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种植问题
课型:新授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选择了在一块长方形地上种果树的事例,给出两种种树方案及株距、行距、每棵树的价钱等信息,提出小组合作计算各需要树苗的棵树和投资的钱数的要求。同时以图示的方式对株距和行距的含义进行了说明。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提出对两种种植方案,你有何看法的问题。给学生表达自己个性化想法的机会。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小组合作解决种植问题,讨论种植方案。
理解株距和行距的实际含义,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种植中的实际问题。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株距和行距的实际含义,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种植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株距和行距的实际含义,能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种植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和学生交流
教学板块
课堂预设
课堂记录及原因分析
第一版块:检查或铺垫,融入课堂阶段?目标1(3分钟)第二版块:情境+提问,认定问题阶段?目标1(6分钟)第三版块:自主+合作,探索尝试阶段?目标2(20分钟)第四版块:反馈交流,达成共识阶段?目标2(11分钟)
一、问题情境通过上节课的荒漠化问题引出本节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已有知识引出本节的内容,为本节内容作铺垫.)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全球荒漠化的问题很严重,那如何解决呢?生:我们去植树造林.生:种花种草。
师:那你们知道如何植树吗?都该注意一些什么?(学生思考,相互交流.)二、认识株距、行距1.首先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明白株距、行距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含义.)
师:植树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树与树之间要有一定的间隔,这样就出现了株距与行距.教师展示课件:种植问题.swf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株距、行距的意义.2.读题,让学生了解题意和有关数据信息.教师可利用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株距、行距的实际含义.(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一起读题,理解题意,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株距、行距的含义,并提高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
师:打开课本71页,看例题算一算各需要树苗的棵树和投资的钱数.(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并利用图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株距、行距.)交流小组计算的方法和结果.要给各组充分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教师巡视,最后给出答案.
3.总结,让学生发表感想.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信心.
师:对上面这两个种植方案,你有何想法?生:应该种苹果树,花钱少.生:应该种枣树,虽然开始投资多点,但栽的棵树多,枣的价钱也比苹果贵.很快就能收回来.三、
练一练(设计意图:共设计了3道题,都是土地面积与种植的简单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题先让学生理解“把3.2公顷的荒山绿化”的意思,再让学生自己解决3个问题.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解答第(1)(2)两个问题,交流后,再解答第(3)个问题.第3题先读题,了解题意,特别理解“今年预计”是什么意思.再自己解答.四、师生共同小结。
板书设计:
种植问题每棵树的占地面积
=
株距
×
行距方案一1、120×60=7200(平方米)
方案二1、120×60=7200(平方米)
2、4×5=20(平方米)
2、4×3=12(平方米)3、7200/20=360(棵)
3、7200/12=600(棵)4、360×15=5400(元)
4、600×18=10800(元)综合算式:
综合算式:(120×60)/(4×5)×15
(120×60)
/(4×3)×18