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19 16:31: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园地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2.了解分号的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
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阅读文章第一步要做到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二步就是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首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其次是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既读进去,又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2.练一练,学运用。
比较《草原》和《牧场之国》,列出它们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是描写草原上的景色,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及一碧千里的特点,都运用到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既有静景,也有活动的牛羊
的描写。尤其是静立的牛羊的描写,都是在“思考”“回味”都抒发了作者对草
原的喜爱之情。
(2)不同点:
白描写法是《牧场之国》写作上的一个特点,主要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描写草原及牛羊,尤其是牛羊的描写比较传神,表达喜爱之情。
《草原》描景、抒情合一:直抒胸臆抒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端;精笔细描写景,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这样写的好处。
①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②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③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读一读这几个句子,我们发现这些句子都是排比句。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深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3.(1)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表达效果:从排比句中的“礼品、冠冕、祭献”就可以看出,诗人是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
(2)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表达效果:将桂林山水中的静清绿的特点描写得细致入微,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3)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表达效果:运用排比,从自身看到的、感觉到的、想到的这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野花“五彩缤纷”的特点,使景物的描写更生动更具体,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4.练一练,学运用。
仿照教材例句写两个排比句。
示例:(1)太湖的水真蓝啊,蓝得让你分不出哪是天,哪是水;太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中游动的鱼儿;太湖的水真美啊,美得让人觉得那是一颗闪亮的明珠。
(2)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我拓展,我积累。
5.名家名篇中的排比句:
(1)朱自清《春》: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郭风《松坊溪的冬天》: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
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母亲。
6.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分号的用法。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又冷又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7.读一读,找规律
点拨: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分号一般有四种用法:①明显的并列分句;②一正一反的并列分句;③两个互相补充的并列分句,结构虽然不平行,但意思是并列的;④论结
构,论意思,都不并列,但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停顿;用逗号不足以区分上下两个段落,用句号又嫌把意思连贯的一句拆成两句,最适当的使用分号。下面句子中
双竖线‖的地方就是表示并列关系。
8.(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用法:这是比较明显的并列分句,摇曳、呼吸、微睡、醒来都是花的日常生活。
(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又冷又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用法:一正一反的并列分句,通过吸收热量多与少的对比,对应了空气的热与冷。
9.练一练,学运用。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2)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三、日积月累
1.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2)注释
①过:拜访。
②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庄,田庄。
③具:准备,置办。
④黍:黄米。
⑤合:环绕。
⑥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⑦斜:倾斜。
⑧场圃:场,打谷场。圃,菜园。
⑨把:拿起。端起。
⑩就菊花:指饮菊花酒,也是赏菊的意思。
(3)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再请君来这里观赏菊花。
(4)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2.延展阅读: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