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0 08:0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案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搜集文献材料和图片,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2、结合江南的开发和两宋之际的战乱环境,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辽宋夏金元时期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结合辽宋夏金元时期科举制和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从“历史解释”认识当进社会的变化

学习重难点:
重点:多角度分析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进步。了解宋元时期商业兴盛和城市繁荣的史实。
难点: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对科举制度的影响。从多方面分析宋元时期社会的变化,了解市民阶层的崛起,理解经济与社会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如何理解“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一).农业
他们生产出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一小撮的精英分子: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但历史写的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于是,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人在做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
“其耕也仅取破块不复深易,乃就田点种,更不移秧。既种之后,旱不求水,涝不疏决,既无粪壤,又不耔耘,一任于天。”
—《岭外代答》
稻麦复种制就是以稻,麦两种粮食作物轮种的复种方式。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三麦,越冬至来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
—百度百科
耕种制度:良种的引进和推广及稻麦复种制的普及。作用:提高了粮食产量。
北宋至南宋初,棉花种植地区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普遍。
2.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作用: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3.生产技术: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4.边疆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
(二)手工业
1、制瓷业
①制瓷技术改进,
宋朝:“五大名窑”
拓展: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
汝窑:在河南宝丰,以烧制称。釉面有细小的纹片,称为“蟹爪纹”。青釉瓷器著
哥窑:在浙江龙泉,开片较大,为冰裂纹或形成一种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叫百圾碎。
官窑:在河南开封,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釉面多有开片。
钧窑: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
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宋元:瓷器大量销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路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②元朝: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
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2、矿冶业
煤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活字印刷术
有力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阅读教材和材料,请思考:宋朝的商业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在东京每天早晨“桥、街、市巷口,皆有木竹匠人,谓之杂货工匠,以至杂作人夫、道士僧人,罗立会聚,候人请唤”。而随着人力市场的深化发展,宋朝又产生了专为雇主与佣工提供牵线服务的中介,“凡雇觅人力、干当人、酒食、作匠之类,各有行老供雇”。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表现: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经营方式发生转变,雇佣关系出现
(一).商业发展
1.基层市场蓬勃涌现
2.边境榷场贸易较为活跃,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拓展:榷场是辽宋夏金时期各政权在彼此接界地带设置的互市市场。除战争时期外,通常都会互相约定,定期开放。榷场贸易受到官方的严格控制,官府有贸易优先权。
3.货币发行量大增,纸币出现
宋朝开始出现纸币
元朝将纸币作为主体货币,纸币在全国大范围流通
中统元宝交钞
至元通行宝钞
与宋朝通商贸易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宋高宗曾说,市舶之利动以百万计。
—关履权《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
4.海外贸易繁荣,外贸港口多
(二)、城市兴盛
1.东京、临安、大都等城市的兴盛
2.市、坊界线的打破
三、经济重心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
(1)南移的过程
“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
—《宋史·河渠志》
自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至宋代最终完成。
(2)南移的影响
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带动文化发展
消极:南方生态环境恶化;江南赋税沉重
2.元代大运河
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在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3.科举“南北分卷”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思考:如何看待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
①从南方考生角度来看,并不完全公平。
②从国家全局角度来看,南北分卷解决了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占有明显优势的问题,有利于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平衡南北利益。
四、社会的变化
材料1: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妆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司马光《书仪》
1.婚姻中重财不重身份
材料2: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宋会要辑稿·选举》
2.科举选士不重家世
材料3:“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人身束缚减少
材料4: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为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南宋)叶适
3.官府对土地买卖等限制松弛
拓展
材料
(唐朝)“禁工商不得乘马”、“工商杂色之流,必不可超授官秩,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部曲奴婢身系于主,谓私家所有”
——《旧唐书》
(宋朝)
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存遗。……中国社会进入“纯粹的平民社会”
——钱穆《理学与艺术》
入宋以后,随着门阀制度与庄园经济解体,从前的部曲均被放免为自由民。
——吴钩《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本朝)未尝折困天下之富商巨室。
——宋·陈亮
从以上三则材料反映宋代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
变化:(1)门第观念淡化(2)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3)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
【探究思考】:两宋时期,辽、西夏、金和元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发展概况。
活动要求: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归纳概括辽、西夏、金和元的发展概况。
两宋时期,辽、西夏、金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且各具特色
2.政权内部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3.社会中的部落贵族制走向瓦解,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二)元的发展
1.推广棉花种植,带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2.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纸币,用货币整合国内经济
3.元大都和杭州成为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4.重新开通大运河,开辟海运航线
【课堂总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