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特殊的语文学习领域,是语文的一种学习方式,希望通过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几个方面都能得到锻炼。课前布置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性的任务指导下去学习语文。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者起必要的指导作用,课堂几个环节设计均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机会去展示自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搜集名言警句、历史典故,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演讲,认识到“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
【学习难点】
写出富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演讲稿进行现场演讲。
【课前准备】
各学习小组组长,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君子自强不息”的主题,广泛搜集相关素材,阅读小说作品,进行查找、搜集、整理资料工作,写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教材分析】
这是语文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初中教材中比较少见的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精神的非文本性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次活动涵盖了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分为三个活动阶段:一是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二是讲述“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三是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学情分析】
经过对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是名家演讲),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敬业与乐业》的学习,学生对于演讲词的主要特点已有了解,也已学习写作演讲词,并组织过演讲比赛。所以学生只要明确任务,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学生是可以顺利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的。
【教学过程与方法】
导入
人类身上有各种可贵的品质:善良、勤劳、仁爱、勇敢、爱国、执着、自信、敬业、自强……你认为对于一个民族与国家的长久发展而言,什么品质是必须具备的?
屏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合作探究活动
1.搜材料
说内涵(屏显)
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各小组成员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组长整理,拍照上传,派代表讲解精神内涵。
2.讲故事
树榜样
(屏显)
中国从古至今有很多自强不息的人物,搜集和讲述他们的故事,可以让大家获得教益。
例如范仲淹、欧阳修、鲁迅、毛泽东等。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请谈谈他们的个人经历,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
同学准备自己讲述的故事,组内交流,选出代表,班级内宣讲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屏显——自强不息的人物
3.看视频
谈表现
请同学们观看无腿老人夏伯渝登顶珠峰的视频,然后总结自强者身上有什么样的精神表现。
小结:自强不息的人有什么样的表现?
学生上前板书总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4.看图片
说精神(屏显)
教者出示中国当代发展强国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不可征服的伟大民族之魂,炼就了刚健自强、积极进取的中华儿女百折不挠的品格。
5.说心声
展形象(屏显)
确定演讲主题;
撰写演讲稿;
参加组内演讲,选拔选手参加全班演讲;
班内演讲,注意演讲的语气、内容、主题等。
这个环节交给学生,由学生主持、由学生自主演讲。
5.课堂小结: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我们青年一代也应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那么,我们可以开创自己美好的人生,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生命不止,自强不息!(屏显)
【教学手段】
Ppt
视频
平板
【教学反思】
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分三步进行:一是组织学习搜集“自强不息”的相关名言警句和历史典故;二是组织学生讲述身边“自强不息”的典范;三是组织全班进行有关“自强不息”的演讲比赛。这项活动的开展,学生兴趣盎然,参与度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课下进行准备活动时,学生积极参与,广泛搜集了相关的素材,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协调组织的社交能力。
但整个教学活动也不是没有遗憾之处,一是教者对学生课前指导不足,导致效率不高;二是学校住校同学多,整天在校园内而且学习时间紧张,搜集材料的途径很狭窄。以后再进行这课的教学时应注意课前进行充分的知识准备,提前布置,给予充分的时间。
【板书设计】
志存高远
自信自立
勤思苦学
生命不止
自强不息
刚毅坚韧
努力奋进?不屈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