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6-06 07:2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单元
民族政权并立
经济重心南移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北宋

南宋
西夏
西夏
民族政权的并立时代
政权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10世纪初
契丹族
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12世纪初期
女真
阿骨打
会宁
南宋
1127年
汉族
赵构
临安
民族
政权 建国
时间 民族 杰出
首领 都城 与宋的
重大事件

 

10世纪

契丹族
耶律阿
保机
上京
澶州之战
澶渊之盟
西夏
11世纪
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12世纪
初期
女真族
阿骨打
中都
郾城大捷
宋金议和
宋夏议和
1、辽太宗时,占领了____ , 从此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唐亡后,黄河流域相继有五个朝代统治,合称___ 。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___ ,黄袍加身称帝建立宋朝。结束五代以来分裂割据局面的政权是_____ 。
2、抗金名将岳飞在____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_____ ,金迁都燕京,改名为____ 。
3.宋金议和的内容:① 称臣;
② 岁币;③双方以 一线划定分界线。
幽云十六州
五代
陈桥驿兵变
北宋
郾城
宋金合议
中都
南宋向金
宋给金
淮水至大散关
(1)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2)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劳动力、
(3)自然条件优越。
(4)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1.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超过北方的原因是什么?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丝织业超过北方(江浙、蜀地)。棉织业推广(海南岛-东南沿海)
重心在江南(哥窑、景德镇)
宋代居首位(广州、泉州)
商业城市繁荣(开封、临安)
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市舶司)
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货币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粮食作物
北宋出现交子,南宋纸币和铜钱并行
粮食作物:宋朝时南方农业的发展,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 在江南地区推广;太湖流域的 _____ ,成为重要的粮仓;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____ 。
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 , 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一.南方农业
占城稻
苏州、湖州
水稻
长江流域
茶树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纺织业: ___ 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从 兴起的 , 时已发展
到 地区。
制瓷业: 浙江___ 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
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____,后
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造船业: 宋朝的____ 居当时世界首位。 
海南岛
棉织业
南宋
东南沿海
蜀地
哥窑
景德镇
制船业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宋朝最大的商业都市___ 和___
对外贸易: 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____ 和____。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____,加以管理。
货币:____前期,____地区出现____ ,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从 中后期开始,到____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___ 地区。
两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____ 流域转移到____ 流域。
开封
临安
广州
泉州
市舶司
北宋
四川
交子
唐朝
南宋
东南
黄河
长江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材料一中的“苏湖”是指什么地方?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苏州、湖州 水稻
(2)这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经济重心的南移
(3)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①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力②南方的自然条件较好;③南方的战乱少,社会安定④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史料分析
读图分析:
上面两种货币哪一种是我国最早的纸币?最早产生在哪一地区?说明了什么?
1 2
宋代社会生活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娱乐
节日
简朴—奢侈;黑白;小袖狭身;缠足;
牛车、轿子、
瓦子、勾栏
元旦、端午、
中秋、元宵
北:羊肉 面食; 南:鱼肉 米
邸店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宋代服饰特点:
(1)从王朝初年的简朴到王朝末年的奢侈;
(2)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
的短衣;
(3)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宋代妇女缠足的
陋习也逐渐传开,这反映妇女受到的封建束缚
越来越严重。
2、宋代饮食:由于与少数民族 ,北宋的肉食中以 为多,南方人 多。北方以 为主,南方以 为主。
3、宋代娱乐:随着 的繁荣,宋代 的 ,市民 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 场所,叫 ”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
4、宋代节日: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成春节为 ,最受重视。
互市
羊肉
吃鱼
面食
稻米
城市
瓦子
市民阶层
文化生活
勾栏
元旦
统一了蒙古。
1206年,建立蒙古。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成吉思汗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元朝的经济
元朝统一
元朝建立和统一:人物.时间.都城
行省制度
民族融合的表现和影响
元世祖重视农业
商业——大都的繁荣
根据题纲巩固基础:
2、蒙古国的建立:人物、时间、意义
蒙古的兴起
1、12世纪蒙古社会的发展
水陆交通运输
中外交往频繁
行省制度的内容
行省制度的目的
行省制度的作用
中央
地方
蒙古(元)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定都大都

元朝是如何建立并统一全国的?
元世祖在农业、交通运输、商业对外方面各采取了哪些措施?
农业
交通运输
商业
对外交往
1、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
2、治理黄河。
3、推广棉花的种植。
目的:为便利南粮北运
开凿会通河、通惠河两段新运河,开辟了海运
大都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意大利马克·波罗的《马 克·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
大都
通州
临清
东平
渤海


会通河
通惠河
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异同?
隋元运河的异同点:
异:①直接目的:隋朝为了 ,
元朝为了 ;
②形状:隋路线 ,元路线 ;
③中心:隋在 ,元在 。
同:①起止点:都是今 ;
②根本目的: ;
③作用: 。
加强南北交通
方便南粮北运
弯曲
取直
洛阳
大都
杭州、北京
巩固统治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行省制度
(1)目的:
(2)内容:
(3)影响:
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加强对西藏和琉球的管辖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行省制度影响至今。
1、汉人开发边疆。
2、边疆各族内迁。
3、契丹、女真等族汉化。
4、回族开始形成。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民族融合的发展
1271年建立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凿运河,开海运,加强南北交通
创立行省制,加强对全国统治
忽必烈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系统巩固
三个时间:
三个人物:
四件大事:
1206 1271 1276
成吉思汗 忽必烈 文天祥
统一蒙古 建立元朝行省制度 民族融合
思考: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贡献?
1.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2. 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 效的管辖,
3.促进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