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虞美人
学科 语文 高中语文选修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题 《虞美人》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时间
教材及学情分析 1、材情:本课是《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前两个单元学习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本单元在诵读诗词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情动于中而行于言”,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节奏和音韵。学生通过感受诗文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通过吟咏诗文的音韵来体味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相感应、相契合的境界。2、学情:前两个单元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古代诗词的激情与兴趣,使学生感受到了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同时增强了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学生学习诗词气氛浓,热情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养成了充分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已具备赏析诗词的基本能力,本课继续提高学生诵读鉴赏诗词的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 诵读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要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词的意境和美点。
能力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鉴赏诗词的能力,以教材为例,拓宽学生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 欣赏宋词,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通过反复有感情朗读,再加以反复播放歌曲,使学生沉浸在悲伤的乐曲里,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感应、相契合的境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线,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曲赋构成了祖国古代文学百花园的绚丽多彩。宋词作为这个艺术王国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与《诗经》、《楚词》、《汉乐府》、唐诗、元曲共同永载中华诗歌艺术史册,流芳百世。因此,我们让学生欣赏宋词时,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宋词的激情与兴趣。在讲授《虞美人》之前首先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鉴赏源自感受,感受出于视听。在教学过程中,本课设计以读贯穿各教学环节,再反复播放歌曲《几多愁》,让学生沉浸在悲伤的乐曲里,自我体会李煜的内心情感,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本课让学生在充分预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倡导新课改下的合作交流,生生互动,组组互动,师生互动,教师有效控制课堂,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点拨。还要让学生阅读李煜的其他词作《浪淘沙》,进行比较阅读,全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激情导入 李煜是一位亡国之君,他的词作大多倾诉了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凄怆感人、哀婉悱恻。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入李煜的世界,去感受那“朝来寒雨晚来风”的凄凉,去体味那“故国梦难归,觉来双泪垂”的哀痛,去领略那“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千古悲情吧!(教师板书:虞美人 李煜) (教师根据情况,也可课前预习时处理) 师语:前人曾评价南唐后主李煜,说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对李煜了解了哪些? (1)教师动情地导入,使学生上课伊时及早进入诗人李煜的世界。(2)串联李煜的词作,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李煜的词风。(3)学生更可能多的积累有关李煜的词句。此种导入,可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环节二:预习交流 (教师根据情况,也可课前预习时处理) 师语:前人曾评价南唐后主李煜,说他“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对李煜了解了哪些? 学生在课前查阅有关资料,把自己了解到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给老师、同学。生生交流,相互补充如下: 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之一,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现河南开封),过着“朝夕只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李煜作《虞美人》词,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宋太宗闻之极为震怒,将他毒死,时年41岁。这首《虞美人》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此环节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可以放在课前解决。教师根据情况,可课上让学生展示,以有利于本课的学习,有利于更充分地了解李煜,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
环节三:互动探究 师语: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五月之夜》)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绝命之词吧。 此过渡语能够激发学生鉴赏《虞美人》的激情与兴趣,为学生进入诗境创设氛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读诗第一步读:读 教师引导学生初读,生生互评后,加以点评并指导。教师有感情朗读后,激发学生挑战。 1、 1、整体感知:甲生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价他读得怎样?(教师启发:可从节奏划分、语速快慢、语调高低、情感把握等方面来点评。2、 找乙生点评。3、 3、乙生读,经教师点评并指导后,乙生再读。4、 4、学生可跟着小声吟咏。注意节奏划分、语速快慢、语调高低、情感把握等方面。5、 5、甲生再读。其他同学注意刚才强调的几个方面。 这是读诗的重要一环,学生根据本词的特点,通过感受诗词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通过吟咏诗词的音韵来体味其中蕴含的情感。选用合适的语气、节奏和感情,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能够深化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在艺术的诵读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陶冶情操,追求审美情趣。
读诗第二步:悟 师语:好的诗是需要品读的,同学们再读这首词,自主探究,然后组内讨论,品味这首词的美点(好的字、句,思想情感,艺术技巧等方面)。(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探究更佳的知识点,让学生真正探究诗词的美点。) 生生交流,讨论品味。1、欣赏品味“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小楼昨夜又东风”“又”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艺术技巧赏析:虚实相生,起伏跌宕。 这是学生学习品质形成的重要一环,教师点燃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热情,把探索的机会留给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生独立思考,抓住关键词语和典型意象,探究词的意境,揣摩词的感情,品味语言,感受其艺术魅力。
师语:这首词的确很美,歌唱家也为之倾倒,倾情演唱了用这首词编写的歌曲《几多愁》,下面让我们置身诗境,再次领略《虞美人》的艺术魅力。(录音播放或多媒体展示)师领唱。 欣赏歌曲《几多愁》,要求置身诗境,跟着音乐一起吟唱。 借用歌曲使学生耳闻心动,产生一种情愫。学生置身于诗人李煜的世界,引起情感共鸣。
环节四:交流展示 教师根据课堂时间安排学生展示的人数,深入各组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点评,教师作示范点评,如:(1)你这饱含血泪的作品,深深打动了我,我禁不住要涕泪掩面了;(2)真可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你把我们带入了诗情画意的境界。 1、学生置身于乐境,联系这首诗的意境,把课前准备好的情景再现加以整改、添补,在组内交流,然后选出组内写得好的,加以展示。 2、安排2-3个组展示成果(成果展示材料见后面“情景再现补充材料”),其他组的同学要听仔细,用一句话作适当的点评。 学生展示他们对诗歌的个性化解读——学生以散文诗的形式有感情朗读。生生碰撞,师生碰撞,在碰撞中提升对诗歌的艺术鉴赏水平,使课堂达到高潮。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读诗第三步:品 教师回放音乐,要求学生再进入情景,品悟、回读、反思。 学生沉浸在悲伤的乐曲里,体会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真正进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达到与古人相感应、相契合的境界。 反复播放歌曲使学生真正进入诗境,再次使学生掀起情感的波澜。
环节五:当堂达标 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背诵,进入竞争状态,组组竞争,既要背诵流畅,又要感情充沛。 流畅而有感情地背诵;组与组之间相互挑战;最后齐背。 积累是学习诗歌的重中之重。有感情的背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环节六:拓展阅读 师语:一首九曲回肠的《虞美人》道出了李煜满江的愁水。下面请同学们用这节课学习的读、悟、品的方法,鉴赏李煜同一时期的另一篇作品《浪淘沙》,比较两首词情感、艺术手法上的差异。生生交流中教师要适当点拨。 1、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然后,组长结合实际情况决定讨论时间的长短。 2、展示探究、讨论结果。 (组组之间交流补充) 链结与本诗相关的诗歌,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把握诗歌的特色,拓展诗歌学习的范围,提升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环节七:整理反思 教师要求学生整理反思本课的收获与疑惑。(这个环节教师可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如课上还有时间,可当堂解决;时间不足,可课下整理,教师下节课解决) 学生整理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惑。组内反思,组长整理在课前发的整理反思纸上,组内解决不了,交给老师。 通过整理,学生养成鉴赏诗词时举一反三的好习惯。诗无达诂,鼓励学生继续深层次探究。
教后点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