚弱的中国国民来说,思想的医治远比身体的医治更为重要和紧迫。《回忆我的母亲》1、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问题。①每天天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②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③她的性格
(A.和睦 B.和蔼 C.和气),没有打骂过我们,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④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很
(A.和睦 B.和蔼 C.和气)。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⑤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⑥她自己是很节俭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⑦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1)从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前边的横线上,依次是:
(2)“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3)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4)对这段文字的内容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写家人及母亲的勤劳、俭朴和仁慈。B.写母亲勤劳、俭朴的品德和对我的影响。C.写母亲勤劳、俭朴和仁慈的品德及其对我的熏陶。D.写我对母亲教育培养之恩的感激之情。简要说说这段文字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
A (2)排比 (3)D(4)C(5)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2、阅读《黄土》,回答问题。黄
土邹志安我的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农民,劳动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黄土。黄土上长了庄稼,却并不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国老一辈的大多数农民都是这样。他死于肺心病。这是严重威胁劳动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国农民在平时,是不大主动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即有病躺倒,还要拖磨。我父亲民国十八年遭年馑时去南山背粮,走冰溜子,回来时冻掉了十个脚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声咳嗽,而从不看病吃药。直到死前几个月,在我强迫下才去医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电图。医生打比方说:“机器运转一生,主机已经磨损,太缺少修复和保养了!”为了挽救,吃“心脉宁”一类比较贵的药。他问:“一瓶多少钱?”听说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语,后来就说:“不要买药了,我不要紧。”当我不在时,就偷偷停止服药。他一定计算过:一瓶药的价值要买近二十斤盐,要让儿媳们劳动好多天。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劳动。繁重的劳动使他累弯了腰。不知创造了多少财富,自己却舍不得乱花一分钱。有一次我给了他两元零用钱让他买点好吃的,半年后他还在身上装着。在重病期间他出现了谵语,净念叨“把猪喂了没有”“把锄头安好”“麦黄了就快收”之类。临死时他默默流泪,留恋这个世界——他为之洒尽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父亲从来无是无非,关心而弄不明白各种国家大事,可以说在精神上是贫困的。富有者被给与,贫困者被剥夺,那么他是被剥夺了:从前因为贫困而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后来倒是不断地接受各种政治教育,而终于都没有弄明白。但他显然没有遗憾过,因为他有劳动,因此而填补了一切缺憾。巧者劳矣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但他还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乱,有安稳的日子。他现在去了!黄土上劳动一生,最后回到黄土里去。黄土是博大宽容的,无论善与恶,最终收容了所有的人。那时我跪在泥水里为他送行。我曾经想到过:他活了七十七岁,已很不易;而我们周围能活七八十岁的老人又实在太少。不是老人们不想活,也决非儿女们不孝顺,实在是因为生活水平太差。那么,尽快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则是儿女们挽留老人多驻一时的最符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徙然,哀也无助。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将军和领导人死了,会有无数悼文,因为他们功勋昭著。一个普通劳动者死了,我们撒下这一把黄土,并期望世人能够容纳。(1)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一两句话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当时中国农村的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把本文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进行比较,看看两文之间有什么相似点。(提示:可以从记叙内容、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写作特色等方面进行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象征了“我”的父亲,象征了辛勤一生、默默无闻的中国老一辈农民,象征了博大宽容。(2)答案要点是:①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②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③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④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⑤精神上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3)广大农村还很落后,生活水平很差,人们精神贫困。(4)可以从朴素平实的语言风格上比较,可以从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等方面比较。
寄其哀
述其功
颂其德
——交待写文章的缘由
——定下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明确了全文叙事线索
2、3是家庭环境
4、5表明母亲是劳动能手
小结:叙述贫苦的家境和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美德及坚韧顽强的性格、爱憎分明的情感。
分析写作手法:
在写法上运用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请画出有关议论的句子。
例如第8段,在叙述乙未年退佃搬家的悲惨遭遇这件事之后,就写了下面的议论:“母亲没有灰心,她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这议论起到了赞扬母亲的坚韧顽强性格和爱憎分明情感的作用。
同时也暗示了母亲后来支持儿子投身革命的思想基础。?
讨论:
1、课文分析了作者回忆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琐事,为什么选材尽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
①母亲是劳动妇女,是家庭主妇,选材范围只能是这些日常琐事;
②选材虽从小处着眼,但能于细微处见真情,写得真实、亲切、感人。这正是本文在选材方面的高明之处。
通过对这些琐事的回忆,表现了母亲身上具有怎样的美德?
·勤劳俭朴
·宽厚仁慈
·爱憎分明
★这种前面文字与后面文字内容相联系、相照应的写法就是前呼后应。其好处是交待了因果关系,使文章严密。
综上分析,母亲另一方面的美德是什么?
深明大义,坚持劳动,理解儿子,支持革命。
★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在结构形式上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分列为两段。
★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采用了带有抒情笔调的议论的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此处承接上文的事实发议论,不仅高度评价了母亲对作者的教育与影响,而且抒发了作者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母亲的事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