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我看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我看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0 20:4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新课导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说“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第5课




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其中所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学习目标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浙江海宁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读中学时开始写诗,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7年发表第一篇诗作《野兽》。诗人、翻译家。
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本诗写于1938年,
由于战事危急,20岁的穆旦与几百位师友不远千里,奔赴西南联大。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惨状,经历了现实的苦难,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抗拒,那无数代祖先胸中燃烧的希望”。
背景材料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相关介绍
九叶诗派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丰润(rùn)
红晕(yùn)
揉过(róu)
翅翼(


忧戚(qì)
枉然(wǎnɡ)
勃发(bó)
谐奏(xié)
飘逸(yì)
挽(wǎn)
摇曳(yè)
2.词语释义
丰润:
忧戚:
枉然:
飘逸:
流盼:
摇曳:
本文指指丰茂滋润。
忧伤烦恼。戚,悲伤。
白白地。
漂、飘散。
转动目光观看。盼,看视。
摇荡,晃动。
美美的读
?
自由朗读诗歌。
朗读提示:
(1)字音正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2)把握节奏和停顿,可在诗中用“/”标出。
(3)注意重音,突出关键词。可用“·”标出。
(4)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诗歌朗读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
“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诗歌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整体感知
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
第二部分(第二节):描绘了飞鸟凌空、凝望大
地的图景。
第三部分(第三、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四部分(第五、六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美美的品
?
作者看什么?思什么?
看什么?----大自然的美。
思什么?----人生的意义。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课文精讲
这一节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
将无形的“风”拂过青草的情景写得形象生动,表现了春风对青草的爱护之情。
将风吹青低的情景写得形象生动。
拟人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实写
虚写
凸显了“风”柔和的特点。
联想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这一节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拟人
将“鸟”静静地滑翔在晴空中的情状写得形象生动。
将流云与大地交相辉映的景象描写得美丽动人,令人沉醉。
拟人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你”,指诗人热爱着的这片热土。在诗人的眼里,“你”的生命永远都是“丰润”的。即使你如今正遭受苦难,也在如这春天般优美的环境中蓬勃生发。
如何理解这句诗?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指的是什么?
历代文人墨客们对这片热土发出的由衷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承上启下:由描写眼前看“我看”的景及想象之景转到对远古的幽思。
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1.“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
2.“丰润”、“勃发”
充满生机和活力
连续四个“我看”,不断重复,获得了一种旋律的美感,实际上这是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连续四个“我看”,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深层探究
领悟情感
1.“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拟人,夸张兼用
作用:使句子更有张力,显得生动、形象。
2.作者把“生命的飞奔”比喻成什么?
“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这是一首春的赞歌,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是青年诗人对生命的咏叹。
诗人在最后一节大声呼唤“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生命的热情被
自然的活力、先哲的吟咏点燃,生出奔驰和飞翔的欲望;而“鸟的歌唱,
云的流盼,树的摇曳”,这些都是自然赋予万物的美,这些才是生命的真
正意义。所以,诗人热烈地渴盼“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希望与自
然融为一体;就像花朵随着季节自然荣枯一样,欢笑和哀愁都是生命的
重要部分,“我”也应该欣然接受生命所赋予的一切。
为什么说这是一首春的赞歌,更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品味赏析
这是大跨度的隐喻:阳光照耀,填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
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人的爱,是大自然的赐予;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于大自然之中去。这就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巨树永青”的人生之爱的归宿。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概括主题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这首诗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
?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写作特色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写作特色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写作特色
结构图示
我看:春风、青草、绿潮
我看:飞鸟、流云、大地
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现实生活的追求;
自然与生命的融合
拓展延伸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咏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除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示例: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课堂总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后作业
1.再读教材,加深理解
2.
同步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