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自强不息》
——部编本《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设计方案
文本解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一堂课所能够完成的,它是有着一定周期的充分凸显语文元素的实践活动课程。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君子自强不息》,属于传统文化类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材一开篇就明确地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围绕着“自强不自”这一中华传统美德主题,编者设置了三类小组合作活动,它既彰显了语文特点、文化价值、情感熏陶,又涵盖了阅读、调查走访、材料搜集与整合、讨论交流、写作、成果分享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既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又突出了教师在活动前后及过程中的参与、指导作用;让学生对“自强不息”精神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并持之以恒。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两年的语文学习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实践能力,本次综合性学习与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活动探究联系紧密,加上学生对于“自强不息”有一定理解,也会对相关内容比较感兴趣,但学生们不善于归纳总结,鉴赏理解水平有所欠缺,对语文实践活动的认识浮于表面。因此,教学过程中要侧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构建知识体系,深化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
教学设想:
第一阶段:合作学习。
一、活动安排及活动指导
1.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①组长带领组员汇总搜集到的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诗句、人物故事等材料,按照观点类和事例类进行分类整理。
②反复诵读搜集到的名言、诗句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举办故事会,分享“君子自强不息”的故事以及参与故事的感受和体会。
③根据材料,分组讨论:什么是自强不息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
2.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④寻找身边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诚恳地采访他们,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采访前,要制定好采访计划及方案。
⑤撰写采访稿,分享交流,联系身边或社会上一些反面事例,小组展开讨论:缺少自强不息的精神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3.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⑥以“自强不息”为话题,确定演讲主题,组建演讲团队,撰写演讲稿,在小组内试讲。
⑦小组交流改进,推荐优秀演讲者参加班级演讲活动。
⑧语文课代表及小组长统筹安排,协调组织好班级演讲活动;与老师商议、设计演讲评价标准;聘请老师及语文成绩优异者组成评委小组。
⑨根据各组表现,分别评出“最佳演讲稿”“最佳演讲者”等奖项。
二、任务分配
在全员共同参与三项活动的同时,各组工作略有侧重:
第一大组负责整理自强不息名言、格言。
第二大组负责组织自强不息诗词大会。
第三大组负责召集自强不息名人故事分享会。
第四大组负责安排对自强不息人物的采访活动,并推选三个有视频和文字资料的采访片段。
第五、六大组负责组织演讲活动,探讨演讲小技巧,推荐组内两名优秀者参加演讲活动。
第七大组负责朗诵《少年中国说》,并收集整理各组资料,将文字资料汇编成册,将图片、音频、视频类资料及活动记录上传班级QQ群,供大家分享交流。
第二阶段:展示课。
第三阶段:再次修改演讲词,汇编成册,参加学校综合性学习成果评选活动。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成果分享展示课教学设计
湖北十堰市东风铁路学校
黄丹
【教学目标】
1.围绕“自强不息”主题活动,搜集、整理、探究相关材料,深化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理解。
2.通过活动开展,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策划采访、分享提升等能力,并依据采访素材撰写演讲稿,开展演讲活动。
3.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内化优秀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自强不息”内涵,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2.学习演讲,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课时计划】
1课时(第一节课完成活动指导,任务分配等;学生之后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实践等活动;两周后用一课时开展成果分享、展示活动,本节课为展示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激趣——播放《做生活的强者,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短视频,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引导学生思考:你在张文佑身上感悟到了什么精神?
(二到三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
2.出示课题——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
二、分享、展示学习成果
3.展示上节课各小组任务安排,点明本节课人物
在全员共同参与三项活动的同时,各组工作略有侧重:
第一大组负责整理自强不息名言、格言。
第二大组负责组织自强不息诗词大会。
第三大组负责召集自强不息名人故事分享会。
第四大组负责安排对自强不息人物的采访活动,并推选三个有视频和文字资料的采访片段。
第五、六大组负责组织演讲活动,探讨演讲小技巧,推荐组内两名优秀者参加演讲活动。
第七大组负责朗诵《少年中国说》,并收集整理各组资料,将文字资料汇编成册,将图片、音频、视频类资料及活动记录上传班级QQ群,供大家分享交流。
(此环节是回顾第一阶段活动的任务安排,便于本节课的展示。)
(一)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
4.过渡语: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他们犹如一颗颗闪耀的明星,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下面由请第三组同学分享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要求:声音洪亮,吐词清晰)
①范仲淹断齑画粥
②勾践卧薪尝胆
③洪战辉做生活的强者
④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
(此环节旨在通过学生对故事的讲述和理解,启发学生向这些自强不息的人物学习,在语
文能力培养的同时,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
5.过渡语:其实,我们的身边也不乏自强不息的普通人,他们的精神同样令我们感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第四组同学带来的人物采访,感受这些人物发愤图强、持之以恒的精神境界。
先请采访组的同学代表谈一谈自己的采访感想,然后欣赏采访视频。
师总结:感谢第四组同学带来的精彩人物采访,让大家更直观地认识到自强不息对我们的重要性。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拓展语文学习的视野。)
(二)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6.过渡语:听完了名人故事,欣赏了人物采访,大家一定会对他们肃然起敬。请同学们用积累的名言格言或诗词名句来表达对这些自强不息人物的敬佩、赞美之情,并说明理由。
7.评价总结,板书自强不息的内涵。
板书:坚持不懈
积极进取
奋力拼搏
8.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历经沧桑而不衰,倍经磨难而更强,豪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生没有坦途,唯有凭借自强不息的精神,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懈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喜悦。那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做到自强不息呢?
9.老师梳理学生答案,并引导学生齐读。
①乐观面对生活,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胜不骄败不馁。
②遇到困难不退缩、不逃避,要勇敢地去克服,做一个坚强执着的人。
③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磨练意志,发愤图强,对自己认定的志向要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去奋斗。
师总结:“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强不息这种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在学生时代牢记和遵循,以后走上社会更要坚持,将自强不息的理念贯穿我们的人生。
(此环节希望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为理性总结和写作能力,强调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文字的运用能力)
(三)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
10.主持人过渡语:“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十九大报告中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自强不息精神最好的阐释。
对青少年,这份报告也寄予了厚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那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辜负这份希望呢?
11.第五、六组推荐优秀代表登台演讲。
12.学生评委评议,老师适时点评。
(在演讲环节中,学生先进行小组竞赛,推选出优秀的演讲稿和演讲的同学,在充分展示之余,学会了互相评价。在演讲中,学生有效采用课外及课本中提供的资料,结合中学生自身情况,讴歌了美好品质。)
三、教师评议、寄语
13.适度评价各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
同学们,在今天的展示课上,我们讲故事,进行采访,记格言,诵诗词,现场演讲,通过一系列语文活动,大家加深了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今后我们还要运用课堂所学,进一步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我们的语文能力和道德素养。
(出示教师寄语)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古往今来,有无数仁人志士用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只有坚持不懈、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才能铸就自己的辉煌人生。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请携自强不息上路,我们的生命之旅会更加精彩。
14.第七组领读,全班齐诵《少年中国说》。
(此环节是班上一个擅长主持的同学建议的,他选定的《少年中国说》的片段与本次活动主题一致,极好地展现了中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①请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给自己写一个座右铭。要求:紧扣主题,具有激励、警醒作用,并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②再次修改演讲词,汇编成册,优胜者参加学校综合性学习成果评选活动。
③第七大组负责收集整理各组资料,将文字资料汇编成册,将图片、音频、视频类资料及活动记录上传班级QQ群,供大家分享交流。
板书设计
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
坚持不懈
积极进取
奋力拼搏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学生充分展示了自我,做到了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锻炼了听说读写能力,同时领会了自强不息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加活动,在分享故事环节,学生能够简明扼要地概括故事内容,并能有一定的思考;在人物采访环节,学生做到了充分尊重被采访者、问题设计有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自强不息的含义;在演讲环节,学生在充分展示自我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本节课落实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是一堂还算成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但部分
学生也许是不能够适应综合性学习活动这种模式,课堂表现相对拘谨,可见在完成常规课堂教学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