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说课稿: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
本课的地位:
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近代的探索史。在这期间西方列强曾向我国发动过五次大规模的入侵。而本课所讲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这五次入侵中的一部分。因此,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了解西方列强在中国贪婪、残暴和清政府软弱无能的统治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进行民族自救运动的重要依据。
本课的内容组成有这样三部分:
1.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而向中国挑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2.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罪行——包括英法火烧圆明园和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3.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农民军掀起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因此本课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有:
1. 为什么会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
2.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圆明园付之一炬以及中国西北和东北大片领土被割占的史实。
3. 这一时期的农民阶级重新登上中国历史舞台演义出一端慷慨悲壮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有以下几点:
1. 通过播放《圆明园简介》、《火烧圆明园》、海晏堂插图的视频片段和用多媒体展示“沙俄侵占我国领土”这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以及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让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斗争的矛头为什么是清政府”,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有:
1. 通过史料得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等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和为民族的振兴而发奋图强的学习精神。
2. 通过学习《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事对学生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课的重点:
鉴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所以本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重点之一。另外,列强的这次侵略行径可以说是“洗劫空前”、“割地最多”,侵略罪行令人发指,所以列强在华罪行是本课的又一重点。
本课的难点有:
近代社会的中国由于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时代赋予这一时期的农民斗争新的特点即反封建的同时又反帝,这是以往农民运动所不具备的特点,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本课的教学手段:
在本课中我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图表结合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因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角色已由单纯的知识阐述者变为学生资源的开发者,课堂上孤独的耕耘者转变为与学生交流共同探讨的合作者。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些教学方法的设置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让他们在充满生机的教学环境中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获取者。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本课学生大多数结论的得出是通过先通过观看多媒体资料以及视频资料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讨论并分析侵略者在中国横行无道的原因、农民运动斗争的矛头为什么首指清政府和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必然性,这样减轻了学生只听老师讲一些枯燥无谓的史实和进行空洞分析带来的乏味感,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由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让学生懂得了历史发展的规律,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用具的使用:
在本课中我主要使用视频资料来展示《圆明园全景简介》和《火烧圆明园》的史实,用多媒体资料展示“沙俄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表及示意图”,这些教学手段直观性强、实用性大,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深,效果好,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为认知水平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在导入本课,我采用的是问题导入法,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是什么 学生通过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在思考的基础上得出是“侵略”,即西方列强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要求不断地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这样可以很自然地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在《南京条约》中取得的利益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他们提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之后,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由于这次鸦片战争的性质和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一样的,所以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问题法来导入本课,即可以突出重点,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可以使学生联系前面所学过的内容,使课文上下文的内容得以衔接,又为下面侵略者的侵华罪行埋下伏笔。
列强的侵华罪行是本课的另一重点,对其中的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我利用多媒体资料边让学生观看被焚以前的圆明园边听我讲解圆明园的内部结构及圆明园内富丽堂皇的摆设,让这精湛的艺术宝库在学生的脑海中占据先入为主的位置。这种教学方法远比我直接靠口授来解说圆明园要形象、直观得多,达到的教学效果也要好得多。接着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目睹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通过听觉,即雨果的一段对英法这次罪行的遣责来加深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清政府软弱无能统治的不满。
看完之后,让学生讨论“看完《火烧圆明园》的感想?”学生在看、听的基础上在进行动脑,这培养了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再设问“如果你是当时清政府的统治者,面对西方侵略者的大敌压境,你会采取什么方式来保卫国家的财产?”在思考和回答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接下来对“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教学我是利用多媒体,把《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示意图》打在屏幕上,再让学生对照书上的表格分别在图中找出被占领的土地,说出这些领土是通过什么条约在什么时候被占领的、面积有多大,从而达到“以表代图”、“以图代表”的目的,进行历史与地理学科的渗透。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是中国最凶恶的敌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侵略者的强盗面目。另外,引导学生阅读《瑷珲条约》的签订背景,要学生得出“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学生为了让我们今天的国家在世界上有立足之地而努力奋斗。
根据英法和沙俄的罪行,让学生分析英法在中国“洗劫空前”、沙俄能“割地最多”的主观原因?通过分析得出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了这一切,从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出人民的愤怒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出现。再设问太平天国抗击的首指目标是什么?通过解答这个问题,培养学生通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即不废除腐朽的根源,今天赶走了“法兰西”、“英吉利”,明天还有新的“法兰西”、“英吉利”接踵而至。
接下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经过,再此基础上提问“西方列强为什么要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 通过太平军与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英勇作战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即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
目标检测:
最后讲解“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让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这个任务的布置是想要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农民运动的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得出农民阶级不足以担当解放中国社会和中国老百姓于水深火热中的历史重任,那么究竟谁能来振救中国的劳苦大众呢?为下面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进行的近代历史的探索打下伏笔。(共14张PPT)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他们满以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产品,获得高额利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徘徊。英国商人把英国的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却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率先提出修改条约,扩大中国市场,开辟通商口岸。法美等国积极响应。但是列强修约的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断然拒绝。修约交涉失败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列强为什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 间:
侵略者: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主凶:英法联军
帮凶:俄美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
列强罪行: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割占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它本是明代一个故园。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帝王,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国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为一座举世无匹的大型皇家宫苑。
它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凿湖泊,堆积土山,再点缀些亭台楼榭,形成许多秀丽的景点。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类似庐山飞流直下的瀑布,类似杭州西湖的波光水色,也可以领略神话传说中仙人出没的海岛宫阙。
能工巧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祖国的锦绣河山集中到一座园林里来。
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筑艺术的结晶,而且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宫殿中,而是在圆明三园。园内珍藏着许多中外古今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瓷古玩。西方誉之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的。但这些都已被英法联军毁坏。
看了火烧圆明园的一幕幕,再看看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感想?
畅所欲言
圆明园于1860年被焚毁后100多年间,虽然很多人主张重修圆明园,但因无力重修而作罢。如今,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足以重修圆明园了,于是又有人主张重修圆明园,并围绕“圆明园是否该重修”的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你认为圆明园是否该重修?请说明理由。
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和中国的落后 。
讨论:
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共23张PPT)
第二课
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
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
制作: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实验中学 徐成海
一、火烧圆明园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一、火烧圆明园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发动国
2、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发动国
时间:1856-1860年
发动国:英国、法国
这次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呢?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中国依旧狭小的市场并没有满足侵略者贪婪的欲望。为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法国于1856年发动侵略战争。
从战争的目的与结果看,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发动国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战争于1856年开始。英、法侵略军沿海岸线北上,而俄、美两国积极支持英、法侵略中国,以“调停”为名,从中渔利。
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西郊的圆明园。
圆明园是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综合了中西建筑艺术的精粹,收藏着无数的珍宝文物,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 。
左图是乾隆年间绘成的80幅圆明园全景中的一幅,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
畅想天地
看右图,你想到了什么
有人主张重新修复圆明园,你的看法怎样
焚掠后的圆明园残迹
作为法国人的雨果,对本国军队的暴行,进行深刻揭露和愤怒声讨,这是为什么?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大肆掠劫,另一个强盗纵火焚烧……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他的口袋,另一个看见了,就塞满了他的箱子。然后,他们手挽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恶,把这些财富归还被劫掠的中国。
思考题
1858年,沙俄通过爱晖条约,割占了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二、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的大片领土
1858年,沙俄通过爱晖条约,割占了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沙俄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沙俄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通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部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通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部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通过1881年的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西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通过1881年的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西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想 一想:下列两幅面积相差多少
十九世纪末中俄边界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中俄边界
平方公里
俄国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相当于15个浙江省的面积.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举行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
2.定都和全盛 :
1853年,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派军北伐和西征,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西征军攻占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太平军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洋枪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洋枪队是由外国侵略者华尔等指挥,用洋枪,洋炮装备起来的清军武装。华尔早年学过军事,长期在海上和中美洲从事冒险活动。1859年他招募各国亡命之徒组成洋枪队,1861年改募中国人为士兵。清政府后来将扩编的华尔洋枪队改名为常胜军 。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
1860年夏天,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军进攻上海。上海官绅与西方侵略者勾结,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对抗太平军。太平军在上海附近的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9月慈溪战役中华尔被太平军击毙。
李秀成画像
华尔
各抒己见
太平军和以往的农民起义军在斗争对象上有什么不同?这是为什么?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主备人:张凤菊 张卫洪 审核人:
学习目标: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第7——11页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空: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 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 , 为主凶, 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鸦片。
2、1860年, 联军攻入北京,放火焚烧了北京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识图)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 领土 万平方公里。
4、1851年, (人物)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时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 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1862年,“洋枪队”首领美国人 在浙江慈溪被太平军击毙。
二、合作探究
你的问题是
我们需要探究的问题是
教师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会遭此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
三、达标检测
1、火烧圆明园发生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2、右图所示的文物是被侵略者从圆明园中掠夺的,曾流落海外多年。当年掠夺该文物的侵略者指( )
A.英国侵略军 B.英法联军
C.日本侵略军 D.八国联军
3、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4、浙江慈溪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是红头军。”这里的“红头军”指的是( )
A.红巾军 B.太平军 C.义和团 D.洋枪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