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22张PPT 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22张PPT 含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8-20 09:4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背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
时间:1912年1月1日
(民国元年)
地点:南京
事件: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
成立临时参议院
意义: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成果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汉族
满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五色旗之创意以红、黄、蓝、白、黑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联合成大共和国之至德,表达了一种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观念,寓义甚当。且外国人视五色彩旗为虹旗,虹现而雨霁,虹旗出则象征一扫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之阴霾,以实现政治清明。
——
宋教仁
公元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民国元年
2年
3年……
纪年的改革
公式:民国xx年
+
1911年=公元xxxx年
请问:公元2019年是民国多少年?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材料研读
材料一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通过承认在华特权,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对帝国主义仍然抱有幻想;保持“和平主义”
材料二:临时政府重申承认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国家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承担过去的外债和赔款,保护帝国主义在华的各种特权和利益。
——《告各友邦书》
在宣言书中,孙中山表现出了什么样的外交态度和政策?










中山装
旗袍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观看视频并思考,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着哪些方面的危机?
清政府
袁世凯
帝国主义列强
革命党人
任命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施压
支持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的形势
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孙中山提出了哪些条件?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时间:1912年3月11日
颁布机构:参议院
内容: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内容:
以根本法形式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体现了民主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
体现了民主自由的原则
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三权分立
行政权(总统、国务员)
立法权(参议院)
司法权(法院)
制衡(三权分立)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解散
弹劾
任命
违宪
同意
违宪
时间:1912年3月11日
颁布机构:参议院
内容: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
辛亥革命具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历史意义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2)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4)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5)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遗憾
(1)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