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8-20 05:5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卷尺、1米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问:你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学生操作:用直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
启发思考:长边不止20厘米长,该怎么量?(在20厘米处做记号,再接着量,最后加起来)
交流测量的结果。
3、学生操作:用直尺量一量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并把结果告诉大家。
4、请一名小朋友用直尺量黑板的长,再请他用米尺量。问:发现了什么?

明:前面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5、揭
题: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尺,感受1米的长度。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①出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也可表示为1m。
②课件展示③:米尺放大图,感受米尺的结构。
米尺的一面上有厘米刻度线,对应的数字是从0到100,有100厘米,也就是1米。
米尺的另一面也有刻度线,这面是寸和尺为单位的,我们以后学,现在不管它。
③学生操作: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
④学生操作:两人一组,用米尺或1米绳子比一比两臂张开长,看从左手指尖到右边哪里是1米。
⑤学生操作:两人一组,用米尺或1米绳子比一比身高,看从脚底到胸前哪里是1米。
⑥学生操作:用1米绳子比一比,课桌面长边有1米长吗?
⑦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感知几米的长度:
①学生操作:两人一组,用米尺,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②学生操作:点两人合作,用米尺,量出教室地面长和宽分别是几米。
(3)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再次展示米尺:米尺是1米长,上面有100厘米。



考: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作:用20厘米的直尺量一量1米绳子,看看绳子有多少厘米?

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并引读: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1)出示卷尺:这是卷尺。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较长的距离。
(2)学生操作:让两个小朋友合作到展示台上量出几条长绳子的长度。
(3)小
结: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米尺或卷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一直量到物体的另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这样才能量准确。
三、巩固练习:课本练习一的P8第3、4、5题。
3题:用新铅笔在米尺上比出。
4题:根据生活认识判断。
5题:用卷尺直接量出黑板长,把卷尺靠在黑板前,轮流读出别人的身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去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还知道了1米=100厘米)
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学会了用米和厘米量。厘米适合表示较短的长度;米适合表示较长的长度。
五、拓展练习:比较长短,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列。
1米
10厘米
40厘米
1厘米
1米35厘米
5厘米
28米
六、课外活动:
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学会了用米和厘米量。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用直尺和1米绳子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
七、板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具:
米尺
软尺
卷尺

注:1米、2米、3米、6米、9米

率: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m=100cm
100cm=1m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