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后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后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0 20:3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栋梁(dòng)?
?干涸(gù)?
?
?坍塌(tān)
B.遮拦(zhē)?
?
?
呼啸(xiào)??缝隙(féng)
C.溜达(da)?
?
?
??戳坑(chuō)
微薄(báo)
D.酬劳(chóu)?
??乍看(zhà)?
?鲜嫩(nèn)?
2.
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B.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C.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
D.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4.
下面各项中,画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
A.谷文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将不毛之地变成郁郁葱葱的生态旅游海岛。
B.我们应该对“欠薪”问题来个刨根问底,找出真正的症结,并对症施治。
C.在“红五月”读书活动期间,语文老师就如何“读好书”的话题说长道短,让我们受益匪浅。
D.在“中国诗词大会”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对答如流,精彩的表现折服了观众。
二、
填空题
5.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我在倒蹋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________)
(2)这样过了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了。(________)
(3)以前那种猛烈而干躁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________)
(4)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逢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________)?
6.
请依照下面例句仿写一个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要求与例句相同;上下文语意联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仿写:人生是________,________。
人生是________,________。
7.
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________)
(2)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________)
(3)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________)?
8.
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注音。
①一霎时(?
?
?
?
?
),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②田里的冬水也咕咕(?
?
?
?
?
)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③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
?
?
?
?
)的鱼塘。
④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
?
?
?
?
)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三、
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等你,在桥头
王黎冰
①老人真的老了,背一背篼蔬菜到乡场上去卖,十几里路要歇上好几回。
②听院子里最年迈的王老汉说,老人年轻时身板可壮实呢,两手像《少林寺》里练功的和尚那样平举着一挑水走上一公里,气也不会喘一口。王老汉还说,他还看见过老人一枚二等功的军功章呢。村支书常对后生们说,老人是老党员,党龄比你们的年龄还大呢,他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多。
③在春天如蜜糖一样的阳光里,老人静静地坐在自家的院坝边,看着远处那座断桥出神,苍老之态毕现。
④村里人远远地看着老人,就知道老人又想自己的儿子了。有人说,老人在心里念叨那句话:“儿子,我在桥头等你回来!”
⑤老人的儿子并非亲生,原本是村东头朱长子(长子:川语中的高个子)的儿子朱树林。树林两岁那年,爹妈双双病逝,老人就毫不犹豫地收养了他。老人像园丁,精心浇灌树林,儿子在老人的守望中拔节成长。
⑥高考前一个月,儿子最后一次回家复习。那天,雨下得真大啊,是老人记忆中最大的一回。一个8岁的孩子放学回家过河,刚到桥头,桥就被猛兽般的洪水冲断了。孩子拼命地喊“救命”,声嘶力竭,手忙脚乱。当孩子父母闻声赶去时,见自己的儿子已平安地躺在岸边,孩子却指着水中喊了一声“树林哥哥”就哭开了。
⑦桥断了,断桥边的小山坡上,多了一座新坟。人们知道,那坟里长眠着一个曾经活蹦乱跳的年轻生命和一堆他爱看的书。
⑧五年来,老人的屋子里就再也没有过笑声。那以后,人们就常看见老人大半天大半天地坐在院坝边,望着断桥出神。细心的人看得出来,老人眼里总是包着一汪浑浊的泪。
⑨乡里穷啊,村民更穷。桥断了五年,一直没钱再修。
⑩村里人就将就着几个像练武术中“梅花桩”一般的石头桩子过河,颤颤惊惊,危机四伏。孩子们上学放学,全靠家长接送过河。老人还是种他的地,只是比以前更辛苦。
?为了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老人常常赶几十里山路到另一个乡场。村里人见了,都会同情地说:瞧瞧,老人在给自个儿攒养老钱了。还有人慨叹:没传递香火孩子的人,苦哇!当然还有人一直劝说老人,再过继一个儿子吧。老人总是一言不发地摇摇头,佝偻着身腰继续忙自己的活儿,眼神里镌刻着一缕深深的沧桑。
?又一个春天如期而临,鲜艳的映山红开满山坡。老人在一个夜里去世了,坐在桌子边的凉椅上,旁边还放着没理完的蔬菜。
?老人的箱子里,整整齐齐地放着一摞摞的钱,大多是角票和一元钞票,有些破烂的纸币角,都被他细细地粘贴好了。钱的旁边是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用这钱修桥,就算是我的党费。纸条下方还有一行小字:万一我死了,请把我与儿子树林安葬到一块,娃娃还小,我要陪陪他。
?纸条下面写下的日期,竟是五年前的9月1日。压着这张纸条的,是那枚被村里人传为神物的军功章和一个五十年前的党员证……
?夏天的第一场暴雨倾盆而至。此时,桥已经修好了。这座桥是水泥的,造型别致,很牢固,很显眼。
?据说,这桥是城里一个小伙子来设计的,由于他知道了老人捐资建桥的诺言,便没有要一分钱的设计费。
?这以后,河边的小山坡上,并排着两座坟,一新一旧,远远地望着上学放学的孩子们。
?这一天,是清明节。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座新桥的桥头,望着那两座坟异口同声地说道:“爷爷,您在天国还好吧,我们等你,永远在桥头!”
(选自《简州副刊》2016年第1期,有删改)
(1)选文叙写了有关老人和儿子的两个感人故事,请分别简要概括。
(2)结合选文说说老人为何要捐资建桥。
(3)结合全文,说说第?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结合选文内容,请说说对选文标题的理解。
(5)下面是这篇选文的题记,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生命意义的认识。
我曾试着在某一朵花上找到自己的灵魂,有时觉得它来自于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层面。任何经历过这一场神圣洗礼的灵魂,会对生和死有新的理解,那是对生命真正的诠释。?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他为何总让我潸然泪下
——我所认识的好校长莫振高
周仕兴
10多天过去了。我刻意不要去想他。一想起他我就禁不住潸然泪下。
让我流泪的人,叫莫振高。
起初,他只是我的采访对象。那是9年前,因为他资助贫困生的事迹,我作为一名记者,初次走进“石山王国”都安,走进他的苦乐世界。
我本贫寒家庭出身,也曾在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怀下走出大山。对于贫穷,我有深刻的体会,自认为已“免疫”了。
但在都安高中几天的采访,校长莫振高一次次给我的心灵带来全新的震撼。为了一个又一个无亲无故的贫困孩子,他翻山越岭,长途跋涉,走进学生的家里,来到孩子们身边。
有的家庭,因为实在穷得揭不开锅,没征得学校同意,便“擅自”让孩子辍学回家。山里通讯不便,莫振高只好朝着学生家的方向,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挨家挨户去问,往往要辗转多次,才寻找到学生的家。
在一个学生家里,走了一天山路的莫振高满身疲惫地“责骂”学生和家长:“不是告诉过你们吗!有困难,找我莫振高!”
不容辩解,他“强行”把学生带走了。
一个学生家长,攥着一沓皱巴巴的毛票,在学校门口徘徊良久,终于鼓起勇气,找到莫振高,颤巍巍地说:“能不能先让娃……”话没说完,莫振高掏出100元,连毛票一起塞回家长怀里:“孩子留下!这是路费,天晚了,你赶紧回家。”
此情此景,让我早有准备的心,突地为之震颤!
A.这,就是那个用几十年呵护两万名贫困孩子圆大学梦的校长吗?就是那个一下雨就广播让孩子们收衣被的校长吗?就是那个每逢过节给学生免费加菜的校长吗?就是那个四处奔波拉赞助帮助贫困学生的校长吗……
望着他,我想起了自己。想起我那一个个鸡蛋凑来的学费,想起我和母亲徒步4小时去借钱而无果,想起母亲长满老茧的手和同样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毛票……彼时的我,一定是多么渴望有一个莫振高能来到我身边。
不觉间,我已热泪盈眶……
初识莫振高——B.这个如父如兄如友的好老师、好校长,着实令人钦佩。
在都安的每一天,我都被莫振高的事迹熏陶着、感动着、震撼着。在他精神和品格的洗礼中,我经历了一名年轻记者做人与作文的成长。
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莫振高和都安孩子励志感人的故事被外界广为知晓、传扬,八桂大地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圆梦行动”,进而推向全国。
后来,自治区有关部门组织了“圆梦号”列车,护送当年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一路北上。我有幸和莫振高一路同行,在火车上度过了难忘的三天两夜。
一路上,我看到他给上千个孩子一一写下临别赠言,看到他和孩子们一起畅想、规划美好的大学生活,看到他们一起欢歌起舞玩游戏……我体会了他那句“我感受着孩子们的痛苦,更体会着他们的快乐”。
抵京前夜,我由衷地对他说:“遇到你,这些孩子真幸运!”他连连摆手:“认识你们才是我的幸运!有了媒体的关注,力量大多了。以我一己之力,太微小,太艰难了……”
他转过身去,眼含泪花。
是啊!过去几十年,为了一拨又一拨的贫困孩子,莫振高就这样默默地奔走着、努力着、坚守着。若没有他那不懈的坚持,哪来今天这浩浩荡荡的“千里送行”?
我想,这位为大石山区孩子穷尽青春年华的好校长,毕生梦想已成真,可以枕着中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殊荣,安心退休,安享晚年了吧……
(有删改)
(1)概括文中与莫振高校长相关的主要事件。
(2)从文中两处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处,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读全文,分析“他为何总让我潸然泪下”。
四、
综合读写?
11.
综合读写。
“中国梦·正能量”讲文明树新风系列公益广告告诉我们: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社区准备开展“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梦娃醒,太阳笑,中国梦,多美妙。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
请从画线字中选取一种文明礼仪或传统美德,为其写一句宣传标语。
(2)从你最喜欢的名著中选一位励志人物,概述其主要事迹和品格。
(3)圆梦需要付出,请围绕“如何圆梦”补写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
下联:劳动创造财富实现梦想
?
12.
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后,大家对文中的牧羊人产生了无限的敬佩之情,决定在班中开展以“我看人生意义”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你写一句有关人生意义的名人名言。
(2)根据语境仿写。
人生就要像雨滴一样,即使渺小,也要润物无声;人生就要像贝壳一样,即使卑微,也要一丝不苟;人生就要像金蝉一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
写作?
13.
请以“你因_______________而美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补全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D
D
B
C
蹋—塌?
暴—爆?
躁—燥?
逢—缝
一首诗,优美的诗句抒发出春天的喜悦和秋天的幸福,一杯茶,,幽香的滋味品味出你苦涩的滋味和甜蜜的幸福。
7.(1)比喻(2)比喻(3)比喻
8.①shà
shí,②gū
gū,③shuǐ

lín
lín,④fèi?хū
9.(1)①儿子因勇救落水孩子而牺牲;②老人卖菜攒钱修断桥。
(2)①因桥断而丧子的悲痛;②村民出行、孩子上学放学的危机四伏;③党员的责任感。
(3)解开悬念,解开老人为多卖几角钱、几块钱而走十几里山路卖菜并非是为了攒养老钱的真相;解开老人摇头回绝村里人劝说再过继一个孩子的真相。突出老人不辞劳苦、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念念不忘养子的深情。
(4)①这是老人在儿子去世后常念叨的话,流露出老人对儿子无尽的思念之情;②这是学生们在桥头说的话,流露出对老人崇高的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③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④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5)示例:人的生命是珍贵的,生命的意义是伟大的。朱树林勇救落水孩子,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老人不辞劳苦攒钱修桥,造福乡邻。他们永远受到人们的爱戴,他们的精神永驻人们心底。
10.(1)①挽回辍学的孩子;②拒收贫困生家长送来的学费,并赞助其路费;③乘“圆梦号”列车“千里送行”。
(2)示例一:A处用了一组问句构成排比,慷慨激昂地列举了莫校长的动人事迹,由衷地表达了作者对莫校长的敬仰之情。
示例二:B处连用了三个“如”和两个“好”,极力地赞美了莫校长的优秀品质。
(3)因为莫振高一心为了学生,一心为了教育,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因为他为了圆一拨又一拨贫困学生的梦,一直默默地奔走着、努力着、坚守着。
11.(1)①俭:节俭持家家业旺;②勤:以勤为本本心牢;③善:以善作魂,善始善终。
(2)人物:保尔·柯察金;主要事迹:保尔·柯察金在逆境中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强忍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生命书写了辉煌的人生篇章——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品格:勇敢、坚强,拥有顽强的毅力。
(3)示例:阅读启迪智慧放飞希望
12.(1)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亚里士多德
(2)即使短暂,也要放声歌唱
1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