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1.1静电现象 同步作业(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1.1静电现象 同步作业(word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8-20 05:3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1.1静电现象
同步作业(解析版)
1.某同学在研究静电感应时,用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D.
2.如图,充气后的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再靠近不带电的空易拉罐,在气球未接触易拉罐的情况下,可观察到易拉罐会朝气球方向滚动,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易拉罐靠近气球一侧的带电性质和气球相反
B.易拉罐远离气球一侧的带电性质和气球相反
C.气球对易拉罐远、近两侧的作用力均为吸引力
D.气球对易拉罐远、近两侧的作用力大小相等
3.带电微粒所带电荷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1.60×10-19C
B.8.00×10-19C
C.-2.50×10-19C
D.-1.60×10-10C
4.如图所示,金属导体放在了一个绝缘支架上,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金属验电箔,原来金属导体两端的金属验电箔均不带电,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靠近金属导体的端,出现的现象将是(  )
A.只有端验电箔张开,且端带正电
B.只有端验电箔张开,且端带负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端带负电,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端带正电,端带负电
5.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的带电情况不可能是(  )
A.原来的其中一个带电
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
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
6.口罩是人们抗击新冠病毒的一种有效防护物品。普通一次性口罩一般有三层,对病毒起阻隔作用的主要是中间层,该层为熔喷无纺布,其经过高压静电处理后能在较长时间内带有静电,堪称口罩的“心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喷无纺布的导电性强
B.熔喷无纺布经静电处理后其纤维更加紧密
C.熔喷无纺布能吸附带有病毒的粉尘
D.潮湿的环境会增强口罩对病毒的隔离性能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和质子都是元电荷
B.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大小可以为任意实数
C.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D.元电荷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的
8.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中电荷的总量减少
B.摩擦起电是使正电荷发生转移
C.摩擦起电是使电子发生转移
D.摩擦起电中电荷的总量增加
9.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导体的带正电金属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导体为A、B两部分,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沿虚线d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
C.只有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
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是创造电荷的过程
B.接触起电是电荷转移的过程
C.玻璃棒无论和什么物体摩擦都会带正电
D.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电荷会消失,这种现象叫作电荷的湮灭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量很小的点电荷称为元电荷
B.电荷量e=1.6×10-19
C称为元电荷
C.元电荷也可作为电荷量的单位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数值
12.梳过头发的梳子,常能吸引轻小物体,这属于摩擦起电。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了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同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13.科学家在研究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时,为了方便,常常用元电荷作为电量的单位,关于元电荷,下列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
B.的电量叫元电荷
C.电子带有最小的负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D.质子带有最小的正电荷,其电量的绝对值叫元电荷
14.富兰克林提出存在正、负两种电荷,但物体通常呈电中性,这是因为(  )
A.物体没有电荷
B.通常物体所带的正负电荷一样多
C.物体很容易失去电荷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小明用两种不同的材料A和B相互摩擦,结果A带上了正电,则(  

A.电子由A转移到了B
B.电子由B转移到了A
C.正电荷由B转到A上
D.A所带的电荷量大于B所带的电荷量
16.下列关于起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管是何种起电方式,都要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B.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C.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则两个物体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D.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17.如图,将通过摩擦起电的塑料丝靠近带电的PVC管,塑料丝“躲开”状似章鱼,所以称为“静电章鱼”。由此现象可以判断(  )
A.塑料丝和PVC管都带正电
B.塑料丝和PVC管都带负电
C.塑料丝和PVC管带同种电荷
D.塑料丝和PVC管带异种电荷
18.a、b和c三个带电小球,b带负电,a和b相互排斥,b和c相互吸引,则(  )
A.a和c均带正电
B.a和c均负电
C.a带负电,c带正电
D.a带正电,c带负电
19.现有一个验电器和若干带电情况未知的橡胶球,利用验电器我们可以检验出(  )
A.每个橡胶球是否带电及是否带同种电荷
B.每个橡胶球是否带电及带电的多少
C.每个橡胶球是否带电及带何种电荷
D.以上各项均能检验出结果
20.如图所示,挂在绝缘细线下的小轻质带电球,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而靠近或远离,所以(  )
A.甲图中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B.乙图中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C.甲图中两球至少有一个带电
D.乙图中两球只有一个带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验电器的上端应带上与小球异号的电荷,而验电器的箔片上将带上与小球同号的电荷。
故选B。
2.A
【详解】
AB.根据静电感应,靠近气球一侧与气球带异种电荷,远离一侧与气球带同种电荷。A正确,B错误;
CD.气球对易拉罐远侧为斥力,近侧为吸引力。并且对近侧的力大于远侧的力。C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
A.因为
比值为整数,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因为
比值为整数,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因为
比值不为整数,C错误,符合题意;
D.因为
比值为整数,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C
【详解】
若使带负电的金属球靠近金属导体的端,金属导体会发生静电感应,M端会感应出正电荷,N端感应出负电荷,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C正确。
故选C。
5.B
【详解】
A.原来的其中一个带电,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荷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A可能;
B.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等量异种电荷,接触后电荷完全中和,电荷量都为零,两球不存在排斥力,故B不可能;
C.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不等量异种电荷,小球接触后电荷先中和再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C可能;
D.两个小球原来分别带同种电荷,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电荷重新平分,带上等量同种电荷,存在排斥力,故D可能。
本题选不可能的,故选B。
6.C
【详解】
A.口罩中间层的熔喷无纺布材料一般是聚丙烯,可以通过电晕放电使其带静电,其导电性差,选项A错误;
BC.熔喷无纺布带有静电,静电的排斥作用使其纤维扩散成网状孔洞,由于静电吸附作用,能将带电颗粒与病毒吸附,选项B错误,C正确;
D.在潮湿的环境下,口罩中间层熔喷无纺布上的静电容易失去,从而使口罩对病毒的隔离性能减弱,选项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BD.元电荷没有正、负之分,是最小的带电单元,是一个电荷量,不是实物粒子。电子和质子所带电量为一个元电荷。元电荷的数值是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AB错误,D正确。
C.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荷转移让物体带电的,没有产生新的电荷。C错误。
故选D。
8.C
【详解】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是守恒的;
故选C。
9.D
【详解】
由题意可知,静电感应现象使得端带正电,端带负电,与沿哪条线切开无关。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0.B
【详解】
A.摩擦起电过程是得到和失去电子的过程,因此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故A错误;
B.接触起电的过程中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是电荷转移的过程,故B正确;
C.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来不同,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得到电子,物体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物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故C错误;
D.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导体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不叫作电荷的湮灭,故D错误。
故选B。
11.B
【详解】
AB.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单位,即没有比e=1.6×10-19
C再小的电荷量了,不能说电荷量很小的点电荷称为元电荷,故A错误,B正确;
C.电荷量的单位只能是库伦,故C错误;
D.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e的整数倍,故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
摩擦起电现象的本质是使一个物体上的自由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从而使两物体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故选D。
13.A
【详解】
ACD.由元电荷定义:将电子或质子所带电量的绝对值称为元电荷,而不是把质子或电子叫元电荷,故A
错误,符合题意,CD正确,不符合题意;
B.的电量叫元电荷,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B
【详解】
物体通常呈电中性,即物体不带电,这是由于物体所带正负电荷一样多,物体对外不显电性造成的。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5.A
【详解】
AB.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带正电的物体是由于该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较弱,在摩擦的过程中,失去了电子而带正电;AB两物体摩擦,A物体带正电,是由于A物体的电子转移到B物体上造成的;故A正确,B错误;
C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转移,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量守恒,所以A所带的电荷量等于B所带的电荷量。故CD错误。
故选A。
16.C
【详解】
A.电荷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电荷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则不管是何种起电方式,都要遵循电荷守恒定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一个带电体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电荷会发生转移,使两个物体带上同种电荷,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C
【详解】
根据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由此可知塑料丝“躲开”是塑料丝和PVC管带同种电荷;由于不知道塑料丝与哪一种物体摩擦,所以不能判断出塑料丝带正电还是带负电,故选C。
18.C
【详解】
a、b和c三个小球都带电,b带负电且a和b相斥,则a带负电;b和c相吸,则c带正电。故ABD错,C对。
故选C。
19.A
【详解】
将橡胶球分别与验电器接触,如果验电器指针张开,说明橡胶球带电,否则不带电。如果带电的橡胶球先后与验电器接触,如果指针张角变大,说明带同种电荷,如果指针张角变小,说明带异种电荷。带电多少及带何种电荷是无法检测的。
故选A。
20.BC
【详解】
由于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以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图甲中两小球相互吸引,则可能是某个小球带电另一个小球不带电或者两小球带异种电荷。图乙中两个小球相互排斥,则说明两小球一定是带同种电荷。
故选B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