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醉翁亭记》教案(3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醉翁亭记》教案(3课时,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8-20 20:5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教案
课题
12、醉翁亭记
课时
3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方法
两创两探4+X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第1课时
个性化设计
创设情境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自主探究
一、了解作者及背景(课件出示)二、美文美读:朗读四步曲第一步:自读课文,划记不认识的字第二步:听读课文(三听)一听:给生字注音二听:划出节奏三听:注意语气的变化
第三步: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自由地放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步:读课文,分学习小组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三、一词多义。①归: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②乐:
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③秀: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④谓: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⑤临:
临溪而渔: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四、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
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
名之者谁
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
自号曰醉翁也
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6.
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
杂然而前陈者
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
太守宴也
宴:设宴,名词作动词五、古今异义词
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
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
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六、成语【觥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
①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
②今常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
【山肴野蔌】
野味和野菜。亦作「山肴野湋」。
【风霜高洁】
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前呼后应】
本意是前面的人在呼喊,后面的人在应答。现多用来比喻写文章首尾呼应七、四、学生口头翻译全文,课堂交流,老师点拨。
创设练习
书面翻译全文。
第2课时
个性化设计
创设情境
检查复习山行:名作状,在山上。
峰回路转:回,曲折回环。
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
名之者谁:命名。
辄醉:辄,就。
醉翁之意:意,情趣。
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瞑,昏暗。
伛偻提携:伛偻,这里指老人。提携,这里指被拉着手走路的小孩。
泉香而酒洌:互文,即泉洌而酒香。洌,水清。
弈者胜:弈,下棋。
觥筹交错:交错,交互错杂。
颓然乎其间者:颓然,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乐他所乐的事情,意思是自有他的乐趣。第一个“乐”
字是动词,第二个“乐”字是名词。
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文,文章。
太守谓谁:谓,为,是。
自主探究
学生自学,整体感知后边思考: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2.文中写出了谁“乐”?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6、本文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7、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8、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也写到了“饮酒”。同是写“饮酒”,两篇文章所体现出的情趣与境界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
分析课文内容,提炼文章主旨。(一)课文脉络:第一段:概括描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鸟瞰全景。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第三段:写人游琅琊之乐,分为四层。
1、滁人游。
2、太守宴。
3、众宾欢。4、太守醉。第四段:写宴散人归。(二)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课堂总结
1、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2、本文是山水游记,但抒情气氛很浓。
创设练习
背诵全文。
第3课时
一、文章的重点语句,请学生在课文字里行间做批注。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二、完成《学法大视野》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