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说课稿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说课稿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0 10:3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课人
说课题目
《行路难》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行路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
教材分析:
《行路难(其一)》是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中的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名篇佳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鉴赏能力,但是他们对古诗词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比较片面的字句记忆等方面,对古诗词的情感、意境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赏析,对以古诗词为代表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热爱。教授本诗,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借助课内的篇目来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提出“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方面,我要求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诗词、疏通大意、落实背诵;能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古诗鉴赏能力。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希望学生能根据作者的生活经历,理解李白苦闷迷惘愤慨与充满信心、执著追求交织起来的复杂心态,感受到本诗抑郁和奋发、失望和希望急剧交替变换的感情基调。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关系,“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分析:
新课标指出“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线串连整个教学流程,让学生在读中品诗情、解诗意,悟情感,在读、赏、悟的层进训练中落实教学目标。运用诵读法、交流讨论法、批注赏析法五、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白板上出示的名句皆出自一个人之手,这个人就是李白,同学们,从这些诗句中你能看出李白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自信、乐观、浪漫、嗜酒。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歌《行路难》去聆听诗人的心扉。设计意图:引用的诗句或借用众人对其评论性的语言,旨在加深学生对李白的理解和敬佩之情,有助于学生对本诗的理解。(二)读诗文、初感知常言道:三分诗,七分读。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和特有的韵律展现着丰富的意蕴。所以,让我们借助朗读中去感知,去体味诗文吧。1.自读诗歌,勾画应该注意的词,注意节奏和停顿。2.请一位同学朗读诗歌,做简单的评价。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准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文,本环节设计不同形式的朗读,意在帮助学生熟悉文本,有利于学生体会诗中情感,为下文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三)读诗文、明诗意诗歌毕竟距离我们有千年的时光,我们要了解他,解读它,首先得把它转化成我们易于理解的文字形式,现在请同学们: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解释积累重点词语。(羞、直、闲来、忽复、长风、会、直)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基本诗歌的描绘的画面,便于学生对情感的把握。(四)入诗境、悟诗情译文毕竟是译文,纵然描述的再好,也不如诗歌凝练和含蓄,这也是诗歌穿越千年而不朽的魅力所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用心体味,说一说从本诗中你读出了作者的哪些情感。写作背景:“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以此为题的诗有三首,大约写于天宝三年(744)。其时,作者应召入长安已两年,未能受到重用,最后被“赐金还山”,诗人“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无法实现,在朋友为他践行的酒宴上愤然写下了这组诗。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归纳出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主思考,合理联想进而准确了解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交给学生分析诗歌的方法。有效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五)品诗句、寻美点根据诗歌所描绘的情景,结合写作背景,任选一句诗赏析诗歌的语句美,并体会作者的感情.赏析角度:炼字用词、用典、修辞、表现手法、句式用典小知识:用典,以传情达意
  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婉曲地表达“今”义。
  用典的效果:精炼语言,避直就曲,生动典雅。
  用典是一种高层次、很雅致的表现方法。它避直就曲,生动典雅。句子的含义是需要人们去理解的,就像作者不直接说“我要从政”、“我要当官”,而是用典故来说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该诗那句用典,那句是警句?设计意图:通过语言的品析,交给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也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精神,完成情感价值目标。(六)梳理回顾、归纳主题本诗抒写了作者在仕途上遭遇艰难时,产生了抑郁苦闷的情绪,但仍盼有一天施展自己的才华.表现他乐观坚定的人生信念,洒脱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情调。设计意图:课堂知识的梳理回顾对本节课教学重点的强化巩固,也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七)课堂小结李白道:“行路难,行路难”,却一直在走,他一生命运多舛,但他始终未停下脚步,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希望这节课能借李白的这首诗与大家共勉,给予大家力量,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人要心怀希望,乐观向上,这样即使跌倒在阴沟里,也会抬起头,仰望星辰,找到透光的出口。设计意图:富有诗意和感染力的小结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八)课后作业多媒体出示李白后期人生经历:离开长安后,李白仍关心国事,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十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怀着恢复国家安定的志愿,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却因此获罪并被流放。这时李白已经五十九岁,但他仍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流放回来后,李白以读准备参加李光弼的军队,但中途忽然得病,未能如愿,两年之后,李白在当涂去世,时年62岁,可以说,李白的一生都与失败交织在一起。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屡遭失败的李白,你再读他的诗歌,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提升学习目标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诗歌后把自己的情感转化成为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九)板书设计

希望
长风破浪路途
仕途
态度
比喻
乐观
沧海扬帆设计意图: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个微型教案,它是对整堂课主要内容,关键点的概括和提示,有助于学生把握整堂课的教学重点和思路。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