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1
小熊购物
课题
小熊购物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教学目标
1.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
2.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3.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
掌握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本节课虽然是首次把乘法和加减法混合在一起去解决问题,但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学生都遇到或经历过这种混合运算的原型,只是不清楚为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为了使学生理解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混合运算中有关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并正确地进行计算,本节教学做如下设计:1.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引而不替。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出问题之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加深对题意和算式意义的理解,从而为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打好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小熊购物(一)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6分钟)
1.课件出示复习题:24+37-18 81-36+25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2.指名口答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进行脱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混合运算。
1.观察两个算式,思考运算顺序及书写格式,独立完成计算;评判板演的两位同学做得是否正确。2.回顾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进行脱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3.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脱式计算。50-13-1775-68+936+24-3033+25+11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2页情境图。提出问题:图中有哪些食品?每种食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小熊胖胖买了哪些食品?2.引导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3.引导学生探究乘加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出算式。(2)组织学生交流解题方法。(3)课件出示根据题意列出的两个乘加综合算式:3×4+6和6+3×4。请学生说出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并尝试计算。(4)请计算正确的同学展示自己的计算过程。4.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乘加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说出图中出现的食品、每种食品的价格及小熊胖胖所买的食品。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胖胖应付多少元?3.(1)尝试把收集到的数学信息用直观图表示出来,根据直观图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2)展示自己的解题方法,讲解图示和算式所表示的意思。(3)观察这两个算式,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说出算式中每一步分别求的是什么,然后根据题意脱式计算。(4)认真观察,说说这些同学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在进行脱式计算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明确画直观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知道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将下面每组中的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4×5=2020+9=29( )7×8=5614+56=70( )3.填空。(1)算式中如果既有乘法又有加法,应该先算( )法。(2)在进行脱式计算时,( )要上下对齐。(3)计算8+4×6时,应该先算( )。4.脱式计算。9×6+125×8+2547+8×363+7×7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件出示下列题目:(1)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28棵梨树。果园里的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2)停车场里停了3排小汽车,每排6辆,还有9辆大客车。停车场里的小汽车和大客车一共有多少辆?2.组织学生完成练习,汇报交流答案,并说说解题思路。
1.仔细读题,用画图的方法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思考怎样列综合算式。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5.解决问题。(1)教室里有5排桌椅,前4排每排都坐了8个人,最后一排坐了6个人,教室里一共坐了多少个人?(2)小明买1个文具盒和6本日记本,应付多少钱?
四、课堂总结。(4分钟)
1.简要概括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预习内容。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一)胖胖应付多少元?面包每个3元(4个)蛋糕每个6元(1个)方法一:买面包的钱数加上买蛋糕的钱数。 3×4+6=12+6=18(元) 方法二:买蛋糕的钱数加上买面包的钱数。 6+3×4=6+12=18(元) 答:胖胖应付18元。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第2课时 小熊购物(二)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导言:上节课我们帮小熊胖胖买了好多好吃的,又帮它算出了应付的钱数,小熊胖胖满意地回家了。你们瞧,小熊壮壮也到食品超市来了,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问题呢?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乘法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1.听老师讲故事,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2.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对新课充满期待。
1.解决问题。春风小区的公园里有5张4人长椅,还有1张6人长椅,这些长椅一共能坐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2页情境图及教材3页“试一试”的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下列信息:小熊壮壮带了多少钱,它买了什么,买的商品的单价是多少,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梳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1)联系自己的购物经验,说说怎样才能算出应找回多少元。(2)用画图的方法呈现题目中出现的信息,并体现出付出的钱数、花掉的钱数和应找回的钱数之间的数量关系。3.(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画的直观图列式计算。(2)组织学生展示各自的算法。4.讨论乘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5.结合小熊情境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20-2×7 5×3+4 4×6-206.小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通过观察,知道小熊壮壮带了20元,买了3包饼干,每包饼干4元,要解决的问题是应找回多少元。2.(1)回顾自己的购物经历,明确要想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应该从付出的钱数里减掉购物所花的钱数。(2)动手操作,用画图的方法呈现题目中的信息和数量关系。例如:3.(1)根据刚才的分析和直观图列出算式。(2)交流算法。算法一:分步计算。3×4=12(元)20-12=8(元)算法二:列综合算式。20-3×44.说说混合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及这个混合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尝试计算。5.将算式中的数据与情境图中的数据进行对照,根据算式说出表示的意思,明确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6.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说说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2.填空。《安徒生童话》每本8元,《小学生作文》每本6元。(1)王老师有50元,买5本《安徒生童话》应找回( )元,列综合算式是( ),先算( )法,再算( )法。(2)8×2+6的意思是( )。(3)李老师要买9本《小学生作文》,付给售货员50元,还差( )元,列综合算式是( )。3.算一算。40-5×78×9-5085-7×530-4×64.选一选。(1)与算式56-5×6的得数相同的是( )。A.76-7×6B.46-4×5C.36-3×6(2)妈妈买了6瓶果汁,每瓶4元,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正确的算式是( )。A.6+4+50B.6×4-50C.50-4×6
三、巩固应用。(10分钟)
1.完成教材4页6题。2.完成教材4页4题。
1.仔细读题,准确理解题意,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然后交流答案。2.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最后集体订正。
5.解决问题。奶奶有24粒扣子,每件衣服钉4粒,钉完5件衣服还剩多少粒扣子?
四、全课总结。(5分钟)
1.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小熊购物(二)数量关系:付出的钱数-买3包饼干的钱数=应找回的钱数 20-3×4=20-12=8(元) 答:买3包饼干应找回8元。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