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
3.2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同步作业(解析版)
1.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的电流是I,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仍为I,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
A.8U
B.4U
C.2U
D.U
2.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成功制备出具有超高电导率的砷化铌纳米带材料,该材料的电导率是石墨烯的一千倍。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即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导率的单位是Ω?m
B.材料的电导率与材料的形状有关
C.材料的电导率越小,其导电性能越强
D.应用该材料可以降低电子器件能耗
3.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导线,如果把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把另一根对折后纹合起来,然后给它们分别加相同电压后,则在同一时间内通过它们的电荷量之比为( )
A.
B.
C.
D.
4.如图所示,一段长为a,宽为b,高为c(a>b>c)的导体,将其中的两个对立面接入电路中时,最大的电阻为R,则最小的电阻为( )
A.
B.
C.
D.R
5.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用“电导率”这一概念来表示物质导电本领的强弱,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如图是硫酸浓度与电导率的关系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导率的单位可以用/m表示
B.对于硫酸,浓度越高导电本领越强
C.可以根据电导率来确定硫酸浓度
D.某一浓度的硫酸导电时,遵从欧姆定律
6.如图所示,两根横截面积相同的不同材料制成的导线Ⅰ和Ⅱ,串联后接入电路。若导线上任意一点的电势φ随该点与a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导线Ⅰ和Ⅱ的电阻率分别为ρ1、ρ2,电阻分别为R1、R2,则( )
A.ρ1<ρ2,R1B.ρ1>ρ2,R1C.ρ1<ρ2,R1>R2
D.ρ1>ρ2,R1>R2
7.某同学拿了一根细橡胶管,里面灌满了盐水,两端用粗铜丝塞住管口,形成一段封闭的长度为20cm的盐水柱.测得盐水柱的电阻大小为R。如果盐水柱的电阻随长度、横截面积的变化规律与金属导体相同,则握住橡胶管的两端把它均匀拉长至40cm,此时盐水柱的电阻大小为( )
A.
B.R
C.2R
D.4R
8.2019年,我国已成功制备出具有较高电导率的砷化铌纳米带材料,据介绍该材料的电导率是石墨烯的1000倍。电导率就是电阻率的倒数,即。若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的单位应为( )
A.
B.
C.
D.
9.对于常温下一根阻值为R的均匀金属丝,其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若将金属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则电阻变为10R
B.常温下,若将金属丝从中点对折起来,电阻变为R
C.给金属丝加上的电压逐渐从零开始增大,比值变大
D.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0.一根细橡胶管中灌满盐水,两端用短粗铜丝塞住管口.管中盐水柱长为40cm时测得电阻为R,若溶液的电阻随长度、横截面积的变化规律与金属导体相同.则将管中盐水柱均匀拉长到50cm(盐水体积不变,仍充满橡胶管),盐水柱电阻变为( )
A.
B.
C.
D.
11.材料相同的甲、乙两根圆柱形导体棒,长度相同,甲的横截面积是一横截面积的2倍,则甲、乙两根导体棒的电阻之比为
A.
B.
C.1
D.2
12.在神经系统中,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和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类脂物质——髓质累积而成的,具有很大的电阻,经实验测得髓质的电阻率ρ=8×106
Ω·m。某生物体中某段髓质神经纤维可视为高为20
cm、半径为4
cm的圆柱体,当在其两端所加电压U=100
V时,该神经纤维发生反应,则引起神经纤维产生感觉的最小电流为( )
A.0.31
μA
B.0.62
μA
C.0.15
μA
D.0.43
μA
13.由欧姆定律I=导出U=IR和R=,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流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无关
C.对确定的导体,其两端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就是它的电阻值
D.一定的电流流过导体,电阻越大,其电压就越大
14.电热水器金属内胆出水口加接一段曲长管道,在电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能形成“防电墙”,保障人的安全。如图所示,当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其金属内胆与大地间电压为220V,由于曲长管道中水具有电阻(简称“隔电电阻”),因而人体两端的电压不高于12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长管道应选用导电性能好的材料制成
B.曲长管道应选用不易导电的材料制成
C.“隔电电阻”大于“人体电阻”,且两者串联
D.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防电墙”使人体内无电流通过
15.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对于同种材料的导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
B.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C.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无关
D.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无关
16.人体含水量约为,水中有钠离子、钾离子等离子存在,因此容易导电,脂肪则不容易导电。某脂肪测量仪(如图),其原理就是根据人体电阻的大小来判断人体脂肪所占比例。
(1)肥胖的人与消瘦的人电阻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激烈运动之后、沐浴之后测量数据会不准确,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17.在实验室用一段导线连接一个“”的小灯泡做实验时,一般都不会考虑导线的电阻。如果导线的横截面积是,请你估计导线的长度,计算它的电阻,然后说明可以不考虑导线电阻的理由。
18.如图甲为一测量电解液电阻率的玻璃容器,P、Q为电极,设a=1m,b=0.2m,c=0.1m,当里面注满某电解液,且P、Q间加上电压后,其U-I图线如图乙所示,当U=10V时,电解液的电阻率ρ是多少?
19.宏观规律是由微观机制所决定的。从微观角度看,在没有外电场的作用下,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如同理想气体分子一样做无规则地热运动,它们朝任何方向运动的概率是一样的,则自由电子沿导线方向的速度平均值为0,宏观上不形成电流。如果导线中加了恒定的电场,自由电子的运动过程可做如下简化:自由电子在电场的驱动下开始定向移动,然后与导线内不动的粒子碰撞,碰撞后电子沿导线方向的定向速度变为0,然后再加速、再碰撞……,在宏观上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1)在一段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长直导线两端加上电压U。已知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电荷量为e,电子质量为m,连续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为t。仅在自由电子和金属离子碰撞时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①求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
②求在时间间隔t内自由电子定向速度的平均值;
③推导电阻R的微观表达式。
(2)请根据电阻的微观机制猜想影响金属电阻率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20.经典电磁理论认为:当金属导体两端电压稳定后,导体中产生恒定电场,这种恒定电场的性质与静电场相同.由于恒定电场的作用,导体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增加,而运动过程中会与导体内不动的粒子发生碰撞从而减速,因此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不随时间变化.金属电阻反映的是定向运动的自由电子与不动的粒子的碰撞.假设碰撞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度全部消失,碰撞时间不计.
某种金属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量为n,自由电子的质量为m,带电量为e.
现取由该种金属制成的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圆柱形金属导体,将其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自由电子连续两次与不动的粒子碰撞的时间间隔平均值为t0.如图所示.
(1)求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运动受到的电场力大小;
(2)求金属导体中的电流I;
(3)电阻的定义式为,电阻定律是由实验得出的.事实上,不同途径认识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本质联系,请从电阻的定义式出发,推导金属导体的电阻定律,并分析影响电阻率ρ的因素.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可得:拉长后电阻变为
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故
故选B。
【点睛】
做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导线在拉长时体积不变,然后根据公式判断面积和长度的变化。
2.D
【详解】
A.电阻率,单位是,电导率,所以其单位是,故A错误;
B.电阻率与材料的形状无关,所以电导率也与材料的形状无关,故B错误;
C.由倒数关系可知,电导率越小,说明电阻率越大,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弱,故C错误;
D.该材料的电导率是石墨烯的一千倍,说明电导率较大,电阻率较小,导电性能强,使用该材料,可降低器件的能耗,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设原来的电阻为,其中的一根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根据
知电阻
另一根对折后绞合起来,长度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根据
知电阻
则两电阻之比为。根据欧姆定律知,电压相等时电流之比为,根据
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之比为。
故选C。
4.A
【详解】
根据电阻计算公式
若使电阻最小,则式中分母应最大,分子应最小,反之则电阻最大,由此可得最大电阻
最小电阻
故
故选A。
5.D
【详解】
A.由电阻定律得
则电阻率的单位为,由于电导率为电阻率的倒数即
则电导率的单位为,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电导率并不是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的,浓度越高但导电性能不一定好,故B错误;
C.因电导率与浓度没有确定关系,因此不能用电导率来确定浓度,故C错误;
D.硫酸的导电性能与其浓度有关,但是对确定浓度的导体来说它仍遵守欧姆定律,故D正确。
故选D。
6.A
【详解】
根据导线上任意一点的电势φ随该点与a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图线,可知
2U1=U2
由图可得两个电阻串联,根据U=IR可得
2R1=R2
即
R1两根横截面积相同,R1的长度大于R2的长度,根据R=ρ可得
ρ1<ρ2
选项A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
盐水柱的电阻随长度、横截面积的变化规律与金属导体相同,故有
握住橡胶管的两端把它均匀拉长后,则有
故A
、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A
【详解】
因为
则单位是
故选A。
9.C
【详解】
A.常温下,若将金属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10倍,横截面积减小为0.1倍,电阻率不变,根据电阻定律,电阻增大为100倍,故A错误;
B.常温下,若将金属丝从中点对折起来,长度变为一半,横截面积变为2倍,故电阻变为倍,故B错误;
C.给金属丝加上的电压逐渐从零增大到,根据图线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可知金属丝的电阻值变大,所以比值变大,故C正确;
D.给金属丝加上的电压逐渐从零增大到,金属丝的电阻值变大,由于截面积和长度均不变,根据电阻定律可得金属丝的电阻率会变大,所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
由于总体积不变,设40cm长时的横截面积为S.所以长度变为50cm后,横截面积
根据电阻定律
可知
解得
故D正确
11.B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可得,,故B正确;
故选B。
12.A
【详解】
根据电阻定律,可得神经纤维的电阻为:
R==8×106×Ω≈3.18×108
Ω
根据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可知:
I=≈0.31×10-6
A=0.31μA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BCD
【详解】
A.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与电压和电流无关,只是电阻的计算式,故A错误;
B.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及流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无关,故B正确;
C.电阻的阻值在大小上等于其两端电压和流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故C正确;
D.流过导体的电流一定时,导体的电阻越大,说明其两端电压越大,故D正确。
故选BCD。
14.BC
【详解】
AB.要使人体两端的电压不高12V,漏电电流通过曲长管道时损失的电压要足够大,所以曲长管道应选用不易导电的材料制成,故A错误,B正确;
C.“隔电电阻”大于“人体电阻”,且两者串联,故C正确;
D.热水器漏电且接地线失效时,“防电墙”可使人体内有很微弱的电流通过,不会造成人体触电,保障人的安全,故D错误。
故选BC。
15.AB
【详解】
AC.由电阻定律
可知,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横截面积一定,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故A正确,C错误;
BD.长度一定,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故B正确,D错误.
16.(1)脂肪含量不同;(2)见解析
【详解】
(1)肥胖的人与消瘦的人电阻不同的主要原因脂肪含量不同,肥胖的人脂肪含量多,电阻大,消瘦的人脂肪含量少,电阻小;
(2)激烈运动之后,沐浴之后,水含量减小,钠离子、钾离子等离子也就减小,电阻变大,测量数据会不准确。
17.见解析
【详解】
导线的横截面积是,长度约0.5m,铜丝的电阻率约为0.0175Ω?mm2/m,由电阻定律可知,其阻值
故电阻可以忽略不计。
18.
【详解】
电解液的电阻为
由电阻定律得
解得
19.(1)①;②;③;(2)温度,热运动速度变化,材料有关等,理由见解析
【详解】
(1)①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②自由电子在连续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t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第二次碰撞前的速度为v,则
,
解得
③t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为
则电流
电阻
解得
(2)由电阻定律得
解得
猜想:电阻率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理由:导体的温度变化会导致导体内自由电子的热运动速度变化,从而使自由电子连续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t发生变化,因此电阻率与导体的温度有关。
(其他合理猜想和理由均可,例如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0.(1)
;(2);(3)
【详解】
(1)恒定电场的场强
则自由电子所受电场力
(2)设电子在恒定电场中由静止加速的时间为t0时的速度为v,由动量定理
解得
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
金属导体中产生的电流
,I,I
解得I
(3)由电阻定义式
为定值,此定值即为电阻率ρ,所以
电阻率影响因素有: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的数目n,电子在恒定电场中由静止加速的平均时间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